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美国气球被中国歼6击落
1974年,在数万米的高空中,一个直径15米的庞大气球在经过半个地球的飞行后,飘入中国领空,这不是什么玩具,而是美国的新型间谍武器,专门用来拍摄他国地面的情报,包括苏联在内的各国都深受其害,却也无可奈何。然而中国空军却击毁了这个间谍气球。那么,美国为什么会用气球作为间谍武器?苏联为什么对付不了,中国又是如何将其打下来的?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为了争霸,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制新式间谍武器,以便获取对手的内部机密。美国专门为此研发了最先进的u-2侦察机,这款飞机的最大巡航高度可达27000多米,比同时期苏联最强歼击机米格-17还要高一万四千多米,它可以肆意闯入任何一个国家的领空,别人却也无可奈何。
1960年,一架美国u-2侦察机,从巴基斯坦白沙瓦机场起飞,不久后埋伏多时的苏军,使用了杀手锏萨姆-2导弹,一轮十次发导弹齐射,u-2侦察机当场从万米高空被击落,终于拿到美国入侵的物证后,苏联趁势在国际上向美国发难,谴责其侵犯他国领空的行为,一度让美国下不来台。
因此,美国不得不再研究一种连导弹都难以打下的新式间谍武器,这就是高空间谍气球,这种气球直径都有10~20米,体型庞大,内部充满大量低密度气体,产生强大的上升力,最高能够飞到4万米的高空。在气球的底部,安装有一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清摄像机和全套发射的装置,即使在万米高空也能拍清地面上的景物,再通过无线电传送回美国。
由于当时的遥控技术还不够发达,这些间谍气球在升空后,只能任其随着同温层气流,自西向东地作环球飞行,因此,自从冷战开启后,美国为了拍摄到亚洲地区足够的照片资料,只能用数量弥补质量。
在1955年~1956年,短短一年时间内,美国生产了大约3500个间谍气球,专门用于秘密侦查。
这种气球体积庞大,但由于处于4万米的大气同温层中,想要击落可谓是困难重重,
第一,同温层通常没有云雾雨雪,天空也不再是蔚蓝色,而是深蓝到近乎黑色,非常影响飞行员视线。
第二,间谍气球体积庞大,直径有十余米,飞行速度缓慢,相比亚音速战机几乎处于静止,因此飞行员可能上一秒才找到气球,下一秒就近在咫尺,瞄准、开火和闪避等一系列动作都要在瞬间完成,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不然一旦撞上气球,就会被气球裹住,最后机毁人亡。
第三,即便能在发现气球后立刻开炮,也会面临坠机的风险,由于同温层的空气稀薄,空气动力减少,战机的机动性能会变差,一旦开炮,炮口喷出的瓦斯就会进入发动机,很容易造成发动机停转,后期产生的后坐力,也可能导致飞机失速,最终机毁人亡。
使用导弹也不现实,苏联萨姆-2防空导弹的最高作战高度为34000米,但间谍气球的高度是4万米,正是这6千米的高度,令苏联导弹望尘莫及,况且身处几万米以上高空的气球,从地面上几乎根本看不到,在那个瞄准系统尚不发达的年代,将要击落几乎只能碰运气。
间谍气球也在我国新疆、甘肃等地出现过,我空军也派出过优秀的飞行员升空拦截,但是也是跟苏联一样失败了。
面对美国的高空间谍气球,即便强硬的苏联,也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能忍气吞声。为此,苏联研发了M-17平流层高空气球截击机,然而直到1982年才有结果。
但是1974年,我国就成功击落了气球。
1974年5月,当间谍气球飞过苏联国土开始进入中国后,美国就放松了警惕,控制气球高度下降到了1万米到2万米左右。因为在他们看来,光是这个高度,对于当时还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想要击落肯定比登天还难,于是间谍气球就开始肆无忌惮地从高空拍摄。
周总理都亲自过问此事,指挥空军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打下来。接到周总理的指示后,空军指挥部连夜成立了临时指挥小组,召开紧急会议,在经过反复研究后,最终决定挑选了四名最优秀的飞行员,驾驶歼-6战斗机,按十分钟一架次,轮流升空作战,争取在距离气球1km到2km时,以一炮齐发的方式击落对方。
空军指挥部虽然制定好了计划,但任务依旧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机毁人亡的悲剧。因此,四名被选中的飞行员都必须是最精锐的,就要做好随时牺牲的心理准备,他们的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王牌飞行员董培,他出生于广西柳江县,17岁就考入了航空学校,1960年董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圆满毕业,被授予少尉军衔,开始了自己的蓝天之旅。
在部队里,董培遇到了一位名师,新中国“一级战斗英雄”赵宝桐,在新中国的空军史上,赵宝桐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他曾在朝鲜战场上,创下了一人击落七架美国飞机的惊人战绩,吓得美军飞行员从此不敢跟他交手。而对于董培这名学生,赵宝桐赞赏有加,称这是他见过的最优秀飞行员,由此可见董培有多么厉害。
赵宝桐与他飞机,9个星代表击中9架飞机
这一次,他将肩负保卫新中国,维护空军荣誉的重任,完成连苏联也没做到的壮举。
1974年5月15日上午9时,随着一颗信号弹的突然升起,四架歼-6战机按次序先后冲入云霄,直扑向万米高空外的美国间谍气球。
然而,在万米高空中的间谍气球,常常随着气流的波动来回做无规则运动,再加上要考虑距离、速度和火力等因素,所以先起飞的两架战机,虽然连续打出一串航炮,结果却全都打偏,两位战友接连的失败,让第三名出战的董培压力倍增。
他还来不及多想,就按照指挥员的命令,驾驶着飞机呼啸而起,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在靠近气球后,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果断开火,一串航炮随即射向气球,可惜由于气流的不稳定,间谍气球东摇西晃,炮弹与气球擦肩而过,眼见原定的作战方案没取得效果,董培驾驶着战机绕气球飞了一圈,心里一直在琢磨如何击中它。
突然,一个颇为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董培决定将作战方案进行调整,一是要接近间谍气球,由原来的1km缩小至更危险的400米,二是射击角度调高,三是单炮命中率太低,变为三炮齐射。
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成功率,但危险程度也成倍地提升,董培已经顾不上这些,甚至来不及向地面指挥部报告,就直接掉转机头向气球逼近,在距离约400米时,果断三炮齐发,只凭一声巨响,庞大的间谍气球像一个气泡般,在万米高空瞬间爆炸。
气球剩余的残骸和摄影器材一起掉在了河北省境内,在被找到后,收藏于历史博物馆。
董培也凭借高超的飞行技术,驾驶战机安全返回。国家为表彰其功劳,将董培从中队长升为了大队长。
(参考资料: 刘常山《他击落了美国高空间谍气球》
欧阳端祥《我愿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等)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