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夏里甫·哈帕为何能入选2024中国“最美医生”
▼点击关注,新疆官方微信公众号▼
毛里夏里甫·哈帕
为何能入选2024年“最美医生”
1972年8月的一天,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80多位老人带着自家做的酸奶疙瘩,为即将奔赴新疆中医学院求学的毛里夏里甫·哈帕送行。他们步履蹒跚,追了近3公里路,依依不舍地道别:“你可一定要回来!”
坐在酸奶疙瘩堆里,毛里夏里甫下定决心,毕业后一定要回到牧区,守着这些需要他的父老乡亲。
毛里夏里甫是福海县阿尔达乡一名退休乡村医生。
12岁时,他跟着父亲行医。当时,牧区生活条件艰苦,缺医少药,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就医治病成了巨大难题。
“父亲带药巡诊。有妇女要生了,父亲给她接生;有牧民腿摔断了,父亲给他接骨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毛里夏里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跟随父亲穿梭在冬窝子、夏牧场。
见了太多窘迫、太多困难,毛里夏里甫决定好好学医。1975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新疆中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新疆中医药研究所。“我答应了乡亲们回去,我就一定要做到!”毛里夏里甫主动申请,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乌伦古湖畔。
考虑到毛里夏里甫受过高等教育,当地便将他安排在了福海县人民医院工作。仅3个月后,他主动提出到阔克阿尕什乡卫生院工作,“我熟悉牧区情况,在那里,我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这一去,就是17年。
1992年,毛里夏里甫接到新任务,到新成立的阿尔达乡建卫生室。“什么都没有,就一间库房。分配了2个丫头,1个小伙儿,我们每天打土块、盖房子。”毛里夏里甫回忆,用了1个多月时间,盖了2间土坯房,大约30多平方米,1间用作药房、1间用作诊疗室。
就这样,毛里夏里甫带着其他3名乡村医生上岗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全科大夫,毛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多少给我们派工。因为过去条件差,又没有卫生室,老百姓看病不方便,能拖就拖,听说乡里建了卫生室,又分配来4名乡村医生,大家都非常高兴,也非常信任我们。”当年和毛里夏里甫一起在卫生室工作的王树深说。
一名在外地被诊断为绝症的患者,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毛里夏里甫。经哈萨克医传统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身体竟然慢慢恢复。从那以后,慕名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为对得起患者沉甸甸的信任,毛里夏里甫不断地学习、钻研、提升医术,创新中医药临床诊疗模式,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编撰了哈萨克医民间疗法、消化道疾病治疗方法等多部著作,受到广泛认可,获得了多项专利。
10年间,在毛里夏里甫的带领下,通过改扩建、设置必备科室、培养乡村医生、扩展诊疗服务,阿尔达乡卫生室一步步发展为标准化卫生院,设置了内、外、妇、儿临床科室和B超、心电、检验、放射等功能科室,拥有医护人员33人。
医者仁心。一次,一名塔城患者找到毛里夏里甫,因为病情重,需进行2周治疗。看出了他因没钱住宿的窘迫,毛里夏里甫当即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安顿了下来,还出钱负担了他的医药费,直到他完成全部疗程,康复回家。
而这样的帮助,在毛里夏里甫的行医路上,不胜枚举。
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离不开人才。毛里夏里甫心系教育,几十年来,资助了各族困难学生500多人,为教育事业累计捐款超过70万元。
如今,虽已退休,但70岁的他仍坚持为农牧民巡诊,每周定期到村里的健康驿站坐诊。
“现在我们的卫生院建得太好了,有4层楼,不仅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还来了很多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发展越来越好。”除了坐诊,根据卫生院需要,毛里夏里甫还会带教年轻医生,“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往期精彩内容
•暴雨!大风!预警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