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蓉生: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历史论域

黄蓉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4-02-05

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历史论域


黄蓉生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 新时代,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巩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必然笃定。实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有效、长久高效,需要立足加深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自觉多重论域,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党的百年奋斗辉煌历史,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深刻理解党的“十个坚持”宝贵经验,丰富拓展党的历史教育形式载体,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优异成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党史学习教育 大学生 常态化长效化 历史

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基本矛盾和实践形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遵循工艺学变革规律,摆脱技术工具悖论与技术宰制之虞的内在要求和理性选择。这种融合深层蕴含着“技术—思政”的共生关系和互动逻辑,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思政化”与“思政人工智能化”两个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过程和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1](P648)党的二十大报告多处提及历史自觉、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并强调“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事实充分说明,伴随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有效进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取得显著成绩。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强调,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3]由此不难看出,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巩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必然笃定。我们要立足加深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自觉多重论域,正确认识党的百年奋斗辉煌历史,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深刻理解党的“十个坚持”宝贵经验,丰富拓展党的历史教育形式载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使知党史、懂党史、悟党史在大学生群体中蔚然成风,学党史、讲党史、用党史的形式载体丰富多样,常态有效、长久高效地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优异成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赫然成效。


  一、加深历史认知:正确认识党的百年奋斗辉煌历史

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首先在于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正确认知,帮助他们全方位感知、链条式记忆、逻辑化思索,进而为建构自信心理、汲取智慧启迪、支配自觉行动奠立先要基础,这是事关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4](P5)因而,引导大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知,重点在于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党的百年奋斗辉煌历史。

第一,加深历史认知是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前提。恩格斯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5](P998)可见,形成正确认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题中之义、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所谓历史认知,通常指人的大脑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历史的能动反映。引导大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知,即是教育大学生对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感觉器官累积起来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活动,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考结果,进而确立并深刻把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P8)的理性认识与本质规律。进一步说,从施教要素来看,加深历史认知关涉对认知为何、认知什么、如何认知等关键问题的回应,这直接事关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目标何以精确设定、内容怎样精心调配、方法如何精准运用;从受教历程来看,建构形成正确历史认知,是大学生萌生炽烈历史情感、树立坚定历史意志、践履积极历史作为、达成丰硕历史创造的先要前提和必经阶段。归言之,加深历史认知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何以融入日常、保持经常,怎样畅通机制、长久有效,成为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前提。

党的百年奋斗辉煌历史深刻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所历经的四个不平凡发展阶段的壮阔历程。第一阶段,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创造了革命救国的开天辟地史。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7](P57)面对“怎样才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之问,中国社会各阶级尝试了诸如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等种种政治主张和救国方案,但都未能改变民族困境、拯救民众于水火,未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第二阶段,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了建设兴国的改天换地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武装挑衅,中国共产党战胜了来自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阶段,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改革富国的翻天覆地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抉择关头,党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成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第四阶段,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矢志强国的惊天动地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精准把握时代方位与发展条件,以“十个明确”举旗定向、“十四个坚持”谋篇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国防外交等多方面创造了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第二,正确认识党的百年奋斗辉煌历史是新时代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题中之义。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强化历史认知,推动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3]让正确的党史认知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集体共识。一是以时空意识、联系思维和大历史观的宽阔视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党完成救国大业的开天辟地史。具体说来,就是要从主客观相统一的角度看到中国共产党能成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既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更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之一”。[8]从时间维度和空间方向上审思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势、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人类进步事业产生的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进一步看清、看深、看远中国共产党劈波斩浪、掌舵航船的历史道理,把握世界历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二是以全面、历史、客观、辩证的科学分析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党完成兴国大业的改天换地史。通过历时变化和共时比较的方法,全面讲述党团结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壮举;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实和重要人物,“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4](P24-25)深刻把握党能够不断化险为夷、走出困境、开创新局的深层原因。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党推进富国大业的翻天覆地史。也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理解改革开放40多年是我国社会活力空前迸发、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得到丰硕实惠、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重要时期;懂得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是党解放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紧紧抓住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科学总结历史经验,艰苦探索前行的奋斗结果;认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确信尽管历史潮流浩荡、局势风云变幻,但只要顺应历史发展、主动应变求变,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发展,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四是以贯通古今、统筹全局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党建设强国大业的惊天动地史。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战略性举措、推进的变革性实践、实现的突破性进展、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以及经受的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深度理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把握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际地位,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的拼搏奋斗,接续跑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的关键一棒。


  二、坚定历史自信: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关键在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坚定自信,让他们充分肯定、高度信任、由衷尊崇,在心理层面上形成充分肯定的认知判断与坚强正向的意志信念,这是事关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强调:“这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百年成绩单,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理想和信仰书写的,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用拼搏和奉献赢得的。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都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9]这表明,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需要牢牢把握这一“百年成绩单”中所蕴含的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第一,坚定历史自信是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6](P545)历史自信,本质上指人们对客观历史事实及其价值的充分肯认与积极践行。对于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而言,即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成就、奋斗精神以及新的奋斗目标充满自信,做到回顾苦难辉煌的过去洋溢自豪情与成就感、奋进日新月异的现在充满责任心与执行力、开创光明宏大的未来饱含自信心与使命感。这一历史自信从根本上源自中国共产党恪守天下为公、行进人间正道,始终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书写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这些历史性胜利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信,生动展现了一个百年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清醒和成熟。奔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需要毫不动摇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憧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使坚定历史自信这一“批判的武器”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由此可见,坚定历史自信成为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要义,进言之,坚定历史自信是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P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极为罕见的磨难洗礼,救亡图存的舍命抗争和振兴中华的不渝追求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这一主题主线纵向揭示了统领历史全局、贯穿历史全程、指引行动方向的“总纲”和“枢纽”,反映了党百年来奋斗历程的统筹谋划和系统展开。党团结带领人民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求索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前行浪潮中掌握历史主动、在幅员辽阔中华大地上凝聚奋进伟力的鲜明特色,凝结了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所取得的种种成就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共同向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和开拓奋进的磅礴力量,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主流本质。这一主流本质揭开了重重历史迷雾、拨开了层层历史云烟,横向揭示了顺应时代潮流、彰显进步意义、承载必然趋势的历史本真形态。因为事物存在的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全面地区分历史主流与支流、本质与表象,对局部的、暂时的“支流岔道”作出科学说明,有助于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正确看待和把握百年来党在不懈奋斗、理论创新、坚守初心、自身建设和政治锻造中形成的辉煌成就、理论成果、优良传统、精神谱系以及制胜法宝等。

第二,牢牢把握党百年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新时代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内在要求。一方面,要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主线。这就要求提纲挈领地围绕百年来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总主题、总线索,运用专题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将这一主题主线有机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将党的历史置于纷繁复杂的近现代中国历史大背景中,把救危亡、求独立、争解放、兴百业、倡改革、谋发展、成小康、建强国等诸多历史大幕有机串联,全面梳理党持续探索、艰辛奋斗的历史脉络。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流本质。比如,从中国共产党四个不同历史阶段揭示党的百年史是不懈奋斗的历史,注重运用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生动事迹,教育鼓舞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成长中的挫折与困难,保持奋斗精神和坚强意志应对现实中的风险和挑战。再如,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所回答的系列时代之问、发展之问、人民之问揭示党的百年史是理论创新的历史,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历程关联起来,深化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进行“两个结合”的理解认识。又如,从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历史任务的历程中揭示党的百年史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讲好党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诠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生动道理。还如,从思想建党、整风治党、制度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进路中揭示党的百年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深刻总结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重点把握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基本规律,并从不断克服“左”和右的影响、同错误思想路线作斗争的史实中标明党的百年史是政治锻造的历史,以塑造和引领政治信仰为切入点,深刻体悟“两个确立”,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汲取历史智慧:深刻理解党的“十个坚持”宝贵经验

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本质在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汲取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蕴含的宝贵智慧,增强以史为鉴、用史辨析、承史创造的能力,这也是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创造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的精神财富。所以从这一视角讲,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又一历史论域就是深刻理解党的“十个坚持”宝贵经验,汲取党的历史中的无尽智慧。

第一,汲取历史智慧是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遵循。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历史,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所发生的过往事件、活动的总和,狭义上特指对过去事实的系统记录、研究和诠释。事实上,现实世界无不是从过去延续而来,皆是历史的产物。历史其实就是过去的现实,现实终究会是未来的历史。这就意味着记载起与伏、记录兴与衰的历史势必蕴藏着启迪现实、打开未来的智慧与密钥。由此,历史智慧即可理解为人们从客观历史当中提炼获悉的现实指南与未来启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汲取历史智慧即通过思想理论教育,帮助他们善用历史思维,学会从百年来党的历史中审思过往、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增强以史为鉴、用史辨析、续史创造的思索能力和行动本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不同中心任务开展了多类型、全覆盖、长周期的具有党史学习教育性质和意义的诸多实践活动。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0](P399)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11](P266)“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4](P4)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为了教育引导大学生学好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更加牢记初心使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开创未来发展新局。进一步而言,着力引导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汲取智慧,尤其是深刻理解党的“十个坚持”宝贵经验,自然成为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遵循。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科学概括出“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整体来看,“十个坚持”是对党百年来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进程中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与系统归纳,回答了“民族复兴为了谁、由谁来引领民族复兴、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等重大问题,是从党与人民、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斗争与团结、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等多重关系中构建起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说来,“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彼此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人民至上是命脉、坚持理论创新是先导、坚持独立自主是原则、坚持中国道路是方向、坚持胸怀天下是立场、坚持开拓创新是动力、坚持敢于斗争是品格、坚持统一战线是法宝、坚持自我革命是支撑。从一定意义上讲,“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既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生动体现,也是对党和人民当代奋斗的鲜活展示,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善用历史思维、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自信。

第二,深刻理解党的“十个坚持”宝贵经验是新时代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本来标识。一是从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维度深刻理解。在党的百年历史上,于1945年、1981年分别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与前两个历史决议相比,科学概括出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上,对党百年来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归纳出的带有普遍性、本质性的历史经验,充分体现了党认识、把握、运用历史智慧的高度自觉。于此,需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所具有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指导意义,自觉地用历史映照现实、启迪未来。二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12]“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以此推动伟大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天然特质,也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特性。这就要求引导大学生意识到“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不仅是百年来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性表达、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精华。三是从守正与创新的维度深刻理解。总结历史经验的目的在于汲取历史智慧,增强新征程上开拓前进的勇气与力量。“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既是对“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深刻总结,也是“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行动遵循,是历经实践长期检验、契合时代发展所需的宝贵历史智慧。即是说,党史学习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懂得“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如何从政策制定谋划、方向道路确立、战略路径选择等方面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启示、擘画蓝图的,进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勇当民族复兴开路先锋、争做强国建设事业干将。


  、强化历史自觉:丰富拓展党的历史教育形式载体

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在于精心安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分类分级推进,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地强化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习近平强调:“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4](P26)显见,形式载体是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桥”和“船”,运用有效多样的形式载体利于完成“过河”的任务。确切地说,强化丰富拓展党的历史教育形式载体的历史自觉,是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保障条件。

第一,强化历史自觉是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充分保障。马克思主义认为,相对于动物的自发性活动而言,现实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具有鲜明的自觉性,就像“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13](P17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彻底,采取的活动方式方法越适宜,就越能够有效地在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的,甚至将这一活动当作他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来享受,呈现出由自发走向自觉、继续走向更高自觉的发展趋势。所谓历史自觉,是指人们在科学意识指引下朝着明确方向自觉能动地认识历史、改变历史、创造历史的行动。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历史自觉旨在自觉能动地精心安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分类分级推进,不断拓展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载体,持续增强针对性、显著提升实效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有效地将对党的历史的正确认知、充沛自信、经验智慧转化为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具体行动。概言之,由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14](P296-297)针对大学生群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需要重视运用多样丰富的形式、借助鲜活有力的载体,引导大学生加深对党的历史的认知、增强对党的历史的自信、汲取百年党史中蕴含的历史智慧,积极投身“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丽事业。由此可见,强化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载体的历史自觉,坚持在加强中改进、在提升中创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载体,成为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充分保障,有利于真正做到学思践悟相贯通、知信言行相统一,提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育成效。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史是过去时,对大学生开展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是现在时,强化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自觉瞄向的是创造中国共产党更大辉煌的未来时。这也就意味着在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党的历史教育多种形式载体,借助具体的、有形的工具手段,承载党史学习教育的信息与内容,实现由客观的历史史实向主观的历史认知、历史自信转化,再由主观汲取的历史智慧向客观现实的历史担当与行动自觉转化。那么,怎样认识、凭何选择以及如何运用党的历史教育形式载体?党的历史教育形式载体是指为了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在教育活动中选择运用能够承载传递一定党史学习教育信息的教育中介、桥梁和纽带,起着承载和传导信息、联结施教和受教双方并在教学互动中创新内容、丰富形式等重要作用的物质媒介和事物依托。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形式载体的选择和运用要紧密联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具体要素,坚持运用特色载体、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善于运用现代载体,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主导可控、形式丰富、饱含时代气息,卓有成效地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科学真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的基本原理,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的生动道理,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砥砺政治品格、增长本领才干、投身建功立业。

第二,丰富拓展党的历史教育形式载体是新时代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有效途径。首先,按照“学史明理”的要求加强理论武装,教育大学生明白真理原理道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6](P518)意在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运用时代眼光、求是态度、辩证思维、实践标准深化对百年党史中蕴含的真理原理道理的认识。这需要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借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通过组织读书会、开展知识竞赛、举办理论研讨会、打造学习教育云端专区等形式,促进理论学习达到“学史明理”的教育目标。其次,按照“学史增信”的要求运用记忆叙事,教育大学生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记忆则是历史的存有和传递,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元素之一。为此可通过图像再现、空间再塑、仪式再创、情境再设等形式实现记忆叙事的建构,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再次,按照“学史崇德”的要求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大学生崇尚道德。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壮阔历史,是认识体悟党的崇高道德风范、伟大建党精神与精神谱系的重要载体。因而,可通过因地制宜用好红色素材、声情并茂讲好红色故事、久久为功挖掘红色资源等方式,“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4](P20-21)最后,按照“学史力行”的要求开展实践活动,教育大学生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习近平指出:“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15](P13)这就要求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常态有效、长久高效地转化为脚踏实地办实事、担当实干开新局的实践自觉。一方面需聚焦理论传播,开展百年党史巡讲活动,采取微宣讲、微视频、微党课等方式,推动党史理论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转化,以高校学生党团组织活动为依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先锋行动以及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大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同时还可选拔党员大学生、优秀骨干大学生奔赴基层深入社区,调研考察、座谈交流、志愿服务、顶岗锻炼,切实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奉献写在中华大地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22-10-17(2).

[3]中办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3-22(1).

[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7]康有为全集(增订本),第4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8]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最成功的政党(外媒眼中的中共成功秘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6-

14(11).

[9]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1).

[10]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1-03-02(1).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唐闻笳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指导,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本刊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12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29

联系电话:010-58556500

投稿邮箱:maxkyj@126.com

微信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蓉生: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历史论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