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泳池里的可怕一幕,让我开始反省自己

珊妈 珊爸超级爱学习 2023-02-10



随意泡了几年游泳池的珊妹,今年终于到了年龄,可以正式去上游泳班了。



说实话,送她去之前我是不安的,要知道她可是连洗澡都不愿意水流到脸上的小朋友。洗头的时候如果花洒偏了点,一定会传来杀猪一般的惨叫声。


为了让她顺利接受游泳这门求生技能(也为了提前满足清华的毕业条件,误!),我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一岁多的时候,给她用背心式腋下泳圈,三岁多的时候换成U形圈,四岁多再换成臂圈,总之,游泳圈接触面积越来越小,希望她能自然而然地接受无束缚的水中运动。



不过这些尝试都没有让她敢于把脸埋在水里,学习换气。我懂我懂,要敬畏专业的力量。这不,一到年龄要求,我就给她报了这个游泳班,希望专业的教练能够帮她勇敢起来。


一眼就能找到她


一大早8点,我就带她来到了游泳池旁。这个初级班大概有10个小朋友,除了珊妹,其他都是比较大的男孩子,她在里面妥妥的“鸡立鹤群”。


10个小朋友1个教练看得过来吗?

珊妹愿不愿意和一群大哥哥一起上课呢?

她敢不敢把头浸入水里学习换气?

……




我心里的小鼓简直能敲出一曲《忐忑》。


开始上课了,我和几个家长远远地坐着等孩子们下课。教练先是带着孩子们做一些热身运动,讲解安全事项,每个人发了一块浮板后就下水了。


这时,班上最大的一个小哥哥成了唯一一个不敢下水的人。看得出来,他对水有些害怕,这不奇怪,很多人都怕水。



我正默默在心里给他加油呢,耳边突然传来一声暴雷:“别人都下水了,你怎么不敢下去!”


这一声吼在清晨的游泳馆里荡起了回音。原来是那个小哥哥的爷爷,他站起来就往泳池边走,一边走一边骂:“你最大,丢不丢人?丢不丢人?”“你下水啊,不下水过来学什么啊?!”


小哥哥用惊恐的眼神看着爷爷,紧紧抱着浮板,好像更不敢下水了。



接下来的一幕更加震惊,爷爷架着小哥哥的手就把他往游泳池里推!我将心比心想一下,这就好比有蜘蛛恐惧症的我被人抓着去摸蜘蛛!


小哥哥抿着嘴,拼命控制不让自己的眼泪落下来,可能平时就经常有这般强迫的事,他已经不敢哭出来了。


后面的几节课,这位爷爷干脆就直接取代了教练的工作。每天都能听到他吼:“手要这样这样划,腿要那样那样摆”。教练多次劝他在泳池区外面等候,他就是不听。久而久之,教练也放弃教导这个小哥哥了,把注意力都用在其他孩子身上。



如果都能取代教练了,干嘛不自己教呢?花钱报班Duck不必啊!而且小哥哥也没办法跟其他同学一起训练一起游泳,仿佛跟着爷爷开小灶,只是和其他同学上课时间一样而已。


其实如果留心观察,像这样的家长还真不少,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控制来强迫孩子达成自己的目的。



比如贬低教育型的:“笨死了,教了这么多遍都学不会”“你看别人家XX,学习好,又听话,再看看你!”


比如打压教育型的:“这点成绩就尾巴翘起来了?”“没考到一百分你还笑得出来?”


比如情感亏欠型的:“我们以前特别不容易,牺牲了很多才给你创造了现在的条件!”“养你这么大,不努力对得起我们吗?”



再比如道德绑架型的:“现在妈妈对你好,以后你也要对妈妈好”“以后你去哪我就去哪,我才是最爱你的人……”


这些心理控制的方法和流行词PUA有些相似。这里没有谴责的意思,咱们也不用对号入座,毕竟每家都有每家的方式,不随意评判他人的养育方法是一种美德。但是这些声音是如此普遍,让我经常反省自己,孩子是生来独立的个体,不应该和自己绑在一起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精心养育ta,但不代表就可以支配ta的人生。


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亲子关系,是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最好的“闺蜜”。在ta无助时,我们可以尽力提供帮助;在ta需要支持时,我们可以用爱陪伴ta;在ta伤心时,我们可以倾听ta的烦恼;在ta快乐时,我们可以真诚为ta高兴……



最终的最终,孩子们都会长大,需要独立面对生命中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而且我不觉得养育是一种付出,毕竟生下他们是自己的选择,孩子从来没有亏欠家长什么。既然是个成年人,就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孩子的爱是纯粹的,在看着他们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回报。



本着这样的观念,我一直把珊妹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尊重,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一个浑身充满控制欲的家长。


那么问题又来了,难道养娃就要完全放手了吗?让ta依着天性野蛮生长?


非也非也,我更推荐一种两者折中的方法——“轻推”。


轻推的概念来自于“游戏力”,指的是松松土、浇浇水,往你和孩子共同期待的方向扶一扶,引导孩子。这种方法在态度上温柔又坚定,在方法上给出建议却不超出压力。



那这份帮助孩子成功的“推力”轻重到底该如何把握呢?我想只有和ta朝夕相处的家长才能知道了。因为这份力量根源于你和孩子之间的“爱”,注意是一种互相的“爱”,不是家长单方面的“期待”!当“爱”越深,能够使出的力就越大,孩子也就越有安全感,而这份安全感会帮助ta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育娃路上,我想各位爸爸妈妈们都经历过该用多大力气推的纠结。一会儿担心不小心推过了,会变成“强迫型”家长,影响亲子关系;一会儿担心推得不够,孩子原地踏步。


其实该推多重,那杆秤在我们的心里。如果平时很留心观察孩子,就一定会感受到孩子的心理临界点位置。在这个位置上,ta有能力面对挑战,虽然可能会畏难,但也还能有所行动。ta还没有陷入情绪的汪洋大海中,能够在帮助下勇敢地向前一步。



举个很小的栗子吧~珊妹每天都读1-2篇英语分级读物RAZ里的文章,然后做quiz。随着文章越来越难,quiz的题目也越来越长。


有一天,她读了一篇《The Mighty Mississippi》,讲密西西比河的。一翻开quiz她眼睛就放大了:“妈妈,今天的quiz好长啊!”我才发现,原来平时的三个选项,忽然变成了四个选项,平时大半页的quiz,长度直接翻了倍。


她拿着笔迟迟不肯落下,眼神也飘到了别处。我很快察觉到她是畏难了,于是鼓励她说:“好厉害!难度升级了,说明你的能力又进步了!”



她忽然往桌上一趴,问我可以不做吗?赶在她陷入沮丧的情绪之前,我假装很认真地想了想,说:“要不我们先不做,就看看三个选项和四个选项有什么区别吧?”


她有点疑惑地接受了这个提议,认真地读起题来,然后在她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了钩。


我很惊讶地问:“咦?原来你会做呀?四个选项应该超难的!”


“看起来很长,其实还好啦!”自信的笑容重新爬回她脸上。


“那你要不要继续?”


她点了点头,很快把剩下的题目都搞定了,而且正确率不错。


这就是“轻推”的方法。



孩子面对挑战时,轻推可以帮他们重拾信心;


孩子不敢交朋友时,轻推可以帮他们迈出融入集体的一步;


孩子担心害怕时,轻推可以赋予他们勇气……


轻推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大人。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在陷入情绪之前,轻轻地推一推自己,再努力一把,找到前进的力量。


养娃是一场修炼,就让我们一起做更好的自己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