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最新3月3日:俄遭遇最严重损失,乌远程火箭投入实战!

极黑的夜 2023-03-22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这是2023年3月3日的俄乌战况研判系列原创文章。为了让部分中间插进来的读者方便,我先列出往期阅读:
3月2日:俄媒称乌军到俄罗斯绑架人质
3月1日:塞尔维亚也拱火,布林肯访中亚五国
2月28日:梅姐又叫嚣丢煤气罐
2月27日:俄预警机遇袭
一个爆炸性的消息:白俄罗斯游击队发布了侦察和炸伤A50预警机的视频:虽然从美国商用卫星公司提供的高清图片上难以分辨俄军部署在白俄罗斯的A50预警机到底是否被炸坏了,但最近24小时,一段视频出现在网上。这段由白俄罗斯游击队发布的完整视频显示,一架四轴无人机在马丘利什基机场接近一架A-50预警机。无人机绕着A-50飞行,徐徐降落在雷达的圆盘上,然后飞走了。

从这段图像来判断,绝非游戏画面,我暂时看不出造假的痕迹。那么事情就很明显了,游击队既然都能把无人机降落到雷达天线整流罩圆盘上,炸它又有什么难度呢?

神奇的是,紧跟着,网上就又出现了另一段视频:一架无人机也飞到A50上,但不同的是,这是在一个下雪天拍摄的,显然与前一架的飞行不是同一天,另外,这次视频的最后出现了雪花,显然这架无人机爆炸了。

据说,还会有一个新的视频,是由另外一架无人机拍摄的,关于这架是怎么爆炸的。现在还没放出,等放出来我再上传给大家看。

好家伙,几架小小的无人机就把价值3.3亿美元的预警机给炸了,而且还现场示范。俄军这次面子和里子都丢大了。

【小靠亲测】强烈推荐这款果燃纤巧蒲公英空气巧克力!入口即化、香浓丝滑、并不齁甜,我一个那么爱吃巧克力的人,都觉得尝过它之后,一般的巧克力不过是将就。而且好吃不贵!点击下图查看、下单:

好久没有看下整体战线了。今天周末,就复盘一下。记住两个要点:第一、俄军目前进攻重点是5个;第二、除巴赫穆特南北外,战线总体没有值得一提的变化。下面是整体图,和去年11月俄军撤出赫尔松和第聂伯河右岸之后的态势地图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从北到南仔细看一看。

a、库皮扬斯克东北面:最近的一周,俄军恢复了对德沃里奇纳的进攻,可能下一步目标是威胁库皮扬斯克。目前他们的攻击没有明显的进展;

b、克里米纳西南面:乌军在这里发起收复克里米纳的攻势已经有好几周了,俄军也进行了反攻,想把乌军从这里的树林子里赶出去。虽然俄军确实占领了树林子里的一些阵地,但距离把树林子里的乌军全部驱离还有不小的差距。克里米纳可能是乌军很在意的一个点,占领了这里,乌军后续的反攻会容易不少;

c、巴赫穆特:乌军仍在且战且退。从地图上看,俄军三面威胁巴赫穆特核心城区,但他们的进展十分缓慢。乌军炸掉了这个区域几座桥梁,试图减缓俄军进攻的速度,就是地图上两个蓝色蘑菇云图标位置。

瓦格纳头子普里戈津发布视频,宣称“音乐家们”已经打进了巴赫穆特市中心,视频中的着军装男子挥舞“瓦格纳”旗帜。

不过分析人士透露,通过周边环境判断,那并不是巴赫穆特市中心,距离最起码还有两公里。另外有分析家指出,瓦格纳在该位置出没已经有很多次了,巴赫穆特仅有41平方公里,差不多5公里宽8公里长。

d、顿涅茨克市附近的阿夫迪夫卡、马林卡:俄军在这攻击了一整年,平均下来每天的进展只能以米计算。

e、武赫达尔:俄军进攻武赫达尔是一月份末期开始的,最初还自吹自擂,说进展顺利,切入乌军阵地3公里云云。现在看来都是自欺欺人。具体情况我们后续再详细说,总的来说俄军在、此、无、进、展!

提醒下:以上5张局地小图比例尺各不相同。

乌总参公布的昨日战果数字是这样:
摧毁俄军人员总数:151370人,新增765人;
坦克:3405辆,新增8辆;
装甲车:6673辆,新增15辆;
火炮:2402门,新增4门。

没加过我微信的请加,加过的千万不要重复加:

前面说了整个战线的情况。除了这5个攻击重点外,别的地方也有战斗,但规模很小,篇幅关系,我们就不浪费时间去说了。

下面重点说说俄军在武赫达尔的进攻的情况。总的来说两点,第一、损失极为惨重;第二、打法极为幼稚,不能说跟直接送人头一模一样,也只能说是毫无两样了。

《纽约时报》两天前的一篇文章将俄军在武赫达尔的损失标记为本次战争中俄军装甲部队遭受的最严重的失败之一。就算在整个俄军战史上也是严重的挫折。根据纽时公布的资料,从1月26日到2月27日这一个月,俄军损失了57辆坦克、69辆步战车、7辆特殊车辆和4辆卡车,总数137辆/台。

至于俄军的打法,是典型的不计伤亡蛮干式的打法。之前大家曾看到过我放出的视频,今天我们再看看最近几天新拍摄的俄军进攻:

1、BMP步战车自杀式冲塔,遭乌军挨个爆头!从后面那个大爆炸来看,无疑俄军步战车发生了猛烈的殉爆,因为普通坦克炮是打不出这么大的爆炸来的。这样猛烈的殉爆,全车估计没有人能够活下来,就连附近的友军估计也得烧死或者震死。

2、全军覆没的155近卫海军陆战旅搞笑的一幕:2人一车,绕过已被摧毁的俄军战车,不知道是进攻还是撤退,狼狈而去。

别不信,这就是俄军最擅长的打法。俄罗斯人好战但不善战,打仗的时候总是凭热血之勇,灌下一瓶伏特加后反复冲锋。我给大家讲过德军在霍尔姆小镇顽强抵抗数倍于己的俄军包围的故事。德军认为,如果俄军战术更灵活些,不是每次都朝同一个缺口冲锋的话,就会难对付得多。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俄国人真的就一个跟一个上来送人头。实在无法理解这种行为到底是视死如归呢,还是拿命不当回事。

最近有好几位读者问我,为何公众号不更新了?其实我天天在更新。具体了解情况后才知道,腾讯现在改了提醒规则,非星标的公众号现在似乎不提醒更新。因此提醒大家,将我经常发原创文章的公众号全部星标一下,这样才不会错过更新:
顺便关注下主号:
以上公众号全部星标置顶!

自从俄乌战争以来,我多次看到满篇每一句话都是谎话的文章。大概是傻子越来越多了,骗子业务能力再烂都能挣到钱。他们现在不说“3天打穿乌克兰”了,也不说“马里乌波尔有大鱼”,更不提“波兰要吞并利沃夫”,至于“冬天欧洲会冻死8.5万人”更是提也不提。他们现在最频繁说的是两个谣言,一是北约派出很多雇佣军,亲自下场了,二是乌军在巴赫穆特死伤非常惨重,很快就要打不动了。

前者我觉得都没啥好说的。我多次重复,乌克兰没有雇佣军,乌军中也没有独立作战的外国志愿者。所有的外国志愿战士都被编入普通乌军部队,接受乌克兰指挥官的派遣,待遇和普通乌军士兵一样。虽然已有许多,或许有几百名外国志愿军在乌克兰阵亡,前几天我们还放出了150位外国志愿者在乌克兰阵亡的图片,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志愿者组成了独立的作战单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拿了乌克兰政府的高薪,更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任何一位外国军事将领或指挥官指挥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军事单位。

今天我们重点辟谣一个关于生存4小时的问题:

军盲博主和俄笑们现在广泛采用一种说法,说在巴赫穆特的乌军战士平均活不过4小时。这种说法极为广泛,似乎已经成为共识。我觉得有必要分辨一下。首先,巴赫穆特战事的惨烈程度不宜高估。因为此地没有战略价值,如果乌军在这里的伤亡比俄军惨重,或者只是打成1比1的交换比,他们肯定早就撤了。这里并没有非守不可的必要。所以,乌军坚守此地,虽然蒙受伤亡,但肯定还在承受范围之内。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奥列克西·丹尼洛夫本周四说,双方损失比是1比7,情况对乌克兰很有利。

其次,“生存4小时”的说法本身就比较含糊,不够严谨。如果我们理解成,若往巴赫穆特派一名士兵,4小时后他就死了,那么,乌军每天要往巴赫穆特派遣6支部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去年6月至今,巴赫穆特的战斗已经打了9个月,如果乌军是这么一个损失速度,整个乌克兰应该已经没人了。

这句话最早来自《纽约邮报》2月23日报道,在顿巴斯地区与乌克兰军队一同作战的一名美国退役军人称,在俄乌冲突的巴赫穆特前线作战的士兵,平均仅能存活4个小时。奥芬贝克详细描述了发生在巴赫穆特的激烈战斗,称该地为“绞肉机”。

但是我提醒大家,《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不是《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它在严肃性和权威性上面与《纽时》无法相提并论,通常《邮报》都是以夸张和煽动的语言著称。实际上近年来《纽邮》经常闹出大笑话,但它的读者也不介意。

另外我还想提醒大家,这位退役美国军人的话未必权威,最多就是代表某种个人观察。这很正常,在战场上,一名士兵观察到的角度实际上非常狭窄。他最多的时间就在不到20米的战壕里来回走动,对于这20米战壕以外的很多事情他都是不知道,或者至少是没有亲眼看到的。他的信息量可能还不如我们这些关心时事消息的读者来得广。对于这种第一手资料,有必要加以审慎的对待。

作为佐证,一名乌克兰女记者来到巴赫穆特前线采访时,她询问一名正在负责从该市撤离伤者和死者的乌克兰军人,她是这么问的:“我听很多搬运伤者和死者的战士说,一名未经充分准备的士兵在巴赫穆特只能存活4小时,是这样的吗?

军人略微沉吟了一下,然后确认:你说的是在前线吗?

女记者回答:是的。

军人继续沉吟了一下,说:“这样的评估似乎过于负面了,我感觉比那(4小时的存活时间)要长。

凑巧的是,这位女记者我们应该还有些印象。她长得很美。她就是那个一听到炮弹爆炸的声音就会浑身一抖的妹子,前不久我在文章中放过她的视频。

我想指出的是,这位被访问的军人据说是专门负责撤离死伤者的,从他的面貌来看,也不年轻了,很可能是位小组长或者指挥官什么的。他面对乌克兰人自己的记者,没有必要说明显太扯谎的话。我认为其表述的,超过4小时的说法是可信的。

当然,这位军人的观察也依然只是他看到的情况。而乌军的报道有没有可能含有水分?完全有可能。但对此事而言,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应该从我们的常识来判断。我再强调一下:巴赫穆特没有那么大价值,不是必须死守--这一点乌军高层是反复表述过的。

另外,从我了解和学习军事知识30多年的一个感觉来说,一个士兵只能存活4个小时的前线,不是不可能存在,它还是有可能存在的,但很罕见。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最激烈的那几天,比如瓜岛战役时日军在泰纳鲁河口战役发起“万岁冲锋”的那个晚上(一夜死了800人),比如淞沪抗战时面对日本鬼子优势火力仍力战不退以血肉构筑中华民族钢铁长城的国军官兵,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恐怖的伤亡率。但是,如果你说在巴赫穆特长达9个月的坚守过程中,或者最近这两三个月强度更高一些的防御战斗中,乌军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承受这种等级这种程度的伤亡,那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俄粉普遍不信任的乌总参发布的战果数字,平均每天俄军也不过损失700人,况且这些不可能全部死在巴赫穆特。而防守一方肯定比进攻一方死得少。

当然,军盲博主和俄笑们依然一口咬定,乌军已经没人了,美国是要乌军“战至最后一人”。这样的言语我们看看,笑笑,也就可以了。毕竟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他爹要是真有这么能干,至于打一年吗?

请叫我小靠,也可以叫我告非
一个说真话,说人话的作者

今天内容的最后,有个超级好的消息:乌军最新研发的110公里火箭炮Vilkha-M或已投入实战。

本周,距离前线距离80公里的马里乌波尔连续遭到不明袭击,弹药库、飞机场、油库和火车站均遭到打击,外界纷纷猜测乌军使用何种手段实施了这些打击。非常凑巧的是,昨晚马里乌波尔又响起三声爆炸。现在综合多方信息,也许乌克兰悄悄将一种新型制导火箭炮投入了实战。

这就是乌克兰的Vilkha-M火箭弹,乌克兰国防工业全国协会第一副会长伊万·文尼克(Ivan Vinnyk)周二告诉媒体,Vilkha-M已投入实战,其射程达到110公里,未来改进型还能达到150公里。它采用GPS制导,因此无论打击距离多么遥远,命中率不会随之而下降。不过,其准确性达不到“海老师”半径1米“精确点名”的程度,其圆概率误差约为10-15米。

文尼克周二在华盛顿国家新闻俱乐部举行的美乌安全对话十五次会议上表示,虽然Vilkha-M已经投入战斗,但他不能透露使用它们的确切位置。

很凑巧,马里乌波尔的乌克兰市长发表在社交媒体上的消息是这样说的:“当地人听到12声爆炸响起,至少两个目标被击中”。如果是海老师出手,应该12发12中才对,我们都还记得海老师在赫尔松第聂伯河上的安东诺夫斯基桥上均匀打出的孔洞的照片,那精确性不是闹着玩的。12发2中的结果,很可能是依然处于测试阶段的Vilkha-M的初试莺啼。

Vilkha-M在2018年开始研制,据说2022年5月已被首次用于战斗。乌军还要在其基础上研制射程达到150公里的改进型号。对乌军来说有个便利条件就是别国测试火箭弹得专门找块空地,测试弹打出去也就白白浪费了,但乌军可以就在战场上实测,就算打偏,也还是能吓唬俄军。

Vilkha-M的精确度虽然比不上海老师,但也有比海马斯更强的方面,除了射程几乎可以达到一倍之外,其弹头直径达到300毫米,比海马斯的227毫米更粗,战斗部250千克,也比海马斯的93公斤重得多,这意味着更多的装药和更强的毁伤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GPS制导火箭弹最风骚的是其独特的气舵系统,大家看图,围绕弹头,分布了一圈小孔,火箭弹通过这些小孔喷射燃料气体以改变飞行姿态,进而控制火箭弹的落点。这是用在宇航上的高端技术,广泛采用喷气孔以调整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可Vilkha-M只是在大气层内使用,不用这么风骚吧?

自去年夏天起,乌军用海马斯打得俄军后勤体系濒临崩溃,从此永久性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如今国产的远程制导火箭弹也投入实战,令俄军更加叫苦不迭。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不希望战争升级,因此禁止乌军使用西方武器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但西方国家并不反对乌军使用国产武器。因此Vilkha-M让俄军后方也变得不安全,Vilkha-M说不定可以在收复克里米亚的战役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现在的乌军士气高涨又有布雷德利和豹2加持,若再大量生产Vilkha-M,那就等于扶老奶奶闯红灯,要送俄罗斯的命了。

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除了简中军盲博主和俄笑们整天捕风捉影说乌军损失惨重,说俄军赢麻了之外,我实在没有看出俄军有什么惊艳的表现。军盲们的大肆造谣反过来也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俄罗斯真的不行了。从一开始我就毫不怀疑,乌克兰将赢得这场战争,但我没想到,乌军赢得这么干脆,赢得这么漂亮。这场战争接下来恐怕只有一个悬念,就是乌军大反攻何时开始,何时将俄军彻底赶出1991年国境线。与那些每天被打脸依然孜孜不倦看好俄罗斯的“砖家”们不同,我关于战事的报道和预测已经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大部分都是正确的。我毫不怀疑,我关于今年战争就将以乌克兰的胜利结束的判断,也将是正确的。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乌克兰国旗高高飘扬的时刻,那将是乌克兰和全人类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光明的前途正等待着乌克兰,荣耀属于乌克兰!

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今天的辟谣文章写得我很累,想向大家讨个打赏,谢谢大家的鼓励!

自从多篇文章的原创标识遭系统撤销,损失全部打赏,改用“赞扬”小程序以来,打赏的人也变少了。可能是大家对于使用小程序还有顾虑。我特此说明一下,大家通过“赞扬”进行的打赏我都可以收到,并无阻碍。请大家多多支持,小靠感谢多年来大家的不离不弃!

【小靠亲测】强烈推荐这款果燃纤巧蒲公英空气巧克力!入口即化、香浓丝滑、并不齁甜,我一个那么爱吃巧克力的人,都觉得尝过它之后,一般的巧克力不过是将就。而且好吃不贵!点击蓝色字体查看、下单:小靠好物 | 救命!还有人没吃过这个巧克力我可是会哭死的!

全文完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好友
让更多人看到

最近两周内的文章都不标原创,
以“赞扬”小程序收打赏,谢谢大家!

小靠

“感谢您不离不弃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