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江“十年禁渔” ,看重庆水库如何擎起渔业发展大旗

重庆国资 2023-04-18



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各项措施,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是畜牧渔业相关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重庆水库渔业发展的“先行者”,市水投集团旗下的“渝湖牌水库鱼”,早在2010年就前瞻性地推进水环境治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水产品养殖。下面一起来看看“渝湖牌水库鱼”背后的动人故事。
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过去几十年受过度捕捞等活动影响,长江水域珍稀特有物种持续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


长江捕捞,必须按下暂停键!
“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11.1万艘渔船、23.1万渔民已退捕上岸,助力长江休养生息。
长江在重庆自江津石漠镇入境,经重庆主城、长寿、忠县、万州、云阳、奉节至巫山县碚石镇出境,长683.8千米。多年来,长江捕捞是重庆渔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长江鱼类也曾是市民餐桌上的重要成员。长江“十年禁渔”拉开帷幕,重庆渔业新的出路在哪里?市民的“菜篮子”里的水产品怎么解决?重庆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一手抓“禁”、一手抓“培”,让境内水库迅速擎起重庆渔业发展的大旗。
“禁”到位,合力保护青山绿水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是党中央交给重庆的重要使命任务。一江碧水、两岸青山,重庆如何担起“上游责任”,答好“长江大保护”这张考卷?
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对长江分区域分时段实施禁渔,对水生生物的保护初见成效。尤其是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禁渔禁捕”后,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决策,保护青山绿水,惠及子孙后代,重庆市多措并举拉开了一张禁渔禁捕的网。
自2020年1月1日正式启动重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后,今年1月1日该市又启动了除保护区之外的长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和重点水域的“十年禁渔”工作。
5月12日,重庆与湖北、安徽、江西、湖南一起签署《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联合执法合作协议》,并以此为契机,牢抓禁渔执法监管,深化执法合作,优化执法布局,实化执法措施,提升执法水平,强化执法效果,树立执法权威,形成从“水里”到“岸上”的工作合力,筑牢长江“十年禁渔”防线。
7月30日,重庆市举行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决定》新闻发布会,划定了重庆市的禁捕区域,主要包括6个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长江干流、5条长江重要支流(嘉陵江、乌江、渠江、涪江、酉水)和8条重点河流(小江、大宁河、梅溪河、汤溪河、草堂河、綦江、御临河、塘河)重庆段,以及重庆市政府确定禁捕的其他水域。为了在全社会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围,《决定》明确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禁止收购、加工、销售、运输、食用非法捕捞渔获物及其制品等行为;禁止以长江野生鱼等名义对经营渔获物及其制品进行虚假宣传;禁止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船港的“三无”船舶在禁捕区域航行或者停泊。该《决定》是继长三角“三省一市”和湖北省后,出台的又一地方性禁捕法规,以法规性决定的方式保障长江“十年禁渔”。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该市退捕禁捕工作主动作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形成了一套工作机制和有效打法,为整个重庆市“十年禁渔”工作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禁捕工作总体上“退得有序”“禁得到位”。
据了解,在“退得有序”方面,重庆市采取精准施策的方式,确保了全市5342艘船10489名渔民,成功转产上岸,人社部门出台了退捕渔民转产安置的办法,让为长江“十年禁渔”作出贡献的渔民们生计、生活、生产有保障。在“禁得到位”方面,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禁,以打促治”,公安、市场监管和渔政部门强化信息连接和联动执法,高位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各项工作。


“培”有力,鼓励发展水库渔业
重庆渔业市场消费需求持续多年旺盛,渔业市场供给缺口仍然很大。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重庆淡水水产品缺口约6万吨/年。
长江休养生息,长时间来看对整个重庆渔业资源恢复具有重大意义。但短期来看,山城市民“菜篮子”对水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必须满足,重庆渔业发展方向必须调整。
如何破解矛盾,成为摆在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面前的一道民生题。
盘活重庆市水域资源,提升渔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迫在眉睫。早在2009年10月,重庆市政府就下发《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专题会议纪要》,要求积极推进商品鱼基地建设,对现有池塘实施深挖改造,利用荒地、半荒地、滩涂地或低产地适当扩建养殖设施,建设一批相对集中成片、达到一定规模的商品鱼养殖基地。2015年7月,该市农业农村委、市发改委要求编制《水库生态养鱼规划》。2017年,市农业农村委、市发改委编制了《重庆市生态渔产业链项目实施方案》;2018年7月份起,市农业农村委牵头,各区县政府印发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鼓励在湖泊水库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养殖,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意识到水资源保护形势的严峻,为了缓解渔业发展与青山绿水之间的矛盾,重庆市积极行动,持续推动水库生态养鱼。2019年10月,该市农业农村委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水产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措施》,在科学布局、生态健康养殖、改善养殖环境、生产监管等方面进行责会强化,确保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统筹谋划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工作措施,更好地保障优质蛋白资源供给、降低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资源利用强度、促进渔业产业兴旺和渔民生活富裕。今年7月28日,重庆市政府150次常务会又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水库生态渔业,推广绿色养殖模式,为市民提供高品质水产品。
水库渔业,重庆既要环保,又要高效!
国企担当,“渝湖牌水库鱼”成为重庆水库渔业龙头
“水养鱼,鱼养水”,是多年实践证明的真理。究竟怎么养,才能做到既环保又高效,有哪些技术瓶颈需要突破?
至2025年,市水投集团共拥有大中型水库100余座,约22万亩的宜渔水面,适合带头生态养鱼。由于各种具体困难,关于水库是否应该养鱼的争论一直存在。多年来,市水投集团努力尝试用各种方式提升水质,对性价比高的水库净水渔业寄予厚望,做了组织和技术上的准备。
2010年,市水投集团旗下子公司两江渔业成立,全面开展“不投饵、不施肥、不用药”的生态养鱼,积极承接市政府“水库水环境治理、创新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水产品菜篮子工程”三大功能定位,践行党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的产业举措,“渝湖”水库渔业开始萌芽。2019年两江渔业编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国家标准委公告,出台了重庆唯一的水库渔业地方标准《水库生态养鱼技术规范》。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央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2020年7月17日,市水投集团召开“渝湖”产业新一轮改革发展启动大会,将“渝湖牌水库鱼”作为集团新一轮改革发展(专业化重组)的第一个“战略性(试验示范)产业”,明确“水库养鱼是职责,是本分,是责任担当,责无旁贷,不再讨论”,建立了“渝湖”产业三级管控体系,即市水投集团总部(管资本,即投资决策中心),两江渔业(管经营,即运营中心),水库养殖、销售、加工等三级企业(管生产,即成本中心)。
国企担当,政策、资源和科技赋能,为“渝湖牌水库鱼”领跑重庆渔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渝湖牌水库鱼”拥有重庆唯一的生态渔全产业链“六大体系”,即:鱼种培育体系、成鱼养殖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特色加工体系、渔业监管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获得了绿色认证、有机认证、无抗认证“三标合一”产品证书,成为中国淡水鱼无抗认证“率先”品牌。据了解,当前集团正在加快完善“渝湖”全产业链条,填补渔业深加工项目空白,打通“范家桥苗种场-迎龙湖大规格鱼种场-各区县养鱼水库-四大片区中转基地-特色加工厂-品牌营销网络-餐桌”的渔业全产业链。
2021年,市水投集团有约70余座水库在净水养鱼,规划到2025年有100座约1.47万公顷水面,带动各区县另外100余座水库约1.2万公顷水面,都养殖“渝湖牌水库鱼”。届时,“渝湖牌水库鱼”可在生态效益方面,促进水库水质持续稳定向好;在社会效益方面,力争创造5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实现年度产销量4000万斤优质水库鱼的目标,有效填补渔业市场供给缺口,满足山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绿色、安全、生态”水产品需求。
由此可见,长江“十年禁渔”,对重庆渔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市水投集团“渝湖牌水库鱼”为代表的水库渔业率先创新、绿色发展,将有效带动重庆渔业全面持续发展,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源:中国网新重庆

编辑:朱林国

校对:古福

审核:艾佳 莫家楠

声明:人民网国资晓渝推送稿件除注明原创内容之外,其余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23) 67880336


大家都在看


中共重庆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召开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议


【评论】凝心聚力 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