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杜甫修茅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青羊君 锦绣青羊 2024-03-12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年之前,杜甫写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草堂茅屋和这首诗歌一起流传千古。


杜甫客居成都的这处茅屋故居(现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一直是海内外游人崇敬杜甫、朝拜诗圣的“圣地”,即便历经千年风雨、多次复修,草堂茅屋始终是游客必到的打卡之处。


自1996年重建以来,每隔几年都会给茅屋局部换草,日前,茅屋主体又迎来了大面积的换草,来自郫都古城镇唐元镇的周礼春、刘明富和刘瑞寅又来到了熟悉的杜甫草堂,修补茅屋。


年近80的大爷执意上阵


“这里正在修呢?”日前,记者来到杜甫草堂博物馆里的茅屋景区,不少游客正慕名前来打卡。


在修葺的队伍中,记者看到周礼春、刘明富和刘瑞寅等师傅们,他们分工协作,有人在房顶弄下陈旧的茅草,有人在下面劈篾条。近80岁的刘明富依然精神抖擞,动作麻利,手拿一把篾刀,手起刀落,将竹子破开个口子,用力一拉,粗壮的竹子就被劈开,顺着刀使劲往下推,传来噼啪噼啪的声响,竹筒变成了竹条。随后,在他精细的“雕琢”下,竹条变成了数根约2厘米宽、1毫米厚的篾条。从粗壮的竹筒到细薄的篾条,几道工序在刘明富手中一气呵成、干脆利落。



“看他年纪大了,我本来准备今年不喊他,他得知修草堂的事情,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执意要来参加,说不能缺席。”领头人周礼春说,“为了安全起见,今年就不让他上房了,就在下面弄篾条,材料不够的时候,就在杜甫草堂里就地取材,砍些竹子来。”



在茅屋修缮队伍里,刘明富是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比刘明富小两岁的刘瑞寅也是干劲十足,2021年修葺的时候他还在屋顶上“飞檐走壁”,现在也留在了地面。


“其实我们都还可以上去,只是他们担心我们年纪大了,在下面做基础的工作也还是可以,至少自己还有用。”刘瑞寅说,本想让孙子学一下技术,结果学了几天娃娃就想不学了,时代不一样了,还是能理解。



今年57岁的周礼春带着一个平均年龄70岁上下的队伍,不免要多操心,关心大家的安全,还要关心大家的健康,他随时关注着屋顶的情况,让他们把口罩戴好,忙了一段时间,又喊大家下来歇会儿喝点热水。


周礼春说,“我们这帮人都是从1996年重建茅屋时就参与过的人,对这里有感情,就算年纪再大,还想为茅屋贡献点力量。”



祖孙三代都参与到修茅屋


1996年茅屋重建之时,周礼春的父亲是领头人,那年他跟着父亲来到草堂,搬茅草、削篾条,帮着父亲和其他工匠打下手。


为了保持茅屋的质量和效果,换草修葺仍由当年的盖匠进行。2005年,杜甫草堂茅屋整体换草,周礼春再次跟随父亲来到草堂。后来每逢茅屋修葺,周礼春都参与其中,技术慢慢熟练,他逐渐也能独当一面。2015年,杜甫草堂再次整体换草,周礼春领头接下了这个任务。


维修茅屋,首先是换篾条,周礼春主要负责劈篾。每天,他先从杜甫草堂就地取材,砍几根毛竹,接着将毛竹砍成几段成桶状,接着,再将竹段一剖为二、二剖为四……直至剖成粗细均匀、青白分明的篾片。


“茅屋用篾讲究‘一青三黄’,一条青篾条配三条黄篾条,这样才够韧性,剩下的篾条被称作‘死蔑’,不能使用。”每当周礼春坐在草堂茅屋前劈蔑时,总会引来游客的拍照和围观。



篾条劈好后,将粗篾十字相交,缠在茅屋骨架上方,再用细篾将茅草与竹竿骨架紧紧绑扎,才能让茅屋顶更牢固。


最后一步便是换茅草。“换茅草才是最难的。”周礼春说,用自制挑杆斜插在最上一层较好的茅草处,将其挑起,把下面一层腐烂的茅草取出后,再把新茅草平铺进去,最后再用梳板依次向下拍打,让茅草铺盖均匀有序。


搭房檩、削篾条、铺茅草,盖茅草屋工序繁琐,需要多年学习才能熟练掌握。周礼春的小儿子25岁,是修缮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他边看边学,帮师傅们打下手。


“他平时有工作,草堂茅屋有需要的时候就带着他来。”周礼春说,“小儿子还承担一行7人的伙食,快中午了,就喊他去给师傅们准备午饭。”


“盖匠”难找

盖茅屋的黄茅草同样难寻


杜甫离蜀后,茅屋逐渐破旧荒废,后经唐末、宋、元、明、清历代恢复重建。1996年9月,杜甫草堂恢复重建茅屋景区,次年2月竣工对外开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影响很大,人们来到杜甫草堂,都想看看杜诗里的茅屋。重建后的茅屋,也成为草堂内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此后,草堂茅屋几乎每隔十年要大规模换草,每隔两年要局部整修维护。杜甫草堂茅屋修葺工匠,是来自成都市郫都区的周礼春、刘明富和刘瑞寅等一群民间手艺人。过去,为人们修盖草房的工匠被称作“盖匠”,如今茅屋越来越少,盖匠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茅屋修葺人寥寥无几。


“30年前修茅屋的时候100多个人同时动工,现在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修茅屋的“盖匠”难找,盖茅屋的黄茅草同样难寻。


因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提到“茅”,所以茅屋屋顶选用的草一定得是茅草而不是麦草,为了最大限度还原杜甫当年的居住环境,便选定了黄茅草这一品种。


据了解,野生黄茅草多生长在四川海拔500—1000米的向阳小山坡上,生长范围并不大。杜甫草堂工作人员曾在复建草堂茅屋时,深入仁寿、简阳、巴中、遂宁等地,从当地农民手中收集。现如今,黄茅草更是稀少,为了寻找黄茅草,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半年就开始筹备茅草收集工作,开着车到处转,今年最终在遂宁和巴中集到了近3万多斤黄茅草,满足杜甫茅屋故居主体建筑的更换。


记者了解到,每年11月左右,黄茅草生长到一定长度,由专人收购回来后,还需晾晒透干,才能拿到茅屋上使用。所以草堂茅屋换茅草的时间,很多都在当年底或者次年1月份。


“这次先满足茅屋主体,多余的草再修修补补其他茅屋。”杜甫草堂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修葺工期持续近20天。



【往 期 回 顾】




记者|陈静,张兴渭

编辑|梁艺怀


转发周知,让更多人知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给杜甫修茅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青羊君 锦绣青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