查看原文
其他

陈锡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陈锡喜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4-02-05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2年第8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陈锡喜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摘 要] 从整体上和联系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需要建构一定的论证框架;习近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为我们从科学社会主义道义性、真理性及其两者统一的实践性建构论证框架提供了权威的可能性。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到人民至上的实践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融通,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道义性的重大发展;在回答社会主义、国家和党的重大时代课题中,把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阶段,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性的原创性贡献;“三为三谋”的思想和实践,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道义性和真理性相统一的践行以及对人类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关键词] 真理性 道义性 实践性 科学社会主义 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1](P8)这一思想体系包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在这两大理论基础之上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而科学社会主义则直接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结论,因为它在理论上回答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等重大问题,在实践上指明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条件、战略和策略等重大问题,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因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全方位的原创性贡献。

要在一篇论文中阐述好这一内容极为丰富庞大的课题,亟须从整体上和联系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因此建构一定的论证框架是非常必要的。而习近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使我们有可能从科学社会主义的道义性、真理性及其两者统一的实践性三个维度来建构论证框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道义性的重大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到人民至上的实践追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融通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性的原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回答社会主义、国家和党的重大时代课题中,把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阶段;对科学社会主义道义性和真理性相统一的践行,突出体现在“三为三谋”的思想和实践中,它是对人类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01
建构本论题论述框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党的十九大以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者有诸多研究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五大原创性贡献论(新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2]四大基本原则发展论(无产阶级长期斗争、党的正确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实现人的解放),[3]三大基本原则坚持发展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原则,社会主义的制度原则,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乃至精准扶贫和共同富裕等运动原则)[4]等。上述观点,对于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列宁曾经指出,“社会生活现象极其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5](P578)“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6](P364)一般地说,对于任何思想对前人发展的论证,都不能停留在叠加式的叙述上。特殊地说,对于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从整体上和联系中把握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就需要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所蕴含的重大原则出发,建立一定的论证框架,而不仅仅是罗列这一思想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表现。更何况习近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和外交思想这五大思想,理应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都不应该遗漏。因此,对本论题而言,建构一定的论证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任何理论论证的逻辑结构都可以因视角选择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学者因学科背景、学术经历等不同可能选择不同的视角,但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这一宏大命题,依据习近平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把握及其对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要求来建构这一命题的论证框架,应该是将其科学性和政治性有机结合的最佳选择,这给建构本论题的论述框架提供了权威的可能性。

习近平对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共产党宣言》作了如下评价:它“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7]他强调了《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精髓:一是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性,二是体现斗争精神和为人类谋解放的价值性。

人们一般又把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科学,即马克思主义学说。”[8](P284)我们可以把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马克思一生精神的高度评价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最新概括,作为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或精髓。习近平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1](P3)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1](P4)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1](P5)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P7)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1](P8)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1](P9)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1](P9)习近平还强调:“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1](P14)这同样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以及这两者相统一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作出了如下概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9](P10)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时代变迁中依然能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是因为它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科学性,以及通过无产阶级解放而追求全人类解放的价值性。

综上,我们可以从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发展的道义性(价值性)、真理性(科学性)及其两者统一的实践性(及其体现的时代性)三个方面,来论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02
科学社会主义的道义性、真理性及其相统一的实践性

正是由于情感上的道义性、理论批判的真理性和勇于斗争的实践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了科学,从而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科学指南。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的道义性。“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P8)马克思少年时期便萌发了为他人幸福而斗争的情怀,成为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者。大学毕业后在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他发现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虚伪性和民主主义的局限性,从而确立了“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10](P7)以及通过无产阶级解放来实现人类解放的思想。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1](P11)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人是被“异化”了的,因此,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真正实现人类解放,而无产阶级则是消灭私有制的力量,人类解放是通过无产阶级的解放而实现的。马克思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最终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的道路。对于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并不在于它比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更完美,换言之,“它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12](P545)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艰苦的理论探索中,横跨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乃至数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领域,纵贯人类思想史全过程,批判地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文明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论证了空想社会主义所没能解决的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根据、社会力量以及现实道路这三大难题,才使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他们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思想出发,揭示出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但是其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整个社会生产表现出无政府状态,从而导致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而在这一基本矛盾的发展中,无产阶级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代表,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以及实现自身解放并推动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通过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灭剥削制度、实现理想社会,这就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道路。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道义性和真理性统一于实践性之中,这一实践性体现在理论本身的实践性和指导革命斗争的实践性两个方面。其一,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作过详细的规定,但是为了指导变革资本主义的实践,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发展方向作了总的预测,这些总的预测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其主要有: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核心;通过无产阶级的国家所有制来废除私有制并最终达到社会所有制,同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并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未来社会要经历由革命转变时期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再到高级阶段的不同发展阶段,并且经过不断改革,最终消灭阶级和一切社会差别,直至国家“自行消亡”;人类要做到对自然合理控制与调节,使人最终成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主人;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些预测是建立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基础上的,至于未来社会发展进程特别是各国发展的实际表现,则需要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其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首先创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后参加德国工人秘密团体正义者同盟并把它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时为其起草了纲领——《共产党宣言》。他们回到科隆后创办了《新莱茵报》来指导德国革命运动。之后,他们又入选为“第一国际”委员,成为“第一国际”的精神领袖和灵魂,并且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1871年3月巴黎公社起义后,他们高度评价了巴黎工人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阐明了公社的历史意义。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创办并领导了“第二国际”,担负起了指导工人运动的重任,使共产主义运动迅速扩展到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艰苦奋斗的一生。


03
对科学社会主义道义性的重大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道义性的发展,充分体现在它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实践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提出并融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从而把科学社会主义所追求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最高价值目标,在现实时空坐标中具体化了,并且在价值观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道义性。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到人民至上的实践追求。党的十八大刚闭幕,习近平就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P4)并且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概括为七个方面:“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13](P4)(党的十九大前夕又增加了“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将党在十六大以后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明确化和细化了,从而孕育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在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原则时,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13](P154)的命题,接着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14](P314)等,在其外延的逐步展开中,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4](P40)至党的十九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5](P15)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从而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具体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价值取向。

正因为以人民为中心是现实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以及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它就具体落实到人民至上的实践追求上,如“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14](P84)的号令,“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16]的“生命至上”追求和“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的本义是“以社会为本”,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人民至上的实践追求,充分体现出与“以资本为本”的资本主义社会相比的道义性价值优势。如果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时的道义性价值优势是通过理论批判而拟历时性的预测的话,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追求,已是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道义性优势在共时性上的彰显,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道义性的重大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融通。“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13](P16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通过“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P48)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就明确地把上述所要倡导的内容,直接定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

党的十八大前在关于如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讨上,有学者强调既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而同资本主义所鼓吹的“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从根本上区别开来。这在理论上混淆了两个关系:其一,社会主义同人类文明的关系。社会主义是对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人类文明的继承和超越,而不是全盘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是对封建社会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不是与之隔断。其二,“普世”价值和所谓“普世价值观”的关系。我们要批判和否定的,是西方某些政客和理论家把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价值观,渲染成与生俱来又永恒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普世价值观”,而不是把在一定历史阶段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人类共同凝聚的“普世”价值都当作“普世价值观”加以抵制。正因如此,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13](P169)

于是,习近平提出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4](P522)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共通共融之处。其中“和平、发展”相当于“和谐、富裕”,“公平、正义”相当于“平等、公正”,而“民主、自由”更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吸收,也反映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更凝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从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道义性的又一个重大发展。


04
对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性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的回答,提升到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上,从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科学性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作出了诸多重大的原创性贡献。

第一,把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主要矛盾转化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及在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的阐述中把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并且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特征的阐述以及提出的“五大思想”等,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预测到的问题,从而把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其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制定发展战略并确定奋斗目标的理论基础之一。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然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而是阶梯式递进、通过量的积累而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过程。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并作出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以此为立论根据,他在党的十九大后进一步提出了我国进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5](P21)的“新发展阶段”,在2022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又作出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阶段”[17]的论断。习近平关于“新发展阶段”或“新的战略阶段”的定位,既在事实判断上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同时又在理论判断上表明邓小平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向更高阶段迈进的部分质变,即不仅在经济上要赶超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还要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都显示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全方位优势。而“新发展阶段”或“新的战略阶段”的客观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的这一判断,既是在分析各种社会矛盾变化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又蕴含了对人民需要的价值立场的升华,从而从现象上升到了对中国发展历史方位本质的把握。

其二,关于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习近平在阐述党的百年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的奋斗历程时,始终把现代化和社会革命结合在一起。他指出,党一经诞生,就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又领导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革命,从而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从而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由此可见,党的百年奋斗主题,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民族复兴,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则是在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狭义的政治革命和广泛的社会革命。党的百年奋斗主题和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主线的统一,在理论上体现了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辩证统一,实践上体现了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互为目的和手段。

习近平还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及其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贡献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作出了新论述。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除了人口规模巨大以外,还体现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四个方面。与此相比较,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不可能最终解决共同富裕、“两个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和平发展问题的。只有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才有必要和可能去解决这些人类现代化面临的共同问题。正因如此,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强国,始终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正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阶段中,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和外交思想等重大思想,它们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第二,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党的执政目标、执政基础、自身建设等关系执政规律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明确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从而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阶段。

其一,关于党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习近平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其中核心问题是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他对这些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有些重大论断,体现了上述三个时代课题的统一,例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展开;中国共产党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国家法治体系,既在法治体系中确保了党的领导地位,又体现了党规在“源于”宪法的同时又“严于”法律的特质,确保了我们党对国家和人民所应承担的更高的责任,从而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依据宪法而得以巩固。

其二,关于党的执政、领导和社会革命的关系。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15](P69-70)这就明确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所身兼的革命党、领导党、执政党三重身份的本色,从而免于落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些国家的共产党在实践中所陷入的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陷阱。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社会革命,既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的需要,也是不忘初心、保持革命精神的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或新的战略阶段,我们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同时,也只有保持革命精神,继续领导社会革命,才能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执政并非最高政治目的,而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手段。作为执政党,既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又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秩序范围内活动,使自己在依法治国中巩固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执政党的重要区别。

其三,党领导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党的领导和党自身建设的关系,历来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提出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的辩证思想。他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18](P541)为此他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8](P541)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的论述,其目标更宏大,即致力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上更完善,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上更全面,即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因而它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阶段。


05
对科学社会主义道义性和真理性相统一的践行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2017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5](P1)之后2018年他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时又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19]把中国共产党在当代的使命,从“二为二谋”提升到“三为三谋”,其中“所做的一切”,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其对人类文明新形态所作的新贡献,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道义性和真理性及其统一在当代的践行,在思想上充分体现出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第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贡献。习近平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14](P10)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只有基于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准确判断战略、科学谋划战略并在实践中主动赢得战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原创性的战略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时俱进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时,把实现这一总目标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即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出其他领域的改革有机统一起来。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避免市场失灵风险和政府不恰当干预带来的弊端。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时俱进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保障。在经济建设中,强调在新常态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政治建设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文化建设中,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确立“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中,强调在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体系;在生态建设中,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化建设是全新的战略,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不仅为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而且对长远的人类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因而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把握和深化。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贡献。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也是基于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的真理性,以及站在历史正确这一边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价值性,从而同样反映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把握和深化。

在当代世界,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泛滥,各种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迫切必要性。另一方面,“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3](P272)“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15](P46)因而当今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现实可能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判断和价值取向,习近平秉持天下胸怀,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设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避免因利益冲突而陷入全人类共同困境提出的,因而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最高价值理想在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上有重大区别。它强调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14](P41-42)其蕴含的“共赢共享”理念,意味着对一个国家利益剥夺另一个国家利益的零和博弈思维的否定。同时,它又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扬弃,对资本主义的扩张和掠夺所造成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现存世界关系的匡正,因而它具有真理性和道义性的优势。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和实践的打造,将推进人类解放进程。它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多样性的肯定,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内涵,在实践上实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作出贡献的统一,从而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如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18](P100)

总之,习近平阐述的“三为三谋”以及对此的践行,使科学社会主义的道义性和真理性及其统一在当代的实践性得以充分体现,并由此在思想理论上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李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J].科学社会主义,2022,(3).

[3]汤志华,谢石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重大理论的丰富与发展[J].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021,(1).

[4]石镇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9).

[5]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04-25(1).

[8]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6]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N].人民日报,2020-05-23(1).

[1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2-07-28(1).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9]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N].人民日报,2018-04-09(1).


责任编辑:李青青

版式制作:陈镇鑫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指导,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本刊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12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29

联系电话:010-58556500

投稿邮箱:maxkyj@126.com

微信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陈锡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