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江 | 社区花园:城市有机更新的先行实验价值(为《社区花园理论与实践》一书作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4月8日,由三联生活周刊发起主办的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于四川成都揭晓。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联合创始人兼理事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刘悦来老师和团队完成的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更新实验项目,获得本届社区营造奖。
我们向刘悦来老师和四叶草堂团队表示热烈祝贺!!!
刘悦来老师的本科、硕士、博士生活均在同济大学度过。他长期从事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近年来与魏闽、范浩阳共同发起四叶草堂,在上海以自然教育为线索,以社区花园(Community Garden)为抓手,积极推动参与式设计营建,进行社区自组织景观的推广与探索,促进多元共治机制下的基层社区自治,探索有生产力的社区(Productive Community)在都市区的实践。
今年1月,刘悦来、魏闽、范浩阳老师的呕心沥血之作——《社区花园理论与实践》一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甫一推出,便受到广泛欢迎,可谓好评如潮。
本书集合了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多地社区花园研究者的理论研究观点和一线实践者们的实验案例,对于当下中国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方向探索和实践价值。
征得本书作者同意,我们将陆续选登部分篇章。今天推送的是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伍江先生为该书写的序。
社区花园:
城市有机更新的先行实验价值
伍江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15年当选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
和上海近代城市与建筑的历史
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
我一直认为城市是鲜活的生命体,城市的生命在于其不断迸发的活力。
城市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更新是持续不断的,但也应是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不是破旧立新,而是推陈出新。历史文化在持续的城市更新中得以延续并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城市从而得到持续不断的生命活力。
前些年大拆大建的改造,不就是一个更加快速的、更大尺度的生命体“新陈代谢”活动吗?的确是这样,但是作为一个生命,新陈代谢活动不能够永远在大尺度上进行,就像任何一个生命体一样。人体新陈代谢活动是在细胞层面的,不可能今天换个胳膊明天换条腿,所以对于城市而言就是小规模渐进式的,而非大规模的。
所有的新陈代谢活动都要遵循规律,一旦出现不应该属于它本身的东西,那就出问题了。过去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必须要结束,城市更新必须进入有机轨道。
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亟待改变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亟须从非常时期转向常态化时期,从粗放型增量发展转向精细型存量发展,即“有机更新”。就城市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而言,增量性发展阶段是短期的、非常态化的,而存量型发展阶段是长期的、常态化的,我们城市改造更新必须尽快进入“正常”状态,即更新状态。
刘悦来老师和团队所进行的社区花园研究和实践在上海已经有超过90个自己做的社区花园,经过培训赋能已经影响了超过600个微型社区花园,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思想指引下的社区层面共建共治共享的鲜活体现,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这一个一个的社区花园就是一个一个的参与式微更新,更是有机更新的重要实验,社区花园所代表的微更新就是细胞层面的有机生长。
创智农园鸟瞰
2019年,我主持的上海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特别支持社区花园实验研究,专门成立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希望这些实验点能够成为当下上海乃至全国大都市有机更新的先行实验,而这本书也是中心的重要研究成果,集聚了国内外社区花园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者们针对各地城市和社区特色所进行的一个一个最新的案例,着实让人惊喜。
从这一个一个的案例中,我看到了也是我一直认为的指向未来的城市更新的方向——
建立
政府-市场-市民-社会
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
规划者-建设者-使用者-管理者-需求者
五位一体的协同机制
合力创造最适合人生活和工作的城市空间环境,共创属于每一位市民的有归属感的睦邻家园,这是城市的根本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huantongji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