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时代的人类奇葩死因大赏
前言
这篇推送,是「玲珑计划」第三期的第一次作业。我们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气候科普作品,面向群体为不了解气候变化知识的公众群体。用通俗易懂、有吸引力的方式,向公众科普或传递我们从10 月22日-10月29日期间学习到的一个或多个气候变化基础知识点。
于是,此前八杆子打不着的三个臭皮匠聚在了一起:
一个研究动物观鸟的
一个给人看病的
一个开在乎杂货店的
我们就是——鸟人在乎组
以下是我们交的作业。读者们也不妨留言评论给我们打个分呀!
石金泽
「源野志」工作室创始人
卢辉
广东省肇庆市公立医院医师
吴晓歪
#在乎杂货店
店主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
有人说:气候变化?那是科学家和政治家们玩的东西,离我们老百姓太遥远了!
其实不然。刚刚经历了夏季高温的你,请看看此刻干枯的鄱阳湖,想想去年的河南暴雨、英德洪水、东非蝗灾、澳洲山火……你可知,这些都与气候变化有关,而且只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的一个掠影。这些影响个个都可以置人于死地,你我无一能逃。
在这个气候变化的时代,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到来,那么你有想过你以什么方式死去么?
别急,我们帮你总结了一下,请看——
气候变化时代的人类奇葩死因大赏
01
气温异常
随着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全球地表温度也在上升。过去十年,即2011-2020年,是有史以来最温暖的十年。自1980年代以来,每十年都比前一个十年更温暖。几乎所有的陆地地区都正在经历更多炎热的天气和热浪。温度升高会引发更多的高温病,让户外工作更加困难。天气越热时,野火更容易烧起来并更快地蔓延。北极地区气温变暖的速度至少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热死
在户外热死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科学研究发现中南美洲、南欧、南亚和东南亚以及非洲将经历愈来愈热、愈来愈长的夏天,大量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暴露在户外作业得热射病(中暑的一种)而死的风险下。
可能性:★★★☆☆
热死
在家热死
2021年夏天,川渝高温40+度,河道断流,水电瘫痪。成都停掉了所有工业用电,让电于民,可是根本不够,于是开始限制商业用电,基本公共交通用电、道路照明也基本上停了一半。上班的办公楼关掉灯光能不开灯就不开灯,有的办公楼甚至开始用冰块降温。这一年的夏天,“热死了”不再是一句玩笑话。
重庆洪崖洞第一次关灯
图片来源:网络
可能性:★★★☆☆
冻死
夏天在山里跑步被冻死
2021年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降温、降水和大风,导致21人遇难,8人受伤。
可能性:★☆☆☆☆
烧死
被山火烧死/浓烟熏死
从2019年9月到2020年1月初,澳洲爆发山火,成为人间炼狱。近600万公顷林地被烧毁近5亿动物(鸟类、爬行、哺乳)葬身火海,1500处房屋毁于一旦,23人死亡,无数人流离失所。
人们聚在海边,不是在度假,
而是被山火驱赶到沙滩上,等待救援。
图片来源:网络
可能性:★☆☆☆☆
!
02
风暴肆虐
在许多区域,毁灭性风暴的破坏力变得更大,发生次数更频繁。随着温度的上升,更多的水分蒸发,加剧了极端的降雨和洪涝,引发更多的毁灭性风暴。热带风暴的发生频率和范围也受到了海洋变暖的影响。气旋、飓风和台风经常形成于海洋中温暖水域的表面。这样的风暴经常会摧毁房屋和社区,造成人员死亡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淹死
开车突遇超强暴雨,在涵洞被水淹死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越来越大,气候危机就在眼前,极端的强降雨,持续的时间、降雨的量非常的大,超出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在北京7·21、郑州大雨中这样的情况已然出现。
卢辉同事摄于2022年9月广东肇庆暴雨后,当时他们因特大暴雨城市内涝被困在工作的医院一天一夜。
可能性:★★☆☆☆
压死
上班途中,被树木倒下压死
近年来沿海城市经常遭受极强台风袭击,造成城市行道树倒塌及道路塌陷,行人有可能被树木倒压致死,例如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就有三人因为树木倒压致死。
可能性:★☆☆☆☆
!
03
干旱加剧
气候变化正在改变水资源的可获得性,让更多地区的水资源变得稀缺。全球变暖加剧了已缺水地区的缺水状况,还会增加农业干旱和生态干旱的风险。农业干旱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而生态干旱将增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干旱也会引发毁灭性的沙尘暴,沙尘暴可以将数十亿吨沙子带到各大洲。沙漠正在扩大,不断减少种植粮食的土地。现在许多人经常面临着无法获得足够水资源的威胁。
渴死
在鄱阳湖徒步,被渴死
鄱阳湖近年来年年大旱,水位屡创新低,沃土变沙漠,在湖区徒步被渴死可能性越来越高。
石金泽友人摄于 2022年10月 鄱阳湖
可能性:★☆☆☆☆
饿死
干旱造成粮食减产
2022年夏天,美国西部70%地区处于干旱状态,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和“极度干旱”;欧洲多国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多国粮食产量减产;中国多日发布红色高温预警,大部分地区存在中度至重度干旱。
据气象组织数据,无论人们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是否取得成功,气候变化的负面趋势都将至少持续到本世纪60年代,粮食危机很可能会成为“新常态”。
可能性:★★★☆☆
!
04
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
海洋吸收了全球变暖的大部分热量。在过去的20年里,无论深浅,整个海洋的变暖速度都在加剧。随着海洋变暖,它的体积也在增加,因为水会随着变暖而膨胀。冰盖融化也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和岛屿社区。此外,海洋不断吸收二氧化碳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但是,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使海洋变得更加酸化,从而危及海洋生物和珊瑚礁。
淹死
生活在图瓦卢,国家被淹没
图瓦卢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国土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是仅次于瑙鲁的世界第二小岛国。由于地势低洼,最高点仅海拔4米,全球温室效应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对图瓦卢造成了严峻威胁,图瓦卢是全球遭受海平面上升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也是地球上即将被大洋吞噬、很快将要消失的国家。
图瓦卢已决定举国搬迁至新西兰,成为全球第一个因全球变暖而举国迁移的国家。
图片来源:网络
可能性:★★★★☆
!
05
食物不足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都是导致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现象增加的原因。渔业、农作物和牲畜可能会遭到破坏或产量降低。海洋酸化变得更加严重,为数十亿人提供食物的海洋资源正处于危险境地。许多北极地区冰雪层的变化已经破坏了畜牧、狩猎和捕鱼带来的食物供应。热应力会减少放牧所需的淡水和草地,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并影响牲畜。
饿死
东非遭遇蝗灾,粮食绝收
2020年初始,东非大陆遭遇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大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留,庄稼颗粒无收,东非多国本就不富裕的粮食资源被蝗虫“洗劫一空”。评估显示这是东非地区25年来遭遇的最严重的蝗灾,更是肯尼亚70年来损失最为惨重的虫害。这场史无前例的蝗灾和气候变化有关。当海洋暖化带来更多气旋,就会为蝗虫制造更有利的繁殖条件。
每平方公里规模的蝗群可容纳4000~8000万只,一天的食物消耗量相当于3.5万人的食物消耗。
图片来源:网络
可能性:★★★☆☆
饿死
东北黏虫肆虐,玉米绝收
2012年夏季,“黏虫大军”在东北肆虐,超过一亿亩的玉米田遭遇黏虫灾害,几近绝收。
1961年到2010年的50年间,我国农区平均温度每年上升0.27℃;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而日照则呈现减少的趋势,平均每年减少约47个小时。温度上升有利于病虫安全越冬,当暖冬出现时,情况尤其有利。
可能性:★★★☆☆
饿死
广西稻飞虱成灾,水稻受灾
气候变暖还使得病虫害大区域和远距离传播能力加强。伴随气候变暖,病虫也会“组团”向北迁移,发生及流行的范围随之扩大。例如上世纪80年代通常出现于云贵高原到两广地带的稻飞虱,目前已经将“地盘”扩展到了长江流域。而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其家族规模也在扩大。纬度每降低3度到5度,代数便会随之增加2代到4代。此外,气候变暖还有利于病虫跨越“国界线”,在我国“定居”。当病虫害通过货物潜入我国时,如若气候条件有利,便会造成其大规模暴发,美国白蛾便是其中一例。
可能性:★★★☆☆
!
06
健康风险增加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威胁。通过空气污染、疾病、极端天气事件、被迫流离失所、心理健康压力以及在人们无法种植或找到足够食物的地方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加剧,气候变化已经损害了人类健康。每年,环境因素夺走约1300万人的生命。不断变化的天气形势会扩大疾病传播,极端天气事件也会增加死亡人数,这些因素使医疗系统难以随之升级。
病死
未知感染病
融化的冰盖像一个保存完好的百宝箱,可供科学家研究,但他们也可能使被困在永久冻土中的致命病毒复活。研究人员认为,在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等地的永久冻土层中,有西班牙流感病毒、天花和黑死病的碎片被淹埋,一旦他们从冰冻状态释放出来,有可能再次感染人类,再次出现大批人类感染而死。
北极格陵兰岛三天融化 60 亿吨冰,热到可以穿短袖
图片来源:网络
可能性:★★★★☆
病死
花粉过敏诱发支气管哮喘
世界上约有1/10的人对花粉过敏。研究表明,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1.8倍时,栎树花粉的毒性会提高2倍,这就意味着,当气候变暖,花期延长,花粉季节长度和浓度将增加,花粉毒性提高,花粉过敏和相关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也会增加,严重者或就诊不及时,性命堪忧。
可能性:★★★★☆
病死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往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随着气候变化,热带疾病不断北移,在北方的人也有可能得该病而死。
可能性:★★★☆☆
病死
皮肤癌
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因为中短波紫外线很容易伤害生物细胞,如果这类紫外线很强烈的话,那么就会导致生物患上一些表层或皮肤病(如皮肤癌),这等于说紫外线可以破坏生物的表层保护系统,另外还会损伤动物眼睛的角膜、眼晶体,造成白内障等。近年来,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到达地表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大气中臭氧浓度每减少1%,到达地表的太阳紫外线辐射会增加2%。患皮肤癌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可能性:★★★☆☆
病死
心肌梗塞
气温骤凉骤冷, 反复无常,像今年的广东广州,立冬前湿冷天气,气温降到12℃,立冬那天却像是“立夏”,最高温度达到26℃,寒热变化太大,容易诱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可能性:★★★☆☆
病死
抑郁症
极端天气对人的影响不单单是身体上的,心理上的影响更加深远。长期的极端天气、如连续高温、连续阴雨天气,居民长期呆在家,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反应,严重的可出现自杀倾向。
可能性:★★☆☆☆
!
07
贫困和流离失所
气候变化增加了使人们陷入贫困的因素。洪水可能会冲毁城市贫民窟,摧毁家园和生计。炎热会使人们难以从事户外工作。缺水可能会影响农作物收成。在过去十年(2010-2019)中,平均每年约2310万人因天气相关的事件流离失所,许多人也因此更容易陷入贫困。大多数难民来自最脆弱且没做好准备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
穷死
气候灾民因破产和负债而自杀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研究人员塔马·卡尔顿(Tamma Carleton)对比了近50年的自杀情况和气候数据,并得出结论,印度的气温变化可能对作物生长季节的自杀率有“很大影响”。
她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在研究中,她估计,印度近30年来有超过59000名农民的自杀与全球变暖有关。作物生长季节的高温降低了作物产量,给印度农民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印度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印度国家犯罪纪录局数据显示,2015年有133623人自杀,其中,有超过12000人是农民或农业劳动人口,几乎达到十分之一。印度官方称,破产和负债是导致农民自杀的主要因素。
可能性:★★☆☆☆
!
08
物种灭绝
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物种的生存带来了风险。这些风险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气候变化加剧了物种灭绝的速度,全球物种正在灭绝的速度比人类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快1000倍。在未来几十年内,一百万个物种有灭绝的风险。森林火灾、极端天气、害虫入侵和疾病等威胁都与气候变化有关。有些物种能够迁徙并生存下来,但其他物种则没法做到。
!
在 COP27召开之前发布的《2022年适应差距报告:行动太少,进展太慢——如果气候适应失败,世界将会面临风险》发现,全球在适应的规划、融资和实施方面的付出无法跟上日益增长的风险。
为使气候稳定在宜居水平,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2030年减少一半到2050年前降至净零。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大胆、快速且广泛的行动。然而,向低碳世界的过渡同样需要公民的参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中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控制全球变暖和爱护地球出一份力。通过做出对环境危害较小的选择,我们也能贡献出一些解决方案,带来改变。点击“阅读原文”下载《170项日常行动改变我们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艳君,王东方,高妙妮,单敬敬,苏布达.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IPCC AR6 WGⅡ的解读[J],大气科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4期:520-529.
2. 付丽丽.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可能成为新常态[N]. 科技日报. 2022-08-15 (002).
3. 彭斯震,何霄嘉,张九天,马欣,孙傅,刘少华.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现状、问题和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9).
4. 吴玉.联合国报告称气候变化影响“前所未有”[J].自然杂志.2021(05).
5. 沈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气候变化对呼吸道过敏及花粉、霉菌所致过敏性哮喘的影响[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2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