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留北大荒41年---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周刊引用了毛主席的一段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可以说是开始了内外无忧的生活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为了让青年丰富社会经验,提高个人实践能力,毛主席作出了知青上山下乡再教育的指示。
时间来到2009年,这一年知青下乡已经成了历史书中的概念,知青这个身份也渐渐的不为人知,毕竟在09年,能够回到城市生活的知青,已经成功返回城市,而因为个人原因自主选择留村生活的也已经永远地留在了农村。而对于北京知青邹雪生来说,知青下乡却整整困扰了他一生。
下乡生产
邹雪生的父亲是上山下海、浴血奋战的老红军,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但在特殊年代遭受了巨大的冤屈与打击。在那个最为看重个人尊严的年代,邹雪生的母亲不堪凌辱选择自杀明志,父亲也被迫下放。
1968年11月邹雪生17岁,他和弟弟同时收到了前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铁力独立二团锻炼学习的机会,两人在北京办完了户口迁移后,就马不停蹄的出发了。
两人抵达火车站时,火车站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有欢送有不舍,夹杂起来便是离别。离开火车时,邹雪生看着周围的人群熙攘,顿时百感交集。回想起来这样的情景他已经四十多年没见到了。
两人兵团知青的身份比起普通知青来说,无论是薪资还是待遇都要好上许多。后来抵达黑龙江之后,弟弟就因年龄问题被遣返到北京。诺大的黑龙江就剩他独身一人,再后来弟弟也跟着父亲来到了江西,邹雪生与北京也彻底断了一切亲人与联系。
知青下乡无疑是最为艰苦的岁月,而北大荒生态环境恶劣,这又加重了邹雪生的生存难度。他们下雨天抢收麦子进库,必要要在短短的一天内完成所有收割,背着一袋袋近百斤的麦子,穿过库房狭隘的通道,浑身大汗淋漓,微小的麦芒扎入皮肤中带来一阵阵刺痛。
但好在知青们年龄相仿,彼此之间有着贴切的共同话题,能在闲暇时间里谈天论阔,这也是知青生活中为数不多的缤纷色彩。当时知青们上山下乡总会携带上自己最为喜爱的书籍,一来可以解闷,二来可以交换阅读,增进知识的同时还能促进关系。
邹雪生当时任职班长,他经常主动去帮助其他知青朋友们的日常生活,为彼此之间的友谊锦上添花。
遗留41年
北大荒一年冬天,气温达到了零下30多摄氏度,站着都打颤的天气,知青们要去争分夺秒的搬运豆子,巨大的工作量让每个人身上都汗如雨下,深深的疲劳感侵袭而来,但他们知道一刻都不能停下,一旦停下他们就会被冻成冰块。
邹雪生干完活回到宿舍休息的时候,衣服已经紧紧的跟皮肤贴在了一起,冰冷的天气让他再不进行保暖随时都有截肢的风险。以叶明为首的几人迅速想法子把他的衣物脱下来,用自己的身体给他的双手双脚保暖,与此同时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在不断升温。
七八年的时间就这样艰苦而漫长的度过了,返城的大门也终于开启,有越来越多的知青陆陆续续返回城中。叶明在北大荒当时交了个女朋友,两人都是北京人,女孩子长得俏皮靓丽,一看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人。
女孩当时先一步回到了北京,叶明的家人得知此事也匆匆给叶明办理了病退的返城申请,可谁知兵团方面死死抓住叶明不肯松手,于是叶明跟他的女朋友就这样分道扬镳。
叶明抽泣着找到邹雪生,刚一见面就嚎啕大哭,倾诉着自己的委屈。邹雪生为他想到了一个方法,让他先转入农村户口,然后按照政策返京,可以绕过兵团方面。
叶明按照这个方法果然回到了北京,离别之时两人依依不舍,邹雪生说叶明一定能当上司令,叶明洒然一笑。随着知青们一个个离开,北大荒也只剩下邹雪生独自一人。
成功返京
邹雪生日后在北大荒找到了女友,也顺利的步入婚姻殿堂生下女儿,但这更大原因是来自于他知青的身份,随着1990年天灾降临,邹雪生家中入不敷出两人离婚。
几十年时间转瞬即逝,邹雪生因为自己的困境逐渐与叶明等人断了联系,而叶明也成长为了一名军官。这一天叶明联系上当年的好友一起前往北大荒回忆,其中自然少不了邹雪生。
叶明来到了邹雪生居住屋,这是一间十平米的房子,里面凌乱破烂不堪,叶明看后潸然泪下,留下五百元起身离去,走之前留下一句话:我们一定帮你返京。
2008年的北京户口已经十分难办,并且四十多年的时间邹雪生的户口也难以查询,但尽管如此叶明还是动用一切方式想方设法帮助邹雪生回京,经过多方力量,叶明终于在2009年6月办好了一切回京手续,并在几天后亲自驱车2000多公里接邹雪生与他的女儿回家。
邹雪生返回北京恢复户口后,昔日的知青好友还给予了他很大的物质帮助,只是希望他能在日后生活得更好。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知青岁月,邹雪生却一直保持着一颗积极阳光与善待他人的心,这让他在知青队伍中拥有着极好的声誉与威望。多年之后,当昔日的知青们陆续返回,而邹雪生因为个人原因只能扎根北荒时,所有的知青都愿意帮助这位昔日的班长一把,这是对他的认可,更是对他的尊重,我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记住热爱生活,保持善良。
近期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