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别迷恋西方节日了,建议恢复农历——但是农历原来也是西方舶来品
互联杂谈按:
旧文补发。
冬至到底是吃汤圆还是吃饺子,可能会有争论,怎么会有人抵制冬至呢?然而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农历包括二十四节气恰恰也和基督教有关。
首先看一个2015年的旧闻了:
“许多年轻人对 农历24节气 毫无了解,反倒很迷恋西方公历的节日。”
这种现状让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深感忧虑。他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也是他今年两会的提案之一:建议我国历法由公历改用农历。
王俊峰说,农历是中国长期采用的传统历法,其运用了天干地支纪年,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活动,是巨大的民族智慧的科学结晶和精神财富,也是实实在在的中国特色。
但细究起源,不难发现当代“农历”其实是实实在在的西方舶来品。
中国现行农历沿用自清朝《西洋新法历书》
现代东亚农历的基础是来自明朝末年的《时宪历》,之前明代通行的历法为《大统历》,实际上是将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改个名字沿用,此历法到明末,已经与实际气象、天文有误差,尤其对日月食推算的误差更明显。
按《明史》记载,1629年,明朝中央政府任命礼部尚书徐光启、南京太仆寺少卿李之藻领衔根据西法“督修历法”,而改修历法的实际“译书演算”工作完全是“西洋人龙华民、邓玉涵”、“西洋人汤若望、罗雅谷”承担的。
而这些“大西洋国人”,全都是来自于意大利与日耳曼地区的耶稣会传教士:龙华民是西西里人,邓玉函、汤若望是日耳曼人,罗雅谷是米兰人。而领衔的中国高官徐光启、李之藻也是中国第一批戒了麻将瘾、放弃小老婆的天主教徒。
明清易代后,顺治皇帝将还未推行的《时宪历》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于顺治2年(1645年)颁行。
现行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也来自于洋教士订立的“定气法”,与“千年文化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只分享同一个名字,确定方法和日期完全不同
在《时宪历》之前的中国历法中,“节气”是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这种确定方法被称为“平气法”,每“节气”之间日期相同。
而从西洋教士定《时宪历》之后直至今日的“农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时间不均等,称为“定气法”。
所以现在的中国“农历”与《时宪历》之前中国历法的“二十四节气”只分享同一个名字,确定方法和日期完全不同。
因为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的,靠近太阳时地球环绕运行快反之则慢,这就导致了节气日期间隔不等。另外因为地球公转一周时间并非地球自转的整数倍(365.24219天),所以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会有小的变化。
将农历称为阴历是不对的,农历其实是阴阳历,年按阳(太阳),月按阴(月亮),而公历的月则完全是人为划分的,其实划12个月还是10个月并没有本质区别。
而农业节气(由地球公转周期决定)显然完全对应阳历(仅1-2天差异)。但是因为农历月份要用月亮周期,导致节气农历日期完全不固定,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才不得不再引入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和节气不同,农历春节并非对应地球轨道的某点,月亮月和地球公转周期离整数倍更远(27.32天),农历需要大量经常的闰月来弥补,结果就是春节对应的公历日期会在很大范围变动(1月22日到2月19日),春节假期经常会打乱按公历作息的中国人,比如学生的某个学期特别短。
与之相反节气的公历日期则很固定,但是农历日期则起伏很大。
1644年耶稣会教士汤若望与政府部门钦天监“打擂台”
《时宪历》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新历编定后,朝中不少官员表示怀疑和反对。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耶稣会教士汤若望预测将有日食发生,推算出“日食分秒时刻,起复方位,并各省直见食有多寡,先后不同”等具体情形。礼部尚书郎丘等人“启请派官会同测验”,实际上就是让钦天监和汤若望双方打擂台。
八月初一日,日食发生。钦天监官方使用旧历法的测验均有偏差,“大统历错一半,回回历差一时”;但汤若望的测试结果“时刻分秒,毫厘不爽”。
清朝官方档案记载的中央政府态度是:“明朝二十年来不用新法,我大清国不过施行几日,一测即验,犹如合对兵符,真可谓为神奇者也!”
汤若望打赢了和钦天监的擂台,才使“农历”渡过了在中国的第一个难关。
推广过程还付出了血的代价
技不如人不是虚心学习,一些人却抵制新历,搞起了中国官场特色的“小动作”。
官生杨光先先后上书,称汤若望“于《时宪历》敢书‘依西洋新法’五字,暗窃正朔之权以尊西洋,明示天下,以大清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正教”,
“天佑皇上历祚无疆,汤若望只进二百年历”,
“传造妖书,窥视朝廷机密,内外勾结,教会二十年来收徒百万,布党京省要害之地”。
所以抵制XX并非晚清义和团特色,早有传统且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最终汤若望与义子等免除行刑,而支持新历的5名中国官员(均为天主教徒)全被处决!汤若望不久后也病死,新历废除,重新沿用明代《大统历》。
再次“打擂台”
“汤若望教案”后,杨光先、吴明烜等人以检发有功分别升任钦天监监正、监副之职。但这些官僚的技术水准显然远低于构陷罗织的本事,屡次错测节气时日。
康熙七年(1668年),杨光先与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再“打擂台”,于钦天监观象台一起预推正午日影所止之处,经过3天实地测验,南怀仁推测无误,杨光先等都有误差。为了进一步验证,康熙又安排了立春、雨水两个节气以及月亮、火星、木星运行的五项测验,令大臣们共同观察,结果南怀仁所言“逐款皆符”,而杨光先“逐款不合”。
康熙八年三月,清廷授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气节占候皆由其主”。此后,清廷恢复使用汤若望所订新历,并于八月为其昭雪,“追赐原掌任钦天监事、通政使司通政使汤若望祭葬如例”。
汤若望主导的教士们所编撰的《时宪历》,大体一直沿用至今,即为现在的“农历”。
互联杂谈后记:
冬至,中国传统节日,南北也演化出了饺子和汤圆两种习俗,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传统,传统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对生养我们的这方水土以及其上的亲人族人的爱。
即便当代农历由西洋传教士制定,我们也无需汗颜,我们先进的东西可以传播给西方,西方的当然也可以传播给我们,更何况根本没有所谓的东西方,地球根本就是圆的,所有的现代人类都来自非洲,我们本就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