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活向上委员会”考

刀片儿 斗量 2021-01-14

提起“生活向上委员会”(简称:生向委),大部分日本爵士乐迷想到的肯定是“生活向上委员会大管弦乐团”,这支超大的乐团,在1979年推出的《This Is Music Is This?》以及1980年发行的《Dance Dance Dance》是日本爵士乐迷耳熟能详的作品。巨大的发行量使得它们在今天的二手唱片市场中,价格一直亲民。但实际上,这已经是“生向委”概念的末期,本文试图从唱片入手,系统地梳理“生活向上“这一体系。


说道“生向委”就不能不提一个人,梅津和时。梅津1949年10月17日出生于仙台,昵称“Kappo”。他能演奏多种管乐,如高/低音萨克斯、黑管、低音黑管等,是日本第二代自由爵士乐手的代表人物

图:梅津和时


梅津在初中时,第一次拿起的乐器是黑管,那时他就发誓,要成为一名音乐家。此后,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6年基础音乐理论,1967年考入国立音乐大学,主修黑管。在校期间,他非常喜欢当代音乐,但在大四时,碰巧接触到爵士乐,此后便投入其中,无法自拔。在学校,他遇到了同修黑管却成为钢琴手原田依幸,组成了二重奏,命名为“生活向上委员会”(1971年)。“生活向上”在日语中是改善生活的意思,这也能看出他们苦中作乐,拿自己打趣的幽默底色。后来中村诚一、石井八允、松风鉱一等人也陆续加入过乐队,活动一直持续到1973年。

图:梅津和时与原田依幸


这一年,梅津与近藤等则开始合作,而原田加入了吉田正四重奏。1974年原田依幸成立了自己的三重奏,在日本各地进行表演。同年9月,由于哥哥在美国,梅津以新婚旅行的名义前往西海岸,2周后妻子独自归日,梅津则去了纽约,留在那里进行音乐学习,加入了Lester Bowie、Ted Daniel的乐队,并和许多具有自由精神的音乐家,如Oliver Lake、Arthur Blythe合作,参与了方兴未艾的Loft Jazz运动。

图:梅津和时与纽约的音乐伙伴


习惯了纽约生活的梅津给原田寄了一张明信片,只写着一行话“纽约的啤酒很好喝”。没有意外,1975年7月,原田依幸来到了美国,与Rashid Sinan、William Parker、Ahemed Abdullam组成了“生活向上委员会纽约支部”。同年8月11日在Studio We进行了唱片录制,并自主出版,名字就叫《Seikastu Kojyo Iinkai》(生活向上委员会)。他们把这张唱片作为留美的成果带回国内,当时售价2000日元,每卖一张,梅津与原田就平分所得。这张唱片共发行500张,一共有两个版本,一种是原始版本不带侧标,另外就是作为直输盘被ALM Records引入日本,加了一个黑色侧标。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在深圳的OCT-Loft爵士音乐节上,原田依幸与William Parker同时被邀请,时隔40年多年,他们再次见面,并同台切磋,有华山再论剑的感觉。

图:专辑《生活向上委员会纽约支部》


在美期间,梅津的最大收获就是认识到爵士乐可以用任何风格、形式、方法进行演奏,有了经验与自信后,1975年梅津回到日本。在梅津渡美期间,松风鉱一继续以“生向委”的名义在日本演出。


彼时,东京爵士乐以新宿为中心,向外伸出触角。正统的爵士乐在青山与六本木,而新派爵士乐沿着中央线一路向西,首先是西荻窪的“Aketaの店”,店主是著名的爵士钢琴手明田川莊之,明田是一个不循规蹈矩的人,反抗正统的爵士乐。1974年2月,他在西荻窪站不远的地方租下一家米店的地下室,开了这家以自己命名的店。店虽然小,只能容下二十几人,但明田非常有原则,只有自己看得上的乐手才能在这里表演。对主流爵士厂牌他也一样排斥,自己操弄一个小厂牌Aketa's Disk,出版了一系列有深度与反抗精神的唱片。

图:Aketaの店

图:明田川莊之


梅津同样是一个有反抗精神的人,他不喜欢新宿的Pit Inn,那是已经成名的爵士明星们经常演出的地方。他沿着中央线继续往西,与森顺治一起,选择在西郊的八王子开了自己的店—Alone。这里一周有三次演出,除了梅津与森顺治外,还有许多乐手都在这里演出过,比如原田依幸、涉谷毅、本多俊之、吉泽元治、丰住芳三郎、片山広明、明天川莊之、松风鉱一、早川岳晴、板谷博、佐藤春树、菊池隆、阿部薰、近藤等则等等,这些音乐家慢慢形成了一个类似音乐公社一样的组织。


虽然很多乐队在这里演出,但是一支以梅津与原田为中心,非常特别的乐队在这里大受欢迎。没错,就是“生活向上委员会”,他们又用回了之前的名字。不过梅津不愿把它固定成传统乐队的形态,所以在“Aketaの店”还有一支同样名字的乐队,以松风鉱一为核心,被称为“生向委(松组)”。


以梅津为主导的“生向委”,经常贡献出壮丽的表演。他已经将黑人爵士元素深深地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中,即兴创作的乐句常有惊人的锐利。他们的演出也非常具有戏剧性,一次他穿着建筑工人的衣服,围着毛巾进行独奏;还有一次他跳着舞步演奏,走到观众之中,把打击乐器都分给他们;他还经常弄出一支粉红色的怪物一起跳舞。对戏仿演奏的热爱与出色乐句结合在一起,使他在舞台上表现得更有活力,也使得观众对原本以严肃面目呈现的自由爵士,感觉更加亲近。

图:生活向上委员会演出中


作为一个音乐家,梅津的谱系很宽,除了“生向委”外,同时期他还有一支乐队“集团疏开”(大规模疏散的意思,在战争期间,特指把孩子们送到相对安全的乡下),表演相对严肃的爵士乐,其他成员有原田依幸、森顺治、以及菊池隆。1977年,他们自主出版(Des Chonboo Records,DCB-001)了唯一一张唱片,内容是1976年平安夜在Alone的现场录音,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所以把唱片命名为《その前夜》。


唱片手作感非常强,封套正面是黑红双色的手工丝网印刷,四个人粗糙的黑白头像看起来有点阴暗,调子很像稍后一段时期朋克兴起时的唱片风格。背面就很搞笑,贴了一张纸,上面有很多小广告,比如“梅津音乐教室”、“原田音乐教室”,还有“Aketaの店”,除了这些自己的广告外,还有一些周边店面的真正广告,据说是为了补贴唱片制作费用。这张唱片发行量极少(据说是300张),也是这一谱系中最为罕见的一张。

图:集团疏开专辑《その前夜》封面


图:集团疏开专辑《その前夜》封底


回过头来看“Aketaの店”的店主明田川莊之,这一时期,他的小厂牌已经为自己与别人出了几张唱片。明田川莊之自称为天才Aketa,除了喜欢写字,经常在自家唱片上舞文弄墨以外(Aketa's Disk出版的黑胶,很多侧标、内页都出自他手),还非常搞笑。这厢集团疏开刚出唱片,他就把自己三重奏的新专辑命名为《集团生活》(Aketa's Disk,AD-5),给出的理由是这张专辑乐手组成来自“集团疏开”(梅津和时)与“生向委(松组)”(明天川莊之、宫坂高史),两队各取一半名字就是“集团生活”。除了上面三位外,录制这张唱片的还有斉藤誠与中村マスコ。

图:明田川莊之专辑《生活集团》


梅津作为客座乐手,并没有全程参与这张唱片,只参与了最后一曲的录制,也是整张专辑的精华。专辑安排很有意思,倒数第二首是一首优美的吉他弹唱,但是歌词却很恶搞:“拉屎也伤感,吃饭也伤感,喝酒也伤感,干啥都伤感...”,然后同名的最后一曲把其扩展为长达16分钟的大长曲,通过对比,可以了解到一个动机是如何转换成爵士乐曲。此曲前几分钟一直是钢琴领衔的优美铺排,直到8分钟开始,梅津的萨克斯才凌厉的杀出。彼时28岁的梅津,并没有十分关注其他人的演奏,而是自顾自地一路奔跑。


《集团生活》这张唱片,由于明天川莊之搞笑为之的名字,以及梅津的参与,也成为了“生向委”这一谱系的衍生唱片,顺便还把前面一张《その前夜》拉到这一谱系当中。Aketa's Disk一共出版了23张黑胶唱片,由于较少的发行量以及整体音乐的高品质,加之去年尾川雄介主持的Deep Jazz Reality的整体复刻,使得唱片收藏家的目光重新聚焦于此。这一系列唱片均相对少见,而《集团生活》在其中则更为罕见。


说罢梅津主导的“生向委”,我们再来看看松风鉱一主导的“生向委(松组)”。松风鉱一,1948年8月4日出生于静冈县,同样毕业于国立音乐大学,与梅津同是萨克斯手,也是同届同学。在校期间就参与梅津和原田组织的“生向委”,在梅津赴美成立“纽约支部”时,松风本计划一同过去,后因故留在国内,接过了“生向委”这杆大旗,所以这一分支并没有正统性的问题。期间大井孝志、津田俊司、明天川莊之、龟山贤一、 藤沢博延、斉藤誠等众多音乐家都参与其中,1977年夏天“生向委(松组)”解散。

图:松风鉱一


虽然持续了几年时间,但“生向委(松组)”只出版了一张唱片《Live At Masuda》,是1976年6月5日,在益田市市民体育馆举办的地方性爵士音乐节的现场录音。参与的乐手有松风鉱一、明田川莊之、山崎弘一、宫坂高史。这张唱片由当地的益田爵士俱乐部策划,明天川的Aketa's Disk于1978年发行(AD-6),唱片封套左上角还写着岛根县益田市制作的地方爵士,看起来有一股土特产的意味。

图:生向委(松组)专辑《Live At Masuda》


1977年8月,八王子的Alone关门大吉,在关门告别演出中,“生活向上委员会”正式升级为“生活向上委员会大管弦乐团”,参与者都是常年活动于此的音乐家。1978年他们参与了日比谷的Summer Focus In音乐节,与山下洋辅三重奏一起出演,大受欢迎。1979年他们参与了一系列节目,比如朝日新闻举办的京大西部讲堂音乐节,东京12台的“青春日本列岛”,TBS的“周六文献”,读卖TV的“11PM”,“无名音乐会”等,一时间在爵士届风头无二。

图:生活向上大管弦乐团演出海报


1979年他们在大厂牌Union Records旗下推出了第一张唱片《This Is Music IsThis?》(Gu-2002),参与的录音乐手高达13人。萨克斯有四把,分别是梅津和时、片山広明、筱田昌己、森顺治;长号手是板谷博与佐藤春树;小号手是安田伸二与吉田哲治;贝斯手是早川岳晴与沼上励;鼓手是菊池隆与龟山贤一;钢琴是原田依幸。在这张唱片里,不同于以往的摇摆大乐队的风格,充分发挥了他们幽默诙谐的一面,并从自由爵士中吸收了凌厉的力量感。里面有糟改爵士经典,也有自己的作曲,还有一曲专门献给没参与录制的明田川莊之,就叫明田进行曲(Aketaketa进行曲)。彼时正是朋克大行其道之时,传统爵士乐已无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而肆意流淌的幽默感使他们区别于老一代爵士乐手。解构严肃,在重新赢得大众对爵士乐的关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并非一味迎合,其延续至自由爵士的内核并未丢失,所以资深乐迷也对其不失热爱。

图:生活向上大管弦乐团专辑《This is Music is This?》


1980年,乐队在Union Records趁热打铁推出了第二张唱片《Dance Dance Dance》(GU-2004),这张专辑相比于上一张,在保持幽默诙谐的主色调之外,更加电气化,风格也更加多元,放克的运用使得节奏感更加强烈,想必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听众。对于这些有个性的音乐家来说,这张专辑有点过于“好听”了。

图:生活向上大管弦乐团专辑《Dance Dance Dance》


作为乐队核心的梅津与原田并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而是一步步沿着自己的想法前进。同年德国多瑙艾辛根音乐节的策划人来日本选乐队,中间人本想推荐当时炙手可热的“生活向上委员会大管弦乐团”,可最终策划人选择了乐队的核心梅津+原田,两人也欣然接受。

图:原田依幸(左)、梅津和时(右)与德国音乐节策划人


1980年10月18日,梅津和时与原田依幸二重奏在德国多瑙艾辛根音乐节上演,这场录音在1981年被日本的Next Wave出版(25pj-1007),选择了其中一曲《Danke》(团结)作为专辑名字。这张专辑有点好玩,只有A面是当时的现场录音,B面则是同年11月13日在东京录音棚的录音。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当年现场时长不够推出一整张唱片,而为了预热两人第二年的日本巡演,回国后又紧急补录了B面歌曲。

图:梅津/原田DUO专辑《Danke》


这张唱片中原田还拾起了自己本来的专业,黑管,与梅津双管齐下。不同于“生活向上大管弦乐团”的全然幽默,这张专辑呈现了两人作为自由爵士乐手的严肃一面。当然幽默还在,气氛到了顶端时,两人还即兴哼唱一段。这个传统也一直保留了下来,2019年梅津三重奏在深圳OCT-Loft出演时,已是71高龄的梅津依然高歌了一曲,让无数现场听众泪目。


从德国回来后,梅津与原田二重奏展开了日本巡演,不久后,“生活向上委员会大管弦乐团”突然解散。


此后原田依幸与一系列人合作,出版了各种唱片;梅津和时则与乐团的片山広明、早川岳晴、菊池隆组成了DUB(Doctor Umezu Band),在上世纪80年代非常活跃,进入新世纪后,梅津的活动以KIKI Band为主,早川岳晴依然是成员之一。巧合的是原田和梅津于2018、2019年先后登上OCT-Loft爵士音乐节的舞台,让中国乐迷近距离感受到了两位“生活向上”爵士大师的风采。


“生向委(松组)”的成员明田川莊之一直经营着自己的“Aketaの店”,演出安排得很密集,是东京的爵士地标之一,本文提到的很多乐手依然在那里演出。19年中国乐手老丹在日本巡演时,还在那里与传奇鼓手丰住芳三郎进行切磋。


另一名核心人物松风鉱一,在77年“生向委(松组)”解散后,1978年与1981年以自己名义出版了两张非常棒的唱片《Earth Mother》与《Good Nature》,而后在世界各地旅行,并与各种音乐人合作出版唱片,直到今天还经常在“Aketaの店”进行演出。


最近几年,“生向委”再次浮出水面,2016年梅津、原田和Don Moye以“生活向上委员会”的名义进行了一次名为“Time Tunnel”的小型巡演,另外Facebook上还建立了“生活向上委员会大管弦乐团 东京本部”的官方账号,时不时转发些原田依幸与梅津和时的消息。

图:“Time Tunnel”演出海报


生活依然向上,爵士继续向前。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