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俄国割走的两块中国领土,俨然变成日本车的殖民地

田园 互联杂谈22 2024-03-19


一、打开谷歌地球卫星鸟瞰图,切换到东北亚,北纬43度以上地区的大陆带。

一路向北寻找人类活动的踪迹,你会被惊到目瞪口呆。随着手指的滑动,卫星将会把你带到一座座被冰雪覆盖的城市。一座座没有人迹,没有炊烟的死城。

完整的楼房街道之间,散布着各种生活设施、工业设备、废旧金属,甚至武器装备。坦克、飞机、装甲车,都被弃如敝履,丢在城市各处。

由于多年的荒废,城市中大多数道路已经风化损坏,逐步被植被覆盖。野猪、狼、熊、鹰等一系列动物重新夺回土地,重新成为这里的主人。

宛如人类灭亡后的末世图景。

以上你看到的景象,均来自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废弃的俄罗斯远东城市,共青城、谢姆昌、卡德昌……

俄罗斯的国土像一只膘肥体壮的大驯鹿。最西边的屁股是莫斯科,整个上身的部分就叫远东。

总面积达600万平方公里的远东,是这个世界领土面积第一,昔日的超级大国最为破败荒芜的地区。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只有位于最南方,与中国接壤的少数城市还能勉强葆有活力。

它们的名字你或许会更熟悉,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乌苏里斯克(双城子)......

这些地区,属于曾经的中国领土。

约160年前,沙皇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前后从清政府手里划走了中国东北端的两块土地,大约100万平方公里。

如今,这片掠夺来的土地,勉强维系着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在东方的最后一丝存在感。

二、这两块被割走的土地,如今分别属于俄罗斯的4个州级行政单位。

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首府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州和犹太自治州。

在沙俄政府从中国割走这片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后的近百年时间里,远东都是俄国的东大荒。

除了军事基地和矿山以外人迹罕至,只剩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

一百年里,这条铁路几乎只运送过三种人:军人、政治犯和犹太人。

上世纪20年代,在苏联普遍的反犹心态下,有人提议成立一个犹太自治州,用于安置那些国家不放心的犹太人。

调查统计表明,大部分犹太人愿意去西部的克里米亚半岛。那里气候温暖,又靠海。

没想到,苏联恰恰反其道而行之。1934年,几万名犹太人被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到了远东。

在当年《瑷珲条约》从中国割走的土地上,成立了一个犹太自治州,对面就是中国的鹤岗市。

美其名曰:

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犹太民族家园。

直到冷战时期,苏联担心这里会成为美国渗透和发起进攻的前哨阵地,才开始重视远东建设。

1959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应艾森豪威尔的邀请访问美国。他目睹了北美大平原上一望无际的玉米丰收景象,这位出身农民的最高领袖茅塞顿开。

这个东西,人可以吃,猪可以吃,牛也可以吃。粮食、肉、奶,不都一揽子解决了吗!

回国后不久,他就推出了玉米运动,在全苏联范围内推广玉米种植。

在他任期内,苏联原本350万公顷的玉米面积种植面积变成了3600万公顷,大批人口迁移远东,搞起种玉米的集体农庄。

但他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苏联的气候和地理位置不适合种玉米,哪怕是在远东这种国土中相对而言的低纬度地区。

常年低于10度的气温和极寒气候,让远东近1000万公顷的耕种土地,都不适合种植玉米。

最终的结果是,远东乃至全国的玉米几乎不结棒子,结了也不熟,秸秆产量为同期美国产量的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玉米产量为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宣告失败。

赫鲁晓夫因此人送外号:玉米机。

因为私下里亲热地称呼领袖这个外号,被捕入狱的苏联人成千上万。

不过,远东开发计划的收获非常大。对远东的勘探,表明这里蕴藏着巨大的自然资源:

探明了天然气储量13.43万亿立方米,煤炭储量5.5万亿吨,已探明储量298亿吨,铁矿储量为25亿吨,贵金属储量占全国近一半。远东的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远东的水电资源发电量可达4000亿度,完全开发后年发电量相当于五个三峡大坝。

这些珍贵的数据,来源之一竟然是:

用核弹炸出来的。

自1966年成功使用核弹爆炸封堵乌兹别克的天然气井以来,苏联开始大规模使用核爆炸,用于勘探资源和基建开发。全国开发战略变成了丢核弹运动。

在远东,为了勘探这里的资源和方便原油、黄金、金刚石的开采,苏联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十六次核弹爆炸。

之后,高污染的冶金、化工、机械制造成为远东发展的主题,大量落后的煤炭、制铝、采矿企业落地远东。远东的人口一度达到800万人。

这800万人中,超过500万人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中。

这些工厂每年把超过400吨的铜、铅、镉、镍等有毒化学品排入自然界。

直到苏联帝国崩塌,原本的计划经济体系土崩瓦解,工厂相继倒闭,人员不断迁出。

现在,犹太自治州还在。

不过,犹太人只占当地16万人口的4%,共六千多人。

三、2020年7月,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微博发布了一条符拉迪沃斯托克160年建城纪念视频。

这条引发不小争议的视频,数次用分镜头展示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彰显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繁华。


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其中的玄机:

一些车辆开得歪歪扭扭,在一众车流中显得颇不自然。

不知道是因为驾驶员喝多了伏特加酒驾,还是视频没有交代的另一个原因:

这些车里,一部分是左舵车,一部分是右舵车。

俄罗斯跟中国一样,车辆使用左舵驾驶,道路和设施设计也为左舵所准备。而左右舵车的混行,则大大增加了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符拉迪沃斯托克哪来的右舵车呢?答案是:日本来的二手车。

这座城市如今的人均GDP是5960美元,远东最高。相比之下,哈尔滨是8268美元。

来自日本的二手车贸易,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这里是全球最大的日本二手车流入市场,仅仅在2008年一年,符拉迪沃斯托克就进口了51.2万辆日本二手车。

因为:

日本的二手车,比俄罗斯国产的新车质量更好。

九十年代,苏联人购买一辆国产新车,要想不出毛病顺利驾驶,必须先送到修理厂,花钱更换不合格的零部件。

在地广人稀、低温严寒、道路状况差的俄罗斯大多数地区,开一辆质量不过关,随时可能故障的汽车出门,是会出人命的。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进口的日本二手车中,最受欢迎的车型是丰田,高峰期占总量的35%以上。因为丰田车越野性能较强,适合俄罗斯恶劣的路况环境。

俄罗斯政府也曾经基于保护本国汽车工业的思路,试图禁止过日本二手车在俄罗斯的进口和销售。

但政策施行的结果是,人民用脚投票,日本二手车仍然源源不断地到来。只不过进口形式变成了走私,反倒造成了政府的税收流失。

最终,俄罗斯政府妥协了。二手车买卖需向政府缴纳车价50%的税款,之后可以获得上牌资格。

今天,不仅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在俄罗斯国内道路行驶的车辆中,数百万辆都是来自日本的二手车。

昔日的超级大国,俨然日本车的殖民地。

然而,左舵车和右舵车混行,大大增加了车祸发生的可能性。

俄罗斯本身就是酒鬼扎堆之地。尤其在远东地区,酗酒和车祸竟占据人口死亡原因的36%。

除了贩卖日本二手车,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另一大经济活动是渔业捕捞。

按照市场交易数据显示,这里产出了俄罗斯全国鱼类水产品的50%。

不过,本国的渔业公司在这里的港口停靠10分钟的话,办手续就要花好几天。

它们在这里买柴油、捕捞工具和装备,价格也比国外港口高1-2倍。

于是,俄罗斯的捕鱼船队纷纷挂起外国旗,在外国港口停靠,并把捕来的鱼直接卖到国外。

研究认为,俄罗斯渔业每年光损失的出口关税就达150多亿卢布。

四、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不可避免地传染到了远东,当年从中国掠夺走的土地上。

用中国话说,这里的投资软环境差到极点。

2012年9月,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第二十次领导人会议,全球多国领导人及企业代表前来参会。

这次会议的一大重头戏,是推介符拉迪沃斯托克及远东地区的发展前景,吸引外国资本前来远东投资。

目标如此重要,所以会议开办前两年,俄罗斯联邦财政便拨款五亿美元,计划兴建两座五星级标准的凯悦酒店,用于招待各国政要和代表。

一直到会议结束三年后的2015年夏天,原本计划建设凯悦酒店的场地仍然还是一片铁丝网封锁的工地。

一位在当地负责看守工地的工人被问及工程进度时表示:

我们这些小土豆,能知道什么?

除了连续担任11年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的谢尔盖·达尔金被迫辞职,再无后续。
俄罗斯太平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米哈伊尔·捷尔斯基评价说:
错失经济发展良机的并非只有谢尔盖·达尔金一人,还包括远东地区整个领导层。
这些年里,官场地震已经成为了远东政坛上的常态。
就在去年3月,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维克多·伊沙耶夫落马。落马的原因是,涉嫌挪用公款100亿卢布。
这位省级高官的履历可谓传奇。造船工出身的他,此前曾担任州长18年,然后又是远东联邦区总统特使、远东开发部部长、俄罗斯石油公司副总裁级的顾问。还给自己弄了个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头衔。政商学都占全了。
在远东,官员索贿、效率低下、野蛮执法、警匪一家时有发生,而且比俄罗斯其他地区更为突出。
2002年,一批来自香港的集装箱通过滨海边疆区的东方港运往中国的黑龙江,在公路口岸办理海关手续竟被拖了10天。
按照正常的通关手续,这批集装箱只需要一小时到半天不等。
对于这里的办事效率,一位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从事皮毛生意,投资建厂失败的的黑龙江商人说:
这里官员的作用是阻碍投资,而不是帮助吸引外国投资,除非他们自己能分上一杯羹。
官僚作风令人绝望。在东北一天能办成的事,在这里要办几个星期。
2012年,普京曾经提出一个议案:
只需在远东地区投资1600万美元,便可快速加入俄罗斯国籍!
太便宜了。
八年时间过去了,这个1600万美元移民俄罗斯的项目没有一个人报名。
五、人口的流失,是远东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可以随意调配大学生和工厂、农场迁移到任何一块国土。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这一招不行了。从1990年到2004年,远东地区人口从800万下降到600万。正好平均一平方公里一个人。
远东三大城市,加起来也不到哈尔滨人口的一半。
2012年夏季,一场120年一遇的洪水袭击了远东五个州,受灾范围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
不过,事后统计让人又惊又喜。
由于这里的人口实在太少了,就连不少被洪水损毁的建筑中都没人住。
本次洪水仅有10万人受到影响。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做过一项调查:当地居民不打算离开的只有17%。滨海边疆区稍好一些,打算留下来的有34%。
在这样的背景下,远东唯一的人口流入渠道是,民族冲突地区的俄罗斯籍安置难民。
苏联解体后,不少国家的俄裔人口跟当地主体民族关系紧张。从1992年开始,陆续有俄罗斯难民从外高加索、中亚来到远东定居。
很快,一系列黑社会组织就井然有序地建立起来。
来自车臣的光头帮控制了商业银行,在银行系统进行诈骗和勒索。
来自阿塞拜疆的21个暴力团伙组建了阿塞拜疆帮,依靠非法倒卖酒类、走私黄金和贩毒为生。
如何化解人口危机、拯救远东?俄罗斯国内也是吵成一团。
2006年,俄罗斯宣布将远东开发作为未来的国家战略,鼓励人员前往远东地区工作。
按照未来远东开发战略,远东地区需要超过3600万人口方可实现复兴。
换句话说,需要俄罗斯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搬到远东。
但在这项政策颁布六年后的2012年,俄统计部门登记的数据显示,仅有3000余人响应号召,前往远东定居。
眼见无计可施,办法就多了起来。
有人建议莫斯科迁都,有人建议直接放弃远东,还有人给出一个最快解决方案:
引入百万级的中国移民,靠他们勤劳的双手再造一个新远东。
但是,这样的说法不会得到采纳。
根据2001年俄罗斯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华人数量约为21万人,约为远东人口的3.5%。
之后的多年,这个数据都没有再更新。
对于中国移民,远东乃至整个俄罗斯都充满了警惕之心。
从苏联解体开始,俄罗斯全国上下媒体便开始鼓吹中国远东扩张论的文章,对中国作负面报道,报道偷猎、非法移民、岛屿之争。
符拉迪沃斯托克还出了一本叫《黄祸》的书,公开宣称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构成威胁。
进入互联网时代,一个叫伊瓦先科的俄罗斯人在网上发表的一篇俄式战狼体文章广为流传。这篇文章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是:
中国移民——为寻找生存空间还是为寻求资源?
题记来自中国的《孙子兵法》: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六、这些年里,俄罗斯政府终于痛定思痛,想到一条锦囊妙计。
这条妙计,既不破坏自然环境,又不需要多少投资,还能振兴远东经济:
开赌场。
俄罗斯原本是禁止赌博的。2009年,普京颁布一项行政法案,要求俄罗斯在全国范围内永久关闭赌场和老虎机。
关于关闭赌场的原因,他说:
赌场把俄罗斯人腰包里的养老金都输光了,落得身无分文。
不过,三年后他就亲自打了自己的脸。
2012年,普京批准了一项议案:允许外国博彩企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获得赌博牌照,开设专营赌场。
按照规划,搞赌场的最终目标是:
打造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娱乐城,林海中的拉斯维加斯,雪原边的大西洋城。
开在这个位置,明眼人都看得清,赌场的目标客户是广大的中国赌客群体。
当然,最先拿到赌场经营许可的,是一个俄罗斯商人。在前面提到的州长谢尔盖.达尔金落马后,这名商人也因为行贿罪被捕。
在他遗留的建筑工地上,捡起这份烂摊子的人叫何猷龙。他就是不久前去世的澳门赌王何鸿燊的儿子。
何猷龙宣布,要建一座俄罗斯最大的赌场,名叫水晶虎宫殿娱乐场。投资1.7亿美元。
投资建设期间,何猷龙多次在公司会议和股东信中,言简意赅地总结:
遭遇了一系列不可控风险和事件,到处都是挑战。
处理各种挑战的代价是,整整多花了2亿美元。
就跟料到普京这一招似的。那一年,中国喜提一个名词:
八项规定。
折腾来折腾去,何大少爷的赌场总算在2015年开门营业。这时候,中国雷厉风行的反腐已经进行了三年多了。连澳门博彩业都受影响,断崖式下跌。
想象中赌场一开,黄金万两的盛况并没有到来。这座赌场如今也只能靠边境地区商人和俄罗斯人参赌勉强维持。
谁也想不到,就在赌场还在修建的过程中,多了一个解决办法。
竟然来自帝国另一边的乌克兰
2014年,乌克兰爆发内战,讲俄语的分裂分子与政府军交火造成的社会动荡,导致几十万人涌入俄罗斯。其中绝大部分是俄裔。
对于这群无家可归的乌克兰人,莫斯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解决办法:
把他们送去远东。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之后,联邦启动了一项名为“远东的一公顷”的计划。该计划的内容是:在俄的乌克兰人及俄罗斯国民中,愿意前往远东的居民每人可以获得15亩土地。
当然,这些土地不能随意买卖,最初获得的只有使用权,居民必须在远东工作生活五年以上,才可以获得土地所有权,可自由出售。
最终,超过12万生活无着的乌克兰人坐着火车,像当年的犹太人一样,沿着世界上最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越过白雪皑皑的万里雪原。
从这个国家最西头的家园,来到最东边的茫茫冻土安家落户。
等待他们的,是一段前途未卜的命运。
这一刻,充满同情的我不禁想起了一首中国歌曲:
冰雪早已覆盖我的足迹/远方的炊烟摇曳温暖的召唤/风儿无法吹断我回望的视线/家园好像永远征途漫漫



相关文章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