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投资,只有两条逻辑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作者在雪球设有同名专栏。
2020年全球排名前十五的药企,成立时间基本分布在1850-1900年,只有两公司是晚近成立——安进1980年,吉利德1987年。创新驱动的行业不是很容易换山头吗,为什么药企能活这么长?
我理解这样:
1、首先,创新本身很重要,但,在制药活动中占的权重不高;
药品从靶点发现,到药物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到上市后的推广销售,由多个环节密切衔接,而发散式突破性 创新主要体现在前段两个环节(靶点发现和药物发现)。
对药物上市来说,到这两个环节,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的环节——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到上市后销售环节,不仅不能要求发散突破,反倒要更强调稳妥有序;没有后面的环节,前面的环节经常难以实现。
因此,好的前段创新插入到好的大平台上双方都能受益,这是我们能看到海外大药企一路买买买,而小药企愿意一路卖卖卖的本质原因,业务本身发展规律决定商业行为。
2、其次,药品的创新,通常都不是颠覆创新,而是迭代创新;
从手术,到放化疗,到靶向小分子,到靶向单抗,到免疫治疗;从一代EGFR,到三代EGFR;每一次迭代都不是摧枯拉朽式的颠覆,而是通过边际补充,慢慢补充或替代。
3、小药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翻盘成大药企?安进和吉利德的案例代表了两种可能性:
第一,抓住巨大的技术变革,后发企业才有可能长成大药企,1980年代基因重组技术开始在制药行业应用,安进和基因泰克这时候成立,抓住了技术浪潮,基因泰克还被罗氏买了;
第二,发现巨牛无比的大爆品,才有可能靠单品,滋养研发形成可持续增长,吉利德是这个案例,他的丙肝药,几乎消灭了丙肝,即便如此,要想站稳,也很不容易。
而这两可能性,可以说几十载难逢,可遇不可求。
作者:齐恒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