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预览 |《艺术教育》2020年6月刊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艺术教育》




2020年6月刊,总第358期

“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
A刊核心扩展期刊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A类学术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艺术市场》杂志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特稿      

两会代表委员共话艺术教育


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40年来最短篇幅”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教育工作面临多重挑战,聚焦艺术教育领域的问题、展望新时代美育发展,如何为孩子赢得更光明未来,引发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本刊特别遴选了几位艺术教育领域专家的两会提案和议案,与读者分享他们对于加强新时代艺术教育的建议。


      专家论坛      

坚持质量 适应挑战——也谈线上艺术教育 | 张会军

2020年春季,幼、小、中、高、大学教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在没有暗示和预演的生存环境和诸多限制下,线上教育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成为所有人不得不接受的残酷现实。原来的线上教学是配角,现在马上成为主角;原来是补充,现在成为直播课。没有什么流量,有的是各个学生的期盼和教师教学的应对。一场疫情,让学生、教师与家长或被动或主动地开始服从、认同、信任,在线的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但是,在线上教学的形式和质量面前,大家仍然是茫然。

传统艺术考试,坚守线下多年,今年,受疫情影响,改为线上进行,接下来的高校教学和艺术专业教育、教学,是否也彻底从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这还有待时间和发展来观察。


疫情时代艺术类专业线上教学的“变”与“不变” | 李兴国

线上教学的大规模开展会催化高等教育“教与学”的角色转换与重新定位,也必然会重塑教与学、师与生、学校与家庭、线上与线下等多重关系的失衡与再平衡。从目前教育部线上教学的各项数据,如教师开课率、学生到课率、互动率以及满意度等来看整体效果较好,但因学科专业属性特质差异又显现出截然不同的问题和困难。

疫情像一把双刃剑,在给高等教育正常复学设置层层障碍的同时,也在倒逼各高校在线上教学的手段、模式、方法、平台、环境、课程供给以及交互等诸多方面进行变革来应对当今局面。相比常规线下教学,线上教学改变了教学时空、教学模式方法甚至是教学管理,高校的困境与挑战恰恰根植于此。


后疫情时代艺术类专业线上教学的突围路径与展望 | 高贺胜  李峰

2020年初,各高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积极广泛展开了线上教学的破“疫”之旅,在经历初期困境和中期重构后,最终将实现教学运行的有序再平衡。艺术类专业由于其应用性强、实践比例高、实验器材场地空间依赖重等特殊属性,呈现出与其他学科截然不同的困境特质,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则成为各大艺术院校的燃眉之急。疫情之后,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共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也是需要教育管理者深入思索的重要命题。


      学术论坛      

青少年音乐偏好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探讨 | 陈琳琳

内容摘要:“音乐偏好”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整理出国外针对音乐偏好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相关研究,同时回顾我国台湾地区相关文献,总结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其一,关于我国台湾地区的音乐偏好,我们看到音乐类型在文化间有共通性的存在,即四个维度:沉思、摇滚、流行、律感;同时,音乐类型在各文化间也有因不同文化所产生的特异性,因此音乐可以成为不同社会与民族的区分标志,例如我国台湾地区的本土音乐。其二,关于音乐偏好和人格特质关系的探讨,我们看到不同人格特质与不同音乐类型偏好之间的紧密联系,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台湾地区,青少年的音乐偏好与人格特质有着紧密的关联。其三,基于青少年音乐偏好和人格特质之间的紧密关系,学校教职人员,一方面要善用音乐偏好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教师也可运用音乐偏好了解学生的人格特质。

关键词:音乐教育   台湾地区   青少年   音乐偏好   人格特质


大数据时代中国音乐产业机遇与挑战研究 | 司凤朝  杨逢柱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信息数据呈现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已经由信息时代进入大数据时代,深刻地影响了音乐行业。无论是华纳、环球、索尼这样的传统唱片公司,还是腾讯音乐、抖音、网易云音乐等新兴的电子音乐平台,甚至HIFIVE、盒声音乐等音乐科技公司都开始利用大数据工具重塑音乐业务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我国音乐产业发生怎样的变化,音乐产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音乐人如何做出路径选择,都是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  音乐产业  云计算


对中国歌剧艺术民族化命题的审视与反思 | 黄河

内容摘要:我国歌剧艺术发展百年,民族化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命题与追求方向,但从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这一命题本身就存在错误,还是在具体的执行与实践的过程中有所偏差,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行更加理性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在欧洲歌剧艺术发展的过程和语境中,并没有所谓的民族化定义,而只有民族主义的概念。作者认为,建立起一种更加具有民族内涵的、具有更加成熟歌剧思维的民族主义歌剧,这应该是当前歌剧发展的主导思想与发展方向。歌剧艺术的本质在于引领,而不是简单的“迎俗”甚至“媚俗”,这是歌剧艺术的核心本质属性。只有根据现实的文化发展需要,对歌剧民族化命题进行不断审视、思考与研究,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歌剧艺术真正体现和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与魅力。

关键词:歌剧艺术   民族化  民族主义   戏曲化   大众化


新媒体背景下短视频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探析

——以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 陈晓坚  袁佳琦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调研与分析,总结其现状与不足;通过对新媒体短视频特征的分析,总结岭南民间工艺借力新媒体短视频传播的优势。作者认为,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与新媒体短视频技术进行结合,不仅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形式,还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推广渠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注入新鲜感和想象力。

关键词:岭南民间工艺   新媒体   创新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短视频


以赛促学模式探索:“互联网+”创业大赛融入高职院校品牌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 刘首含

内容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高校教育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培养双创型人才加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当中,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而目前大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成为一门独立设置的课程。文章以“以赛促学”模式引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融入品牌设计教学实践的必要性、推进实施方法、总结思考进行探析。通过研究得出以赛促学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大赛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可以起到“以学育赛”的效果,促进学生参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以赛促学   创新创业大赛   品牌设计   教学实践


民族图案融入汉字字体设计研究 | 段碧丽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民族图案造型丰富、内涵精深,与其他领域有着密切的融合性。汉字字体设计充分立足于汉字独特的造型艺术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使得汉字本身体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文章通过对当下汉字字体设计相关问题的概述,以及对民族图案元素融入汉字字体设计的意义的考察,以传统吉祥纹样中的“云纹”和“莲花纹”为切入点,探讨其融入汉字字体设计中的价值。

关键词:民族图案   汉字字体设计   吉祥纹样   融合


基于OBE理念下疫情期间在线美育教育创新思考与实践 | 宋瑞

内容摘要: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多地停课停学,致使学生出现学习的空窗期。如何让学生在停课期间继续学习,是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阐述OBE教育理念的同时介绍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析网络教学新模式,探讨支撑网络教学的因素、主体及资源,提出“停课不停学”期间实行的网络美育教学方案。文章指出,应有效利用融媒体线上学习,不断探索有效的融媒体网络教育,从而提升网络美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  网络教学  美育教育  教学创新


浅析消费主义文化下的人性与中国当代绘画 | 韩晓滨   萧睿

内容摘要:商业高速运转的今天,消费主义文化成为人人皆谈的热点话题。在市场经济下,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话语权开始盛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绘画也处于消费主义文化的氛围之中。文章对消费主义文化下人性的彰显、人性问题在中国当代绘画中的显现以及消费主义文化下中国当代绘画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着重描述青年人眼中的消费主义文化,进而发掘存在于当今中国艺术家艺术创作中的问题。

关键词:消费主义文化   人性   当代绘画   后现代主义








封二





封三







封底



END


|微信编辑:Mona|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往期精彩回顾

还原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设置初衷 | 仲呈祥

辩证把握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定位要求   培养高层次艺术应用型人才 | 籍之伟

遵循艺术人才培养规律  健全中国艺术学位体系 ——我国艺术学科学位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 宋慧文

艺术学理论的方位与担当 | 黄宗贤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定位、存在问题和应对方法 | 王廷信

周星 吕艺生 | 国民素质教育要有“大艺术观”

仲呈祥  冯巍 | 艺苑问道:切忌急功近利,尤须着意高远

徐翔 | 戏剧学学科建设:既是一份事业,更是一门科学

张道一 梁玖 | 得闻至理大学问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