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其说歧视,不过称其为愚蠢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2023 2023-06-03

商场如战场,友商补刀从来不会手软。

两盒冰淇凌引发一场血案,干掉了宝马21亿欧元,具体事件不赘述了,无非就是工作人员对中国人和外国人差别对待。事发后包括奥迪、小鹏、捷途等友商开始向来往游客免费发放不限量的冰淇淋,反倒增加了一些戏剧性。

有点可惜,这次上海车展必将载入史册,却被冰激凌抢了风头。
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百万辆,达到106.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3月更是同比增长94.47%,超越日本同期的104.7万辆,实现历史性超越,显然,中国汽车继2022年超过德国,2023年极大概率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上海车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的。就在车展上,燃油车出口第一的奇瑞邀请近千名国外销售商参展,这些销售商就是拿着真金白银来引进新车的,新能源出口第一的比亚迪也不必说了,王传福背着手绕场一圈,颇有气势。

历史性的一刻,反而被宝马的两盒冰激凌抢了风头,这个世界真奇妙。

一盒冰淇淋其实本没有什么,去车展谁还在乎几个冰淇淋啊,何况上海车展摩肩擦踵,站台附近更是人员密集,转一圈下来肯定满身是汗,从健康角度就不应该吃生冷的东西,对肠胃很不好,更何况那种场合,连个座位都不好找,拿着个冰激凌吃起来也着实不方便,找垃圾桶都不容易。

有人认为宝马歧视中国人,这太冤枉宝马了。
宝马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2022年中国市场为宝马贡献了三分之一的销量,在全球汽车动力转型的当下,中国这个新能源汽车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对宝马意义极大,在中国有所发展,才能争夺未来的全球市场。

于是这次上海车展,宝马近半董事会成员齐聚中国,带来了高达20款全电动汽车,宝马董事长齐普策公开表示“慕尼黑是我们出生的地方,但中国是我们的家”,宝马大中国区总裁高乐更是用中文致辞。
更值得关注的是,相比大多数中国品牌,反而是宝马更重视经营爱国情怀。2022年,宝马升级了中国战略,从过去的“在中国,为中国”升级为“在中国,为全球”;就在冰淇淋事件发生前两天,宝马高管刚刚宣布把中国战略升级为“家在中国”,还说“家在中国,不是挂在嘴上的,是刻在心里的”。

一个国外品牌,这么多高层如此努力,万万没想到被两盒冰淇淋给毁了,倘若知道有如此后果,还不如干脆全场一人一打冰淇淋。
所以,当然不可能是歧视,不过是愚蠢罢了,又或者可以形容为“清澈的愚蠢”。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时代变化太快,管理层已经转变,但一个庞大的机构上上下下却很难适应变化,比如再次大跌眼镜的危机公关。

其实公关没那么复杂,冰淇淋事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只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真诚的道个歉,拿出一点点的公关经费,说为表示歉意,无限量供应冰淇淋,再提供一些小礼物,倘若能请一位高管出来,再次强调一下“家在中国”,说不定还能借势营销。

毕竟这次车展,在车辆上,宝马并不出彩,流量都送到嘴边了,多好的事。
再不然,也可以进行舆论引导,起码把公众认为的对中国人和外国人区别对待引导为小员工逢迎领导。话很好编,就说两位发冰淇淋的女士是新员工,看到一名外国人过来,还以为是宝马总部的领导,于是作为差了好多级的下属,主动提供冰淇淋,并详细介绍如何食用冰淇淋,这虽然有些谄媚,但职场都能理解,不算啥问题。

反正一切热点都会被新的热点取代,用不了多久,没几个人记得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只会记得最关键的一个点,对领导和普通游客区别对待,显然比对中国人和外国人区别对待好太多了,也不至于对宝马新中国战略带来这么大的冲击,更不会导致市值蒸发21亿美元。

一个世界前百强的企业,必然拥有强大而专业的公关团队,却偏偏极为拙劣的编故事,公关稿看起来极为不舒服,更何况公众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就算公关团队说的是真的,公众也不会接受,公关一定要顺着情绪、引导情绪。

其实不奇怪,这也是外资企业一贯问题,谈不上傲慢,只是外资中国区公司需要等总部意见,而外资总部思维远远跟不上中国的快速变化,官僚、反应迟钝、时差,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

无需帮助它们纠正,正是因为外资企业的僵化、官僚、反应迟钝,才让中国企业拥有了更大优势,短短几年,在很多领域就实现了从本土防御到主动出击的大逆转,汽车仅仅是代表之一。

相比宝马的动作,小镇更关注的还是我们自己。不仅宝马公司很多人没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很多中国人也还停留在过去,在心理和心态上远远不能跟中国当前的现状相匹配。

这个问题在冰淇淋事件上有两个典型反应:

一是为什么那两名女士会对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态度如此悬殊,试想一下,如果是一名非白人,能得到如此特殊待遇吗?

二是为什么很多人下意识就觉得宝马在歧视中国人?

中国早就不是一百年前的“东亚病夫”,现在的中国是遥遥领先美国以外任何国家的第二大经济体,是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第一制造国,在全球面临衰退之际出口增长超出所有人预期,更是一年下水一个法国海军。

谁会歧视中国?谁能歧视中国?

倘若面对如此成就的中国,还有人歧视,我们不应该气愤,反而应该同情他,帮助他正确认识当今世界。
当然这有些难,就拿小镇举例吧,9年前第一次跟某国官员打交道,表面看上去小镇挺自信的,也一直用中文进行交流,但实际上心里一直在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不卑不亢,但还需要提醒,就说明不自信。

但现在呢,周围很多朋友已经发自内心觉得国外同行专业性真的不行,再也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刻意强调“不卑不亢”,平常怎样就怎样。

什么时候当遭到差别待遇,不再觉得是歧视,只是觉得愚蠢或者莫名其妙,那才是大国心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