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菇拾蘑不食菌‖两种鬼伞“腿毛”笔记
北陵公园的古油松与清昭陵一样都是被保护的文物,它们被称为“活文物”。为了更好地加以保护,不但每株古树贴了标牌,还进行“圈养”,能被圈起来是要符合条件的。
咱不说这些养护措施,在短短的不到半年的出菇时间里,希望目力所及皆有菇可见,可是,奇怪的很,北陵公园越是年长的松树下越没有菇!难道和它同甘共苦的外生菌根菌嫌弃它们老迈?菌丝都绕道而行?去年只在一个圈子里发现了两朵鹅膏,三大共生菌,在北陵公园最主要的牛肝菌属,数量最多,不曾入圈;红菇属虽量不大,但种类算丰富,也没在圈里出现,就那么两朵鹅膏。到底什么原因呢?是圈里养分太足?地下又发生了什么?使得它们解约?
虽然共生的没了关系,不妨碍其他菇偶尔出现。尤其昨天清晨,厚厚的松针上,因为前一天的急雨,每个圈子里都有温柔而脆弱的各种各样的“小”菇!简直是炸出了圈!
太阳还在洇湿了的云纸上挣扎,像恐惧打针的小孩子,光线还没投到清晨的草地上,昨夜的低温哈气还蒙在草尖尖上,白茫茫的,圈子里的各色“小”菇如同一群要外出的孩子般兴奋!睁大了眼打量着。
最多的就是刺毛鬼伞和白绒拟鬼伞附近这两类。
前几次没拍到刺毛鬼伞的“刺毛”,这一次很清晰。
以前见到的刺毛鬼伞的离生菌褶一般是黑色,就像上面的这样,更多的是已经是一顶卷檐帽形象。下面两种刺毛鬼伞是第一次见,一个是惊讶于它的粉色系,不知道孢子印还会不会是黑色的?另一个是身形,更薄,几乎透明。如果没有老师们的点评,只当是另一款油纸伞。
“刺毛鬼伞一般是短柔毛,放大镜下可见,本质上是囊状体,刺毛鬼伞的菌幕不会很明显。”
原来那短毛是囊状体,里面会装着什么吗?荨麻的蛰毛是亮晶晶的,那就是一管针剂!刺毛鬼伞至少对人类是不设防,囊状体无害。
白绒拟鬼伞附近
小心翼翼地在圈里拍照的时候就发现:一种腿,纤细且是绒毛,姑且看做女人腿吧;一种腿,粗壮且毛重,算作男人腿吧,这样子对比容易记住。
而@卷柏老师这样解说:“相比之下,拟鬼伞属菌柄上常有很多菌幕,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毛,但和刺毛鬼伞的毛不一样。”
看着都是毛,刺毛鬼伞实质是囊状体,拟鬼伞属是菌幕。
“近地伞属的子实体是没有菌幕的,这也是跟拟鬼伞或刺毛鬼伞的主要区别之一。”
这是关于近地伞属的一句对比,先记在书眉,还没见到近地伞呢!
对于小白就是像海绵一样吸收,可能是块小海绵,又漏了,现在要整理笔记,记下疑问,先存储吧。感谢识菇路上各位老师的鉴定和点播,每天认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