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其他

李楠:人工智能时代劳动价值论再审视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价值论再审视李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4月15日 下午 5:33
其他

王雨辰: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美丽中国建设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美丽中国建设王雨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月1日 下午 4:37
其他

方世南: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特质方世南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1月29日 下午 7:05
其他

杨晓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理路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理路杨晓慧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1月26日 下午 2:24
其他

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万美容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王淑芹: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特性的思考

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特性的思考王淑芹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燕连福:“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燕连福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赵士发: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基于《实践论》的考察赵士发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丁俊萍、贾书衡: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探析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探析丁俊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贾书衡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肖贵清: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贡献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贡献肖贵清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孙来斌: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现代文明发展的革命辩证法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现代文明发展的革命辩证法——《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与《论我国革命》交相辉映的思想光芒孙来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3年11月2日
其他

付文军:《资本论》的抽象概念及其历史辩证法意涵

《资本论》的抽象概念及其历史辩证法意涵付文军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逻辑进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逻辑进路王刚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3年9月2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辛向阳、吕耀龙: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吕耀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3年9月7日
其他

李君如:“自我革命”思想的双重意义

“自我革命”思想的双重意义——学习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李君如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3年7月6日
其他

倪素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倪素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3年6月7日
其他

蔡万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蔡万焕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其他

韩震: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思维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3年4月1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顾海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擘画和理论体系升华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6]
其他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深度报道人物访谈naatgnaffuwner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创新研究——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肖贵清教授肖贵清
2023年2月2日
其他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总目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总目录本刊特稿习近平宏观经济治理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刘伟(1.4)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创新洪银兴(3.4)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田心铭(5.4)马克思“资本一般”和“许多资本”理论与中国资本问题研究顾海良(8.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王伟光(9.4)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逄锦聚(10.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研究冯俊(12.4)人物访谈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的辉煌成就和伟大意义——访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逄锦聚逄锦聚 赵春玲 (2.4)卢卡奇思想遗产的批判性回顾与研究展望——访国际卢卡奇协会主席吕迪格·丹内曼博士吕迪格·丹内曼 刘健(4.4)深入推进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朱传棨教授朱传棨 康晓静 (6.4)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昂扬的奋斗姿态和必胜的决心与信心——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李慎明 单超(11.4)圆桌论坛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张雷声 韩喜平 肖贵清 钟明华 韩建新(7.4)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概括——《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研读肖贵清(1.17)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石云霞(1.27)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新要点分析刘书林(1.38)历史经验视域下的坚持中国道路陈金龙(2.17)多维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杨凤城 肖政军(2.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陈锡喜(8.17)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的理论体系与价值研究刘贞晔(8.29)习近平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创新性贡献徐宏潇(8.39)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郇庆治(3.15)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革命王雨辰(3.26)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智慧与人类贡献韩秋红(3.36)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张文显(4.14)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世界性贡献黄文艺(4.26)论习近平关于政治和法治关系的辩证思维郭晔(4.35)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周文(5.17)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基点张占斌 毕照卿(5.28)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体系李玉峰(5.39)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蒲俜(7.17)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底蕴与精神品格毛维准(7.26)深化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的着力点张骥(7.35)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逻辑李忠军(3.102)守正创新,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温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王新生 朱雪微(3.11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的引领作用吴付来(6.17)高校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韩震(6.27)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在于讲道理杨晓慧(6.36)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靳诺(11.17)开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新境界任晓伟(11.26)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贡献金民卿(12.15)略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内涵武力(12.28)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资本论》价值形式理论语境中的拜物教与物化王校楠(2.34)“现实的个人”与“历史科学”的双重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探析杨金洲(2.4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本的国际传播探析(1946—1956)王海军(4.4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重读《反对本本主义》等经典文献的思考李婧
2023年1月3日
其他

任晓伟:开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新境界

开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新境界任晓伟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白刚:“博士论文”: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

[美]布雷克曼.废黜自我: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及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M].李佃来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2022年12月15日
其他

韩庆祥:“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道理学理哲理

“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道理学理哲理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摘要]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靳诺:科学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习近平.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昂扬的奋斗姿态和必胜的决心与信心——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2]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白显良、章瀚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着力塑造五种形象

二、塑造彰显思政课本质是讲道理的学理形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高校思政课教学无疑要彰显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吴潜涛、沈茹毅: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吴潜涛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沈茹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
2022年11月17日
其他

黄蓉生: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历史论域

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历史论域黄蓉生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田克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认识的逻辑演进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1).[17]
2022年11月9日
其他

谢地: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2022年第10期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谢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吴育林:论理解生产力的三个理论向度

论理解生产力的三个理论向度吴育林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逄锦聚: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逄锦聚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摘要]
2022年11月3日
其他

任志锋:人工智能的工艺学阐释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10][美]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M].魏群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1]陈晓珊,戚万学.“技术”何以重塑教育[J].教育研究,2021,(10).
2022年10月13日
其他

杨洪源:资本总体生产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运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9期资本总体生产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运动——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的资本生产辩证法杨洪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摘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张雷声: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9期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摘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王伟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9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摘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安德烈 · 卡托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8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作者】
2022年9月5日
其他

鲁克俭:作为政治性文本的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8期作为政治性文本的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鲁克俭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中心主任[摘
2022年9月2日
其他

胡海波: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科学”实质的三重蕴涵及其现实意义

“历史科学”概念的启示[J].哲学研究,2010,(7).[2]游兆和.论历史哲学的本质及其与历史科学的区别——兼评学界同仁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误解[J].学术研究,2016,(7).[3]俞吾金.
2022年9月1日
其他

陈锡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8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陈锡喜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摘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顾海良:马克思“资本一般”和“许多资本”理论与中国资本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8期马克思“资本一般”和“许多资本”理论与中国资本问题研究顾海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摘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姚颖:《马恩通信选集》译本考证初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7期《马恩通信选集》译本考证初探姚颖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五研究部研究员[摘
2022年8月8日
其他

石书臣: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本质要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7期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本质要义石书臣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
2022年8月3日
其他

聂锦芳:“政治算术”范式与资本社会的“内部联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7期“政治算术”范式与资本社会的“内部联系”——重新理解威廉·配第的经济思想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聂锦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摘
2022年8月2日
其他

阎孟伟:唯物史观中的社会结构及其二重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7期唯物史观中的社会结构及其二重性阎孟伟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摘
2022年8月1日
其他

毛维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底蕴与精神品格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7期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底蕴与精神品格毛维准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摘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蒲俜: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7期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蒲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摘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张骥:深化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的着力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7期深化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的着力点张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助理、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摘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圆桌论坛】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7期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张雷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大华讲席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喜平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贵清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执行主编,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明华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理事长,广东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会长,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人简介]
2022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