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生最早的记忆:斯大林去世

何家天 不学八哥
2024-08-29

《往事》117

《岁月随想》30
往事难忘,追溯一生最早的记忆,大概是四岁前后的三件事:第一件是1952年“续尾儿”小妹(幺妹)出生,那时我三岁半,长辈的好友郭淑荣医生(后来是东铺头卫生院著名的妇产科医生)来我家里给母亲第九个孩子接生,印象中郭医生手提“轻铁”(铝)的消毒罐,背着诊疗箱;第二件是1953年斯大林去世,幼童初次感受伟人去世,全民悲伤;第三件也是那年,大姐带着我到中山公园里的图书馆查看发榜公告,那时大学录取名单刊登在报纸上,大姐一连几天都没查到,急得要哭,最后一天才在北大栏中找到。而更早的事,就全没记忆啦。
高考录取名单登在报纸

北京隆重悼念斯大林

七十年前的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那时我四岁了,小孩子已经知道斯大林和毛主席一样,是革命领袖。小城漳州也举行悼念,有一天,防空警报拉响,并不是敌机来袭,而是鸣笛致哀,只见街上的行人都佩戴黑纱站立,神情凝重。道口街,那时叫中山西路,过后才改名新华西路,还是石条铺的街道,有些石板不牢固会摇晃,石板间有积水,人、车过往会溅出水来。我跟着大人站在我家开的福文斋刻印店门口,也戴着“乌手袂箍”,对面一家店号叫闽华的裁缝店门口电线杆下有不少人,大家都沉浸在悲伤中。那时世界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爿”(两个阵营),失去领袖是好人这边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幸和损失。祖辈去世时我还没出生,这是我第一次感受死人带给活人的震撼!长大以后才知道,斯大林的突然去世,对苏联人民对世界人民并不是什么不幸,当年朝鲜战场就很快停战了。

过后不久,志愿军英模报告团在中山公园司令台(戏台)上做报告,台下操场上人山人海,我们小朋友也去看热闹。世叔钟纯礼家有一对双胞胎,和我同岁,那天钟家姐妹花被安排上台给战斗英雄献花,让我们小屁孩好生羡慕。钟叔在芳华北路开有漳州第一家也是当时唯一的无线电修理店,店里摆满送修的收音机、扩音机和高音喇叭等广播器材,在他家玩时总是好奇这些现代玩意儿。

中山公园司令台给英模献花

很早就认识墙上挂的领袖照片,除了毛主席朱总司令,还有留有大把胡子的马恩列斯,我注意到,革命导师按照胡子从多到少排列,文革时增加了两张并列的照片,仍遵照这规律,一个没胡子,一个连头发都秃了。斯大林去世后还出现过当时叫不出名字的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的照片,后面才是大家熟悉的赫鲁晓夫。50年代是中苏蜜月期,中山公园和平鸽喷水池的边上有座小屋,中苏友好协会就设在那里,进进出出的人员都带有中苏友协的徽章。

马恩列斯:胡子从多到少

由于重视宣传,“翻身得解放”很有鼓动性,才短短几年时间,大家都衷心拥护新社会,向往革命,相信苏联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中国以后也会和苏联一样过好日子。那时的口号是“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那首苏联歌曲“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它有无数田野和森林。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朗朗上口也让人向往!长大以后才知道只有前半句话是真的。莫斯科广播电台就是用这旋律当电台呼号,上山下乡时,夜深人静转动收音机调谐旋钮时总会听到这熟悉的旋律。

喷水池边上有个中苏友协 

中苏友协徽章

《莫斯科-北京》是我最早学会的苏联歌曲:“中苏的人民是永久弟兄,两大民族的友谊团结紧……斯大林和毛泽东领导我们领导我们……莫斯科北京,莫斯科北京“,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至今仍不忘记。大哥从北大回来教弟妹唱的俄文歌曲现在也还会哼上几句,早年深受苏俄歌曲影响,以至老年后同学聚会,卡拉OK时就只会哼唱《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还有那首把姑娘篡改成老马又加上可恨的财主情节的《三套车》,每回唱完自己总感到十分滑稽可笑。

60年代初中苏分裂,在报纸上论战,先是苏联发表公开信,批评中共,后有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连续发表评《苏共公开信》的九篇社论,史称《九评》,进行反击,指责苏联变修。还好大家脑筋急转弯紧跟形势,相信我们中国坚持了马列主义,但《九评》也为后来的批斗走资派提供了依据,文革中把头号走资派比喻为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1969年双方对抗升级,乌苏里江爆发珍宝岛战斗,才知道俄国侵占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我们跟着声讨跟着义愤填膺,呼喊口号打倒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北极熊成了头号敌人,竟威胁要对中国“动外科手术”。
后来亲密战友仓皇出逃,尼克松访华,中美解冻,改革开放,同志加兄弟翻脸,再后来,苏联竟然没了,这本应高兴反而让人感叹竟无一男儿。“七子”回归,曾答应要还的东西一直没有还,而对其好感者却大有人在,世界上的事往往让人看不懂。

打倒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口号

再次遇到举国悲伤的场面,是在二十三年后的1976年。那年我在煤矿当矿工,场面更隆重、气氛更沉痛,大家忙着折纸花做花圈写挽联布置灵堂,每人都胸戴白花臂缠黑纱。在矿部大礼堂开追悼会时,不知是因为室内空气闷热还是过分悲伤,会场上一下晕倒好几个人。经过荒唐岁月,我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就没有太多的悲伤,但觉得伟人不在,时局迟早会有变化,没想到这变化一个月之后就出现,那几天唯一的收获是学会了折纸花的手艺。
链接阅读:
1.岁月随想29:“新冠”日记
2.岁月随想28:生日戏说“生产力”
3.岁月随想27:亲历了最短暂的封控
4.岁月随想26:口罩遐想
5.岁月随想19:夏时制随想——一场“拨弄”时间的游戏
6.岁月随想14: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日有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不学八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