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爸超级爱学习

其他

珊妈生日快乐!兼聊怎么找灵魂伴侣

可能点进来之前你就猜到了,这篇完全是撒狗粮。不过文章不长,既然来了不妨顺便看完吧。只有老读者才知道,这个公众号是8年前由珊妈开设独自主理的,当时主要是记录养育小珊妹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尤其是家有睡渣的那种苦与累。我偶尔主笔,主要是负责撒狗粮和黑珊妈。一直到近几年,才改为主要由我打理,珊妈偶尔参与。但其实说起写作,珊妈才是行家。珊妈是清华中文系本硕,清华优秀毕业生,校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清华人才济济,每年特等奖学金答辩都是神仙打架,珊妈这个一等奖学金含金量也非常高。加上现在真正奋战在育儿一线的人是她。珊姐读书以后,每晚上的陪学、作业的检查批改、期末考前的复习等等,都是珊妈负责。所以我们家里最应该写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的,其实是珊妈。那为什么她现在很少动笔呢?第一个当然是时间的问题,轮番陪一大一小两个女儿占用了她绝大部分的时间,也让我得以在晚上抽出一点时间来码字。但第二个原因则更为重要,那就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投入越多,越清楚这个事情不是三两句话能够讲清楚,也不是听完三两句话就能做好的。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是当消防员,每天注意着哪里响起警铃,第一时间前往救火。救火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是减少损失。在育儿路上“救火”,同样也很难有什么值得歌颂的成就。这也是为什么付出最多的珊妈,却不愿意经常分享她的心得。珊姐和绝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是个普娃。只有自己亲力亲为参与教育的家长才能明白,让孩子成为一个学习不掉队、心理不出事、凡事中不溜秋的普娃,已经耗尽了家长的精力。套用那句名言:我奋斗了1万个小时才和你坐在一起自称普娃。所以珊妈每次写文章,语气都特别像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发言:我非常幸运地在某某领域上恰巧取得了一点点贡献,可是我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很多需要完善的工作云云。在珊姐身上尝试的那些方法从来谈不上成功,但能起到一点点效果,已经实属不易。
7月4日 下午 8:15
其他

二胎姐妹大比拼,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首先祝各位大小朋友们节日快乐!今天轻松点,和大家聊聊我家两姐妹的事。小鱼妹妹刚出生的时候,我和珊爸聊到以后二宝要怎么带,他想得很轻松——怎么带珊姐的就怎么带妹妹,直接复制模式、修正细节就行。“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我相信很多刚升级的二孩爸妈都有这种“迷之自信”,以为把养老大的经验复制一下就好。那他们也一定会和我们一样,被孩子的多样性给“啪啪”打脸,不多养个娃都不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完全独立的不同品种,性格、技能点、兴趣爱好、学习模式都不一样。小鱼妹妹完全不是珊姐的翻版,而是“反版”,很多在珊姐身上好用的“套路”,到了妹妹这儿就行不通了。所以人们说,缓解育儿焦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再来个娃。当见识过孩子的多样性后,就会对“都是命”这个词有更深的理解,很多执念得以“let
6月1日 下午 8:15
其他

这个以考试论英雄的工作,看得我热泪盈眶

前几天广州本地小奥圈出了一个瓜,有一位小奥名师A开撕另一位名师B创办的机构里,很多老师“简历造假”,尤其是很多从学而思出来的老师自称“功底达人”,实际上成绩一塌糊涂。没过几天,网上就传出了一批广州学而思几年前的功底测试成绩单。在目前曝出来的成绩单里,A只要参加了,的确都是名列前茅,而且一骑绝尘。150分的卷子,在一半人不到50分的情况下,他能考140多,甩开第三名50分的水平。也难怪A有这样的胆量和底气开撕别人的功底水平。向上滑动阅览功底测试是学而思培优给老师们安排的一项定期测试,测的内容是老师所教授年级段的内容,例如小高奥数(3-6年级)老师们考的就是小学奥数题。但是奥数从来都不是所有人能掌握的一门知识,在最高难度的小奥题目面前,即便已经当上奥数培训教练的上百名老师中,竟然还常有一半的人不及格,甚至只得了个位数的分数。测试由资深老师轮流出卷,其他老师公平比赛,最后成绩按高到低实名公布。十多年前我在学而思的时候就有这个项目,但兼职的我没有机会参加这项刺激的活动,现在看来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很多家长都在这份成绩单上看到了自己认识的老师的姓名,因此这个瓜被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但是在我看来,这批资料的含义远远不止于此。
5月19日 下午 8:15
其他

终于发现了,这可能是孩子最大的优点

暑假还没到呢,珊姐就问我,今年假期还能不能给她报个独立营?当然可以了,每个寒暑假参加一次独立营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事情(详见→《珊姐已经参加了5次独立营了?!说说我们的经历》)。珊姐从本地的1日独立营开始,一路到外地市的3天营,再到外省的6天营,越走越远,也越走越久。我常常夸她有一颗“大心脏”,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眼见她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处理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日渐成熟,一个人在外,也能迅速交到朋友,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比如上个寒假我送她去神农架滑雪了,社畜打工人没什么假期,于是在接送方面遇到了难题。后来我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如果她能自己坐飞机回来,不就解决了吗?但毕竟全程都需要跟着陌生人乘机,从候机到到达的时间也比较久,我担心她会不会害怕,于是试探性地问她:“等你的独立营结束了,敢不敢自己坐飞机回来呢?”她一脸自信地说:“没问题!你跟我说说怎么坐就可以了。”于是我搜了怎么托运无陪伴儿童的推文给她看,又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她就更有信心了。对她来说,自己独立坐飞机是从未有过的独特体验,兴奋大过担忧,如果能顺利挑战成功,那绝对是自信心爆棚的一次体验。看着她跃跃欲试的样子,也评估了之前处理问题的种种表现,我似乎也被她的自信传染了,认为应该放手让她去尝试。儿行千里母担忧,但是人总要学会慢慢长大。相隔一千多公里珊姐,时不时会通过她的电话手表给我们分享有趣的事物,播报“今日新闻”。她的语气中90%都是兴奋的,只有第一天晚上哭了,原因是同屋的室友一直到夜里11点都还没有报到,她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老师给忘了,会不会被落下在酒店了,细思恐极。于是我赶紧问了营地的老师,原来室友小姐姐的高铁到的比较晚,刚刚老师出去接她了。我建议她找点事情做,比如看看带去的《猫武士》,泡一杯茶欢迎马上要到的姐姐等。她很快就振作起来,还特地去洗了脸,不想让人看出她哭过了。她的心里像有一团独立又倔强的火苗,这团火苗燃烧出的光和热,可以驱散面对未知的恐惧,也为她提供了独一份的自信,让她拥有无所畏惧的勇气。在独自登机前,珊小主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说让我准备好奶茶去接机吧!那必须立即安排,慰问慰问这个勇敢的小姑娘。在接机的出口等了1小时候后,她才跟着工作人员慢悠悠地出来。我们还没开口呢,送她的地勤人员就开夸了:小姑娘表现特别好,独立又能干!我们给了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她得意地两手一伸:我的奶茶呢?然后狂炫一口,感叹一句:广州好热呀!这个体验让我对珊姐的成长速度刮目相看。不得不说,珊姐的独立性可能是她最大的优点,至少比较当年的我跟她爹,这点都是望尘莫及的。虽然有时候还是会在学习上冒火,但是联想到同龄时的自己,是绝对不敢自己出远门、自己坐飞机的,更不用说一个人在外生活这么多天了,我是真心很佩服她。最近算是体会到了俗话说的“有苗不愁长”,一转眼她已经是9岁多的大姑娘了,长相也和小时候不太一样,她开始对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感到好奇,会问我城市更新改造的模式、open
5月15日 下午 8:15
其他

EMO了,人到中年真的好难

最近有读者问起,珊爸这周怎么没发文呀?真是不好意思,他被甲流击倒了,虽然已经退烧了,这几天还是晕晕乎乎的,处于残血状态。我让他好好休息睡觉,可是源源不断的工作电话不停打断睡眠,真正能放下手机的时候,已经头疼到失眠了。有一点他很羡慕我,就是说睡就睡的能力,其实以前我也神经衰弱,总是从一个想法跳跃到另一个想法,睡前想到的事情就像从种子到大树,收不住分叉的枝丫。后来不得不经历“婴儿般”的睡眠,喂喂醒醒,还得抗住孩子动来动去,于是神经衰弱就跟我告别了,成功练就了秒睡和接觉的功夫。最近体验到,人到中年,真是很不容易。繁忙的工作,亚健康的身体,让人头疼的娃,这几个加在一起,只叹人生如此多艰,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就唯有emo相伴左右了。最近珊爸有多忙呢?我们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吃过晚饭了,他一般都要9、10点钟才到家,要么是给他留点青菜平衡饮食,要么他就直接在公司解决了。他是一个很认真负责的人,总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对工作的责任感也不允许他有所松懈。当病毒击倒了一个努力的人,也是身体在提醒他,现在过度疲劳了。最近刚好看到关于过度疲劳的一些指征:1.晚上睡不着,白天很想睡2.白天就算没做什么还是很疲累,人在心不在3.拿个快递走几步路就喘,总是能坐就不站,能走就不跑4.假期抽空旅游体力还没父母好5.周末只想刷手机独处,朋友找一律很忙处理6.晚上失眠多梦,总是不停回想人或者事内耗7.工作之后熬夜就头晕脑胀、脱发多8.吃货食欲下降,连喜欢吃的东西提不起兴趣9.情绪波动大易暴躁、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劲10.和同龄人比,更容易生病和免疫力大不如前11.和金鱼一样的3秒钟记忆、常看常新12.身边都是消极的人或者事情,喜欢叹气疲惫我把这段发给珊爸,他苦笑着说,肯定是过度疲劳了,不过还能怎么办呢?我开玩笑说,其实很简单——不上班包治百病!他说,你能不能给点靠谱的办法……我提议,如果身体不好的话,要不要试试运动?他说,你看我像有时间运动的人吗?而且高强度脑力劳动后运动,是猝死的一大原因。我说那我还有广东人的解决方案,你这是虚火、热气、湿气重,来瓶凉茶吧!更不靠谱了啦!道理都懂,可是中年生活已经不允许说走就走的任性了,只有时不时病倒的身体还在孜孜不倦地提醒你,该吃“药”了。过度疲劳的另一个弊端是,跟两个女儿相处的时间也少之又少。一般夜里下班回来,只能匆匆和正在写作业的珊姐和周旋在两个娃中间的我打个招呼,和正在刷牙准备睡觉的妹妹道声晚安。同很多忙碌的中年人一样,想做一个好家长,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珊姐也正处于心理敏感的前青春期,她有越来越多的小秘密,也正在形成固定的认知模式,她什么都懂一点,又懂得不太多,如果不及时引导,很容易就想偏了。曾经有个过来人师兄诚恳地跟我们分享经验,学习压力真的不要给太大,当发现班上有几个同学有了抑郁甚至自杀的念头时,你们就会觉得,学不学的都不重要了。这当然是家长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可又是日渐高发的事情,也是即使看起来很遥远,却一直在滑落的方向。所以我一直觉得聊天很重要。和孩子多聊天,才能走进ta的心里,只有沟通才能跨越隔阂。可是就连睡觉时间都没有的中年人,哪里还有时间去谈心呢?光是上班一天就耗尽了全部精力,然而社会最不缺少的就是耗材了,但凡休息一下都是对这个卷王时代的不尊重。好在生活也不是完全不给人机会的。最近珊姐终于可以独立搞定学校作业了,不至于一刻不停地喊“妈妈”,而且她对阅读的热爱和满脑子的创意想法,都让我们不时感慨:只要不卷学习,她脑子可太灵光了!她最近越来越彰显出理工女的气质,比如最喜欢的课是科技类,最投入的事是焊电路板做小电器。前段时间看到蓝翔技校倒闭了的新闻,我还心里一慌,要是她以后真的很喜欢焊电路板,这不是少了一条出路嘛?妹妹除了精力过于旺盛(每天滚2小时才睡,早上7点就用脚踹人起床),也不是以前那个萌萌的小傻瓜了,语言学习、数学思维似乎都有点开窍,也和姐姐小时候一样爱上了桌游,规则说一遍就懂。而且她抹了蜜的小嘴还是那么甜,从不吝啬真诚的夸夸,给人治愈的力量。如果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那么二妹就是俊杰中的俊杰,小小年龄就懂得如何在大人和姐姐中间周旋,我们批评姐姐的事她记在心上,我们表扬姐姐的事她表现突出。我心想,这以后去了幼儿园,不得把老师哄得心花怒放。在中年emo中,也只有多看看这些让人开心的闪光点,才不至于对世界这么绝望吧。深夜,当我终于搞定两位精力过于旺盛的小小姐后,取来额温枪给珊爸测测体温,万幸终于退烧了。迷迷糊糊中,我让他坐起来喝水吃药。中年好难,珊爸疲惫地闭着眼睛说,但是还好感情没有问题。是啊,还好深夜里的emo总有人倾听,好像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了。
4月21日 下午 8:20
其他

为什么清华人显得比北大的靠谱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清华毕业的人,和北大毕业的人,虽然都国内顶级高校,但有着明显不同的气质。打个比方,一个清华人见到另一个清华人,心里是这样的感觉:哦,ta也是清华的,肯定靠谱,可以多来往。但一个北大人见到另一个北大的,心里很可能是这样想的:哦,ta也是北大的,那我以后得多提防着才行。你别说,根据我与那么多正儿八经的清华北大学生来往的经验,这说法还挺准确的。其实不管是清华还是北大,都有靠谱的和不靠谱的人,都有好人和坏人。但是这种对校友的情感,真就是经过几年校园文化熏陶出来的结果。说起不靠谱的清华毕业生,前段时间清华出了个名人叫李一舟。他干的事情跟教育还真有点关系,但不是K12教育,而是AI入门课程的教育。前段时间有人说,中美两国都有AI巨头,美国有OpenAI的CEO奥特曼,中国有李一舟。OpenAI虽然推出了ChatGPT和Sora,但还在亏钱。李一舟不懂AI技术,但却已经狂赚几亿元。这当然是在调侃。李一舟被央视点名,已经成了互联网的一个笑话。但追溯李一舟是怎么火起来的,却有很多人归咎于他到处打着清华博士的名义招摇撞骗。你别说,李一舟的清华博士头衔真不是假的。这是使用“清华人”小程序查询的结果,李一舟2009年考入清华入读博士。但是网传他是清华工科博士,就是谣言了。他从本科到博士都是美术相关的专业,没有任何理工科,更没有AI技术背景。当然,我看过他的直播,人家只是自称清华博士,可没有说是理工科还是美院的博士。看到他顶着“清华博士”头衔在那里卖AI课程,就以为他是清华AI博士,那就是自己脑补结果了。上面这个“清华人”小程序,是清华开放给每一个清华毕业生使用的校友数据库和通讯平台。ta最大的特色是可以通过姓名搜索到任何一个清华学生的学籍信息。我随便搜几个知名的清华校友,例如最近教物理教得很happy的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曾经晋级中国首富的美团创始人王兴:还有某位全国都知道的清华学长,对,你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告诉你,的确查得到。无论清华校友是否已经在这个小程序上主动注册,都至少能查询到入学信息。所以这个小程序最大的作用并不是去膜拜那些已经很知名的校友,而是去验证那些刚认识的半陌生“校友”。前段时间,有人跟我说:“我刚认识了一个你们清华的校友企业家,做了一种‘神水’,能够快速分解酒精,饭局前喝一瓶在胃里,晚上多喝半斤酒也不醉,太厉害了!”我听完第一反应就是不靠谱。这种明显违反科学常识得说法,不应该从一个清华人口中说出,更不可能是清华人创业的产品。于是我要到那位“清华企业家”的名字在小程序一搜,恰好完全查无此人,然后反馈给对方:你又被假清华人给骗了。这种打着清华北大名号招摇撞骗的人我见的太多了。很多这种企业家,也不说完全假吧,可能上过几周的什么课程班,甚至为期一周借清华课室上课的某课程,就敢到处认“清华校友”。“清华人”小程序可能正是校友会担心这种不正之风太猛,给校友们发的一个照妖镜。能够被查询出来的,只有在清华入读正经学历的正牌校友。据我所知,目前把校友数据开放给每一个校友的高校还真不多,友校北大就没有,我的研究生母校中山大学也没有。我想,这种技术不值一提,要做出来真正需要的是勇气吧。当然了,即便都是正牌清华人,内部鄙视链也是很严重的。相信很多人都在网上听说过清华鄙视链,在鄙视链底端的是清华硕士,清华博士好点,最高的是清华本科生。但实际上,比本科生更高级的,处于清华鄙视链顶端的,是“三清团”——清华本、硕、博连读。借我一位三清好朋友的学籍信息给大家展示一下:本科入学4年后直接入读博士,就是传说中的清华直博生。“三清团”这个说法也充分展示了清华人对自己学校的高度认同感。现在已经发展为“四清”、“五清”甚至“六清”了,得从清华附属幼儿园开始读,一般也是清华二代,才是最“纯血”的清华人。相比之下,尽管友校北大博士硕士的数量也和清华相仿,也有附小附中,但却没有“三北团”类似的说法。其实,清华北大同为中国最高等学府,录取分数相仿,学生素质都是很高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区别,两校的专业设置可能是最大的差异。清华是一所典型的工科学校,而北大以文、理科为主(并不是一些人以为的北大偏文、清华偏理)。工科学生的学习过程非常苦逼,不是在做题就是在做实验,没那么多“精神交流”。文科理科读起来虽然也辛苦,但要学好,需要广泛阅读和交流,甚至必须得有些“出格”的思想。清华大学除了广为人知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外,还有一个相对不知名的校风——“行胜于言”。在学校的时候,我没见过校长老师把“行胜于言”挂在嘴边,但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一代代的清华人就是这样把校风传递下去的。正如前面所说,两所学校都有大量精英人才,也都同样出了一些反面案例。学校只代表一个人阶段性的学习成绩,是人生中的一段短暂经历。我有很多北大的好朋友。其实不管是在校的时候,还是毕业以后,两所学校和其学生,基本上都是极其友好,最多不过是有时候呈现“相爱相杀”的戏剧场面。有几年北大校庆时,清华公众号还专门发文祝贺,给磕“清北CP”的粉丝们发糖。清华人比北大人“靠谱”也不过是个玩笑说法。大部分的清北学生,都是不喜欢把学校头衔挂在嘴上,默默在各种一线岗位上建设祖国的普通人。
3月3日 下午 8:15
其他

来广州怎么吃?广州资深吃货妈掏心窝子的推荐,包你从早吃到晚

春节前,安居广州十几年的珊妈给大家推荐了来广州怎么玩的几条路线,但是来广州的另一个重点——怎么吃,必须另起一文以示尊重,不然对不起我这10年长了10斤的肉肉。珊爸说我现在比他这个土生土长的老广还会吃了,都是我带着他“搵食”(找吃的)。广州有多好吃呢?我有个湖南的朋友,每年必拖家带口来广州至少1次,专程来吃美食!“不管材料贵贱,不论环境高低,不分时间早晚,只要好吃这一项。”这是食在广州的精髓。在重油重咸重辣一统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当下,广州美食尽可能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味道,又以丰富的烹饪方法和多样化的食材种类,让人从早到晚可以吃个几天都不重样,简直是美食的博物馆!但是乱花迷人眼,有朋友也抱怨眼大肚小,太多了不知道怎么选。那么我今天就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大家一目了然,来广州怎么性价比高高地吃好喝好本地特色。你将看到:老广从小吃到老的街头美食推荐满足你在广州从早吃到晚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小吃、早茶、粤菜正餐我准备把广州美食分为三大类:小吃、早茶、粤菜正餐。小吃适合深入街头巷尾随到随吃,包括粉面、甜品、其他(牛杂、鱼皮、炖汤等)。早茶点心大名鼎鼎,建议代替早餐或直接作为brunch,按价位分中低档和中高档推荐。粤菜适合正餐享用,我会分别推荐正宗综合粤菜和特色粤菜的饭馆。本文比较长,建议先收藏。接下来,开吃!小吃篇不管去哪旅游,我都会把当地小吃作为体验重点。广州的小吃品种实在是太多了,而且真正好吃的小吃可能藏在街头巷尾,我吃过最满意的一家牛杂小档甚至没有地址,钻进小巷里问了好多本地人才找到。我问我的老广朋友XX一带有没有推荐的小吃,他们有时会拒绝告诉我,说不要再增加排队难度了。如果你是来旅游品尝,建议可以错开一点点打工人的饭点时间,毕竟好吃的地方都是大热门,为了这一口,老广们可是很愿意花时间的。01粉面类先说面。广州的面和北方都不太一样,这里以竹升面、碱水面为主,特别是竹升面讲究爽脆弹牙,用鸡蛋和面滴水不加,经过大竹竿千百次压制而成。在广州品尝广式面需要提前做好这个认知,不过来新地方不就是来体验新东西的嘛~1华福五宝面(中山六路)
2月25日 下午 8:15
其他

这个习俗,不同地方差别那么大吗?只能说中国太大了

大家新年好啊~今天我正式退出春假档期了,你呢?过年没怎么出去玩,天天在家刷手机,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地方差异太大了,想跟大家聊几句。就有点像前段时间关于山河四省高中状态的讨论一样。有人发出了河南的高中作息表,还有早上跑操和早读的要求等等。向上滑动阅览结果呢?全国其他地方的人以为是段子,纷纷让山河四省的网友出来辟谣,直接给人家整破防了:原本不觉得自己委屈,现在被这么一说才知道自己的生活那么特别。向上滑动阅览从这件事来看,我只能说,咱祖国真的太大了,省和省之间的距离比人家两个国家远多了,所以也许做的是同一件事,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形成的习惯却是完全不同的。豆腐脑和粽子的甜口咸口,汤圆或者元宵哪一天吃这些老生常谈的就不说了,今天聊一个我在春节印象比较深的地方差异,那就是发红包的事。过节看到有北京人吐槽压岁钱的金额,现在都1000起步了。另外一个吐槽湖北的到了500元,不知道是湖北什么城市,但想必不是武汉(否则就直接说武汉了)。我知道武汉的工资水平是不高的,那500块在其他城市应该更不是小数目了。一个春节下来,我看有的说一个月白干了,有的说两个月白干了。这对于我们这种在广州的人来说,还真是挺难想象的。我在网上找了一张“压岁钱地图”。别的地方准不准我不知道,反正在广东是挺准的。我今年过年发出去的红包,没有大于100一个的。尽管我们习惯给朋友的孩子发2个(代表我们夫妻各一个),也就是两家人之间200来往。我感觉我们这个标准在本地算是比较高的。这还是特别熟悉的朋友之间来往,如果点头之交的那种,一般都是20块,再疏远一点放5块10块也是有的。整个春节下来,发出去的红包在几千块,但净支出或者净收入绝对是在几百以内。大部分时候朋友之间往来,账肯定是“平的”。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过来,对方给2个100元,我们也给2个100元;对方给4个100元(我们家2个娃,每个能收2个红包),我们也会提高到2个200元。过年期间我还看到一个说一胎妈妈遇到3胎朋友,对方给自己娃500,自己给对方2个500,一下子亏出去500元,完事了心痛得要命的。我看完就纳了闷了:真是没新闻可写,咱大可以不写,写这个算什么事?在广州,春节的红包往来,求的就是一个“好意头”,双方互相讨个吉利,不是讨个便宜,所以金额尽量相等是默认的共识。上面说的这种情况,一来500一个的红包在广州真的很少见,二来就算真的收到了,那也是大大方方回2个200或2个300,不管哪一种双方都不会在意。只有一种情况会出现不太“平等”的状况,那就是已婚未育的朋友到了已婚已育或者未婚的朋友家里。因为按照这边习俗,已婚未育的夫妻要给未婚的人或者小朋友发红包,但却没有“资格”收红包。一般这种情况下,发的红包也会比较小,大家都可以理解。这时候必须得说说广州在谁给谁发红包这件事上的特殊“规定”了。红包,或者压岁钱,一般是长辈发给晚辈的,但是广州这个“长辈”的标准比较特殊,不是以成年、以工作为标准,而是以结婚为标准。未婚的通通纳入讨红包一列,结婚的则是通通纳入发红包一列。所以常常能见到三四十的未婚男女,向二十出头的年轻已婚人士讨红包的“奇景”。这种成年人一般讨的都是5元、10元的小红包,纯粹是说几句吉利话讨个喜庆,所以大家也不会感觉别扭或者吃亏。另外,讨/发红包的范围,也不限于亲戚。一般开工的时候,全公司的未婚青年会到处串门,找已婚同事,尤其是领导拜年讨红包,形成一场热闹又欢乐的大仪式。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公司,大小领导开年的时候得发出去两三百个红包。即便如此,这笔开支也还是丰俭由人,几百个红包也不过是一两千的开销,对于领导层级的人来说无伤大雅。另外,关于孩子的压岁钱到底是不是给孩子自己支配这个事情,去年我已经聊过了,这里就不再啰嗦了。简单来说,我坚决不认可把几百上千的压岁钱完全给孩子自己支配。有的地方压岁钱上万的也是让孩子自己花,简直是离了大谱。具体原因有兴趣的可以直接看下面的文章: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开工大吉~
2月18日 下午 8:15
其他

广州妈妈有话说,带孩子来广州怎么玩?这样更有体验感

最近各地文旅局都卷起来了,但是广东的却被群嘲不干活,主要原因是——已经是大热门了!放寒假后,不少读者都在问,带孩子来广州怎么玩?除了长隆还可以玩什么?说到广州,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热门景点:广州塔、长隆、北京路,但是真的人太多了!我们本地群众都有点怕怕的,夜晚广州塔下乌央乌央的人群,地铁都得限流排队,比早高峰还挤,体验感也太差了。那么有没有没那么热门,但是广府味儿特别浓的地方呢?在广州生活了十几年的珊妈这就给你安排上!我推荐的地点和路线,尽量避开汹涌人潮,而且更适合带孩子的家庭,毕竟好不容易放寒假,孩子开心最重要嘛!首先,为什么推荐寒假来广州玩?因为暖和啊!虽然东北今年大火,但是谁不喜欢温暖的南方呢?不用准备太多衣服,不用担心把孩子冻到生病,春风拂面温度宜人,迎春花开万紫千红,还有特色广府年味,和北方春节体验完全不同。先给大家来段rap:广州满城繁花,是全年供应的;广州好多馆子,是全天不打烊的;广州人,全员懂得宠人——人来了,广州人会眼睛里闪着星星、笑眯眯地喊你“靓仔”“靓女”!在广州,没机会穿土豆色的羽绒服,带上美美的汉服,在姹紫嫣红的花城,迎最早的春,做最靓的人!好了,接下来全是干货,想带孩子来广州玩的务必点赞收藏分享“一条龙”哦!1“迎春花市”——广州春节最大的招牌春节花市萌于唐,成于明清,城中央最大的“越秀花市”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除夕晚是花市的最高潮。每年的年夜饭后,我们都要穿上新衣服,去北京路行花街,扎在人堆里感受岭南特有的“年味儿”。但是我当然不推荐大家除夕去人挤人,提前几天白天去感受广府年味,和北方庙会感觉完全不同哦!越秀花市时间:春节前,截止到年初一凌晨2点(春节限定,非这个时段来广州就不用考虑啦)地点:西湖路、教育路(地铁公园前站)爱花的广州人会在节前就准备好一盆金桔,粤语谐音“金吉”;一株红桃花(没错,是完整的一棵树……),谐音“宏图”;此外还有水仙、兰花、富贵竹、佛手等,都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家家户户以及店家还会在桃花树、金桔树上挂上利是封(红包),表示“大吉大利”。到了花市怎么玩?人们通常会买两支银柳(寓意“节节高”),一支“五代同堂”(寓意家族兴旺),一支向日葵(寓意欣欣向荣)。此外,小朋友们还会人手拿一只“转运风车”,从花市带回家,插在阳台上,表示好运马上转到家。今年我们家已经提前逛完花市啦,这是春风得意的珊姐~猜猜她手里拿的是什么。2“越秀灯会”——广州春节最靓的夜晚越秀公园算是老广心中的广州标志了,这里有广州的地标“五羊雕塑”,不爬爬越秀山、看看镇海楼好像就没有来过广州。每年越秀公园春节前后都会举办新春灯会。今年的灯会更是成了网红打卡点,主灯是一条超酷的赛博朋克风巨龙,因为用了特殊的材质,白天迎风折射出炫彩的光芒,夜晚点灯后愈发流动璀璨。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灯造型,漫步在广式园林里,来逛一场古风与现代相结合的灯会,美美出片!推荐怎么玩?珊妈建议安排下午晚些时候入园,逛到傍晚亮灯,一次性体验越秀公园和越秀灯会的亮点。白天的时候可以穿上汉服,去五羊雕塑打卡、逛逛镇海楼(广州博物馆)、登上越秀山,沿路参观花团锦簇的广式园林。傍晚点灯后,孩子们提上小灯笼,穿梭在五彩缤纷的花灯中,一边赏灯一边欣赏古诗词,超有feel!建议逛完后早点出来,避免散场时人流量过大。3永庆坊和荔湾湖——广州民俗文化最集中的区域如果对民俗有兴趣或者想涨涨知识,推荐去永庆坊和荔湾湖citywalk,这边作为“老西关”的核心,是都市生活与人文情况相融合的典范,集中了广州多项非遗文化展示点,包括最具特色的骑楼街、粤剧博物馆(水上戏台表演)、春节限定的水上花市(花船巡游)、李小龙故居、网红书店钟书阁等等。大街小巷时不时都能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小细节,特别适合漫步体验。走累了还可以坐坐荔湾湖游船,沿路品尝广州小吃,是最有岭南范的行程了。推荐怎么玩?上午先逛永庆坊,从恩宁路开始一路逛,路过华辉拉肠博物馆时可以和孩子动手一起制作广式肠粉。沿路往粤剧艺术博物馆方向走,会路过很多非遗文化展示店铺、文创小店、特色咖啡馆等等,还有连片的骑楼和趟笼门讲述广州的历史文化故事,直到荔枝湾涌。可以在这里的码头上船,欣赏水上花市,坐船直到荔湾湖的泮溪酒家码头。上岸后接着伴着春风游览荔湾湖,顺路参观出片很美的荔湾博物馆,沿路逛吃逛吃,休闲又有体验感。如果时间有多或者脚力足够,也可以和著名景点陈家祠安排在一天参观,体验“百粤冠祠”、民间艺术博物馆的魅力。记得去找屋顶上一个比“yeah”的网红神仙陶塑哦!4沙面+广州铁路博物馆/石室圣心大教堂——大人拍拍拍,小孩玩玩玩清代中国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垄断了对外贸易,成为富可敌国的商行。沙面曾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有十多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各式欧陆风情建筑形成独特建筑“博物馆”,也是广州的拍照出片“圣地”。小声说,珊爸珊妈的婚纱照就选在这里拍的哦~广州铁路博物馆是广铁集团打造的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博物馆,如果家有小“铁迷”的可千万别错过。博物馆前身是有百年
2月8日 下午 8:15
其他

大部分清华北大的都在这件事上撒谎,包括我

昨天看到有朋友在群里发了这么一张图,是知乎上一个北大学生回答的问题:觉得长也可以不看,反正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只要做好一件基本的事情——做错的题目别再出错、弄懂的东西别再忘了,就能进步神速。我就这样考上了北大。不知道大家看完这段话是什么感觉?反正我看完满脑子就2个字:撒谎!我不认识这位答主,当然不是说他自称考上北大是撒谎,也不是指他在介绍学习方法上撒谎。而是说,他这段话整体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他用短短几百个字讲的这种学习方法,颇有一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玄妙感。做错的题目别再出错,弄懂的东西别再忘了,这种朴实的方法近乎于真理,谁也不能说是错的;这个方法看着简单,但同时又很容易被人遗忘,所以读起来给人一种拨云见日的畅快——原来通往成功的秘籍如此简单,就隐藏在被人忽略的身边啊!这让我回想起年轻时读《神雕侠侣》,读到杨过在独孤求败的剑冢见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句话时,也是心中一凛。对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最简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太对了!太牛了!又读到杨过拿玄铁重剑秒杀蒙古三杰,打败大boss金轮法王时,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朴实无华的方法就是威力无穷,我一定要用这种“重剑无锋”的方法去学习!那时候我16岁,满脑子都是理想主义。没多久以后,我保送清华,被问到上清华有什么秘诀时,我也一直回答同一个朴实的答案:努力、坚持,当你和我一样刷完这几十本竞赛培训题时,你也能成功。十几年过去了,我觉得当时的自己——真是个混球。这就好比别人问“怎么从广州去北京”,我回答一句“只要朝北一直走,坚持每天前进,总有一天会到达的”。听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特别适合写到自传的扉页,实际上狗p也不是。从广州到北京2000多公里,不说清楚路上要准备多少食宿开销、该走国道还是村道、迷路了怎么办、哪些店不能住、哪些车不能上、要如何保护自己安全不被偷不被抢,光说坚持往北走就行,还自以为归纳得很精辟,不是个混球是什么。关键是,说这种混话的人特别多。例如前年冬奥会谷爱凌爆红以后,接受采访时说到她成功的秘诀(之一)是保持专注高效。当然,我相信她回答的东西很多,所以真正混球的是那些断章取义摘抄她的话的人们。在这些人的口中,谷爱凌拿了那么多世界冠军,还是斯坦福的学霸,秘诀就在于——每天保证睡10小时。还有每年高考状元、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霸们都常常会接受采访,分享学习心得。我相信下面这些话,你或多或少会在报纸上、媒体上、经验分享会上听到过:保持上课专心高效听老师讲课。专注于把课内知识学好。坚持运动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平常心,把大考当做平时考试。……我问一下,这些话,你信吗?一个又一个的P。这些话没有一句是错的,但也没有一句是对的。说保持上课专心高效听老师讲课的,ta有说自己在全省一流的学校,老师全部都是顶尖名校毕业十年教龄起步的高级教师吗?说专注于把课内知识学好的,ta有说ta认为的课内知识包括市面上所有教辅里最难的那一套在内,而且是最难的几套全部都有学吗?说坚持运动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的,ta有说除了合理安排打篮球、踢足球作为放松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学习,不打游戏不刷剧吗?说把大考当做平时考试的,ta有说平常考试保持全年级前10,每次考试成绩公布都是最享受的高光时刻吗?没有的,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霸们不会跟你说背后这些的。我太清楚了,因为我曾经就是其中一员。这些冠冕堂皇的学习谎言,我通通称为“学习成功学”。成功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话都对,挑不出任何毛病。而且听完让人恍然大悟:对啊,成功的真理就应该那么简单,只是被我忽略了而已。这些方法我也能做到,只要我足够渴望、足够努力、足够坚持、足够虔诚,就能成功。曾经有一个企业高管、互联网名人写过《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后来被人发现,除了他的学历是在复印店复制的以外,其他什么都不可能复制。成功学已经烂大街了。绝大多数成功学讲师被揭穿这辈子最大的成功就是忽悠了大批人听他的成功学。但学习成功学还在继续,因为这些话年年有人讲,而且讲的人的的确确实实在在是学习中千军万马中成功杀出来的学霸,是真正的“学习成功者”。没人想过,这些学霸们,要么是自己没意识到,要么是刻意隐瞒不说,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抛出来的所谓学习方法,是彻头彻尾的成功学式的谎言。谎言的秘密就在于,它说了一部分事实,但没有说全部事实;它说了表面原因,没有说深层原因;它说了次要要素,没有说核心要素。那什么才是真正和当学霸相关的关键呢?今天我就抛开谎言,说一下赤裸裸的真相。考清华北大的第一个关键,是智力。肯定有很多人要反对这种智力决定论,这和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冲突太大了。但是如果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在学习方面,智力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同样年龄的孩子,同一个老师讲解知识,普通的听完能够理解,拔尖的听完能提出新问题,而落后的还没反应过来老师说过了什么。只要是当过老师的,尤其是当过义务教育阶段(因为这时候孩子未经筛选,不同类型的都出现在同一个班)学校老师的,一定会非常认同这个观点。这也决定了,同一个年级的孩子,有的课外上培优班、有的课外上补差班。你觉得补差班的孩子是因为他们补晚了吗?是家长不重视吗?是孩子不努力吗?不是的,学习的能力和效率是有客观差异的,而且差异非常大。智力可以开发吗?可以,但影响不大。著名的双胞胎实验(找一批从小在不同家庭成长的双胞胎,观察他们的智力差异,发现基因能解释70%,后天培养解释30%)说明,智力主要还是娘胎带出来的。坏消息(也是好消息)是,基因这玩意并不是完全遗传父母,有一定随机因素,所以我们看到父母大字不识也可能养出超级学霸,而父母高知教授也可能养出超级学渣。这没地方说理。古代(以及现在的富豪家族)解决方法是多生一些,总有好的。普通家庭基本上就是看命。我见到大部分能被拿出来写新闻级别的学神,从他们的经历上我一眼就能看出是中了基因彩票。但没有人会这样形容自己或形容自己的孩子,都说靠孩子自觉,或者靠家长教育得当。考清北第二个关键是平台。啥叫平台?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实力、所在的城市,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平台。父母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你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经济实力决定能有多少精力和能调用多少资源在教育上,所在城市决定成长的环境,能上什么学校、遇到什么老师、什么同学。这些事情根本不是一个学生自己能够决定或者选择的,也很难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追赶。一个孩子从小出入的环境就是学者教授们讨论学术的会场,另一个在父母的猪肉档案板下打小电灯写作业。一个孩子在学费3000和10000的两门课程中只需要根据效果好坏来选择,另一个在下单想学的教辅时因为30元犹犹豫豫。一个孩子在全省第一的学校拼尽全力也只排到年级前30,但考分其实已经超过清华北大的分数线,另一个孩子被全村称为天才考入县重点,发现其实只足够勉强上个一本。这样的差别,谁敢说不是对孩子最终考试学习表现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呢?如果这个起点没有拉通对齐,孩子有多努力、用什么学习方法、学哪一本教辅、用不用错题本、笔记用单色还是多色笔,能有多大影响呢?2017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说过一段话,将平台的重要性讲得透透彻彻清清楚楚。能在17岁时有这种领悟,光这一点就比我强一百倍,必定前途无量。向上滑动阅览当然,他没说,可能是因为没发现,也可能是因为不敢说的是,其实智商的意义,还在这之上。他考取如此成绩,即使不是有绝顶智商,至少也是在大多数人之上了。想要成为清华北大,或者哪怕是985高校这种级别的顶尖学生,智力和平台是缺一不可,除非其中一项异乎寻常地强大,足以弥补另一个要素。智力和平台,已经决定了学习最终结果的90%。所以我常常说,咱们公众号的读者,光是能读完我的那么些文章,就已经打败95%的人了。不是因为读了才变得优秀,我这点东西不值一提。而是因为优秀才有交集,否则根本不在同一个圈层里。如果这两点都具备了,是不是就该讨论学习方法了?还没有。天赋、际遇都在这之上。天赋不仅仅是拥有学习需要的智力,还有在其他多个方面的能力。例如有的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有的抗挫折能力特别强;有的特别争强好胜,非要把别人比下去。你说这些是不是对学习有帮助的天赋?有这些天赋的人,别人根本学不来。还有的对某些知识就是感兴趣,这就不用说了。我认识好几个数学有天赋的孩子,小时候见到数字就兴奋,捧起数学书就能沉迷。有的家长问,该怎样培养兴趣,想把人家书单复制过来,根本没用。连人家家长自己都没法在二胎上复制,别人复制个啥啊。还有际遇的问题。有的孩子因为一本书、因为听了某句话、因为遇到了特定的老师或者同学(早恋促进学习),突然就“开窍了”。开窍这事情能复制吗?人家实话实说有用吗?你学得来吗?这些看着小,也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其实恰好可能是成为学霸的关键。说出来别人也不信,更不喜欢听,干脆不说也罢。说回杨过。身残志坚的小杨同学最后能和郭靖、黄药师这些叔叔、爷爷辈的人并称新五绝,风头天下一时无两,到底是凭什么?你想想看,杨过智力高不高?20岁练蛤蟆功的效率,连黄药师看了都自愧不如。平台高不高?上集大反派杨康之子,郭靖、欧阳锋抢着教他,周伯通跟他成拜把子兄弟。一生奇遇无数,在活死人墓睡练功神器寒玉床,偶遇神雕捡宝剑,还是唯一正逆九阴真经合一的人。各种神级天赋,遗传他爸的神颜且巧舌如簧,全书女角围着他转。如果杨过携三件大礼给郭襄祝寿,成为天下皆知的大英雄时接受采访:杨同学,你是怎样达到今天的成就的呢?杨过说:坚持、专注,把朴实而简单的练功重复一千遍。送给大家一个宝贵的方法——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我就是这样成为大侠的。说的是混球,信的是傻蛋。当然了,我并不是反对努力,不是宣传宿命论。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实在是扯淡。但至少我命由天也由我,这个还是说得过去。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失败。把事情搞成很难,但一不注意把事情搞砸却很简单。所以我们还是要小心翼翼,要注重方法,别把自己和孩子的人生搞砸了。我只是看到太多的“学习成功学”,看到太多人(无论是教出优秀孩子的家长还是学霸孩子自己)把一些学习的战术层面,甚至是招式层面的东西拿出来夸夸其谈,吹得神乎其神,实在看不下去。我觉得人不仅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更要正确看待别人的成功。不是所有成功的人说的话都是有道理的,也不是每个成功经验都有必要去学习一下的。
2月6日 下午 8:15
其他

听劝系列:大家说珊姐的房间怎么布置好?

大家好。过完年,我们就要在珊珊搬到离学校近一点的小房子了。这是她的房间,有一张双层床,上层是等以后妹妹可以独立睡觉的时候用的。书桌准备用那种一半放在飘窗上面的款式。书桌上这个柜子是我们买人家样板橱柜剩下来的,我们就拿它当书柜了。现在有个问题,不管是三色吸顶灯,还是飘窗小吸顶灯,亮度都是不够的。怎么补充一下照明,这是现在要考虑的。进门的位置已经有一个要搬过来的书架了。现在床头还剩一个小空间,这个位置怎么用呢,还没有想好,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的话,也可以跟我说一下。视频发出来以后,大家给了很多建议,我觉得都很棒!例如在柜子下加线灯的想法很多朋友提出来,我一定会考虑的。当然,刚花了半年装修好,现在看到的床和柜都是新的,换掉是不太可能了。很多安排本来就是一个考虑省钱的折中方案(普通打工家庭伤不起)。说双层床不好的,意见也收到了,先看两姐妹以后想怎么睡再说吧。如果有一些新增的,或者小的改动,非常欢迎大家提出来。谢谢大家!
2月5日 下午 8:16
其他

现在三年级小朋友的寒假作业都这么炸裂的吗?

一转眼寒假就过了一半了。这几天珊姐在外面跟独立营滑雪,我突然想起寒假作业的问题,问珊妈:女儿的寒假作业做了多少?珊妈说:寒假作业?寒假作业是什么,她们没有寒假作业。我下巴差点掉下来:现在的小学生如此幸福的吗?好几周的寒假,连份作业都不用做的?后来我看了一下,并不是完全没有寒假作业,而是寒假作业没有“硬货”。语文的阅读、英语的看动画,都是典型的“水货”作业。英语留了一份上学期单词默写,但没有要求提交,那自由裁量权就交到了家长手上。以往数学还会有些手抄报之类的,这个假期连最后这点东西都省了。我想想自己小时候,总是在开学前一周“创造奇迹”,一天做20天的《寒假作业》手册,一天去图书馆做20本书的读书笔记——其实每一本书就是随便翻一页挑一个漂亮的句子抄下来。最痛苦的莫过于数学的计算、语文的抄写,这些是硬杠杠,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空间。如果平时不对自己狠一点每天分批完成,开学前可是真的会哭着写完。现在的珊姐可好,直接一减到底,开学可以一张纸都不用上交。难怪她放假后的这段时间在家放飞得如此心安理得。据我了解,这种假期大放水的做法,可不是全国统一。不同的学校,甚至不同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仍然差异巨大。但是,家长对于假期作业的态度,似乎达成了统一。之前网上有个投票调查,杭州某小学取消寒假作业的做法,过半数的人选择了“支持全国推广”,也就意味着大部分学校还没快进到这一阶段。当然,这个统计并没有限定是家长投票,谁知道是不是小学生们攻陷微博刷的票呢?作为家长,你又是怎么看这个事情?前两年,我还能看到有大量家长反对老师不布置作业,或者布置一些由家长来监督配合完成的作业。家长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没有作业孩子的心都散了”和“自己的孩子没有作业卷不过其他学校”,而且会认为这种做法是老师偷懒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近两年,在“双减”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后,这种做法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小,支撑声音越来越大,就像前面的调查结果一样。就我自己来说,对于没有寒假作业这件事来说,是越来越享受了。我分析了一下,按照孩子是否自觉和家长是否对孩子学习上心这两个维度来区分四象限,只有一个象限,也就是孩子自觉、家长又不上心的“学神型”家庭,最需要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在学神的眼中,最顶级的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啊不对,最顶级的学习只需要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完成学校老师要求的作业。只要老师布置足够的、靠谱的寒暑假作业,学神们完成了这些最低限度的要求,剩下时间还可以自由发挥一下,泡泡图书馆、看看名著或者科普书籍,甚至提前自学一下,开学后自然又是超车一大波人。另外三个象限中,“学霸型”和“学渣型”的家庭,作业有与没有差不多,最好是没有。学霸的家长们会利用自己高超的资料收集能力、研究能力,帮学霸娃制定更高效、更高水平的学习计划。学校的作业一定是面向绝大多数孩子的普通水平,写起来甚至会浪费孩子时间。学渣型的家庭,在家长不管不顾、孩子得过且过的状态下,学校有没有作业、有什么作业,根本就不是个事。给面子的,开学前糊弄一套提交上去,反正老师也没时间批改;不给面子的,直接摆烂,反正义务教育阶段、双减背景之下,谁也不敢对学生说个“不”字。就在去年,我还属于剩下的这个“学酥型”家庭,靠着自己一己之力生拖硬拽努力“鸡”一把不爱学习的珊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比“妈妈牌作业”的威慑力要大一些,所以我也指望老师配合逼着孩子别在假期掉队太多。大部分反对取消寒暑假作业的,也都是我们这种家有学酥——捏一把能成型、松手就散成渣——的家长。结果这两年,我看清现实,主动松手。渣就渣吧,实在是握不住了。于是我就从“学酥”象限转入“学渣”象限,主动拥抱没有作业、和珊姐各自安好的美好世界。
2月1日 下午 8:36
其他

当代小学生太过时尚,当妈的差点就跟不上

一日接珊姐放学走在路上,居然久违地听到了《孤勇者》。我说:这不是你们小学生的“战歌”吗?珊姐一脸无语地看着我说:“早就out了!现在都没人唱了。”“这么现象级的神曲就过时了吗?要知道这可是人群里吼一嗓子就可以引发小学生大合唱的歌。”“过时好久了……”“快跟我唠唠,你们最近流行什么?”我饶有兴致地问她。于是她跟我从“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唱到“小小的纸飞机,飞过青草地……”,然后又从《赤壁沧浪曲》唱到《孙尚香》《歌行四方》,我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要不是本2.5次元人士还经常5G冲浪,不然真是要跟不上当代儿童的节奏了。这里跟读者大大们汇报一下,《赤壁沧浪曲》那几首都是虚拟歌姬洛天依的古风歌曲,歌词还挺复杂绕口的,没想到珊姐记得滚瓜烂熟。她大概是作为一个B站小up主知道了这位Bilibili形象代表,然后开始搜罗歌单。我们当年听港台明星的歌,当代儿童听虚拟歌姬的歌,AI浪潮毫不留情扑面而来;以前听着流行音乐长大,现在听着古风音乐长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流行趋势。而且谁能想到,20年前汉服还是极小众文化,随着国风流行,现在谁家女孩子衣柜里没两件汉服呢?不过比起已经被拍在沙滩上的《孤勇者》,另一个“神曲”倒是经常被她提起。“妈妈,之前我们班拔河比赛输给了X班,因为X班有个‘定海神针’,他‘吨位’特别大还专门练拔河。”“那你们班已经很不错了,输给了最厉害的班。”“最可恶的是,那天中午他们班的男生居然跑我们班门口‘嘚~嘚嘚嘚,嘚~嘚嘚嘚’!”这里听懂的家长绝对是能和孩子聊到一块去的好家长,说明真心和小学生娃没有代沟!但是如果配上动作,大家就知道了。腿部深蹲,一只手平举横置于胸前,另一只手作突刺状在其上下来回穿行,配合下半身快速地跨步抖动或蹲起,动作很不雅观,意义还很不礼貌。这个源自于某个电竞游戏的嘲讽动作就这样成了儿童社交语言,和什么热点能火一样毫无道理、都是玄学。不过我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们80后什么玩意没见过?上一个这么不雅观、不礼貌的“游戏”还是小时候男生们流行的“锯树”,作为一个女生,每次看到都幻肢痛。更别提他们口中的各种“歪歌”了,我甚至还能直接下场加入战斗。最近妹妹入了汪汪队的坑,于是珊姐给她唱:“汪汪队,汪汪队,我们都是土匪,左手拿着AK,右手拿着雷……”我下巴都要惊掉了,一问又是班上男同学的“杰作”。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傻乎乎地放声唱“歪歌”的日子,我们那时候唱“我去炸学校,天天不迟到,点了火,我就跑,轰地一声学校炸飞了……”珊姐睁圆了星星眼看着我说:“妈妈,你还会哪些?快教教我,我也去学校给他们炫一把!”童年也就这么几年,快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其实他们也知道这些不是什么“正经歌”,但小朋友似乎有自己的流行渠道。最近他们又流行起了跳“科目三”,音乐一响,大家鼓掌。U1S1,小朋友的潮流变化可真是太快了。这学期也就4个多月,珊姐和她的同学们已经流行完了市面上能搞到的各种DIY爆款。9月的咕卡,10月的和纸胶带,11月的养水宝宝,12月的迷你日历……还有种水晶、换贴纸、纳米胶、点点胶、火漆印章,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简直“超乎想象”。而且他们的玩法也“超乎想象”,把这些DIY小手工爆款变成了“社交货币”,有公认的货币价值,甚至发展出了一套交换体系,市场经济萌芽就在小小的班级里产生。比如说和纸胶带吧,根据不同颜色图案的受欢迎程度,大体可以分为高价值和低价值两类,按长度计价,例如5厘米的普通的和纸胶带,可以换一版贴纸,5厘米漂亮的胶带可以换一个小本子等等。因为和纸胶带的重复粘贴属性,还可以换二手、三手,于是就成为了流通货币。​有货币必然有商家,小朋友们纷纷当起了“店主”,有的“卖”零食,有的“卖”文具,有的“卖”DIY小手工,还有几个孩子开起了连锁店。珊姐说,她还专门制作了“商品清单”,明白标价,童叟无欺,甚至手工画了个收款二维码,方便“转账”。没错,他们还手绘了手机,用上了“人工”智能。想象一下小朋友们用胶带当货币进行各种“交易”,不禁感叹,他们真是玩耍的天才啊!但是当我看到珊姐的书包里塞了一大堆“胶带”和“货物”时,脑瓜子又有点疼了……“妈妈,你可以赞助我买点胶带吗?”“行吧……”四舍五入也算财商启蒙了。“你怎么对我这么好!”珊姐感动地说。平时请她吃大餐也不见这么感动,看来要让孩子开心真不用花太多钱,只要在她快乐的时候不扫兴就行了。小朋友身上从不缺乏创意,只是这些创意需要从自由时间里滋养出来,因此总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你知道自家孩子最近流行的社交语言是什么吗?欢迎一起聊聊哦!
1月28日 下午 8:15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红包抢到手抽筋,心却在滴血

前几天,我在的好多个群都发生了罕见的天文现象:红包雨。据说引发这一奇观的原因是——期末考成绩公布了。数学100、英语100、语文97、语文98、语文100、三科295、三科299、三科299.5、三科300……成绩一个比一个好,消息一次比一次惊人。一个不注意就会留下遗憾,不是错过了抢红包的机会,而是300的人把红包发了,让你的295不好意思再通知大家抢一次。看着大家刷屏的“祝贺学霸妈妈”,我虽然抢到了半顿早餐钱,却失去了一整颗心。我问珊妈:你女儿的期末考成绩出来了没?别人都在发299红包了。珊妈秒回:你女儿不会有299的,你可以省了。每次谈论考试成绩的时候,我们总是好像各有一个不属于对方的女儿一样。又到了年终考核的时候。按照惯例,考核评级优秀的同事,会给全体同事买下午茶,大家高高兴兴地庆祝一番。“天降”奶茶和点心,吃的人固然高兴,但喜悦程度肯定不及请客的人的百分之一。年终考核是对每个员工辛苦工作一年的评定,获评优秀的不仅有额外奖金,更重要的是脸上有光。对于为孩子学习付出了心血的家长来说,期末考试就是一年两次的“考核评定”。即便拿不到一分钱的奖金,那也是一种最高的精神肯定。什么?你问是对谁的肯定?当然是对家长啦!对于把“学习使我妈快乐”奉为人生信条的小崽子们,如果爸妈不过问成绩,他们能把发下来的卷子撕了吃掉也不看一眼成绩。孩子拿了好成绩,家长就像吃了一片顶五片的钙片,腰杆立马挺得直直的。出手就是50、100的红包不带眨眼的,红包小了还配不上孩子的成绩。红包封面写上“300”,不需要一个多余的文字,就足以让每个领红包的群友顶礼膜拜。抢了几天的红包,那种白捡便宜的喜悦逐渐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对别人家牛娃的羡慕妒忌恨。我问珊妈:天天抢红包,自己没资格发,快抓狂了,怎么办?珊妈说:你把群都退了就没事了。抓狂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活已经很难了,我们真的很需要一个争气的孩子,一个漂亮的成绩,给那比美式咖啡还要苦的生活加上一勺糖浆。公司里怎么做都做不完做不好的工作,剪不乱理还乱随时踩雷的复杂人际关系,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压力,每月要付的大大小小只增不减的账单,成年人在生活中真的很难在任何地方得到一丝肯定和安慰了。这时候,孩子拿得出手的各种荣誉,就成了家长每天挣扎在溺水边沿的生活中仅有的一根救命稻草,能够抓住上来换口气。我也是从小学生过来的,当然很清楚孩子一点都不喜欢被家长拿去当攀比工具。小学阶段,我的成绩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排到全班第2、第3,但也有一次考砸了,全班前5的名字里都没有我。那次开完家长会,母亲的脸色黑了好多天。即便考的再好,只要不是全部满分或者全班第一,也少不了被家长拿去一通批评:你看XXX的成绩为什么就一直都是第一,你说这个地方怎么就能错呢,你说这种粗心是不是之前跟你提醒过好多次了……这些话听多了,小小的我也会忍不住在心里生气:那么喜欢XXX,你们干脆把她接过来当女儿算了。100分的卷子,孩子想的是我已经拿了99分,家长却永远都在想为什么丢了1分。家长遗憾的是与完美失之交臂,孩子想的却是因为1分失掉了父母的爱。所有道理我都懂,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从学生成长为父母,一个普通人是很难做到观点、态度、角色坚定不移、从一而终的。比方我当学生时想的总是“你们凭什么管我”,当父母时却不得不想“你凭什么不让我管”。对待成绩的态度也是如此,当学生时想的总是“快夸我快夸我”,当父母了后见到错漏百出的试卷,真的很难由衷地说“真厉害,对了那么多”,尤其是想起整整一个学期像盘古开天地一样帮她把该学的知识一点点“创造”出来的那种艰辛。冲动让我差点冲口而出“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点仔细一点”,理智又告诉我必须“love
1月21日 下午 8:15
其他

最近别惹陪读的妈妈,因为她们正在化身女娲

来了来了来了,它来了!双减第一代小学生的第一场正式期末考试这周就来了!常言道,期末复习,学神是锦上添花,学霸是查漏补缺,学酥是精卫填海,学渣是女娲补天,还有学沫,他们是开天辟地!迎面走来的这一代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小,经历却非常丰富,包括疫情间时断时续的网课,双减一二年级课后没有的作业,还有今年甲流乙流新冠支原体轮番上阵的病假,可谓是处变不惊、随机应变、随时撒欢,考试是什么感觉?复习是什么东西?不知道的!可他们的家长们呢?拥有丰富的小镇做题家经验,信奉“爱拼才会赢”,通过努力考上985,结果进入社会成了朝9晚8的five,回家一看娃在躺平玩耍,心里堪比广式凉茶——又凉又苦。最近小学鸡珊姐也准备迎接期末考试调研。学校老师很有经验,以5G的速度总结归纳,学霸以wifi的速度记笔记,有的学生以4G速度写,有的以3G速度抄,有的学生自己听着听着就掉线了,还有个别压根没开数据线……珊姐最让人头疼的一直是生字记不住的问题。就算是经常抄写、听写,记不住就是记不住,我怀疑她有什么写字障碍。别人期末复习生字是查漏补缺,我们家是女娲补天,还是西西弗斯式的女娲,补的速度赶不上漏的速度,甚至连一二年级学过的一些字都忘了。每每看到她写字练习纸上空白或者写错的字,就感到一阵绝望。这不是语文基础中的基础吗?搁以前好像是从来没发过愁的事呢……作为曾经的“学霸”还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看到不会写的字越来越多,珊姐情绪眼看着暴躁起来,生字的大山在蚕食她的信心,除了小学霸们有“一定要战胜某个难题”的信念,可能大部分孩子的本质都一样。于是她把笔一扔,说“不写了”,然后脊椎骨软成一根面条,从椅子上滑下去,钻到桌子底下不动了。我好像在抓一条滑腻腻的泥鳅,花大力气想把她从非牛顿流体中拔出来。我越拔越难受,这花时间花精力在当补天的女娲,孩子态度还这么不端正,又生气又绝望好想爆发哦!不过心里有个声音在让我冷静,那是以前看过的育儿书、听过的专家课、读过的家长心得……每一个声音都在规训我——要对孩子有耐心!行行行,再信你们一次。毕竟只有大人(还有少数学霸)才有明确的目标感,我冷静了一会,停止了这场“拔河”。我跟她讲了个故事:“之前看到有个妈妈带小孩在医院看病,这个小孩跑来跑去的。妈妈温柔地说:快停下,你这样很危险。我以为对这熊孩子,家长可能说两句也就不管了。然后……”“然后什么样?”她马上被故事吸引,我让她坐好再接着讲。“然后他妈妈提醒了三次都没有反应,突然站起来冲着这小孩就是几个大逼斗,说:现在知道危险了吧?”珊姐大笑。我说:“那么你现在也很危险。”珊姐不笑了,本能感受到了危险,重新拿起笔努力纠结下一个字怎么写。她在写“鼓励”,先是写成“古”,看了一会觉得不对,往左边加了个“豆”,还是看不顺眼,又写成像“喜”的东西,终于满意了。她满意了我崩溃了,姐姐,这个字咱们之前写过十几遍了吧?还是可以写错!而且昨天听写的时候还是对的,咋今天又错了?好想发疯啊!我还是耐心地提醒她,再看看,是不是哪里不对?好家伙,她比我先发疯了,大喊“我没错!我没错!你才错了!”然后又化身史莱姆流到桌子底下去了。老虎不发威,当我是Hello
1月13日 下午 8:16
其他

跟大家分享我2023年完成率100%的年度计划

迈入新的一年,估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正在被各种疯狂的年终总结、述职报告、年度计划等工作追着跑吧。我是连元旦假期都没怎么休息,连续加了几天班。但是除了工作上的年度总结,公众号这点业余小爱好也得总结一下,才对得起自己这手忙脚乱又庸庸碌碌的一年。我回头想了一下,2023年定的人生计划,竟然完成率高达0%100%!我可真是太佩服我自己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实现如此失败成功的!01给珊姐培训到考上数学集训队游泳队年初的时候,我满怀信心地要给珊姐送到某奥数机构的集训队里去。我想着以我的奥数基因+珊珊奶奶从小给她打的基础,再花几个月的时间给她来个冲刺式的特训,要考上这样一个代表着本地奥数顶尖水平的身份,应该还是有希望的。结果呢,最后考试不仅落榜,而且在其他N个机构的考试里都证明了,珊姐的水平距离“顶尖”实在差太远了。几次的打击以后,我终于彻底放下了对“集训队”的执念,完全接收了她这个奥数普娃的设定。虽然没考上数学的集训队,还退出了合唱队,但珊姐又把兴趣转投了游泳队和无线电测向队。对于一个普娃来说,管它什么队呢,反正玩得开心就好了。02每天12点1点前睡觉作为二胎家长,我的所有自由时间只有两姐妹都成功上床睡觉后的那一丁点儿时间。这点儿时间,除了用来给公众号码字以外,还得刷会儿手机、玩会儿游戏。妹妹没出生之前,我和珊妈还能在11点后的夜深人静时看部电影、玩点桌游。但现在,这早就成为奢望了。最近妹妹天生的睡渣属性终于逐渐显现,和作妖的珊姐那是相得益彰,谁睡得晚谁就占有更多的“妈妈时间”。我已经不记得她们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在11点半之前能够都睡上床了,反正午夜钟声敲响以后,我和珊妈才算是正式开始争分夺秒地做一会儿自己。一边熬夜的时候,我也一边安慰自己:到底是12点还是1点睡觉,不就是本初子午线定在哪里的事而已嘛,不要太在意。03公众号阅读量重回100006000前几年,“珊爸超级爱学习”最受欢迎的时候,光是后台联系我出书的出版社就不下5家。阅读量每篇过万以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争取成为篇篇10w+的大号。然后就是近几年的文字媒体断崖式下滑,以及公众号推荐算法的疯狂背刺,让读者老朋友们在公众号很难找到我们的推送。无论是之前一周涨粉百万的“于文亮”,还是最近7天赚过亿的“闻会军”,短视频的热闹是别人的,抱守着式微的文字号,默默把“重新辉煌”口号下写的目标数字一改再改,一如一天天减少的工资金额。十八线小网红珊爸,和一百零八线小网红珊爸,其实也没什么区别。04陪妹妹启蒙睡觉按照和珊妈的分工,她陪姐姐学习的时候,我就负责陪妹妹学习,这才是我们爱学习一家应该有的模样。坏消息是,进入青春期叛逆的姐姐,经常是惹怒了珊妈,然后又把被逼下场陪读的我气得火山爆发。每天的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全部都因一家人围绕着叛逆又敏感的珊姐团团转而起。好消息是,天生自带“绿茶”基因的妹妹,不仅又甜又嗲,把全家哄得心花怒放,而且还开启了拿姐姐各种启蒙玩具自学的“自动波”学霸之路,省钱又省心。于是,我每天只需要等妹妹上床睡觉才来陪伴她,真正做到“二胎当猪养”。05读220本书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之一,但是生了二胎以后,又好长一段时间家里的书是“只见买不见读”。没想到,今年突然多出来大量时间来读书,让我把家里好些买回来几年的书都给读完了。秘密就在于陪读。我发现了,陪伴珊姐学习最好的形式,就是她学她的,我读我的。既不要关心她学了点啥,题目做对没有,也不能把她丢在房间自由发挥。她说自己要学什么就学什么,我只管在旁边举着书来读,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就这样,我反而成了最能以平常心完成陪读工作的人。反正自从放弃对她奥数上的追求以后,她的学习如何已经没什么能够影响我的心情的了。2023年,我和珊妈在公众号上写了超过150篇原创文章,你看了多少篇呢?感谢你一路陪伴我们走过的路,我们2024年继续相聚在“珊爸超级爱学习”,继续一起聊聊育儿的那点事情~
1月2日 下午 8:15
其他

文科生就一个字“舔”?清华一文一理的我们有话说

考研名师张雪峰又上热搜了。之前,张雪峰在直播中说到了一个观点:“文科都是服务业,什么是服务业?总结称一个字就是‘舔’,就是‘爷我给你笑一个’。”这句话又一次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于是昨天,他连续在微博上“道歉”,还穿了件“我错了”的衬衣摆拍。他的道歉到底是嬉皮笑脸还是虚与委蛇,我并不关心。但是关于“文科”是不是都是“服务业”,到底是不是就一个字“舔”,正好我有点发言权。我和珊妈是清华校友,她是人文科学实验班,我是数理基础科学班,正好典型的一文一理。熟悉我们的老读者都知道,我们俩的文字风格、思维方式确实存在截然不同。这个公众号由我们俩共同写稿运营,每篇文章开头有说明是谁写的,但老朋友们光读正文往往就能分得出来是来自理性客观的珊爸,还是感性随意的珊妈。由此可见,文理两类人,的确是存在巨大的差别。在我们家中,几乎天天都上演“文理大战”。表面上看,我每天嘲笑学文科的珊妈“不创造任何价值”,珊妈每天反击“好没有文化”。但实际上,我们总是在对方的思维和知识储备中找到自己不足的那个板块进行互补。说起“文科好还是理科好”这个话题,估计没有谁比我更有发言权了!今天我就自曝(珊妈这个)家短,跟大家聊聊文理的问题。文科和理科(含工科,下同)之间有没有优劣之分呢?这取决于用什么标准。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说,理科毕业的平均收入要高于文科,相应的平均社会地位也要高于文科。往前追溯,理科生的平均学业水平也要高于文科生。近30年来最热门的行业,几乎都要求理科背景。从早期的土木、机械,到近期的计算机、通讯、汽车,以及现在的芯片、AI、新能源,无一不是以理科知识为基础才能从事的行业。唯独只有金融、经济、管理,算是半文半理,但以金融为例,一些高端的岗位,例如量化金融、对冲基金、行业研究等等,大部分也更偏向理科背景的人。从近年来毕业薪酬前十专业来看,几乎清一色是理工科专业,相反薪酬靠后的十个专业则是文科占了大半壁江山。道理很简单,和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有很大关系。1956年清华教授钱伟长先生喊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因为有这样的出路差异,大家也能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看出来,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老师,对待文理都是有一定偏见的。“聪明的学生学理科”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统计学结果。注意,是聪明的学生学理科,而不是学理科让人聪明。因为毕业期望收入高、社会认可度高,所以在可文可理的综合性学生中,一般会尽量选择学理科。由此,文理差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正向循环链条:社会需要理科人才——理科人才收入高——优秀人才优先学理——社会褒理贬文偏见形成——文理就业差异加大——选文选理偏向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家里,学文科的珊妈长期处于“鄙视链”的底层,也就在所难免了。但是注意,我这里说的都是统计学意义上的结果。就好像我们说北方人比南方人高,从来都不意味着每一个南方人都是矮子,更不意味着每一个北方人都比任何的南方人要高。平均身高的差异,放在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统计学上叫做方差)几乎不值一提。文理之间的差异也一样。文科生中一样有高薪的、优秀的、创造巨大价值、改变世界的人。张雪峰长期以来对文科专业抱有很大的偏见是人所皆知的了。他曾经说过“学传媒的没有一个做传媒的”,也说过“学文科只有一个出路,哪个专业好考公就报哪个”。有人说他不过是说了大实话,但每每引起争议,就在于他使用了“都是”,“只有”这些词语。用逻辑学的术语,他用的是“全称肯定”。就好像“男人没有好东西”、“河南人都是小偷”之类的话,也都是全称肯定。在现实中使用全程肯定,几乎就没有对的可能。从这一点来说,张雪峰几乎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真话(逻辑正确的话)。据说他是学给排水专业,理应是一个理科生。但逻辑学的基础知识,不仅是理科生应该有的,文科生也一样要学。由此看来,他无论是作为理科生还是文科生,都称不上优秀。但是作为以夸张、比喻为主要工具,以引导、煽动、说服为主要目的的销售人员,他肯定是成功了。回到他说的“文科都是服务业,服务业就一个字,舔”这句话上。和之前说的一样,这句话既有它正确之处,也有它谬误的地方。这也是它引起巨大争议的原因。我猜测按他的逻辑,所有的岗位大致可以分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的岗位,负责创造有形价值。有形价值,一般有水平高低、质量优劣之分。例如两个码农写代码,你写的跑1秒,他写的只要跑0.1秒;两个设计师画图,你设计的桥造价1亿,他设计的造价7000万而且承载力更高;两个工程师流芯片,你的良率40%,他的良率70%。谁高谁低一眼可见。“服务业”的岗位负责创造无形价值,包括现在很火的情绪价值。这种岗位很难说谁一定比谁更强。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书一定比余华的写得好吗?李佳琦带货总是冠军,是因为他带货技高一筹吗?所以,这两种岗位特色决定了他们各种的职业追求有所不同。“制造业”追求技术不断提升,进入至臻之境,而不太需要看“人”的脸色。“服务业”则是追求把“人”服务得舒舒服服,服务客户、服务领导、服务读者、服务大众,水平高低全靠服务对象的评价。通常来说,“制造业”岗位需要理工科专业背景,“服务业”则多半是出自文科专业。所谓“文无第一,理无第二”,就是怎么个理。正如前面所说,张雪峰说的话并不无道理。但是他的错误在于,用浓烈的嘲讽意味和斩钉截铁的肯定态度,去表达这个“符合统计学意义”的结论。事实上,“服务业”和“制造业”并无高下之分。有的“服务业”收入很高,例如我之前从事的投行工作,就属于妥妥的服务业。有的“服务业”地位很高,例如政府公务员、政策制定者,本质也是服务于全社会百姓的“服务业”。更重要的是,“服务业”和“制造业”需要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从来没有过泾渭分明。“制造业”钻研于物,比的是智商。“服务业”钻研于人,比的是情商。理科毕业的我,也曾轻“服务业”重“制造业”,忽略了人情世故,忽略了考虑他人。回头再看,真正优秀的人,无论是处于哪一类岗位,从来不会忽略两种能力中的任何一种。珊妈从毕业开始,一直从事党群和宣传工作。看似纯纯的“服务业”,但她也经常凭着过硬的技术得到赞扬,而且得到诸多公司的青睐。最后说回文理选择的话题。我在之前关于高考志愿的文章里说过这个观点,“一流学生选学校,二流学生选城市,三流学生选专业”。仅仅对于个人能力普普通通,家庭资源比较匮乏的学生来说,专业可能是选择工作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和敲门砖,因此文理之争才极其重要。所以,对于“双非”学校甚至大专中专学生,尽量选择理科高考、工科专业,对铺平人生路有所帮助。而这个人群恰好是张雪峰的主要服务对象——家长本身缺乏对高考、对专业、对社会趋势有高屋建瓴的认识,需要花钱去学习这些小窍门。这也难怪张雪峰屡屡语出惊人一些所谓“大实话”的似是而非谬论。因为对于他服务的群体,这些都是实用的、易懂的道理。而对于自身能力更强的孩子来说,文理差异虽然重要,但远不如发挥出自身特长,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自己更喜欢的方向来得重要。珊妈从中文系毕业,她曾经在之前的文章说过,要不是当时弃理从文,选择了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文科,也不可能考入清华。所以,是理也好是文也罢,做服务业各种“舔”也没关系,对于个人来说,决定自身是否优秀的要素,绝对超出高考报读专业那点小小的事情。
2023年12月10日
其他

什么年代了,还有人相信香港身份轻松考清北这种鬼话?

最近有人给我发了个短视频,里面提到了一件事:看到这里我就噗呲地忍不住笑了:都4202年了,还有人相信只要办个香港的身份,小孩就能赢在起跑线上,就能轻松考上清华北大?结果一看,号主是个做留学咨询的,估计也做香港人才引进的代理。这个服务我问过,起步几万,贵的十几万一次。我登时就明白了:有没有人信不管,牛皮先吹出去,万一真的忽悠到几个呢?这几年,因为香港英才计划的原因,估计很多人都看到过“拿一个香港身份如何好如何妙”的广告。别的我不评论,光说香港身份是不是“轻松上清华北大”这件事,我今天就干件砸人饭碗的事,把这里的坑给还不了解的人解释一下。第一个问题,弄了香港身份以后,真的轻松上清华北大吗?“香港人”进清华北大共2条路,一条叫做“港澳台侨联考”,一条叫“HKDSE”,也就是香港高考。不管哪条路都不用再参加大陆高考,所以有人说去香港可以“免试上清华北大”。放P,这么说全世界的大学都是“免试”的了,剑桥牛津哈佛耶鲁都可以靠SAT等成绩“免试”上,你倒是去啊?先说“港澳台侨联考”。靠这条路上清华是没戏的,清华关掉这个入口了,但是上北大可以。近几年这个考试的分数线是650。有人说什么300分、400分上985也是纯粹扯淡。211院校大部分也要500多分,400分那条叫做最低划线。而且这么比也是扯淡,跟高考都不是一个考试,没法比。那650高不高、500高不高呢?我们主要看招生人数。2021年北大通过这个计划招3个人,top10大学加起来大概招30人,如果算上武大、中大这些top10边沿的学校,不到100人。换句话说,你在港澳台当年考生前3的话可以上北大,前100可以进国内top10学府。前3,前100,如果你觉得这也叫“轻松上”的话,行,港澳台3个发达地区所有家长都笨,就你聪明,行了吧?另外多说一句,要参加“港澳台侨联考”,通过这张似乎有点“弱智”的卷子上国内名校,必须持回乡证。简单来说,香港居民身份满7年才有机会。想走这条路,孩子五年级前你得办好,而且一旦拿了就没有回头路(放弃国内户口和身份)。第二条路,香港高考HKDSE。直接说结论吧,比联考的招生人数要多点,但是竞争也激烈得多。2019年数据,北大4个专业共收5人,清华8个专业共收10人。(清华大学DSE招生简章)DSE按7分制,最终分数线来看,清北分数线基本等同于港大、港中大、港科大这香港前三大学的最好专业了。关键是,这个考试不仅面向全香港学生,也面向其他有香港居民身份的学生。换句话说,有大量其他“高考移民”会参加这个考试,而且直到高三最后一年申请到身份的人都可以参加。你和这些人一起比同一个香港高考,争15个名额。你品,你细品。第二个问题,拿了香港身份,竞争就变小了吗?东亚本来就是全球最喜欢卷的地区,韩国高考有多卷很多人都听说过,同是四小龙,30年前人均GDP就比现在的大陆还要高的香港地区,你觉得教育竞争会小吗?在现在的移民代理机构烘托的氛围下,很多人似乎都觉得香港简直是个教育洼地,没人读书,大陆学生过去轻松碾压他们。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哪怕不做背景调研,光用逻辑想想都不可能吧。事实上,香港地区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有一个非常稳定的中产阶级群体。中产阶级都有一个共同点,比上不足,不卷就会阶级滑落。所以现在国内很多学习的内卷,不过是人家几十年前玩烂了剩下的东西。现在很多人骂“赢在起跑线”这句话,觉得这是内卷焦虑的根源。但在香港,有句话叫“赢在射精前”。光幼儿园,有的孩子就得上两间。两间幼儿园,目的可都是去上课学习的呀。香港中产阶级给每个孩子准备的教育经费是多少呢?700万港币。在国内卷不过要润出去逃避的家庭和孩子,能卷过香港本地人?所以,那些觉得拿一个香港身份就能让孩子轻松上名校的想法,不得不说实在是过于天真的。不管是花钱享受也好,占升学便宜也好,从来都是从富裕地区跑到相对贫穷地区是最合适的。你看以前的西藏高考移民、海南高考移民,或者北上广深赚钱回十八线县城花,都是这个思路。竟然有人觉得反过来更轻松的,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觉得比自己有钱的人都比自己笨。除了以上两个问题,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社会是持续变化的一个过程。现在看到的升学数据,是十多年前在香港的这批人的竞争结果。而现在为后代教育考虑的家长,大部分至少还要等好几年后,孩子才会高考。几年,足够教育政策、竞争状况发生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尤其是像香港这样的弹丸之地,每一届毕业学生也就5万人,而现在优才计划新批准过去的“新香港人”搞不好都不止5万人。例如今年,香港一众大学在香港永居居民和香港居民之间的招生分配比例就进行了调整,把更多名额给到“新香港”人。原因是“新香港人”增加了,生源质量也提升了,大学主动进行了适应。这是好事吗?别看表面,要看本质。这件事实际上告诉我们,香港新移民们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激烈到当地大学不调整名额已经说不过去的程度了。据说现在这个比例已经反过来了,未来很可能进一步调整。但总的招生人数是有限的,而新涌入的“高考移民”们则是无穷无尽的。过几年是什么环境,现在是很难预料的。同时也有坏消息。几所香港的大学调高了2024年在大陆直接招生的比例。未来香港前三的大学会不会也更青睐大陆学生?还是个未知数。身份永远都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理由,能和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下竞争的硬实力才是。有人说,不管怎么说,在香港考大学、考名校还是比国内要简单。在国内的孩子,首先不是想能不能上清华北大,而是首先要能考上高中再说。而到了香港,至少大概率可以上个不错、叫得上号的大学,例如国内的211以上学校。的确,通过香港身份的考试,如果是港澳台联考,那么努力一些211学校保底没问题;如果是DSE考试,暨南大学4科总分10分的录取分数,不是傻子应该都能读。至少按照当前的招考录取情况是如此。这对于想要去香港“弯道超车”的家长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这个想法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们要这张大学文凭来做什么。如果是图高校景色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教书育人效果好,想让孩子去提升个人修养,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那没问题,恭喜你选了一条很好的道路。不过,如果你拿个985、211文凭是为了求职,为了当敲门砖和门面,那可就要小心了。如果孩子大概率留在大陆工作,那就更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首先,现在国际国内什么环境形势,现在还在职场的,尤其是在体制内的,不可能没有感觉。最新某个会议通风的结果,可能以后核心金融岗位不能有留学经历了,更别说是香港身份。未来公务员、重要央国企怎么变?十多年后的事谁说得清楚。其次,就算没有红线,其实现在对香港户籍考生在招聘的时候已经有歧视了。就好像现在的一年水硕、QS靠后的假留洋在大公司已经无所遁形了,我自己看简历基本是不要本科在海外的了,硕士在海外的主要看本科学校。所以香港身份只读了个211大学这种背景,在大陆求职一定会被戴有色眼镜看待,除非有本事左右横跳,把“在哪里高考”这件事完美瞒过去,否则有得必有失,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文凭从来都不是实力的证明,只是在高考当年该学生在同龄人中学习能力排位的一个象征而已。能力强的人终将会脱颖而出,这个我同意。但光看学历时,一定会看ta是用什么方式得到这个学历。任何投机取巧随着信息对称一定会失效。其实关于“香港身份能帮孩子轻松上清华北大”的真伪性问题,可以通过很朴素的逻辑去判断。第一,没有任何门槛的“好事”,永远不可能是好事。拿香港身份这件事有没有门槛?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绝对不高。以“香港优才计划”为例,最初条件是清华北大,后来扩大到9家名校,光这一条全国就过百万人了。加上靠其他项目加分的、靠伪造材料凑分的,加上专才、投资等其他路子,有资格的人够把香港人数翻番了。过百万人都去香港,子女全部读清北名校?在香港开个分校也装不下啊。第二,打着灯笼找你的“好事”,一定是个坑。几十年前信息不发达,想要润去其他地方,一没有信息,二没有门路。那个年代成功润了的人,确实是占了不少便宜。但那时候,你我中大部分人没条件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办这件事。今天你在微信聊一下香港身份的事,抖音就巴不得拿几百个移民广告来刷你的屏。如果这时候还相信那是个天大的“信息差”,给中介花点钱就能弯道超车让孩子成为高考“人上人”,是不是太天真了。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有这样的觉悟:哪怕地上捡到钱,都要先怀疑是不是诈骗,别说是大打广告的“好事”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真正的好事是不会由抖音推送给你的。醒醒吧。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说把要求降低到“不要发烧”就行的家长,最好记性能好点

最近学校不太平。很多孩子大规模地发烧、咳嗽,似乎又回到了一年前一个班永远空五六个位置的那个状态。不仅是北京,连广州都有学校开始停课了。能够停课在家也许已经是幸运的了,说明孩子至少身体健康。万一真的发起烧来,家长才是真正焦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因为现在的医院根本进不去,也不敢进去。很多医生都劝说孩子如果是小病小痛,没发高烧的话,轻易不要前往医院。一来是来了也很难排上号,二来是现在流行的病毒和细菌是多种多样的,娃可能本来得了这种病,到医院搞不好还染上那种病,叠加起来可不得了。于是有人说,北京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已经从“能上高中”转变为“不发烧就行”。这话听上去一点都不好笑,还让人有点想哭。因为实际上医院的情况是这样子的:还有这样子的:从来没有人真的会把对孩子的期望从“能上高中”降为“不发烧就行”。因为孩子不会发烧发一辈子,但不能上高中却是一辈子的事。发烧的时候求神拜佛什么都答应,只要孩子健康平安就好;真的恢复健康以后立马翻脸,该怎么鸡就怎么鸡,该怎么骂就怎么骂。因为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人类的本质。有一年,我的智齿发炎了,我痛的满地打滚,寝不安食不甘,明明是晚上,就想马上打车去牙科医院把我的智齿拔了。好不容易忍到第二天早上终于挂上号,到了医院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我牙疼,帮我把智齿拔了吧。结果医生说:发炎时不能拔牙,我先给你做消炎处理吧,好了你再来拔。经过两天治疗,我的牙恢复正常,一点都不疼了。猜猜看,我去拔智齿了吗?去他的牙医,我的4颗智齿现在还全部在我的嘴巴里面。那次的唯一收获是,我放了一瓶消炎漱口水在家里,每次开始有点发炎迹象就用一下,再也没有痛到那次的份上了。别说在孩子身上了,哪怕是在自己身上,我们人类也都是记吃不记打的主。多少次在体检后痛下决心要从此开始健康生活,多少次在上磅后暗自嘱咐自己要节食运动,多少次在DDL前崩溃发誓以后要把工作做在前头。结果呢?十次里有一次,你要是能做到,我佩服你是条汉子。对待孩子就更不用说了。看到小学生抑郁自杀的新闻,暗下决心对孩子不提任何要求;刚把孩子暴揍一顿,又后悔起来想要以后做一个不打不骂的好爸爸/妈妈;孩子生病发烧时虔诚祷告,孩子好起来以后再也不让ta那么拼命学习。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部分失败告终。因为,看到孩子自杀新闻的情况是非常态,而被社会灌输竞争的焦虑是常态;被育儿鸡汤感动到是非常态,被孩子叛逆反骨气到半死是常态;孩子发烧40度把家长吓得直冒冷汗是非常态,而孩子学习被同龄的牛娃甩开八条街是常态。永远不要相信一个人在非常态下说的话,发的誓。那时候ta的激素水平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那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希望这场冬日的流行性疫情下面对孩子生病时那种绝望,真的能被家长记在心里,以后每次想要鸡娃时都能重新浮上心头来。希望以后想要开口责骂作业做得太慢、痛揍调皮捣蛋的孩子时,家长能够想起,其实自己不过是想要一个健康活着的孩子就够了。最后多说一句,大家出门记得戴口罩,生病了记得多休息。冬天很快就会过去的,大家再扛一扛。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家长为什么还没变成怪兽,只不过付出还没够

一天晚上,我正在陪小鱼妹妹玩耍,看到珊妈从珊姐的房间里推门出来。只见她一手捂着胸口,嘴里还喘着似乎差一口就接不上来的粗气,单眼皮的小眼睛瞪成了铜铃。我安慰地上前拍拍她的肩膀,说了一句:淡定,淡定,是亲生的。珊妈用压抑着强烈情绪的声音对我低吼:昨天晚上帮她听写复习错的字,今天上课听写还错!明明昨天已经抄了10遍,之前也抄过无数遍了,就是记不住!今天再问,整个人跟第一次学一模一样!不行了,我的甲状腺增生要爆炸了!我安慰说:没事,一次不行就多写几次,没什么大不了的。珊妈越听越来气:问题是她从第一课开始不会的字,到现在都不会!积攒的错字都够装一箩筐了。多写几次有什么用,我能等,期末考试不能等啊!我说:这样,明天换我给她听写生字吧。搁平时,珊姐是绝不同意由我陪她写语文作业的,因为这意味着妈妈陪伴她的时间又被剥夺了一个小时。但也许是这天被珊妈吼怕了,竟然爽快地就答应了。第二天,我如约来到她的身边,按着珊妈指定的范围开始听写。珊姐的学校要求不高,听写范围只限在四会字,不像有些学校会扩大到二会字。珊妈也没有额外加码,遵照老师吩咐,每课只管好那10来个生字。“尾巴,小孔,蝴蝶……蝶字不会?再想想?真的不会吗?好,我们继续。”一课听下来,果然又有3个字不会写。我把书交给珊姐,让她自己对照着各抄10遍。抄完以后看看表,这不是才过了半小时嘛,有什么这么难的?于是我轻松地说:来,现在开始做数学。我翻开她的奥数练习册,“第1题到第5题,我们半小时做完,然后玩会儿桌游好不好?”“好!”珊姐回答得倒是很爽快。结果,第一道题一共两步,才做完第一步的珊姐就开始抓耳挠腮了。她先是拿过橡皮,用手指搓干净了上面的黑色污渍,然后又伸手去够文具盒里的尺子,开始切起橡皮来。我在旁边举着书假装阅读,实际上眼光盯在她身上,心里焦虑地不得了。我心想:“不管她,不管她,让她学会自我控制”,却终于在她将桌面的多肉盆栽里的陶粒一颗一颗拿出来揉捏时忍无可忍了。“跟你说过多少次,做完一道题可以休息,一道题中间就不要走神了,你现在还记得刚这道题在算什么吗??!!”尽管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克制的,但显然珊姐还是在神游的太虚里被吓了一跳。她把目光放回到题目上,但脸上却是一副“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的神情。做到第三题,题目才刚读完,珊姐就举手投降,继续去看第四题。我又忍不住了:“第三题有什么难的?你多想一分钟就想出来了呀?第三题都不会,难道第四题你就会了?”这句话音刚落,珊姐看都没看我一眼,把笔一扔就跑了出去。我被她不按套路出牌的行为吓呆了,反应过来以后追出去,发行珊姐已经躺在地板上依偎在妈妈的大腿旁。珊妈口中小声安慰女儿:没事的,爸爸不是在凶你,他这不是监督你做作业嘛。你加油,快去做完作业,我们一起看动画。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还能听到这句话,轮回能打破吗?

珊姐他们学校最近完成了第一次“学业调研”。她一回来就跟我惟妙惟肖地模仿发卷子的情景。“你知道吗?我们班这次的语文平均分真是惨不忍睹!才XX分!”“好像是有点糟糕。”“我们X老师那天气鼓鼓地拿了一沓卷子走进来,往讲台上一放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我俩异口同声地说。“妈妈,你怎么知道我们老师说了这句话?”她很意外。我爆笑,告诉她这句话在我小时候就听过无数次了,没想到20多年过去了还没过时。“所以老师到底带过多少届最差的一届?”“可能每一届都是最差的一届吧?不过别担心,老师只是想鼓励你们知耻而后勇,以后更加努力。”孩子越来越大,能唤醒我的童年回忆也越来越多,世界仿佛进入了一个轮回,有些二三十年前的话语犹在耳畔。“你看人家XXX,学习多认真?你再看看你!”“一天到晚丢三落四,什么东西拿在手上都能掉!”“天天都想着玩,带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去学校干什么?”……听到这些话,我简直要应激反应了,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二十多年前我们被骂的话,二十多年后一样破口而出,又骂到了自己孩子身上。难道童年就一定要经历这些才会成长吗?人是很健忘的生物,长大后铭记于心的童年记忆,要么是纯粹的快乐,要么是心上的划痕,而那些漫长又平淡的日常,可能就一笔带过了。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现在回想起来,你是快乐的记忆多,还是痛苦的记忆更多呢?还记得有一次我借了《蜡笔小新》的漫画,藏在书桌抽屉里偷偷看。表面上好像在低头学习,其实是半拉开抽屉看漫画,家长一来就把抽屉顶回去。那时候《蜡笔小新》可不是什么好口碑的东西,什么“屁屁超人”“大象大象”简直是“妈见打”,放现在很多家长都不会让孩子看的,要知道现在有的家长看到小说里有动物谈恋爱都要视为洪水猛兽。保密工作做的再好,后来还是被我妈发现了。我还记得当时非常惶恐,心跳都快奔180去了,要是妈妈把我书收走了,我怎么跟人家交代?妈妈会不会劈头盖脸把我骂一顿,骂我不好好学习、不务正业、看乱七八糟的书?没想到只听到母上大人问:“这个有那么好看吗?给我看看行吗?”“我觉得挺好看的,特别搞笑。”我表面上沉着冷静,其实心里慌得一比。她翻了翻说:“有点夸张,有点看不太懂,还是写完作业再看比较好。”然后就还给我了。没有收缴、没有撕书、甚至连责骂都没有,尽管她不明白我为什么喜欢看这本口碑很差的漫画,但还是尊重了我的喜好。虽然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份尊重和信任一直珍藏在我心里,内化成一份安全感。所以我完全能够感同身受这些从小被温柔对待、被理解和支持的孩子会有多幸福,在未来可能的狂风暴雨中,这份温柔就是摩天大楼的阻尼器,构成了人生最稳定的内核。当然,保持情绪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面对权力地位关系处于“弱者”的人的时候,往往会将其作为发泄积攒压力的窗口。珊姐从来都不是什么学霸乖乖女,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孩子。但我也时常感慨,没有经过模板修整过的脑子,真是灵性充沛的脑子。她说如果写我的爸爸,要写爸爸有两种颜色,粉红色的爸爸对我特别好,和我一起玩桌游、一起喝奶茶;黑色的爸爸特别吓人,会像乌云一样飘在我后面监督我写作业。我把我最喜欢的粉红色给我最喜欢的爸爸,因为我真的很喜欢他陪我玩的时候。她说如果写我的妈妈,要写妈妈陪我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打岔,可是我喜欢她的打岔,因为我不喜欢写作业。这可真是误会我了,我的角色只是个cue时间cue坐姿的,但是能找到这清奇的角度并用于写作的能力,可能也就只剩一两年的时间了。她的书包里永远装着各种意想不到的东西,有时候是自己制作的脑洞特大解谜书,有时候是和同学一起云养的“纸上”宠物猫,有时候是明码标价的废物利用小商店……一看就明白,这孩子肯定是把课后托管的时间用来做这些了,才会把作业都带回家里写。我当然知道这不是什么好的学习习惯,却也纠结要不要禁止她玩这些脑洞游戏,因为我能看到她满溢其中的创意灵感和可爱之处,如果直接禁止了,那不是剥夺了很多童年乐趣吗?其实升入三年级,孩子们普遍的一个变化,就是会渐渐找到目标感。比如在班上的成绩定位、需要重点发力的学习科目、自己想要坚持的兴趣爱好等,这些在成长中会自然而然地萌生。也许“自驱力”根本不需要培养,家长不要成为它的绊脚石就足够了。之前施与的各种“外驱力”,和强大的“自驱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反而对亲子关系的破坏还会更大一些。再过几年,随着学业压力增大,这些童年独一份的快乐就会渐渐沉入深深的识海,是否还能在未来为乐观的心理提供能源,就看它能积攒多少能量了。毕竟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太多了,或许家长的一件宽容小事、一份温柔以待、一声理解和加油,反而会成为ta的人生动力,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话说回来,现在还是有不少家长在致力于隔绝代际伤害、让世界更温柔的。前几天带珊姐吃麦当劳,隔壁桌就有一对母子,似乎在赶时间。“你吃快点!要来不及了!”妈妈说。“我已经在尽快了。”“你再吃不完我就……”我以为她要说什么骂孩子的话,没想到她顿了一下说:“吃不完我们就不吃了
2023年11月5日
其他

升入三年级,差点给女儿搞厌学了

珊姐升入三年级不到2个月,问题就接二连三地来了。珊姐这一届是相当特别的一届。2021年7月颁布了“双减”政策后,珊姐和同年级的小伙伴们成为“减一代”。根据规定,现在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课后作业,期中期末不得考试。因为是第一年,不同的学校在这方面都面临一个把握不好减的“度”的问题。有的学校选择新瓶装旧酒,有的则是选择坚决贯彻落实。于是,前两年,我们和其他学校的小伙伴们聊天,最常见的一个话题就是:你们老师给布置作业吗?我先来:我们就没有作业。说实话,在教育圈的鄙视链里,我们这种绝对在鄙视链底层。每当听说别的学校老师统一布置买练习册,还教大家用包书皮包住封面带回学校,在课后托管统一完成,我就羡慕得口水从眼角流了下来。幸好到了三年级,珊姐学校的老师也开始正大光明地布置作业,我们才总算不至于读了个假小学/真幼儿园,开始在学习的道路上跟其他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过没想到,“期盼已久”的作业来了以后,珊姐差点给整厌学了!而且跟我们有类似情况的还不在少数。看完我的吐槽,相信会在留言区看到三年级家长们高举的双手。问题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一天珊妈收到数学老师的投诉,说珊姐在学校不交作业。嗯?这还了得,我们俩赶紧了解情况。一问,原来是珊姐真的没做也没交。干嘛没交?不想写。为啥不想写?写了总是错。我就纳闷了,三年级数学哪有什么难点,珊姐的水平不至于做不出来吧?我又问:是哪里不会吗?不是,就是格式太烦。拿来看看。于是我看了一眼珊姐三年级的数学作业,下巴顿时就掉到了地上。你别看小学三年的数学没有任何难度,但是这做题的格式换成年人也是很难及格。第一题连减问题,因为有个简便计算,所以口算就能得出答案,但直接写答案是错的,必须写成递等式(或者叫脱式)。第二题算“大约是多少”,实际答案194,结果大约是190不行,必须是被减数和减数分别先四舍五入再算的结果200才行。第三题更是看的我整个人都不好了。题目问“够不够”,直接把两件东西的价格计算一下总价比较是错的(原解答擦掉了),必须用“估算的方法”。好吧,估算就估算吧,非要分4步走——想、估小、算、比,每个写一行才行,这是个什么标准?第四题,四舍五入是做了,答案也对了,但分开写不行,必须在一条式子下用括号代表四舍五入后的数才算正确。第五题,虽然题目的意思明显是用估小的方法做,但题目实在过于简单了,珊姐也做了一个标识:一个200多、一个400多,显然超过600了。即便如此简单的题目,对不起,也要按照4步走写上50字。这么一通做下来,一道题都“没做对”,要说珊姐心里没有不舒服是不可能的。一次如此,两次如此,第三次的她如何不产生对数学作业的抵触情绪呢?我相信老师在课上把这些内容、这些格式规范肯定详详细细地讲过不只一遍,只要上课用心听了,估计照猫画虎地做出来不会有什么难度。班上大部分同学也是如此,无论是学霸还是普娃,大部分都认认真真地听了学了,作业里也做对了。我也清楚,肯定是珊姐在课上没有专心听讲,神游四方,才导致了课本作业来个全军覆没,一道格式都没对上。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学习数学,真的只能如此死板地套用一模一样的格式套路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吗?这里面随便一道题的解法,我都能写出一篇数学教育论文去评判珊姐的解法是不是合适,是不是更优。以最后一题为例,判断219+402是不是比600小,直接比较百位就能出结果的题目,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第二题估算页数,被减数和减数同增同减的情况下,结果显然比一增一减的误差要小。在没有其他明确要求的前提下,为什么误差小反而不是正确答案呢?这些数学的格式要求,自然有它们明显的益处——能够让所有小学教师掌握统一的教学方法和参考统一的教案,能让零基础的学生都统一掌握规定的数学要求,例如这一章就是估计的知识。但是数学课本来就不是(至少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点加减乘除、计算面积之类的“手艺”,还需要培养数学思维、鼓励主动思考。最起码的,数学中“一题多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瑰宝得灌输给孩子吧?珊姐的数学是我和她奶奶从小辅导起来的。无论是幼儿园的思维启蒙还是小学的奥数,我们在辅导的时候也从来不拘泥于书上刚教的方法。如果有更高级的或者更便捷的解法、更贴近本质的理解方式,我们都会给她一并讲解。例如讲价加减法拆括号的时候,我就不会让她记忆什么“加号不变减号变”之类的口诀,而是将代数计算的本质告诉她。所以最近她学习方程的时候,面对3x-(8+x)=x这样的算式,老师只讲了半节课,她就能自己摸索着解出方程结果,因为她本来就对等式的左右抵消理解刻在了心上,而不是去生硬地学怎么“移项”。在做题的时候,如果她能够想出自己原创的解题方法,我们更是会给她吹捧到天上去,因为这才是学习数学中最最重要的收获。通常来说,这些解法不见得是最简便的,但仍然比从课本中学到的100种方法加起来更宝贵。面对课本上的这些数学也是一样。同样的问题,殊途同归的解答,且不说有的甚至更为简便,哪怕是更繁琐,也值得对孩子的解答进行鼓励吧。为什么珊姐在面对这些作业的时候会有“漫无边际”的不同于标准的解答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的计算基础已经远超出了这部分内容。她平常在练习的计算题目是这样的:这也决定了在面对同一道题目的时候,对于她来说更“简单”的方法也许是不一样的。老师要估算,她可能更想口算;老师要分步,她一步到位实在是分不出来。这就好比从家去超市,本来走路的路线是穿过小巷走捷径,但因为我有车,宁愿多绕一倍的路,耗时仍然更少。别看路线也许长了,但对于我来说这才是最好的路。开学后被学校的格式整崩溃的远不止我们珊姐一个。这是不同的两位家长发来的内容,分别被估算和两位数加法中的格式搞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明明是一句话的事非要写五六句,明明是一条式子的事非要分成五六条。看完以后的我不禁开始怀疑人生:我们的数学课到底是为了让孩子爱上数学,还是为了拒绝孩子拥抱数学?当然,即便我再不满、再有理,我也不是小学数学老师,无法改变她的校内数学要求,不能代替她完成作业,更没办法改变整个小学数学的教育氛围。所以,我们全家齐心协力,做了以下几件事情来帮助她走出这个“难关”。首先,跟她站在同一起跑线。由珊珊奶奶出马,给她讲述了她爸爸我小时候数学课的经历。大概也是在三四年级,我的某一位数学老师也是对数学作业的格式要求吹毛求疵。每每发下来的作业本,“正确”的答案只能拿到40分的分数。和珊姐的数学老师一样,我的老师对我这种“吊儿郎当”的数学水平非常不满,课上课下基本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这是真人真事。最后结果是,过了一年更换了数学老师,知识难度也提升了以后,我的优势又重新回来了。我们告诉她,短暂的不适应不可怕,学习解题的格式,比学会知识本身要简单多了。只要她愿意,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其次,实事求是地给她肯定。有的题目,她的想法没错,答案也没错。能够靠自己的想法得到答案,哪怕方法和老师不同,也是值得大大鼓励的。我跟她说,以后仍然要坚持主动思考,这位老师看不到你的闪光点,下一位也许就看到了。至少数学很厉害的奶奶和爸爸,一直都能看到她的努力。第三,如实分析老师做法的合理性。我们从小就坚持给珊姐摆事实讲道理,从不给她营造虚假的“氛围”。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老师要教会全班40名同学都学会这道题,所以要有统一的格式要求。老师上面还有教研组长、有校长、有教育局。如果学生的解法五花八门,怎么评价老师的工作成绩呢?所以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没有错,我们还是要花一点时间掌握这种标准格式。最后,还是要跟数学老师打好关系。该道歉道歉,该认怂认怂,求求老师多多担待、多给机会。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的风格,就像打工人的每一位领导都有不同风格一样。从来只有学生适应老师,下属适应领导,不会反过来的。阶段性的分歧,能弥合多少就弥合多少。我们继续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培养珊姐,但同时也不否定老师的教育方法。故事的最后,说一个小小的结局吧。三年级的第一次单元考试成绩出来了。珊姐拿着数学卷子,很高兴地跟我们说:这次我把估算的格式全部记住了没有错哦!可是,为什么卷子还是没有满分呢?我拿过来一看,差点就笑出了声:没事,值得给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们可爱的珊姐。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开扒!跟大家自曝20年前的学科竞赛生是怎么学习的

前两天聊起“时间花在哪里,成绩就出在哪里”这个话题。于是就有家长问我:珊爸,你当年搞学科竞赛的时候,投入了多少时间?我想都没想就回复:所有时间。20年前我考上清华之前,就读于广东省最专业的学科竞赛培训班——华附奥班,现在也被称为“神学院”。全班来自全省各地市的60人全部都是因为竞赛特长选出来聚集在这里。对于当时的我以及其他一些竞赛水平比较高的同学来说,学科竞赛不仅是特长,还是主业,好比体校里的运动员把田径、游泳作为主业一样。韩寒说过一句话:不要用你的兴趣爱好挑战别人吃饭的工具。我之所以在毕业十多年后,完全离开教育行业、不需要学习奥数的情况下,对中小学数学、物理竞赛知识仍然信手拈来,唯一的原因就是:在当年,这是我吃饭的工具。虽然现在的学科竞赛“行业”比起我们当年又要发达了好多倍,但对于大部分家长和孩子来说,这仍然是一个略带点神秘的领域。我发现对这个领域、对我当年的“神秘经历”有兴趣的家长还不少,今天就厚着脸皮自曝一下当年的学习情况。讲得比较零散,大家有什么疑问的可以在文末提出来。一、升学之路二、学习安排三、学习风格之争四、学生出路升学之路聊学科竞赛,或者具体来说就是奥数竞赛、奥物竞赛,小学阶段是没什么好聊的。我就从小升初进入初中开始说吧。当年,华附奥班是公开面向全省小学生招生的。考试是数学200分+语文100分,全省统一排名,录取前80人。现在这种公开公正按成绩进顶尖初中的几乎是一去不复返啦,到底是好是坏就不评价了。考试中负责拉开分差的是200分的数学卷,其中大部分是小学奥数题。在那个奥数还不像现在那么流行的年代,学过奥数的孩子绝对是对没学过形成碾压态势的。部分当年主要看的竞赛书不过当年的“内卷”程度的确远不如现在。在这个全省统一的考试里,有大约30个同学来自于梅州、湛江等偏远地市。当时的我不禁感叹:数学真是一项特别公平的科目,甭管你有钱没钱,是在大城市还是小乡村里,有本书就能学,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过时至今日,数学这个“公平性”也被打破了。每年的高中数学联赛省队的来源越来越集中,2023年广东省一等奖里除了广州、深圳的生源,其他地市加起来不到10%。进入初中以后,我们一共分成2个班。而在入学的时候,就被告知在初二上学期结束时会有重新分班的考试,只有一半的人能留在直升的竞赛班,另一半需要和普通初中生一样参加中考。我和其余60个同学顺利考进了直升班,也就是说在初二下学期开始就完全不用操心中考的事,可以全心投入到竞赛学习中去。数字敏感性强的人这时候应该会提问了:入学80人,分班留一半,怎么还有60人呢?其实在初一正式入学的时候就发现,两个奥班一共有120人。多出来的40人来自于多个渠道:初中普通班中挑选的尖子、递条子想进尖子班的学生等。事实上,这40人绝大多数在初中就流落到非直升班去了,而且特殊的教学方案也许还影响了他们中考。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最好的班就是最好的选择,适合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初三上学期,奥班又进行了一轮分组:每位同学都要在数、理、化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科目作为主攻方向。我当时选择了物理组,所以其实我真正的主业是物理。当年归纳的物理笔记分班确定能够直升以后,初中生活就平谈无奇了,我甚至记不清初中和高中的分界线在哪里,只记得别人在中考的那一天我放假回家,彻底睡了一整天。从进入高一开始,就到了竞赛生密集收获的阶段了。最重要的CMO、CPhO等五大学科竞赛每年只有一次,但前后会分地区初赛、省复赛、全国决赛、全国集训队,最后还有机会进国家队为国争光,最长会持续大半年。一般来说,升高三的那个暑假和高三上学期是大部分竞赛生收获果子的时候。但所有竞赛生都会从升高一的那一次开始积累参赛经验,也就是说前后一共有3次机会。现在的竞赛圈极度内卷的情况下,甚至有跨两级、三级拿奖的,占了不少高年级名额,真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在我们那个年代,只有少数天才级的才会提前一年拿到省队资格。我属于竞赛生中比较普通的一类,高三上学期拿到数学、物理的一等奖以后,在次年一月就拿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了。也就是说,在同班同学参加高考之前,我大概有半年的放松时间。学习安排我所在的班之所以称作“奥班”,在学习安排上的确是不同于普通中学学生。一般来说,中学生在基本的科目之外,还会有一些机动的时间。我记得我们那时候大概是每周2节“任选课”。作为广东省最好的中学,任选课的内容还是非常精彩的,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社团或者通选课。但是我们班的同学从来没有享受过。从初一开始,每周这2节自由选课的时间,以及每周六上午额外半天的5节课,我们全部用于上奥数课——当然了,正常一周7节的数学也学这个。可想而知,我们的数学进度肯定是比正常的要超前很多,但我从来没有对比过。就像在桃花源一样,“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已经不清楚正常的初中数学是学什么的了。初三分班以后,上述时间段全班会被分在三个课室,各自上各自的竞赛内容。在课表上出现数学、物理、化学这三门课的时候,也会比较特殊——对应的竞赛组需要离开去课室单独上课,因为大家的时间线是不一样的。除了这种安排以外,我们的学习和普通中学生就没有两样了。该学的史地政音体美课程一样不少。不过老师也清楚我们是直升高中的竞赛班,尤其是史地政这些科目的老师,常常会在我们班上感到十分“受挫”——没有人需要在这些科目上追求高分,而大部分学生会堂而皇之地在课上做数学题。这是课程上的安排,至于课外学习时间,大家都是自由分配的。在当时,整个华附的风格是作业不多,更不会超出上述时间安排补课。学生主要都是自己安排。我相信大部分竞赛生跟我差不多,70%以上时间用在自己的“主业”,剩下25%分配在语英,副科就看心情了。学习风格之争同样是在主攻科目上投入几乎所有的时间,但不同学生之前的学习风格还是不同的。就拿我们物理竞赛组水平靠前的几名同学来说吧,有的倾向于多思考,有的倾向于多做题,我属于后者。倾向于思考的同学,往往一道题能想一整天,还要拉上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讨论,集思广益。而我这种倾向于多做题的人,乐趣是刷完一本又一本题库。到后面越做越快,一本新的题库有70%都做过,另外20%一眼就知道怎么做,唯一收获就是剩下的10%。不过在当时,能够和水平相当的战友们讨论物理问题,也是我最大的乐趣之一。我们往往会跑到物理组专用课室去讨论问题,一晚上就争论一个点。在那个网络还不算发达的年代,我们还竟然找到了一个专门讨论物理竞赛的论坛,所以也结识了一些其他地区的竞赛生,后来在清华、北大才正式网友见面。所以,不管走哪一条学习路线,打开窗户和其他人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有的孩子为了搞竞赛,不仅上课和做题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思考反刍的机会;而且也从不交流,互相提防。说实话,我很不看好这种学习方式。说回“思考”和“做题”之争。正如前面所说,不管倾向于哪一种方式,在“主业”上投入的时间都是数倍于普通学生。如果说一个高考物理能得140+的尖子需要做10000道题的话,“思考”路线和“做题”路线的学生,至少会做30000和50000道题。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学生出路肯定有家长好奇:投入那么多时间在一个科目上,出来的学生岂不是偏科非常严重?这些学生最后都不用高考吗?高考考得怎样呢?我们班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最终直接保送大学的有大约30人,清华+北大大约10个,其他包括南大、复旦、浙大、南开、中科大,最差的保送生去了中山大学。不是我歧视中山大学,中大是个好学校,但是在具备“保送生招收资格”的学校里,中大真的是排名几乎最后了。没错,保送生人数有限,而能招保送生的学校更有限,985里都得靠前才行。中间一层都是看过的物理竞赛资料,上面一层是数学竞赛的这个范围跟今天推出强基计划的大学范围差不多,可以说强基就是当年保送政策的延续。另外,全省具有保送资格的学生本来就只有100多人,大学完全不够抢的,所以保底也能保送进中大这样的好学校。那另外一半的同学呢?其中有一些没拿到省一等奖或以上(保送最低标准),但拿到省二、省三等,也会得到中大、华工等学校的自主招生资格,降分录取。当然,他们没得到提前半年放假的机会,得和大部分学生一样努力奋斗到高考最后一天。其中,还有一部分同学比较特殊,在高一、高二就中途“下车”,离开了竞赛组。离开后,数理化都回到普通路线上课,额外的竞赛时间改自习。这部分同学也有高考取得不错成绩的。从结果上来看,我们班上大部分同学都进入了985大学。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保送上大学,有不少同学的高考成绩(对,我们全部都照样需要参加高考)仍然非常优秀,甚至有分数差不多够得着清华北大的。而我的话比较惭愧,高考勉强能考个中大玩玩,距离清华分数线就差一大截了。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躺了一个假期,我突然想通了躺平这件事

加长版国庆假期已经过了一大半,大家都去哪里玩了呢?我们一家和之前每一年一样,没有出广州市,只在市内随便玩了一下。不过这个假期的前几天对于我来说有些特殊。在平日的生活里,我共有3个身份:兢兢业业的打工狗、陪娃学习的鸡娃爹、努力码字的斜杠博主。一般来说,我的一天要在这几个身份之中轮流切换:白天一整天当打工狗,加班结束回家马上切换成鸡娃爹,好不容易哄娃睡觉后再开始码字。有时候,某一个身份可以休息一下,例如周末不用打工,或者更新完不用码字的时候,其他身份也会及时补位,占据空闲出来的时间。久而久之,我已经习惯了这种不用喘息的充实生活。这个假期的前几天,我久违地过了另外一种彻底放假的生活,把三重身份全部放下:工作暂时搁在一边,文章彻底不写,连珊姐的学习也完全免去,交给老人家带着天天去玩——我自然也从伴学书童的角色里解放出来。要知道,过去几年里,哪怕是春节假期,我都少不免惦记着给珊姐安排作业、晚上抽出时间笔耕不辍。这次,我想睡觉就睡觉、想躺着就躺着、想看书就看书、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更重要的是,我试着卸下了所有负担,不去记挂珊姐的学习有没有落后、还没交出去的工作哪里还不完善、答应的更新计划有没有落实等等。结果你猜怎么着?这样放假,真是太舒服了!我甚至记不起上一次这么放松是哪一年的事了!放松的时候,大脑里胡思乱想,也有不少收获。其中一项就是让我想通了一件事:作为爹妈,在鸡血和躺平之间该如何选择。作为一个广泛潜伏在各个鸡娃微信群的人,假期的每一天,我都能看到很多坚持鸡娃的达人家长。对于假期每天做语数英卷子各一份、坚持精读名著和预习课文、刷计算背单词打卡、看各种线上视频补课的小学生们,开学就是直道冲刺、放假就是弯道超车。对于平时分身三角,每天忙到深夜的我来说,看这些事迹还没什么特别感觉。而当我边躺着彻底放空大脑和身体,边在手机上看到这些牛娃的每日报告时,心中感触尤为强烈。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且是一种非常累的习惯。我认识很多优秀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提升自己。这个“提升”是多个维度的,不仅包括想着怎么学习考证,也包括琢磨怎么把工作做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跟其他优秀的人看齐等等。这种优秀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是一种不自觉的冲动。与“提升”相违背的事情,例如把时间浪费在玩游戏、刷视频、无效社交、睡懒觉等等之上,则是这些优秀者所极力避免的。拥有这种“优秀的习惯”,的确能让人“更容易成功”,例如有了不起的学历和经历,更快得到升职加薪,或者创业成功。那这么好的品质,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呢?因为这种“优秀”的代价也非常大。选择这条“优秀”的道路,等于放弃了大部分的休息、娱乐、情感甚至快乐。当然,这种“快乐”是世俗层面上的快乐,对于追求“优秀”的人来说,优秀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我们可以在传记和新闻里看到,大部分优秀的成功人士,在其他方面往往表现得有所缺陷,例如亲子不和、缺少朋友、生活平淡。尤其是陪伴家人和个人享受方面,都需要投入时间和努力去经营。时间还是次要的,相信再忙的人也不可能抽不出一点时间来玩耍或者陪伴。更重要的是心态:对于时刻追求优秀的人来说,这些都是阻碍“优秀”的“绊脚石”,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那“鸡娃”是什么呢?我觉得,这就是父母试图把这种“优秀的习惯”延伸到孩子学习成长之中去的努力。“优秀的习惯”讲究的是日有所进,追求的是最大提升。所以作为鸡娃爸妈,要给孩子安排充实的学习计划,还要监督执行狠抓落实;要给孩子报读各种课外培训,还要纵横比较让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要对标一流缩小差距,所以要到处收集其他优秀孩子的经验。在这种思维下,休息是奢侈的,玩耍是可耻的,停滞是可怕的。当然,并不是说鸡娃就不允许孩子休息,但所有休息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是符合正确前进方向的、是为学习的大战略服务的。这种思维是潜移默化的,是不自觉的。例如之前我读到一个育儿技巧:每周设定一天休息日,这天不安排上课和作业。看到这个方法,我深以为然,于是坚持执行了一段时间。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技巧”,不正是“优秀的习惯”下的产物吗?每周有一天休息,不就意味着其余六天都是学习日,要马不停蹄地抓紧学习,才能配得上享受这个休息的宝贵日子。我还看到很多家长对孩子阅读的书进行严格把关,不仅不让读漫画等“垃圾读物”,还要每月根据名师推荐的书单采购对应年龄的名著让孩子阅读。这种“优秀”的阅读习惯,不正是把读书当成一项事业去追求效率最大化吗。更不用说给孩子报名乐器是为了向艺术特长生准备、报名体育是提前谋划中考满分、报名语数英培训班更要掘地三尺收集所有机构老师的口碑和教纲,非要找到最好的那一家,生怕其他同龄人偷偷去学。那么,用这种“优秀的习惯”去鸡娃效果如何呢?效果一定是特别好。正如成年人的世界里,普通人和“成功人士”有着泾渭分明的鸿沟,在学龄阶段,“优秀”的孩子和普通孩子也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的成绩。那些小升初就拿到让人惊讶艳羡的简历的孩子,那些中考高考夺魁的状元,全部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这种“优秀的习惯”。无论是在网络上、在别人口中还是在学校的光荣榜上,我们都能见到这样的孩子。自身越努力往上走,越是能看到更多这样拔尖的牛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未必一定正确,但已经投入了十分耕耘的这些牛娃们,至少有七八分收获,体现了世间最低限度的公平。关于“鸡娃”这件事有很多种批评的声音。有人说这是无谓的内卷,有人说这是少数人恶意制造焦虑,还有人觉得这纯粹是资本的阴谋。但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选择了一条带上金箍,放弃享受,追求优秀的道路而已。那么,现在就只剩最后一个问题:这是家长和孩子想要选择的一条路吗?鸡娃的路线之争,就是信奉优胜劣汰、多劳多得的家长选择积极内卷、追求优秀,崇尚自由、尊重孩子的家长选择放养躺平、顺其自然。而更多的家长,一边担心孩子失去童年、早早抑郁而选择躺平,一边被每天拼了命地努力的牛娃们逼着内卷,两边摇摆过着45°的仰卧起坐人生。在之前,我一直是一个拼命“卷”自己的典型。靠着从不休息、减少睡眠、大脑24小时无缝切换,我一直努力将职场人、KOL和鸡娃父亲三种身份都做到最好。直到过了几天的躺平生活以后,我对生活的路线选择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原来放下“优秀的习惯”,人生真的轻松多了。正因为有了这个放空大脑的时间,我才有机会真正去思考一下,原来人生并不一定要事事追求卓越。我可以做一个普通的打工人,不一定非要做出类拔萃、火速提拔的职场精英;可以做一个平凡的爸爸,不一定非要做替孩子事无巨细考虑周全的模范父亲;可以做一个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小博主,不一定以阅读量和粉丝数作为KPI,更不用迎合大众舆论的口味。同样的,我也可以接受孩子成为一个爱偷懒、讨厌写作业、常常调皮的普通孩子,有普通的成绩,做普通的工作,过普通的人生。凡事追求卓越,时时争取进步这种“优秀的习惯”的确会带来优势,但凡事随遇而安,事事得过且过的生活,实在是轻松太多了。不过,现在当务之急是,先把珊姐的假期作业,和我开工第一天就要交差的工作,赶紧抓住假期的尾巴拼命赶工赶出来。
2023年10月5日
其他

作为家长,我觉得抵制预制菜是彻底搞错了方向

之前有一个网上流传的“广州人十大至暗时刻”:1、刷抖音发现自己小孩讲家乡话还不够黑人标准(包括但不仅限于白话,潮汕话,客家话)2、一大早早起排队一小时喝茶然后发现上来的虾饺是冻品3、被外省人义正辞严地告知广东省会是深圳4、发现拆迁拆到自己家门前就停了5、看到当年改开初期一起去深圳打拼最后留下来的朋友财富自由移民去了在加拿大6、被外地来的朋友疯狂邀请去爬广州塔/夜游珠江7、在家被巨型蟑螂飞脸,出门被绿化芒果砸头8、吃饭时吃到非常有鸡味的鸡结果是烧鸡9、在网上和人对线骂别人是北佬结果聊天时偶然被屋企阿爷告知祖上是清末逃难来广东的10、认为自己很能吃辣接着在外省点中辣后呼,停被救护车拉进医院里面都是一些广州本地人看了能会心一笑的“梗”。其中第2条的背景是这样的:广州人热衷“喝早茶”,喝茶其实是指吃点心,而好的茶楼非常火爆,值得排队等位一小时去喝。虾饺是在广州喝茶必点的经典点心,而本地人对虾饺品质要求很高,一入口就能分出好坏。如果是预制的冰冻虾饺,再蒸的时候表皮会软化易破,口感变差。这样的出品,绝对是二三流的茶楼才会拿出来的。最近关于“预制菜进校园”的讨论非常激烈。大量家长慷慨激昂地反对预制菜进校园这件事,大家普遍认为预制菜质量差、没有监管、难吃、不卫生。有的家长联名举报投诉,有的家长则退餐改为送饭。而我作为一名家长,跟大家想法不太一样。为孩子的饮食健康担忧是对的,但“抵制预制菜”的主张完全没抓住重点,把真正影响孩子安全的关键置之不顾。看完我说的,你就能明白,抵制预制菜,既搞错了方向,也不可能成功。关于预制菜,我们广州人可一点都不陌生。广州热衷于喝早茶,而喝茶必吃的几样点心:虾饺、干蒸、叉烧包、奶黄包甚至拉肠,都就已经在各大超市作为速冻食品在出售了。这里面(部分品牌的)奶黄包做得还行,像虾饺、拉肠之类的就差强人意,甚至难以接受了。除此以外,粤港地区还流行吃盆菜。这种以往在过年才能吃上的“高档菜”,近几年又重新焕发新活力。无他,就是因为过年时想要一家团聚,自己做饭太麻烦,下馆子根本订不到位置,所以买盆菜回家热一下当年夜饭就成了很流行的做法。根据预制菜的官方定义,预制菜分为四类,分别是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种。这四种里任何一种都不是新东西,我打包票,你或者你身边的人肯定吃过。例如说,你吃过水果蛋糕上的黄桃么?100%来自黄桃罐头,也就是即食食品。前段时间很火的“自嗨锅”,和前面说的速冻包子一样,都属于即热食品。还有,你在家里做过“新奥尔良烤鸡翅”吗?那我打赌,你很可能用的是冷冻鸡翅和预调好的酱汁,那就是即烹食品。至于即配食品嘛……你在网上下单过切好的水果拼盘当下午茶么?往大了说,预制菜古而有之。过节吃的粽子、月饼,以前为了保存制成的腊肉、腊肠,海味里面的顶级食材鲍、参、翅、肚,哪一样不是预制菜(即食、即热、即烹都有了)?再往深了说,预制菜和我们生活的密切程度,早就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了。你知道很多购物商场、写字楼底商根本没有接入煤气。你在商场里吃饭,店家不生火是怎么给你做出菜来的?你品品?即便吃的是开锅做的饭,也离不开预制菜。前段时间某个大型火锅连锁店被爆出“羊肉卷送检有鸭肉成分”。我姑且不说其他火锅的羊肉片有没有掺入鸭肉,光这个新闻就说明了一件事:人均过百元的火锅店,上桌的羊肉卷、牛肉卷、鸡心、鸡胗、牛肚,绝大多数都是预制菜(即配或即烹)。这还都是稍微花点大钱的吃法。要是你和我一样是收入不高的打工狗,又整天加班需要点外卖、吃快餐的话,我可以跟你打包票,在X团、饿了X上面下单外卖,只要是你没见过门店在哪里的小店,每餐价格在20元以内的,几乎100%都是预制菜。很多外卖店铺甚至在城中村租个房间,放20台微波炉就能开始创业。最近看到很多地方的家长在高呼“抵制预制菜”的口号,我真是看得哑然失笑。正如我们前面所说,“预制菜”已经成了现代城市生活中根本离不开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方式。要是全面禁止预制菜,城市里餐饮能倒闭90%,剩下的起步涨价一倍,到时候叫苦连天的还是咱们老百姓。我知道这件事的起因是某部门高调宣传要推广“预制菜”进校园。但说句实话,现在预制菜不仅进餐馆、进便利店、进商超、进家庭,其实也早就已经进校园了。就像火锅店的羊肉卷要从供应商那里买预制菜一样,饭堂也不可能每天从屠宰场拉一头猪、抓1000只活鸡过来啊。有的家长说,我抵制的不是这种预制菜,是那种充满“科技与狠活儿”的调料包(即热预制菜)。的确,这是对健康造成较大威胁的一类食品,也可以说是预制菜中的一种。问题是,如果家长自己都不搞清楚概念,跟着少部分带节奏的人人云亦云,抵制的目标和方向都搞错了,怎么可能有效果,怎么可能达到目的?好比一些“环保分子”打出“抵制化工产品”的口号,觉得化工产品会危害健康,会危害环境。这不是搞笑么?我们的沐浴液、洗洁精、塑料杯碗、衣服、鞋子,全部都是化工产品,怎么抵制?这些都不整明白,在后面跟着人家喊口号,不是被人当枪使是什么。最近,有家长“突袭”给自己孩子学校提供配餐服务的多X分公司,偷拍出来很多照片。照片中这家配餐公司的生产环境比较差,更重要的是使用了大量冻肉,也就是家长口中的预制菜,引起了家长圈的轰动。这家餐饮公司的生产质量我不清楚,没法评价。但从照片中看,这家餐饮公司用的也不是(至少不全是)即热食品,而是冷冻肉、冷冻菜。由此看来,的确有很多家长抱有“预制菜就是不健康的菜”这种观念,看到有人高举“抵制预制菜”的大旗就赶紧跟着振臂高呼。我完全同意作为家长,要把孩子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也可以理解大家对于预制菜这种“新鲜事物”进入孩子餐桌的担忧。甚至我完全感同身受在当下的社会压力下,家长把对教育中与学校、老师、有关部门的积怨全部在预制菜这个出口上撒了出来。问题是,“抵制预制菜”这个口号真的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吗?如果你也在家里负责做饭和采买食材的话,肯定清楚即便同样是新鲜猪肉,最高和最低的至少能差4倍以上。例如这款来自山X的排骨,折合一斤价格超过120元;而X团买菜上,普通“优质”排骨标价每斤不到50元;如果到菜市场去,最便宜的甚至不到30元。有的人会觉得价格高的是智商税,但平心而论,你敢说价格相差如此之大的食材品质会是一样的吗?不可能吧。无论是猪肉、牛肉、鸡蛋还是蔬菜,市面上都有过百种不同质量、不同差价的产品放在那里任君选择。同样的,预制的冻肉、蔬菜,价格同样千差万别。这也是为什么69元自助火锅可以吃羊肉卷,人均200的火锅还是吃羊肉卷。现在再想想,你还认为冻肉就一定比“新鲜肉”品质更好吗?我们再说说制作过程。因为做投资的缘故,我考察过十多家制药公司的GMP生产车间,对现代化工厂的生产水平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我也考察过生猪养殖和屠宰的上市公司,其卫生和管理标准完全是让人叹为观止,进出都需要全身消毒,屠宰流水线作业,绝对不是一般人想象中农村养猪场那种臭气熏天、一脚屎一脚尿的环境。相比之下,我倒是见过“苍蝇馆子”在后厨堆放着半头切开的猪,内脏堆在水槽里,时不时有人过来切一刀拿走的那种倒胃口的状况。这种店要是能改用有生产许可证的冷冻肉,我都不至于被吓得撒丫子就跑。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前段时间非常火的一件事就是“进淄赶烤”,数以十万计的人坐过车赶到山东淄博去光顾当地烧烤摊。如果你了解烧烤产业就会知道,全国稍微上规模的烧烤店,用的都是预制菜——串好的冰冻鸡翅、腰子甚至蘑菇,只是在现场烤一下。但不同的烧烤摊卫生状况有着天壤之别:从采购食材的渠道,到现场卫生的管理,大饭店和路边摊是截然不同的。在跟着高呼“打倒预制菜!”之前,建议先跟我一起想想这两个问题:试想一下,你觉得每个城市是由5-10家大型配餐公司在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给孩子们供餐更容易监管,还是几百所小学各请2、3名厨师,由后勤部的老师兼职负责监督更好?是由餐饮商采购符合卫生规定的、全链条可追溯的正牌冷冻(冷鲜)食材做菜更有保障,还是每天安排小货车去郊区从农家手上收到什么收什么回来做饭会安全?我认为,在合理的监管环境下,前者比后者,对于孩子来说要更让人放心。更何况,“预制菜”根本就打不倒。预制菜的模式是城市餐饮供应链进化的结果,也许它不是最健康的选择,但一定是在高效、低价、卫生、质量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的解决方案。就好像工厂使用机器人代替工人一样,即便有让人诟病的地方,也是无法逆转的一种趋势。正如前面所说,说到底决定一顿饭吃得健不健康,关键并不在于有没有用预制菜,而在于两个方面:第一,餐饮商花了多少预算在食材采购上;第二,餐饮商自身对生产过程使用多高的卫生管理标准。作为家长,与其跟着喊出“抵制预制菜”这种空无目标、无法落地的口号,不如认真思考一下到底能够为孩子的饮食健康做些什么事情。首先,我建议呼吁有关部门提高在学生用餐上的补贴标准。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很多知名中小学的食堂,不仅没人担忧食品安全,而且见过的都夸赞吸引得很。例如我之前去广州的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参加清华校庆,那食堂就让我十分满意。为什么不同学校的食堂差异那么大?说白了还是钱在作怪。不同学校的预算差异很大,学生同样交15块钱,有的学校自己还能贴15块钱,有的则是巴不得从中赚它5块钱。现在生育率下降,各地为了促进生育无所不用其极。是不是可以在学校的投入上多出一分力,不能保证每一所学校都是清华附中,但至少给捉襟见肘的学校补上来。其次,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力度,包括遴选更阳光化、检查更常态化。我接触过一些知名的团餐公司,产品应该足以让人放心,至少比很多打工人平时吃的标准要高多了。至于现在选出来的供应商质量高不高、能不能继续提高,一方面是前面说的提高预算标准,另一方面就是落实相关制度。第三,对家长关心的预制菜推出监督标准。现在已经有几个城市出台了这类标准了,实际上即便没有专门的预制菜标准,也有很多相关的食品标准,肯定是有法可依、有法可执。希望这些法律体系能够越来越完善。不过话也说回来,没有法规的时候,总有人喊“制度不健全”;等有了法规以后,仍然会有一批人喊“我不信有人会按法规进行监管”(摊手)。这位家长,要不你把几万学生的饭都做了?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二胎父母,家不过是个拼床睡觉的地方

晚上8点半,我像往常一样正常下班回到家里,从电饭锅里拿出正在保温的饭菜。半个小时前,珊妈带着放学后还练习游泳的珊姐回到家,匆匆扒了几口饭后,这会儿正在赶紧去洗澡。再往前半小时,家里爷爷奶奶和小鱼妹妹已经吃完饭了。家里做一顿饭,总是扒拉成三份。明明是自家厨房做饭,整得跟饭堂打饭一样,每一拨人吃一份。等我吃完饭,珊妈已经把自己关进珊姐的房间学习去了。小鱼妹妹可怜巴巴地在客厅里,由爷爷奶奶有一搭没一搭地陪玩,双方主打一个貌合神离,一方总想着妈妈快出来,另一方总想着儿媳快出来。我比了个“再坚持10分钟”的手势,匆忙洗了个澡。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再有空闲的时间可能得等到日历翻到下一页的深夜了。等我把爷爷奶奶从这里解放回家去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9点半。我坐下来,和小鱼妹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四目相对:“我想妈妈陪我。”“我知道。”“我想妈妈陪我。”“我也想妈妈陪你。”陪小鱼玩,和陪珊姐学习,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两项工作,很难说哪一项更艰难。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两样都同样让人心累。我问妹妹:“爸爸给你读书好不好。”“我要妈妈给我读书。”妈妈是读书的主力,但是爸爸也不至于不识字吧,可是妹妹小主子就是只接受妈妈提供这项服务。“那爸爸带你玩桌游好不好。”这个我擅长,谁也代替不了我。“……好八”那个八字最后翘得老高,委屈的感觉从声音里全部满溢出来。我开始带她玩数学桌游。珊妈交代过,该给妹妹启蒙数学了。珊姐像小鱼这么大的时候都会加减法了,相比之下妹妹在数学方面就像一张白纸。“妹妹,左边放了数字2和3,右边应该放几只小狮子呀?”“你缩~”小鱼把脸扭向一边。“我不会啊,你教教我呗。”“我也不会,你缩~”小鱼妹妹面对我悄悄地灌输数学知识这件事就像渣男对待女生一样:不主动、不承认、不负责。我讲了那么多次,她到底是懂了还是没懂,懂了大半还是小半,我愣是一点都没探出个所以然来。10点钟,珊妈从姐姐的房间里走出来。这是我们的约定:10点前时间给她辅导语文和英语,10点后给我辅导数学。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交换了一个眼神。不需要多余的动作,她的郁闷和解脱,我的无畏和坚毅,都已经包含在眼神之中了。关上门,我看着向因为学(tao)习(qi)了一晚上累得瘫在床上的珊姐,心中突然有一种英勇就义的傲气。唯一的区别是,我走向的这座碉堡不仅会炸,而且还会跑、会扭、会怼人、会诈傻扮懵。陪读的过程就不赘述了。想要知道的话,在短视频网站上有的是辅导作业辅导到心梗的案例。更重要的是,普娃家庭陪读父母,谁陪谁知道,用不着我啰嗦。时钟转到了11点。这是珊妈跟珊姐约定好做作业的最晚时间。当然了,超过这个时间不是说作业就免做,只是做完了得自己睡觉。别看给她留了那么多学习时间,还常常完成不了,绝对不是因为我们想当鹰爸虎妈给她加了千斤担,纯粹是因为每天的陪读都在漫长的拉锯之中耗费了太多时间。只要珊姐想要早点做完,从来都没有失败过。但她会在哪一天提起干劲,哪九十九天决定躺平,我们一点都左右不了。今天珊姐没有怎么拖拉,所以我如约去把珊妈置换出来。那边厢,刚独立拥有了一小时妈妈的小鱼妹妹看到我的出现,还没等我开口,哇地就哭了出来——“我要妈妈,我要妈妈陪!”这哭声传到那边房间,珊姐像是回音石一般马上就反弹了回来:“呜……妈妈,我要妈妈陪!”这时候,我和珊妈只能当起铁面无私的判官。她头也不回地把妹妹留在大床上,我则是一边给她保证“妈妈陪完姐姐就回来陪你”,一边将平板、故事机等等各种有趣的东西一一献祭出来。珊姐见到妈妈没有因为妹妹的哭声而留步,总算止住了哭泣。妹妹眼角擎着泪珠,勉为其难地看着平板里的动画,一边竖起耳朵关注着妈妈有没有回来。这时候,我是万万不能关灯哄睡的。哪怕只是提出这个建议,都可能引发小·火山·鱼的大爆发。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妹妹看完了一个又一个动画,心里期盼着珊妈那边赶紧结束哄睡战斗。幸好珊姐的作息习惯不像妹妹那样颠三倒四、毫无章法——小鱼可是9点上床12点睡,12点上床1点睡的不睡觉世界冠军,把珊姐挤到了亚军的位置。12点前,珊妈终于回到了房间。妹妹已经哭沙哑了的嗓子喊出一声由衷开心的“妈妈”。珊妈黑着脸,啪地关上了房间的灯——“马上睡觉!”这时候的我选择默默地退场。有几次我特别困,想和珊妈一起躺在床上直接睡觉。结果半梦半醒之间,被爬来爬去的小鱼一脚踩在脸上,半个晚上的睡意都被踩飞了。打那以后,我就学乖了,等妹妹睡着了才敢上床。我走出客厅,写完之前写了一半的文章,又看了一会儿书。以前做完这些事情还能赶在12点前上床睡觉,现在被两个睡渣逼得早已放弃了这种幻想。我把耳朵凑在门边仔细确认过妹妹已经睡着以后,才敢悄悄地打开房门。珊妈在一角已经发出了低沉的鼾声,小鱼横躺着占据了床的C位,头枕在了妈妈柔软的肚子上。我开动“爸爸推土机”,把妹妹推回到边上的位置,然后睡在了珊妈的旁边。掀开被子时把珊妈惊扰了,她伸出手在我身上拍了拍,我知道她的意思是“辛苦了”。我也拍拍她回应“你也辛苦了”,然后闭上眼睛,很快睡去了。睡着之前,我脑袋里最后一个想法是:
2023年9月21日
其他

有人跟我说两个女儿很好带,可我只想go die

新学期开学了,大家感觉怎么样?我们大湾区的开学夹着两场台风,经历了疯狂赶作业——投递成功——投递失败——再次投递成功——再次投递失败,终于迎来了开学的喜悦!!!我要宣布这一天为母亲节,老母亲真的要过节,不来杯酱香拿铁都对不住这个好日子。不知不觉珊珊已经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个头到我肩膀,头发是我两倍多,下巴尖尖拥抱的时候会戳痛胸口,有所请求的时候会努力睁大小眼睛眨巴眨巴卖萌。妹妹也快三岁了,又大又圆的眼睛像宝石一样嵌在肉乎乎的小脸上,常备露出8颗牙齿的灿烂笑容,还特别会表达爱意。小朋友的真诚不带任何瑕疵,是直击心灵的必杀技。以前也听说过,家里两个女儿的是“人上人”,朋友们也以为两个女儿像天使一样好带。家有小姐妹,生活幸福指数应该是最高的吧?所谓养女孩岁月静好那都是朋友圈里的假象,真实情况是——男孩费神盯,女孩费神哄。岁月静好的时候偶尔出现,岁月爆炸的时候那是天天都有!比如还不能好好控制情绪+强迫症晚期+一根筋轴到底的妹妹的暴发,就像坦博拉型火山,可以毫无征兆地歇斯底里大哭一场,一边气急败坏地双脚跳起来,一边用听不清的尖叫要求大人一定要把事物恢复到和发作之前一模一样。她似乎认为大人有时间回溯的能力,一切要回到原先,按她的想法再来一次,直到嗓子哭哑,理智才能重新占据大脑的高地。妹妹爆炸式喷发的现场,如果珊珊也在,一般也会受到影响。姐姐的火山暴发是夏威夷式的,岩浆呈宁静式和缓地溢出地表,当我从安抚妹妹的间隙抬头发现时,她已经是泪流满面。这座平静的火山噗噜噗噜冒着泡泡,一听全是“妹妹太吵了,但是你们都哄妹妹不肯哄我”的委屈。夹在两座火山中的我,仿佛举着一只灭火器,面对滚滚岩浆再怎么灭也只是杯水车薪。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也可能是一座火山引爆另一座火山。经过多次的实战总结,我得到一条经验:在火山爆发前,一定要物理隔离!再比如说,老二们都是“凑热闹”的天才。3岁左右的小娃有着世界上最旺盛的好奇心,她会好奇姐姐都窝在房间里捣鼓些啥,为什么妈妈每晚都会神秘消失2小时?她的脑海里每天都在播放《走近科学》。所以只要姐姐房门一开,妹妹就会以猎豹般的速度冲进去,东瞧瞧西看看,一定要爬上椅子看看书桌上有什么。如果是学习时间,这可就冒犯到姐姐了,我的地盘必须听我的!于是珊珊会烦躁地喊:快带她出去!妹妹也会不甘示弱地喊:我要找妈妈!一边是张飞、一边是李逵,两个尖锐的大嗓门吵得我两眼一嘛黑。当然姐姐也是惹哭妹妹的天才。有时候小鱼妹妹玩得好好的,姐姐突然爱心爆发,用甜腻的声音非要凑上去说“妹妹抱抱,妹妹贴贴,亲亲姐姐”。这会就轮到妹妹不干了,满身写着抗拒。拉扯之际难免又是一场摩擦,于是两头“哄”的妈妈又上线了,真是无时无刻不在当法官。也可能是婚礼主持人。“珊珊,你是否愿意妹妹到你的房间玩?”“我愿意。”“妹妹,你是否愿意亲亲姐姐?”“我愿意。”“好,你们可以交换戒指了。”可能养俩儿子是身体累,养俩女儿是精神累。所以两个男孩的妈妈们,快告诉我,碰到这些情况,是不是让他们打一架就可以了?好吧,在只有珊珊的时候,我会怀念没生娃前的清静日子,有了妹妹以后,我会怀念只需要带珊珊的日子。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可是日子已经过到这儿了,人总得自洽地活在社会中,如果找不到生活中的糖,这活得还有啥意义?所以我还是要说,小姐妹就是最甜的糖!世界这么美好,女孩子功不可没,有两个女孩子给世界增添了多少美好!光是她们手拉手一起走的背影,就让人哈特软软。妹宝天生嘴甜,当你一回家,她就会大声说“妈妈我好想你!”“爸爸辛苦啦!”“爷爷奶奶吃饭!”;当姐姐穿了一条连衣裙,她从不吝啬夸奖:“姐姐好漂亮!”“姐姐学数学很厉害!”这扑面而来的“糖衣炮弹”,任谁不迷糊啊?虽然珊珊有时候会觉得妹妹很烦,但也经常被妹妹的软萌攻势击中,发自内心地感慨:“妹妹太可爱了!”反过来呢,姐姐也是个“炫妹狂魔”,在她去珠海参加独立营和家里连线的时候,视频电话打了几次,把妹妹炫给了她所有的好朋友。“妹妹,唱首歌给姐姐们听!”“背首古诗吧?她会背这么难的,我妹妹是不是很厉害?她还会说英语呢!”那份骄傲得意简直要穿透网络了。珊珊确实是个好姐姐。有妹妹以后,她让渡了一些原本享受的独占权利,而且在我们顾不过来的时候,可以放心地拜托她,让她帮忙给妹妹做点什么,她都会一口答应。变成姐姐以后,她也在飞速成长,这份成长是一个过程,她也不过是个刚上三年级的娇娇女,需要用宽容和爱去呵护。看完我们的感受,你想不想也拥有这样甜蜜的烦恼呢?欢迎告诉我们哦!
2023年9月17日
其他

带俩娃去澳门怎么玩?附小众快速通关攻略

文章开始前先说个事情。前几天,我终于在时隔半年后给大家返团学而思学习机。这次仍然有我们的两项独家福利,例如我给大家做的学而思学习机培优A课程带学营。点击图片看团购介绍大家下单得很踊跃,但是我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例如有的家长说,在别的直播间下单可以参与抽奖。我对抽奖这种赌概率的事件向来不感冒,但我发现还是有一部分家长比较在意。我去问了一下,学而思那边确实给用直播方式销售的团购准备了更多的抽奖福利。我不允许我们家的用户比别人吃亏(霸总上身)!所以我也邀请了学而思的直播老师到我们视频号来给大家讲解产品+送福利。还没下单的家长朋友,可以考虑去直播间赌赌运气;前几天刚下单的朋友不用担心,只要抽时间来观看直播,同样拥有额外福利的抽奖资格。反正只要有时间,欢迎来捧场,点击下发预约直播:​前段时间我们一家四口去了趟澳门,主要目的是去玩送珊姐参加一个考试,所以安排了2天1晚的行程。疫情三年,我们都没有出远门旅游过,这次算是小鱼妹妹出生后的第一次跨省游(额…好像也不太跨),也是我们第一次体验带两个娃出去旅游。可以说是非常崩溃开心啦!讲真,对广州人来说,香港澳门就和自家后花园似的,文化、语言、饮食都非常相似,但身处其地还是能感受到微妙的不同,例如城市的建设细节、历史留下的种种痕迹等。所以我还是写个一日游攻略,给想来澳门玩的朋友们参考~行前准备①签注。去澳门需要提前办理好港澳通行证和签注。在大湾区这件事非常方便,新人办通行证需要带齐资料本人现场办理,大概一周时间可以办好;如果有通行证只办理签注,可以随时去24小时的签注易机子上自助办理,3分钟办好。如果是外地朋友可能就要再查查本地的政策啦,一般在本地的出入境大厅办理。②前往澳门的交通:如果直飞澳门,那就很简单,在机场过关即可。如果是走陆上,一般要先到达珠海,再选择通关方式。这次我们选择的是从广州坐动车到珠海(约1小时),接着避开了排队排到爆的拱北口岸,独辟蹊径坐了5分钟渡轮就过关抵达。③口岸选择:一是最传统、人最多的拱北口岸。距离珠海站走路10分钟可到,通常排队要排1-2小时。出关后走路10分钟可到关闸广场上车点,搭乘发财车(赌场的免费穿梭巴士)或者公交车进入核心城区。二是走新开的青茂口岸。在拱北口岸西边,就在珠海站里,人相对比较少,但是出关后的交通不是很方便,需要拖着行李走十几分钟才能到达拱北口岸出来后的上车点。三是走小众路线湾仔口岸,也是我们这次选择的轻松路线。从珠海站出来打车约15元即可到达,这里是珠海到澳门的渡轮码头,通过摆渡渡轮5分钟就可以抵达澳门的内港码头,下船走路10分钟就可以直达澳门核心的老城区开始观光,如果行李不多可是个好选择。过关就在码头里面,排队的人不多,大概100人左右,很快就搞定了。渡轮大概30分钟一班,需要花点小钱,船票25元/人。四是港珠澳口岸。如果是今年年底,广州将开通从琶洲港码头到澳门氹仔码头的航线,届时直接坐船过去就可以啦~④澳门交通。澳门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公交车非常方便哪都能去,就是有点贵,要6mop一趟,1米以上的孩子就要投币了,不过只是旅游的话也可以靠走路。因为我们要奔波考试,所以坐公交机会不少,如果玩的天数多,建议购买一张公交卡,30mop的工本费,每次搭乘公交只需3mop,一卡仅供一人使用。⑤换钱。没必要提前去银行换钱!感谢移动支付,现在去澳门主要消费都可以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自动按当天汇率兑换成人民币结算,太方便了有没有!但是坐公交和打的(不推荐)还不能,公交车上也不找零,需要提前准备好零钱。可以到了当地找些兑换店换点零钱(一般换RMB
2023年8月29日
其他

返团呼声最高的一件必需品,这次差点把我感动哭了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学X思退出以后,学ao数还有多少条路?》,给大家提到了在当下环境给孩子学习ao数的4条路子,结果其中提到的一件东西在留言里火了:首先,我要先声明一下,我从来没说过能够学ao数的学X思学习机是哪一款!今天我给大家推荐返团的学而思学习机,我绝对不会提一次ao数!你们不准到处说可以用学而思学习机学ao数!懂的都懂,不懂给我装懂!但是不得不说,学而思学习机绝对是我最近3年团购的东西里,好评率最高、返团呼声最多的一件。基本上用过的都说好。因为最近很多政策环境的变化,来咨询学而思学习机的家长越来越多。毕竟线上线下能够报名的老师和辅导班不确定性太大,而一台学而思学习机在手,等于小学的语数英、初中的9门课,怎么学、跟谁学,都有了一个保底。注意,是学而思的大S级老师们给你做了保底。这样的高级别待遇,确实是目前全国全网都罕见的了。反正对于这台学而思学习机,只要来问我的我基本都推荐,听我建议买了的也基本没有后悔的。其实在学而思学习机刚推出的时候,我就第一时间给大家安排了团购,不仅争取到最低价格、最多的赠品,而且还给大家准备了2项独家福利——珊爸爱数学VIP入群资格,以及持续一学期的数学带学营。但是组织这个带学营实在太累了,每周要安排4个年级的学习内容。自从上一期结束以后,我就再也没想过要组织返团了……时隔半年,最近又有很多新的家长来问我们关于学而思学习机的意见。于是我把这台机器过去半年的更新内容看了一遍,差点感动到掉下泪来——学而思这是把老底都掏出来放到学习机上面了啊!例如,原来我一直觉得学而思学习机不适合学龄前的孩子,没有太多启蒙阶段的资源。结果后来更新了一大批(小鱼妹妹已经快乐地用了几个月了):又例如,原来学而思学习机被我吐槽管控手段不够(比起我家另一台学习机来说),于是就更新了使用轨迹、单个APP的使用时间管控等:重点来了:最让我和一些家长不满意的,是学习机集成了海量的优质课程,但只有线上课,没有配套纸质资料。很多习惯边看视频课边做题做笔记的孩子一下子不习惯,也不方便后面线下复习。于是,学习机免费提供了所有课程的电子讲义,家长有需要可以自行打印!简直就是让学习机如虎添翼啊!这下家长不用犯愁去哪里买配套的纸质材料了(我当时差点想帮学而思制作纸质资料卖钱的财路也被断了)。还有初中增加了数理化培优课(记住培优课程才是学而思的核心优势)、精准学、实验视频课等等海量资源:有了这些加量不加价的重磅更新以后,学而思学习机适合的人群范围就更广了。难怪学而思因为太“卷”被其他教育同行们“拉黑”了,说他们几千块钱把做教育的辅导班后路全断了。教育公司们神仙打架,占便宜的自然就是我们了。之前我就说过,学而思学习机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内置海量的课程资源,而其中最丰富、最齐全的是小学数、语、英3科资源。可以说,在这个限定范围内,没有一台其他的学习机、其他一款教育APP能跟学而思学习机比。不是比不上,是比的资格都没有。在这之前我用过3台不同的学习机,每一台都有自带的学习资源,基本上也都做到了全年级全科目覆盖。同时,我还试用过X练、X葱之类的APP,也各有特色。但是用过学而思学习机小学阶段的资源——尤其是数学部分——以后,感觉之前试过所有的线上课程资源都变成了鸡肋。那种感觉,就好比遇到一见钟情的对象,才发现之前恋爱都是白瞎乱谈的。没错,学而思学习机在课程资源方面就是那么突出。所以,在年龄段方面,我之前说过,小学1-6年级的孩子最值得推荐购买。但根据最新的更新情况,我认为幼儿园、初中这两个阶段的孩子,也可以大胆入手。当然,学而思学习机并不是万能的。我之前总结过一个公式:学习机=一台平板电脑+内置课程资源+一块护眼屏幕+众多学习辅助功能+学习习惯培养+家长管控体系而学而思学习机在其中的资源和辅助方面做到极致,管控体系得到了提升,但其他方面并不突出。所以,对于能够利用好学而思学习机的课程资源、辅助学习功能的家长,学而思学习机绝对是一台学习神器——至少能省下几万块的各种课程费用不说,还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如果对这方面需求不大,仅仅是想要一台上网课用的平板,或者更看重学习机的护眼属性,那就不推荐入手学而思学习机了。结论就是:对于小学阶段,需要视频课程帮助孩子进行课后、课外辅导、习题解析,看重课程质量和覆盖范围的,强烈推荐入手学而思学习机;对于其他年龄范围,或者对于习惯报满各种线下课程的家长,学而思学习机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需要学而思学习机的呼声很高,这次我犹豫再三,决定还是给大家安排一次返团。为啥要犹豫呢,因为我给大家安排团购,从来都不是简单上个链接那么简单。和上次首发团购一样,作为一个在家里研究怎么教女儿学ao数的前学而思兼职教师,我会给所有在我们这里团购的家长们提供两大独家福利:1.珊爸超级爱学习数学VIP微信群入群资格。这是之前团购《学而思秘籍》一次性购买3个年级以上才享有的福利,我会在群里不定期解答大家关于数学学习的各种问题,甚至会录制视频解答大家提问的ao数题目。很多读者追问很多次什么时候再开放入群资格福利,这就是难得的机会了。2.一学期的珊爸带学营资格。学而思学习机的学习资源,尤其是数学方面的学习资源特别丰富,但是也有个缺陷:花多眼乱,很多家长会不知道该让孩子学什么、按什么节奏学。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我初步研究了一套怎样用学而思学习机+学而思教辅结合,完成在家自学数学思维拓展的路线。目前我计划针对小学一至四年级,给出一套具体的学习方案(纸质教辅大概几十块需要自行购买),给孩子安排好学习任务,营造奋勇争先的学习氛围。这套学习方案推荐给课内比较扎实,对ao数需求不大,冲击压轴题和掐尖题的孩子,时间持续一个学期。对于之前在我们这里参团的家长也能享受~【学而思学习机】预售团购价:4599元🎁赠品福利:1、赠送总价值137元的智慧眼(AR镜)*1+智慧支架*1+保护套*1;2、赠送价值200元的专属秋季充电包*1(送对应年级盒子);3、赠送价值159元的Highlights
2023年8月24日
其他

学X思退出以后,学ao数还有多少条路?

今天这篇文章通篇都是关键词,就算能发出来,也不知道能留多久,大家觉得有用的话不要点收藏,可以滚动截图保存。双J两年以来,想要让孩子学ao数的家长可真是费尽心机、绞尽脑汁。2年前,全国最大的ao数机构毫无疑问是学X思。这个巨无霸机构在全国大部分一二线城市都有教学点,实在不方便的,也可以报读学X思网校的线上课。那时候的学X思ao数课,虽然说不上价廉,但至少做到了物有所值、保质保量。对于大部分想让孩子学ao数的家长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在十多年前做过学X思培优的兼职老师,对这个机构有很深的了解和感情。事实上,学X思一直作为ao数培训的标杆存在。有了这根标杆,市场上的其他机构也都各自找准了定位和特色:要么主打名师,请到的都是担任命题人级别的大咖,收费自然也更高;要么开在核心区域,主要服务一公里以内的家长,主打一个方便;要么主打价格优势,老师、环境等相对也差一些。反正在那时候,市场比较透明,也比较规范。家长们各取所需,总有一款适合你。但是2年前的双J政策下来以后,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学X思、新X方等机构大面积关店,很多城市一夜之间没有了这些龙头教育机构的身影。以广州为例,学X思从巅峰时期的几十个网点,一下子压缩到剩下3个网点,以至于很多广州的家长直接以为学X思倒闭了。即便还在苟延残喘,但现在的学X思也早就不是原来的ao数龙头机构了。现在他们主打科学、编程等素养课程。这些课程好坏先不说,至少对于就想学习ao数的家长,学X思已经不再是一个闭着眼睛选也错不了的标杆机构了。机构没了,不代表家长的需求就消失了。有的家长也许听说过,在学X思退出ao数领域的同时,新成立了一家叫X读的线上机构,里面很多老师都是家长们熟悉的学X思老师,二者有着怎样的关系实在引人遐想。不少家长悄悄地转移到了这家X读机构去继续学习数学,但是知道的人不多,属于闷声发大财。但是,这两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原本在学X思、然后又到了X读的几位知名老师突然宣布“单飞”,在家长群里做起了宣传,这里面就有珊姐一年级最喜欢的老师。因为这几位老师在本年级中知名度太高了,我同时在好几个群里看到家长们自发宣传起来,短短几个小时就拉满了4个群。这些名师们成立新的“机构”,开始在家长中招生。后续将会怎么发展,我还不太清楚,但是目前看到老师们开出的条件,不仅班级人数比学X思更多,收费也更高。老师们为何先从学X思转入X读,又集体从X读出走,背后的原因我没有去探究,但也不难猜到。结合最近某网红铁X大闹新X方培训机构,导致其关店整顿的事,以后大家想在线上线下“合法合规”地学点ao数内容,肯定是越来越难,甚至不太可能了。很多人觉得双J以后,教育圈“风清气正”,不再需要报课外班了,更不用学习“害人的”ao数。如果你这么认为并乐在其中,那自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免不了总有一些真的“铁头”仍然想要送孩子去学ao数,那可就犯了愁。这两年,我回答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在哪里可以让孩子学ao数”?今天我就专门给大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对于没有需要的家长,请点右上角退出就好,千万不要举报,高抬贵手,谢谢大家。第一条路子就是报名“小黑班”,例如上面这种从大机构出来单干的老师们新开的班级,以及其他小型培训机构,都属于这个类型。说实话,尽管珊姐曾经最喜欢的老师都在这次的单飞行列,开起了小黑班,但我实在是不建议大家选择种方式。所谓的小黑班,要么是完全没有教学资质,要么是有非学科类的教育资质打着擦边球干着不能让JYJ知道的买卖。试想一下,要是这种事情能够合法合规打开大门做生意,实力最强的学X思等大机构怎么自己不做呢?打擦边球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上课时像地下党一样遮遮掩掩,而且还冒着被一群穿制服的JC叔叔冲进来端掉的风险。广州就有出现过这种事情,求在场学生的心理阴影面积。另外,作为小黑班,场地一般比较差,保障一般比较弱,家长想要转班、调课、退费什么的,不会像在大机构那么顺畅。但其实这两点都不是最主要的。小黑班的优势是名师授课,不过名师成了小黑班老师,是不是还能一直作为名师,我对此持怀疑态度。学X思是ao数界的黄埔军校,出了很多名师,但到底是名师成就了学X思,还是学X思培育出了名师?我作为半个“内部人”可以告诉大家,再牛的名师也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学X思在巅峰时期,总部一群大牛老师定教纲写教案,各地分校的教研团队再研究落地调整,老师上课前还要集体磨课。的确,名师比普通老师在自身能力上要强很多,但离开了优秀的集体,再牛的老师也得打个六折。这种差异在前几年也许看不出来,越往后会越大。当然,如果家长一定要选名师、选线下,那么目前来看,这种各地小规模的小黑班还是唯一的选择。第二种方案是线上直播课,而且是报“海外机构”的ao数课。ao数本来就是舶来品,而小学ao数训练早就已经墙内开花墙外香了,在美国就有不少的Think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珊姐已经参加了5次独立营了?!说说我们的经历

大家有没有觉得,最近“研学”实在是太火了,大学校园、博物馆、景点到处都是夏令营的小朋友。珊姐最近也刚刚回到家,经过5天4晚的独立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肉眼可见地黑了几度。一进家门,小鱼妹妹就开心地大喊:“姐姐!姐姐回来啦!”声音中都带着喜悦。珊姐也给了妹妹一个热情的拥抱。虽然姐妹俩平时打打闹闹的,但是分别几天感情是愈发深厚。夏令营的一周里,她和朋友们开开心心地纯玩了5天,珊爸和我难得地放松了一些,妹妹也体验了“独生子女”生活,我们都很happy,只有钱包受伤的世界达成了。我问珊姐:“下次还想去独立营吗?”她想都没想立刻说:“要去!下次给我报个远一点的,我要去14天13晚,还要刺激一点的!”“还真有”,我想了想说:“两个星期,白天上课晚上考试那种怎么样?够不够刺激?”“妈妈——!你不要这么残忍!”当然是和她开玩笑的。​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从珊姐7岁多第一次参加独立营开始,长长短短的独立营我们都去过5次了,成长也是肉眼可见。独立营确实有很多好处,孩子要学会自己生活、融入团队、交新朋友、完成各种有趣的任务、学习知识,当然最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成长。同样是5天4晚的独立营,珊姐在上次寒假和这次暑假的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上次还有些放不开,这次完全是落落大方、自信表达,她迅速融入了集体生活,甚至让我发掘了她的“社牛”潜质。今天就和大家唠唠我们的5次独立营经历,看看她是怎么变得越来越“独立”的吧!首先,回答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怎么找到靠谱的独立营?在报名独立营这件事上,我做了循序渐进的安排。说起来也简单,第一步当然是收集资讯。独立营这种形式,为了安全考虑和孩子的接受程度,一开始最好选择本地的、短期(一天内)的进行体验。在我长期关注的几个本地亲子乐号里,我留意到有几家机构经常出现,然后我会找朋友、去过的家长打听体验如何,如果比较靠谱,就给珊姐报一个试一试。在独立营进行的过程中,老师的响应质量、行程安排、有没有方方面面考虑到孩子都可以直观感受到,当然孩子的评价也很重要,他们的笑容不会骗人。通过考察的机构,下一步再尝试报更长期一些的营参加活动。研学或者独立营这种事情比较本地化,所以我也不会具体推荐,还是要大家自己擦亮眼睛去考察哦!接下来捋一捋珊姐逐渐升级的独立营参加体验。第一次:不过夜的骑行营。7岁多的时候,我开始给她找靠谱的独立营了。她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在珠江上一个江心岛的骑行营,这个营只有一个白天,早上送过去、晚上接回来。为了让她不要害怕,我特意约上了她的小闺蜜一起参加。那一次,他们带着头盔、骑着专业的公路自行车,绕着江心岛环岛一周,还体验了如何简单修理自行车的故障,组织了团队活动。总之体验下来,活动组织和老师的用心程度都不错,珊姐也打消了疑虑,就算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独立营也很开心。第二次:3天2晚的地铁小工程师体验营。7岁半的一年级暑假,我给珊姐报了第一个需要住宿的独立营。之所以选择这家,是因为珊妈就在地铁公司工作,顺便就咨询了同事关于这个活动的组织情况,自家公司的还是比较放心。珊姐第一次出去住宿,我还担心她会不会害怕,能不能独立生活。没想到她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只有兴奋,根本没有害怕,再加上这是去妈妈工作的单位体验,她的期待值也拉满了。这次独立营主要是深入地铁车辆段学习,了解地铁运营的24小时,有哪些控制系统、维修系统、清洗系统、验票系统,当然还有她最最期待的模拟驾驶,以及去北回归线学习地理知识、体验桨板等。她唯一抱怨的是住宿,因为是住在司机公寓里,条件比较简陋,不过她也都一一克服了,甚至还把衣服洗干净带了回来。经过这次过夜的活动,她的独立性、适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觉得可以放心让她去更长时间的独立营了。第三次:5天4晚的峰林小勇士独立营。二年级的寒假,珊姐第一次离开广州,参加了在附近另一个城市的独立营。这次他们深入喀斯特峰林地区探险,包括探洞、攀岩、速降、徒步等等,学习了关于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知识,还深入著名的茶叶产地体验了一把小茶农的生活。从珊姐的反馈来看,她是真的很喜欢这种稍微刺激点的活动,不仅爬上了20米高的峭壁,还第一个完成了20多米的溶洞速降。在营地里她也迅速交到了新朋友,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打鸡血”的状态,甚至不到6点就爬起来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了,我可真为带队老师捏了把汗……不过在最后的篝火晚会上,她还不能很大方地表演节目,小小声地朗诵了一首词,就害羞地下台了。说明小姑娘还有点不自信呢~回来后,她马上让我给她再安排一次长时间的独立营,看来是彻底爱上了这种自由自在的活动形式。第四次:3天2晚的珠海大国工程独立营。二年级暑假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约上了她的两个小闺蜜,一起参加了在珠海的大国工程研学营。去之前,她的期待值已经拉满了,因为不仅可以和最好的朋友们一起去玩,而且看珠海航天中心、港珠澳大桥是她心心念念的愿望。在《新科技驾到》《超级工程》两套书里,她已经了解过这些科技和工程知识,再结合现场参观,印象就非常深刻了。3天2晚对她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她不仅把自己照顾好,还把第一次参加独立营的小闺蜜照顾好。就是三个姑娘吵吵闹闹,估计给带队老师添了不少麻烦……第五次:5天4晚的山野先锋独立营。这就是珊姐最近参加的独立营了,和之前的峰林小勇士是同一家组织的,所以流程上比较相似,珊姐已经是轻车熟路,很快就全身心投入到了营地的活动中。他们一起去到南昆山的深处,徒步、溯溪、砍竹子做竹筒饭、野炊、打水仗、做生态瓶……每天都玩得很开心,运动量也是够够的。刚看到宿舍安排的时候,我还心里一咯噔,因为女生刚好多了一个,她只能和老师安排在一个房间。她会不会不开心?会不会觉得无聊?不过老师说,从第二天开始,她就和其他的小姑娘说好一起睡,搬到新朋友的宿舍去了,于是我放下心来。后来几天快乐成倍增加,珊姐和新朋友们愉快地玩耍,这适应能力也是杠杠滴。在最后一晚的篝火晚会上,珊姐相当自信地演唱了《非人哉》主题曲,获得了一片掌声,和半年前羞涩的表演完全不同了。不过等她回来时,我听到了不一样的故事。第一晚跟老师睡一个宿舍时,因为10点就关灯了,老师们出去开会复盘,孤独又睡不着的她在被子里悄悄哭了。我一下子心疼得不行,问她:“你一定很难过吧?现在还伤心吗?”“不会了,第二天我马上就和新朋友商量一起睡了,我会自己想办法的!”我给她比了个大拇指:“社牛!”她得意地大笑起来。看来独立营确实有神奇的力量,珊姐在一次次不一样的体验中悄悄成长,长出了一颗大心脏,这可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中很宝贵的东西。还有下次,或许我会给她尝试去更远的地方,去体验更特别的活动,因为我全然相信她,就算遇到困难,她也会积极想办法。有没有打消一点大家对独立营这种活动的疑虑呢?不过在独立营的选择上,我还是要提醒大家小心谨慎、擦亮眼睛,毕竟现在的研学组织良莠不齐,随便报一个是很有可能踩坑的。研学虽好,可要小心鉴别呀!最后再总结下珊妈建议吧:1.仔细考察,先短后长。2.先结伴出行,再独立参加。3.做好安全教育,全程保持沟通。4.出发前不传染紧张,归来后大力表扬!祝大家玩得开心噢!
2023年8月6日
其他

二年级结束,说说我对小低语文学习的一些想法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珊姐的小学二年级全班同学以“皆大欢喜”的方式结束了这个学期。听说三年级语文学习的挑战会扑面而来,就像即将登陆的台风,基础不牢、积累不够的孩子将摇摇欲坠,很多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暑假到了,最近我们家长群里也经常讨论,小低阶段的孩子语文怎么学才好。孩子即将幼升小的家长在焦虑要不要提前写字、学拼音,一年级的家长在犹豫要买什么辅导书,二年级的家长在问暑假有没有什么练习册推荐……焦虑的方向五花八门,操心的家长千篇一律。大家的心情我都懂,毕竟珊姐的语文学习主要是我在跟进,作为一个经历了两年小学语文陪读的家长,经验积累了一些,坑也踩过了不少,有些掏心窝子的话想跟大家唠唠。字词基础要打牢如果小低语文有什么必须要做的,那就是必须要打牢字词基础了。每一个大纲要求的生字都会写拼音、会写字、会组词了吗?同音字能区分吗?笔画都写对了吗?当然,这种最最基础的工作对学霸来说这都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对大部分小学酥来说,一二年级看似简单却往往会掩盖很多薄弱点。其实有经验的老师们很懂得精准打击,看上去还过得去的成绩,只是老师们“放了一马”,毕竟低年级还是要以鼓励为主。珊姐就是这样,之前我写过她是怎么去努力记住生字的(详见:《关于语文学习的这件事让我很后悔,给大家提个醒吧!》)。她的记忆能力比较一般,但是我也看到了她向上争取的意愿。如果暑假有时间,不如再把生字好好复习一遍,因为这是语文大厦的地基,战术上要重视,战略上也不用太焦虑,毕竟长大后写字也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矛盾,在一遍遍的练习中总能克服的。阅读,阅读,多阅读每一个小学老师都会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为什么重要却不一定说得清楚。珊姐曾经问我:“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我跟她说:“虽然现在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很多,视频、图片、语音……但是对人类来说,他们暂时都没有文字传递的信息量大,在接收的过程中也没有太多深度思考的时机。而且阅读理解是语文最实用的功能,就以妈妈现在的工作为例,我需要从大量的文字信息中抽丝剥茧再二次创造,这样才能把信息最精准地传达给其他人,去共同完成各种任务。”她狡黠地问:“那以后的人在大脑里装个接收器,别人想什么我可以直接接收,信息传递不就更快了吗?”“哇你怎么知道可以这样做的?”“我看《新科技驾到》里脑机接口那一本想到的。”她回答我。“呼呼,这不就证明了读书很有用吗?要不然你怎么知道还会有这样的技术呢?”“也对。”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所以只要珊姐有闲暇,我都会建议她去读书。在地铁上、在等待上菜的饭桌前、在上课的间隙,都能经常看到她捧书阅读的身影,有时候甚至有些“废寝忘食”。其实低年级语文除了搞搞字词基础,我也没有给她买什么练习册之类的,谈恋爱不如跳舞,有这个时间不如去阅读。从阅读中积累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专注能力、归纳能力和百科知识,都是做多少题都达不到的。语文是能力,答题是技巧。个人觉得,低年级其实没必要做什么阅读理解类的练习册,这个阶段还远远达不到需要用阅读技巧去答题的水平,主要都是找细节类的题目,篇幅也很短,选文也比较浅显。有做阅读练习题的时间,不如去放手阅读,读孩子感兴趣的书、读经典的儿童文学、读文字优美的小故事小短文,要是实在没时间,听有声书也行,开卷有益,不拘一格。学古诗优先于学古文翻翻现在的中高考语文,古文阅读都比咱们那时候难了好几个档次,于是早早培养古文阅读能力成了一股潮流,甚至和英语一样出现了分级读物。好家伙,这是准备把古文当一门外语来学了?对于小低阶段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吗?这个问题我也没法直接回答,毕竟功夫花在哪里,成果就出在哪里。只是对孩子来说,最宝贵的是有效学习的时间(大量用在非学习上的时间当然也很有意义!),那么家长的选择方向影响就很大了,因人而异,尊重祝福。个人来说,我会建议学古诗优先于学古文。古诗好在哪?其实孔子一句话就概括了:
2023年7月16日
其他

这样的好书出多少我买多少!女儿理化生启蒙都在这

前几天聊到理科通识内容学习,很多家长都问有什么好的方法和产品可以帮孩子系统化地学习理化生地计算机这类理科知识。说实话,这个话题太大,短期内我还没办法给大家整理出来。不过对于想要孩子接触理科通识内容启蒙的家长,我今天先推荐一套珊姐看过,而且很喜欢看的书给大家。最早接触这套书是在2年前,这个系列的第一套《这就是物理》。第一次看到这套书我就非常喜欢,也先后在很多篇文章里给大家推荐过:左:书香节荐书清单。右:理科通识学习介绍可以说,《这就是物理》是我目前认为最好的物理启蒙漫画,没有之一。这套书一直都是畅销书,应该有很多家长在我的安利之下买过了。后续同一个团队还出品了《这就是化学》、《这就是地理》、《这就是数学》,我陆续入手了,发现都保持了一贯的高质量水平。我清点了一下,才发现这个系列已经出了7套了:除此以外,同一个团队推出的另一个系列——“驾到系列”,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套书。其中第一套《新科技驾到》我已经给大家推荐并且团过了,拿到的家长也是赞不绝口:这个系列不是专注理科学科,而是专注新专题和社科,例如“超级工程”、“经济学”等,也有5套了。同样,出一套就火一套。因为最近咨询理科启蒙的家长太多,我特意找到了出版社,给大家争取了一个非常划算的团购价,“这就是”系列7套+“驾到”系列5套,任选搭配都可以享受优惠:注意:购买12套的家长,一定要专门领券才能享受到全部优惠哦!算下来60多-70多一套(每套有8-10本)的价格,能够帮助孩子对一个学科或者一个领域建立比较系统的认识,给孩子搭建起理科通识课的框架,简直不要太划算了!点击了解更多尽管这种漫画的形式不可能做到像教科书一样把孩子彻底教会教懂,但只要给孩子留下大致框架的概念、燃起一点对理科的兴趣、埋下一颗对以后系统学习有帮助的种子,就已经善莫大焉了。比起动辄几十块一节的线上线下课,这12套纸质漫画科普书不仅价格超低,而且还能提升阅读兴趣、培育专注能力、护眼。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再给大家强烈推荐的原因。我把12套书的大概介绍先放在这里,推荐大家这次“应买尽买”,把家里还没有的都一次性补齐,基本上能管下小学阶段的理科科普需要哦!因为篇幅问题,我没办法把12套都给大家详细介绍,所以分别用《这就是化学》和《新科技驾到》做代表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正如我前面所说,这两个系列一共12套书的编排风格、质量水准保持得相当不错。如果你已经买了其中几套,又喜欢这个系列,就不用犹豫,赶紧下单其他的吧!先说说“这就是”系列。这个系列有4大优势,让它在各种科学科普书里面脱颖而出,成为我最推荐的入门书。第一是漫画+拟人风格,对孩子非常友好,几乎人见人爱。每次我给珊姐看“这就是”系列的漫画,内心都会感慨万分:现在的孩子要学习理科,可真是太幸福了!无论是枯燥的数学还是抽象的化学,竟然都可以用漫画的形式,讲得那么有趣。要知道,我当年能接触到最有趣、最简单的科普书,也要到初中才能读的懂,而且都是难以理解的中文翻译文字书。但是,有了“这就是”系列漫画,哪怕是5、6岁的学龄前儿童,也可以边看漫画、边听父母读这些充满“高深”科学知识的科普书了。到了8、9岁的年龄,更是可以自主一本接一本地阅读,毫不费劲。这全靠漫画作者和编者,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特别吸引孩子的有趣漫画。无论是“这就是”系列还是“驾到”系列,都有着相近的简笔漫画风格,很适合学期、小学阶段的孩子。风格的统一还有一个好处,让孩子越看越习惯、越看越喜欢。例如珊姐喜欢上《这就是物理》以后,再看系列的其他书,一眼就知道是同类内容,兴趣马上就上来了。另外,每一套书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抽象的理科概念变成能和你聊天的卡通形象。这套《这就是化学》里,有小个子的“原子”,大个子的“分子”,一撮毛的“单质”,两撮毛的“化合物”,成双成对的“氧化”和“还原”等等。于是,化学知识就变成了这些角色们的有趣故事,让孩子不爱看都不行!第二是选题很好,覆盖面广、内容新颖,时效性特别强。例如《这就是化学》一套8本,其中7本分别讲解分子和原子、单质和化合物、溶液、酸碱、氧化还原等等化学中最基础又最重要的专题,让孩子看完以后对初中化学全部内容都能有一个感性认识。最后一本这是《南极化学之旅》,用化学的眼光讲述了一场南极探险旅程。原来,为了能让人类顺利到达南极,可少不了化学的功劳。“这就是”系列的大部分套装,都有一本理论结合实际,或者综合性强的内容,例如《这就是计算机——未来新世界》。这样让孩子在学习理科理论以外,还能拓宽眼界,了解当下前沿科技,增加趣味性。另外,像《这就是数学——知识宇宙中心之争》就是一本综合各个学科内容,同时强调数学作为理科的皇冠的重要性。总而言之,“这就是”系列绝不是简单将知识照本宣科,而是经过了精心编排筛选而成的。点击了解更多第三是内容质量很高,讲得清、讲得好,学完就记住了。其实现在科普漫画、动画并不少,但“这就是”系列始终是我最喜欢的一套。原因就是它的内容,讲得的确很清晰、很透彻,让零基础的孩子也能看懂。例如讲解冷缩热涨、物质密度,变成分子小人们的距离来解释:化学变化,解释为分子、原子在工厂流水线上互相转化:我看过不少科普产品,并不是所有书都能这样讲得有趣又清晰。讲解基础学科知识,“这就是”系列真是太懂了!另外,这两个系列的书籍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一套中,甚至整个系列中,角色系列是统一的。你甚至可以在《这就是数学》里看到化学的分子和原子、生物中的动植物细胞过来“客串”。这样埋下的诸多“梗”让孩子读起来更有趣,也更容易理解。第四是审校实力强,全部都有相关领域专家负责审核把关,读起来放心。作为科普书,比有趣更重要的,是“正确”。否则,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基础概念,万一影响以后考试怎么办?不过,“这就是”系列尽管是轻松可爱的漫画,但编辑团队在严谨性上可是一点都没有放松。每一套书,都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审校。例如《这就是化学》请来了中科院院士推荐,中科院科学家进行审读,化学高级教师设计脚本,团队绝对称得上豪华。其他系列的作者,也大都由研究所的科学家和资深教师组成。所以,让孩子用这些漫画来学理科知识,我完全可以放心。点击了解更多接下来再来说说“驾到”系列。这个系列同样由米莱图书团队编绘,所以同样具有上面提到的4大优势:漫画内容易读有趣、选题前沿时效性强、内容清晰易懂一学就会、编校团队强大严谨。具体拿《新科技驾到》来说,十个专题用了十个可爱的漫画形象,每一本都用故事和生活场景开头,让孩子爱上阅读、主动阅读:选题非常前沿,全部都是近两年最热、未来最实用的技术专题:用拟人和比喻的方式,把技术中的科技讲得深入浅出,一读就懂:同样的请来了最专业的大咖团队进行审校和推荐,甚至还有我非常仰慕的吴军老师:和“这就是”系列相比,“驾到”系列的选题虽然不是直接着眼到小学、初中课内知识,但内容更广泛、更新颖,对于孩子拓宽眼界、提升综合素质的帮助更大,同样推荐大家选购。点击了解更多我和珊妈已经将12套书全部读过了,下面是我们的一些购买建议:这次团购,只要购买3套或以上就能享受比之前单套团购更低的折扣(额外优惠10-20%),绝对是入手的好机会哦!注意:购买12套的家长,一定要专门领券才能享受到全部优惠哦!点击了解更多一套8-10本,只要60-70多的价格,就能买到让孩子对理科知识、对前沿科技产生兴趣并且掌握基本框架知识的有趣漫画,还有比这更划算的理科启蒙方式吗?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了哦!*本文含商业推广内容,请大家感性阅读,理性消费。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广东省最牛的初中班级公开了录取标准,有什么值得参考?

昨天的广州小学生圈子里发生了一件小小的大事。说是大事,因为那是广东省最好的初中班级——华南师范附中的奥林匹克班和丘成桐少年班的第二轮选拔时间。说是小事,因为与之有关系的学生一共只有500人,也就是千挑万选后通过第一轮选拔的500名学生。对于广东以外的家长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对于广东的家长和孩子来说,华附奥班这个名字,连同今年首次在广东招生的丘班,绝对是升学过程中不可能忽略的两个名字。我当年就读的广东省奥班到现在已经有30年历史了,从成立至今,一直是广东省奥赛(主要是数学,也涵盖物理、化学等)的龙头。就拿去年全国数学奥赛的广东省省队来说,35人中华附奥班占了12席,和深圳奥赛龙头深圳中学合计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名额,可见实力在广州没有对手,在广东稳居前二。今年首年招生的丘成桐少年班,光从“丘成桐”和“少年班”两个名字就已经知道有多高端。目前全国仅有18所学校开设了丘班,平均不到一个省一家。丘成桐老先生是菲尔兹奖的首位华人获得者,被认为是目前华人数学界最牛的数学家。丘班是按照丘老先生的教育思路打造的,主要面向清华大学的求真书院培养。所以虽然是首年招生,早就已经吸引了全国尖子生的目光。奥班今年招生100人,丘班招80人,这两个班目前都由华南师大附中负责招生和教学。华附本来就已经是广东省高考分数数一数二(经常数一,偶尔数二)的中学了,但优势还不够明显。说起奥班(也许未来加上丘班),那才是真正一只脚提前踏入清华等一流大学了。从去年开始,华附奥班(及今年丘班)采用的就是两轮筛选的方式:第一轮简历关,第二轮提交视频。第一轮公开接收全省学生提交个人简历,从中筛选。今年合计选了500名学生。这个筛选的标准从来没有公开过,但是根据去年的情况透露,毫无意外——主要是看孩子的数学竞赛成绩。除此以外,也参考一些英语考级、市三好学生等成绩。据说,女生的门槛比男生又要低一点。第二轮由学生自己录制视频进行提交。这是最后一轮,老师们凭借对视频进行评分,确定最终录取名单。去年的视频录制任务是这样的:今年因为分2个班录取,所以任务分成两个,申请奥班的选这个:申请丘班的选这个:对于大部分关心XSC的家长来说,交简历这个环节应该早已有所了解甚至轻车熟路了。但是第二个视频关,则是很少有学校会选用的方式。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筛选成本巨大,500名学生每人交7分钟视频,不算打分和研究就已经要近60小时的时间,派10名老师都要同时看一整天,别说复核打分、综合审议等等了。另一方面,要想通过一个视频就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身对老师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般学校不一定能挑出一批这样的老师。但是,尽管用这种方式参加XSC招生的机会还不多,但作为头部学校选用的方式,这个标准对于想要进入一流学校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那么,从华附奥班、丘班的选拔方式和题目里,我们能看出什么端倪,又应该怎么帮孩子做准备呢?首先,视频申请这种方式,比起传统的考试来说,绝对是非常考验孩子的综合能力。通过视频,老师可以看到孩子的表达能力、逻辑条理性、自信程度、仪表仪态。这些超越了传统的“刷题能力”,更立体丰富地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都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学习成长的道路走得宽不宽、远不远的重要能力。尽管录视频不像现场面试,可以反复练习改进,选最好的一次;还可以由家长、老师给出大量的“场外援助”,精雕细琢讲稿内容。但毫无疑问,一个孩子是真的“有料”,还是靠临阵磨枪才能出场,还是能够仔细分辨出来。就好比在演讲比赛赛场上,每个选手的讲稿都是提前准备的,但各人表现不一样有着千差万别?其次,视频题目看似范围大,但实则对孩子的内容安排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不超过7分钟的时间,既要讲完自我介绍,又要讲清楚一个数学问题,如何详略安排非常重要。现在的小学尖子生都是全面发展,简历的奖项如果全部念出来也许就不止7分钟了。要在2-3分钟将自己学习经历、取得成绩、未来规划都讲完,还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让自己脱颖而出——这不就像极了投资界的“电梯演讲”吗?数学部分更是只有4分钟时间,要讲清楚一个数学问题或者一段数学史,谈何容易!哪些必须讲、哪些不用讲,怎么串联才有逻辑又不啰嗦,全部都是功夫啊。尤其是对于数学,有的人3句话讲透一道题目,有的人3分钟还让人云里雾里。所以这种考题,对于选拔数学能力的确有效。第三,视频方式让学生有“加料”的机会。比起考试,自编视频有很大的扬长避短的空间。例如今年的题目明确:学生可以用普通话或者英语录制视频。即便没法用英语讲清楚数学,那能够做英语的自我介绍相信也有加分。除此以外,唱歌、乐器之类的特长,也有了展示空间。虽然不建议喧宾夺主,但花30秒展示一项特长,绝对能让老师眼前一亮。第四,开放式的题目选取,让学生无上限地展示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涉猎、积累和爱好。看到题目后,好些人问我:什么叫数学之美,怎么才能展示数学之美?其实就好比有美术修养一样,数学也有修养、有审美。培养数学审美,才能看到数学之美。培养数学审美的方法,一方面靠天赋,另一方面靠广泛了解。这些都是靠长期学习、长期积累,才能够形成的思想内涵,很难靠三两句解释、一两次培训灌输给孩子。有人说,反正准备视频可以找老师协助,找位名师帮忙写好材料不就好了?我个人认为这很难。如果学生本身不理解自己讲解的数学“美”在哪里,那即便背了逐字稿,也很难出效果。另外,选题的广度也很能体现学生的数学功底。现在很流行“6岁学微积分”,也许有的人会以为讲点微积分之类“高级数学”就能展示学生的数学水平,其实这是非常幼稚的。微积分只是一种很基础的数学工具,浅尝辄止地讲只会贻笑大方。真正要选出数学的美、讲出和孩子水平契合的深度来,才是一个好的选题。华附奥班、丘班的这次视频选拔给了我什么样的启发呢?一、“做题”以外的能力也许会越来越重要。今天是名校的小升初用到视频,明天会不会初升高也要面试呢?更重要的是,语言逻辑、仪表仪态、自信矜持之类能力培养,和孩子的长远发展需要完全是契合的,绝对不存在浪费。二、要有一项特长和爱好,不仅在关键时候可以展示,而且也能培养孩子的气质。三、多练演讲、多当众表演、多尝试用讲题的方式来学习,一举多得。四、对于知识要多注重课外积累。例如学数学,不要单纯满足于会解题、会考试,还要广泛涉猎各种数学知识,读科普书、看纪录片等,提升数学审美修养。学语文就更不用说了,即便是学英语、学物理,都不要闭门造车、刻舟求剑地靠上课和做题去学。关于这种视频择优的方式,你又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孩子粗心怎么办,还有救吗

也许是因为快到期末考了,最近连续回答了好多家长关于孩子粗心怎么办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小学数学难度不大,不少同学都是以100分为目标去冲击。而拦着大部分人面前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粗心”这个毛病。到底粗心是怎么回事,有救吗?今天就从我的自身经验出发,给大家讲讲这件让很多人十分头痛的事情。粗心有什么表现呢?上面这位家长的想法应该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想法:如果孩子重新做一遍就能做对,这种错误就意味着“粗心”。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粗心,或者说导致孩子在“会”的问题上出错呢?很多人以为“粗心”就是不仔细,所以解决方法就是不断叮嘱孩子“仔细点、仔细点”。很显然,大部分人都会发现这个方法效果一点都不好,下次考试该粗心还是粗心,该出错还是出错。其实,粗心这个问题的成因,至少有以下5种。每个容易粗心的孩子,都至少存在其中一种或者好几种问题: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这个最重要的考试,我给她备考了三个月

先跟大家提个醒:珊爸超级爱学习的直播首秀就在后天(6月6日星期二),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点击下面小卡片预约一下,到时候有时间的都来捧个人场哈~​虽然这次直播不是我本人出镜,但也是我特意邀请到摩比思维馆创始人、小猴启蒙产品负责人棒棒糖老师给大家做的一场干货满满的直播。我最近让小鱼沿着珊姐的启蒙路线,用小猴思维、小猴表达在进行学前启蒙,边学边感慨小猴启蒙的课程产品真不错!小鱼妹妹不仅爱听,而且学得快。很多家长问我怎么给孩子做启蒙,我干脆直接请专家来给大家直播解答了。无论是来看直播听干货,还是直接来报名,这次都有最棒的福利,建议大家找时间来看看哦。最近珊姐参加了一场考试。我认为这是二年级的珊姐到现在为止最重要的一场考试。珊姐在读的那个课外数学机构(没错就是你们想的那个),从三年级开始新增开设一个“集训队”,整个年级只选20人左右。在这个机构一年过千人、全市一年10万人之中,这20个人(后面陆续增加到约40人)可谓是全市奥数尖子中的尖子。根据往年的经验,这个“集训队”的学生最终几乎100%进入到全省最好的竞赛班级(也就是我当年读的那个)。而进了这个班级,就是一只脚进了985,另一只脚直接踩进清华北大。可想而知,全市的奥数学生都为了考进这个集训队而在精心准备、全力以赴。这个集训队采用选拔制,统一考试,按成绩录取。以后每个学期还有末尾淘汰,空出来的位置重新开放给大家考试,不过那是后话了。我并不是神化这个所谓的“集训队”的意义。很显然,并不是集训队的老师把学生们带进最好的初中、最好的大学,而是最好的学生都被招揽到集训队了。换句话说,这个考试是证明孩子实力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加上考上以后有机会和同年级最牛的孩子做同学、上最好的老师们的课,我认为这是珊姐到目前为止参加的最重要的一场考试绝非夸张。这个考试在上两周进行,现在成绩已经公布了。先说结论吧,珊姐没考上。这个结果是实力使然,毕竟珊姐距离录取线至少差了2道题。不过我为了帮珊姐准备这个考试,至少从3个月之前就开始认真准备。这3个月下来,我感觉珊姐还是有些收获,最近参加的一些其他数学考试也都考出了好成绩。所以,尽管在“集训队”的考试中,我们算是“失败者”,但这段准备的经历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供大家参考吧。我的整个准备大致分为下面这8部分。一、思想准备二、考试调研三、内容调研四、组织伙伴五、计划安排六、内容梳理七、计划执行八、考前冲刺考虑到以往写的学习方法干货都不太受欢迎,愿意读的人很少,今天我只简单介绍一下。如果大家对某部分很感兴趣,或者想看我详细完整的介绍,可以在留言里告诉我,同时也希望大家点赞、分享支持一下,毕竟码字不易,最近文字内容的阅读已经低到让我心寒了。思想准备我首先跟珊姐把要认真准备这个考试的目的讲清楚。讲的方法很直接,跟我前面介绍的基本一致——考试可能会有的收获、难度、意义等等,我全部都跟她真诚地介绍得一清二楚。因为接下来的几个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数学之上,所以必须先和珊姐交了底,大家达成完全一致的目标才行。当然也少不了物质激励,我答应她如果考上了,就马上请假带她去游乐场玩个痛快。珊姐是个讲道理的孩子,事实证明她也的确坚持下来了。考试调研接下来是对考试信息的调研。我通过同学关系找到了这个机构的老师,把过往考试的情况给打探清楚。这位老师不负责出题,更不可能透露考试范围。但我还是打听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例如考试时间、录取人数、过往的分数线等等。这些对我制定考试策略还是非常有价值。老师还给了一些备考资料的建议,包括高思导引、大白等等。这些资料也给我指明了重要的备考方向。内容调研根据我的了解,这个考试从来不提供考纲,范围总是让人琢磨不透。但备考时间有限,我不可能把所有的书和题目都准备一遍。于是我就自己着手研究考试范围。我要到了这个考试过往好几年的真题,一题一题进行归纳整理。向上滑动阅览其实这个方法很多老师都会用,例如做中考、高考研究的老师。当年我的母亲大人就用这个方法帮我把一整本竞赛真题进行过分类。根据过往题型,我把需要重点复习的模块和章节挑出来进行优先复习,例如枚举法、植树问题、鸡兔同笼。事实证明这个整理还是有效果的,我重点复习的模块几乎全部都有涉及。组织伙伴然后我又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给珊姐找了几个一起备考的学伴。在学习的道路上,同伴是非常重要的。准备参加这个考试的小朋友不少,我随便呼吁了一下就有不少家长和孩子愿意参加。最后我选了7、8个和珊姐的学习水平相近的同学,每周安排一定的学习内容,让大家保持同样的进度,有机会互相交流。在这群小朋友中,珊姐结识了好朋友,这让她在每周坚持做题的动力增加了不少。我本来希望大家能在一起做题之余,还能抽点时间一起出来玩耍增进感情,成为真正的学伴。但是直到考完试,这个计划也没能成行,主要还是当代儿童太忙了,尤其是大家都在认真备考的关键时刻。计划安排梳理好要重点复习的章节以后,我倒排了整个备考的时间表。除了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复习以外,每周解决一个章节题目。因为时间有限,我把可能会涉及的章节按照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这样,万一因为突发原因导致计划有变,砍掉的也是没那么重要的部分。进一步细化,我估算了一下珊姐做题的时间,大概每个章节需要4小时的时间。于是我安排了每周2晚各2小时用来进行这次备考,然后将这两天的安排固定了下来。内容梳理我主要使用的是高思导引这本书。这本书虽然得到众多家长的青睐,但客观来说,其编排的质量不高,无论是专题的选择、还是专题内题目的选择和安排,都透露出很大的随意性。为了让珊姐做题更加高效,我把要学习的章节里的题目进行了重新编排,剔除简单重复的题目、太难不适合本次备考的题目,并按知识点进行重新编排。向上滑动阅览这个工作花费了我不少时间,但意义还是很重要。按照这个梳理后的思路来学习,珊姐明显容易接受多了。计划执行学习计划的制定总是简单的,难度永远都在执行之上。为了保障学习的时间段不被其他事情影响,我专门租用了一个课室,让她和一起备考的学伴们能够专心地做题学习。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通过这个方法,我的确让计划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执行。万事开头难,经过前面几周的磨合以后,珊姐已经完全习惯了每周这个时候就上“备考课”专心刷题了。考前冲刺在考前最后一个月,我把之前她的错题整理出来让她进行了快速的复习,然后把时间花在一张又一张的真题模拟上。临近考试,备考的资料层出不穷——机构推出了备考冲刺课(事实证明意义并不大)、每天一份打卡题等等。新增加的资料都由我进行筛选对比后再安排给珊姐,毕竟这个重要关头,她的时间才是最稀缺的资源。这时候出现了一件遗憾的事:就在她考试前3天,我先是被公司安排的重要工作连续拖住加班好多天,然后又因为劳累感染二阳病倒了。直到她考试的那天,我还在房间里自我隔离。所以,在她备考最重要的最后几天,我没能陪在她身边,没能更细致地帮她安排备考计划,不得不说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不过,珊姐考试失利这件事,倒是实力使然,而不是因为缺了这一两天的准备。所以我也并没有太过懊恼。考完试,珊姐竟然把整份试卷给抄了出来。于是我成了全年级第一个拿到真题的人。这份卷子,她有2道不算太难的题目没能做出来,还有一道题错在低级的粗心错误之上。但不管怎么说,我对这个考试结果还是很欣慰的。一方面是因为珊姐真的在备考过程中认真准备、有所收获、进步不小;另一方面是她基本展示了自己真实的能力。经过这次为期3个月的备考,我感受到珊姐的进步,也让我对她有了更大的信心。虽然认清了她可能永远不可能进入一个年级40人的“集训队”,但她是一个能够向着目标坚持学习的普通孩子。我想,这就是这次备考经历的收获吧。
2023年6月4日
其他

关于语文学习的这件事让我很后悔,给大家提个醒吧!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好久不见的珊妈。自从换了个工作岗位,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和大家汇报工作的机会都少了(没了)。前几天珊爸二阳,看他血氧低到90,大口喘气像极了上岸挣扎的鱼,实在是不忍心让他太辛苦,所以爬上来跟大家唠唠。在我们家,夫妻两分工明确,术业有专攻,珊爸负责理科相关,我负责文科相关,并且互相在对方不擅长的领域可劲儿忽悠。相对于奥数、编程这些晋级路径比较明确的学科,我跟进的语文就没有那么明晰的路线了,所以除了多阅读,我们主要是跟着校内的进度走,争取把基础打好。然而珊姐的语文基础怎么样呢?不是黑娃,是真的,还不行。比如拼音吧,咱们南方人普通发本来就塑料,至少她平舌音翘舌音比我分得好,但是前鼻音后鼻音就经常错了;还有ui这个韵母,永远都拼成uei。再说写字吧,原先我以为一二年级都是很简的字,看一遍就该会了,结果她还是经常提笔忘字,特别是一些常用的、简单的字,在难以想象的地方错一错。还有“的地得”,道理都懂,一问都对,一用就错,实在是让人无语凝噎。所以第一,都怪我,低估了生字对于小学生的难度,用大人的水平去带入初学生字的小朋友了。换个角度,如果现在让我学个法语德语什么的,看一遍生词也写不出来啊!第二,我觉得要怪“双减”。珊姐学校是“双减”政策的坚定执行者,一二年级真没什么带回家的作业,生字只需要在课堂上抄3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前三个学期,我还认为也许三遍是有道理的,这些简单的字可能抄三遍就能记住了,咱们小时候那种一个字抄20遍的写法,真的是有必要的吗?于是写字这方面我没有太在意,反正也没见过几个大人不会写字的,语文时间就安排她自由阅读去了。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牛娃可能抄三遍就够了,放珊姐这种小学酥身上是远远不够的昂!写字这块的短板,经过3个学期的积累,终于是暴露出来了。这学期开学,我看着她“文盲”一样的写字水平,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也渐渐明白一些道理,有的感情总是要被骗的,有些债总是要还的,有些基础总是要补的,有些笨功夫怎么都是不能省的。于是我和她商量:“这学期咱们课后语文作业主要为抄生字如何?”“抄生字?抄多少遍?”“我给你找了本同步字帖,学到哪写到哪,先写第一行,不学生字的日子,补上第二行,每行也就7个字。”珊姐:我懂,对我们家的“汽锅鸡”(一鸡娃,娃就生气)来说,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执行难度为1,那么妈妈布置的作业执行难度就是10了。“话说一个字写7遍也不多吧?”“一个字7遍,一讲内容10个字,那么加上老师布置的3遍,我要抄100个字!”啊我算算,她说的没错,口算没白练……不过话说回来,100个字也不多吧?!“你先试试吧,我给你卡个时间,算算抄完一次要多久?而且我保证,这种方法有魔法,只要你抄够数了,听写的错误率就能大大降低,我也不给你听写了,你自己对自己的听写负责。”“真的吗?”她半信半疑。于是我给她计了个时,发现抄完也就花了10分钟。经过艰难谈判,多抄几遍生字的项目总算稳定下来了。效果如何呢?虽然还是不能次次听写全对吧,正确率确实是比之前提高了一大截,在进步的事实面前,她对写生字的态度也没那么抗拒了。但是短板依然是短板,欠下的基础还得继续补。在每次课堂听写的前一晚,我决定给她增加睡前“意象训练”。“意象训练”这个方法借鉴了某位明星运动员的经验。在受伤不能训练的时候,他会在脑海中一遍遍地想象训练时的动作,虽然身体没有动,但是大脑依然在练习。于是我和珊姐的“女生宿舍卧谈会”增加了这一环节。“我们玩一个叫‘意象训练’的游戏吧?我抽查几个明天要听写的词,你来想象着写。”一听是游戏,珊姐就愉快地接受了。“第一个词:剪刀”,我请她先在我手心里写一遍,确保正确,然后说:“你可以想象用剪刀把这个词剪出来。”珊姐咯咯笑着,在脑海里一边想象一边剪。“第二个词:碧玉”。这次她写错了,我请她在脑海中用不同的碧玉石头摆三遍这个词。当然,我的脑容量也有限,不记得每一个要听写的词。教会她这个方法后,我就请她自己来意象训练可能会错的词,自己想象要用什么场景,正好作为睡前进入安静状态的一个环节。毕竟是训练,身体不累大脑也会累的,对于不爱睡觉的珊姐也有奇效,训练几个词,她就昏昏欲睡了,让我意外收获了一个让她快速入睡的方法。通过老老实实抄生字和有趣的意象训练,这学期的生字增量问题算是解决得比较好了,但是现在测试错的字,有一大部分都是前三个学期的存量问题。所以我准备在这个暑假,语文也不搞其他花架子了,就把前三个学期的生字好好补补课,争取不要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珊姐学生字的教训也说明,对普娃来说,基础问题绝对不能忽视,一步步稳扎稳打地走好,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对新一年级、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千万别被学校那点写字量蒙蔽了双眼,熟能生巧、其义自见,量变才能积累成质变,这份“笨”功夫可千万不能省。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我说“理科不能靠背”被人批了,我竟然觉得很有道理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话题三句话不到又绕回到孩子教育上。朋友的孩子读初中,觉得物理相当有难度,说很多同学学不懂要崩溃了。我说了一个观点:很多孩子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小学语数英的“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也就学学历史、道法,一遇到初中数学、物理就毫无作用了。结果朋友果断反驳我:你错了,现在初中文科靠死记硬背也完全没用了。我赶紧查了一下近两年的中考历史,发现命题趋势确实变了:大部分题目不再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记忆,而是增加了大量理解、联系和重构的内容。看完以后,我不得不承认朋友说的是对的:以前我认为纯粹靠“背多分”的文科科目,早就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其实这个变化是大势所趋,是一种必然。去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就增加了不少“高大上”的要求,要让学生不仅要会做题,还要会思考、会分析、会表达。例如历史课标就要求“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结合最近非常火热的AI技术,我认为这个变化非常有前瞻性,非常适应时代变化:在AI时代,“知道主义”已经毫无意义。能记住成千上万个历史、物理、地理的知识点已经毫无意义:记得再多再牢,能有AI知道得多?无论是为了适应新的考试出题趋势,还是为了在未来有一项不被AI替代的技能,又或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更高的思想高度、更有创新精神的人,都必须抛弃传统的散点式学习、记忆式学习方法。幸好,这个路径我早已在珊姐的学习中安排好了。核心方法就是一个词: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非常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给珊姐安排了一项通识教育的“主心骨”,再不断围绕主心骨丰富内容。目前来看,这根“主心骨”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珊姐对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这几个科目都有很强的兴趣,也有了基本的框架概念。之所以说是框架而不是认识,是因为她的学习是在“主心骨”课程上按照系统性的安排来进行的,而不是散兵游勇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门我认为对她非常重要的通识教育主心骨课程,就是童行书院的时空之旅、经典之旅。这两门课程由我的师姐郝景芳牵头研发,之前已经给大家推荐过了,很多家长用过以后都非常满意。后来我虽然一再提起,但一直没有给大家开团。原因我没有跟大家说,其实是因为童行书院的课程在我们上次团购完没多久就涨价了不少。我自觉对不起后来参团的家长,就一直没提这件事。直到最近,我又找到了郝景芳师姐去谈优惠的事。我知道童行书院的课程一直靠的是口碑积累,过去几年的价格是一路上涨。我提了一个要求:能不能多给我们的读者朋友们一些独家福利?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给大家争取到了超多的独家赠品福利!我把这次争取到的赠品列在下面。坦白说,虽然价格略涨了一些,但实物赠品+课程赠品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这也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大福利了!而且以后很可能不会再有。我跟大家保证,这是目前童行书院的课程最低的价格,也是最大的下单福利。毫无疑问,对于想要让孩子也通过童行的课程培养通识教育、全人教育的家长,今天一定是最好的机会了。点击进入购买页对于很了解童行家长,现在就可以马上入手下单了。而对于久闻大名,却还没有机会深入了解的家长,下面我再继续给大家介绍一下。对了,之前已经下单了童行书院课程的家长们,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独家福利哦!我知道很多家长在学了童行课程以后都很有感触,希望大家通过留言说一下学童行课程的心得感受。我将会在留言里抽出8名家长,给大家送出郝景芳师姐签名书《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机会难度,记得参与哦!Q:童行书院的时空之旅、经典之旅哪个适合我家孩子?A:时空之旅是“第一季”,经典之旅是“第二季”,强烈建议先学时空之旅再学经典之旅。条件允许的话推荐组合购买,优惠力度大,学起来1+1>2!Q:全家桶中的哲思之旅、世界之旅又是什么,适合我吗?A:这两个是童行书院开发的音频课程,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启蒙,推荐3岁的孩子买全家桶,5岁以后更推荐时空之旅和经典之旅。我之所以一再给大家推荐,也一直让珊姐用童行书院的课程进行学习,是因为郝景芳师姐的教育理念完全符合我们对女儿的期待。我和珊妈都是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清华,但我们一致认为,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价值不在于考试和文凭。相比起应付考试用的知识,学会思考分析、明辨是非、认识世界、理解自己,才是学习最大的、受用一生的收获。这个观点,我和珊妈一文一理,竟然达到高度一致。例如学好数学,能够掌握逻辑严谨的思维方式;学好物理,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运行方式;学好地理,能够培养全球观、大局观;学好历史,能够以史为镜,借古观今。因此,我们从小就非常注重给珊姐教育各个学科的知识,更要理解不同学科背后的逻辑。尤其是对于学龄前、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压力不大,成绩高低也没那么重要,这正是给孩子灌输各学科底层知识逻辑的好时机。实现的方法,就是我前面说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语数英之外的百科知识。它除了包含我希望女儿学会的科学、人文、艺术等知识,更重要的是串联起各项知识来教会孩子分析、评估、创造等高级的深度思考方式。我读过一本《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回来详细学习。书里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整全的人(the
2023年5月28日
其他

二胎的生存压力都那么大的吗?我仿佛看到了一杯满满的“绿茶”……

五一假期结束了,大家是劳动度过、旅游度过,还是像我们这样躺平度过的呢?我们靠着在朋友圈看大家外出旅(kan)游(ren)避开了各种拥堵,成功地休息了整整5天,连更新都偷懒了。虽然没有写东西,但是这5天里脑子没有闲着,心里有很多话想跟大家聊聊。今天先聊聊小鱼妹妹的事。一转眼小鱼妹妹已经出落成一个2岁半的小姑娘了。之前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珊姐身上,没注意到妹妹也一下子长大了。这个假期相处的时间很多,让我对妹妹有了新的认识。这个小鱼妹妹简直就是吃可爱多长大的。刚学会说话的她,会奶声奶气地说出很多不知道哪里学回来的话。例如有一天早上起来,她突然对着我们说:“妹妹今天又长大了一点点~”妹妹最喜欢跟我们玩捉迷藏,而且每次捉迷藏一定躲在同一个桌子地下,翘起的小屁股露在外面。我只要叫一声“妹妹躲到哪里去啦?”她一定会回答:“我躲在这里呢!”她在妈妈的怀里读书,轮到妈妈陪姐姐学习的时候,我对她说:“你过来,爸爸给你读书书。”小鱼头一甩说道:“我还没陪完妈妈呢,你等着。”但是我渐渐发现,在妹妹可爱的外表之下,深深隐藏着一颗又嗲又“茶”的内心,那才是她的生存之道。晚上珊妈哄她睡觉,睡前用手指比个心说“爱你哟!”结果现在她每天睁开眼睛就是对身边躺着的妈妈比心:“爱你哟!”说的时候脸上还带着标准的露齿微笑,以及把大眼睛眯成弯弯的月牙状。不仅如此,小鱼还经常对妈妈反复强调:“你是最好的妈妈!我最爱你了!”当然,她可不仅仅是对妈妈表忠心。我们曾经在妹妹学会独立穿衣服的时候表扬她“妹妹厉害!”于是她学会了厉害这个夸赞别人的词,逢人就送上。妈妈给她剥香蕉,她说“妈妈厉害!”我给喂饭,她说:“爸爸厉害!”就连姐姐洗完手,她都要扑上去夸一句:“姐姐厉害!”无论谁给妹妹拿零食,她除了说谢谢以外,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独特的感谢方式:眯着大眼睛说“妹妹最喜欢吃这个了”。这可是不管什么零食她都会说的一句话呀。妹妹还是个天生社牛。在家里拿到的零食,她会惦记着到小区里和小伙伴们分享。跟她说好每人一颗的糖果,不属于她的那颗,她会一直留着直到找到好朋友才送出去。妹妹在小区里逢人就微笑着打招呼,很少带她出门的我偶尔在小区里一转,才知道她早已是小区爷爷奶奶们眼中的红人。虽然差了6岁,但姐妹俩也免不了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尽量两边都不偏心、不搀和。有一次,姐姐冲上去抢妹妹手中的玩具,我忍不住出声制止,结果珊姐一下子哇地假哭起来。没想到妹妹登时把玩具一放,反过来安慰起姐姐来:“我不要了,给你吧,姐姐你别哭了。”身为姐姐,珊姐长成了一个直来直往、眦睚必报、脾气暴躁的小姑娘。在妹妹出生以后,她的退行现象特别明显,直到现在2年多过去了,还是忍不住模仿妹妹的各种婴儿举动。反而是妹妹每次看到姐姐耍赖撒泼,都会像个小大人一样退到一边置身事外。珊妈对她们俩的评价是:加起来一共800个心眼子,其中妹妹有801个。尽管妹妹在智力方面似乎比不上同年龄的姐姐——毕竟2岁半的姐姐已经能流利地说话,还能算简单的加减法。但我和珊妈都认为,妹妹靠着这张脸蛋和情商,估计比姐姐吃得开。对于姐妹俩,我和珊妈肯定是给予了同样多的爱,甚至还更偏向那本来独占爸爸妈妈的珊姐。但两人在家里的表现如此截然不同,让我们对珊姐有时确实有点急躁(在反思了)。​我把这种情况跟很多朋友们一说,大家纷纷表示,二胎们普遍情商超高,天生会看大人们的脸色。没办法,谁让二胎娃们都是作为“第四者”加入到家庭之中,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从哥哥姐姐那里争取到父母的关注呢?尽管二胎生活给我和珊妈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但不得不说,现在的小鱼妹妹的的确确是来给在珊姐教育上备受打击的我们回血的暖手宝。
2023年5月4日
其他

为什么孩子一遇数学难题就不会?

关于学习数学方面,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一遇到难题就不会?这种疑问往往出在有进行数学课外拓展,稍微学了一点奥数的孩子身上。家长经常会发现,上课讲的例题孩子都能听懂,可是稍微绕一点弯的题目就解不出来。有的家长(甚至一些外行的老师)会把原因归结在“见过的题目太少了”,于是建议增加刷题的量。可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刷题以后,大部分孩子只是把绕一个弯的题目给做完了,那些“绕两个弯”的题目还是做不出来。更可怕的是,对于大部分普通孩子来说,学数学绝不是过目不忘,而是过两天就忘。花海量时间刷的题,过半年以后再学,常常又变回一张白纸。最后,不光时间花了、难题仍然做不出来不说,还有更严重的负面作用:将数学学成了做题背题大赛,不仅把兴趣学没了,更是在中学里一落千丈。到底数学的难题应该怎么练,学霸都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我就拿最近珊姐学习中遇到的例子做个说明。最近珊姐先后遇到了2道题目,一道出自三年级小白(学而思的《数学思维训练汇编》)的“鸡兔同笼”一讲,是一道2星题:一道出自三年级导引(《高思数学导引》)的“长度与角度计算”一讲,是一道3星题:这两道题都属于中上难度的题目(对标《学而思秘籍》压轴题),是学奥数时难度进阶的门槛之一。今天我就从这两道题入手,讲解一下数学难题怎么做的问题。过程中我尽量不提到数学知识本身,只讲学习方法,请数学不太好的读者放心食用。光从章节标题大家就能看出来,“鸡兔同笼”和“长度与角度计算”这两讲,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实际上,这两道题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所有奥数专题里,都分为简单题和难题。简单题,就是围绕基本模型设计的题目。举个例子,鸡兔同笼问题里,明确给出“鸡兔一共几个头、一共几只脚”的,就是简单题。对于没接触过奥数的孩子来说,也许这种典型题目也是颇有难度的。但在任何一个奥数体系里,这类题目都会在“鸡兔同笼”章节的第一道例题讲解清楚。这时候,它就成为妥妥的简单题型了。但是奥数体系里也要体现出区分度,所以有简单题必然就有难题。难题怎么体现呢?那就是加料。这道题目就是典型的“加料”后的结果。题目中,得分相当于“脚”,射中和脱靶相当于“兔”和“鸡”,一共10发相当于“鸡兔共10只”。但这里出现了张、李两个人,两人的数据混在一起,所以缺少了“一共几只脚”的条件。那解题方法是怎样的呢?重点就在于识别其中的加料部分。这道题里加的,是另一讲“和差问题”的料。在读到“两人共得208分,张比李多64分”这句话时,掌握了和差问题解法的孩子,应该马上在脑海里反应过来这样一件事: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通过和差问题的解法,分别求出张、李得了多少分。利用这个方法,可以首先求得张、李各自的分数,然后就回到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再用鸡兔同笼的方法去解决即可。这里面用到的和差问题,本身是一道简单题型;解决完第一步,剩下的鸡兔同笼问题,又是一道简单题。换句话说,这道难题是由两道简单题糅合在一起构成的,也就是我说的加了料——在一个经典题型里加了另一个经典题型的料。再看看另一道“长度与角度计算”的题目。题目要求小长方形的长与宽,但题目中给出的却是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这怎么办呢?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大、小正方形边长分别是长、宽的和与差。于是皮球又从长度计算踢回到“和差问题”,只要利用简单的和差问题技巧,就能轻易算出答案了。所以,“鸡兔同笼”和“长度与角度计算”这两个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专题,通过第三者“和差问题”产生了联系。它们分别加入“和差问题”以后,就从简单题变成了一道(入门级别的)难题。如果你没看懂前面的题目讲解部分也完全没关系,不影响在接下来的干货部分学到解决数学难题的重要技巧。正如前面所说,相当一部分数学的难题,其实是将两道或更多的简单题组合而成的。问题是,在做题之前,没有人会提前告诉你这道题由什么题型和什么题型组合。就好比画一只四不像,如果标题告诉你这是“猪狗牛象”组合的四不像,那顺着这里思路想,就能轻易看出来这是猪腿、这是牛鼻、这是象尾等等。可要是直接看图,既不知道糅合了什么动物、也不知道有多少种动物,难度就成倍增加了。解决一道“鸡兔同笼”+“和差问题”的题目很简单。但如果用于组合的经典题型有20种的话,两两组合就能组合出190个不同的新类型,三个组合有1100多种。小学奥数学完,能用来出题的经典方法估计有50个以上,可以构建的新题型简直是海量。如果为了解决这些组合而成的新题型,要实现每种组合都“见过”,这里就有过千种题型,到小学毕业都不一定能做完,还不说每种题型要做多少题才能记得住,做完后面的会不会忘记前面的等等。现在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没学过奥数的家长和孩子总是觉得奥数题目“又偏又怪”,因为奥数出题人总是可以在以前没见过的方向去组合出新的题目。而且只有做到这一点的题目,才是一道合格的奥数题。那应该怎么办呢?我总结了一下,可以用“两不两要”来说明。一是不要生硬记忆公式。“记忆”这种学习方式,在学数学上有害无利。在做难题这件事上,更是表露无疑。前面提到的的鸡兔同笼、和差问题等等,的确每个都有它自己的公式,例如和差问题的公式是“(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有的孩子学完这一讲以后,郑重其事地将公式抄录在笔记上,每次复习都拿出来看看,直到背得滚瓜烂熟为止。但是记住公式有没有用呢?显然没有。能记住公式,就代表能在前面两道题中看出来用到了和差问题的内容吗?显然不能。公式是对数学模型的高度抽象,但如果仅仅是记住这个抽象结果,几乎毫无作用。因为在这道题里,大数小数可能是张李的分数,那道题里,大数小数可能是长方形的长和宽。难题会在出其不意的地方使用某个数学模型,而掌握公式不代表掌握模型。当然,我不是说公式全无作用。要解出问题,熟练使用公式当然有很大好处。但就怕学生将背公式和学数学等同起来,用“看得懂”的方法代替“看不懂”的方法,最后浪费时间做了无用功。二是不要简单重复刷题。学数学避不开做题,但做题不一定就能学好数学,特别是解决数学难题。尤其是盲目的刷题,很容易陷入毫无意义的简单重复之中。什么是简单重复刷题呢?大家都听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如果达芬奇画的一千幅鸡蛋,全部都是同一角度、同一光线下的图画,这就是简单重复。工作量很大,但效果很小,最终只能是应付别人、感动自己。做题也是一样,如果围绕同一题型(模型)反复练习,最后以为能对这类题型滚瓜烂熟,却可能在稍微难一点的“加料”题里栽跟头。比如学习行程问题,求速度的做10题、求时间的做10题、求路程的做10题,看着花了大量时间,其实还是在原地踏步,这就是简单重复。以上是两种不应该做的事。那应该做什么呢?下面就是“两要”。一是要独立总结模型。同样是做题,有人做完学会了,有人做完学不会,区别就在于总结归纳的能力。总结得好,做1题顶3题,做10题顶100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应该怎样总结呢?可以分3步走。第一步,将做完的题目和公式对比、和经典题型做对比,找出共同点,更需要找出差异。第二步,总结出题的方式、难点、考点。例如前面说的鸡兔同笼+和差问题的题目,要通过总结发现题目用到了哪些模型,才能发现为什么难,下次怎么想。第三步,将题目的解题过程写出来、讲出来。只有条理清晰地写清楚、讲清楚,让人一看就明白怎么做的、做得对不对,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道题。如果这时候通过总结发现这类题目的公式以及公式的各种变化,效果比前面说的生硬记忆就不知道强多少倍了。二是要做混题做精题。学数学,做题很重要,但用正确的方法做题更重要。一般学习奥数,都是按章节一讲一讲地学,练习也是一讲一讲地练。这时候做课后题,就相当于前面说的,先知道是“猪狗牛象”组合的四不像,再去找对应的思路。但是考试和比赛可不是按章节排序的,本来可能放在课后练习里能够想出来的题目,这时候很容易抓瞎。解决的方法,除了前一条善于总结以外,还需要多锻炼火眼金睛、抽丝剥茧的识破题目本质的能力。所以,学习的时候除了按章节做练习,还要注意多练习非章节化的混合题目。最典型的就是各种比赛和考试的真题。另外,还要注意做“精题”,珍惜“精题”。魔术虽然精妙,但一旦被揭穿,就有一种“不过如是”的感觉。做题目也一样,如果靠自己想出来得到的收获是10分的话,在得到提示甚至看答案以后学到的收获最多只有4分。如果靠着快速地翻看完答案,凭着见过的优势就认为自己“学会了”,那解难题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还会以为自己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而且好的题目(通常也是难的题目)是稀有资源,后面想再找高质量题目来练习,可就不容易了。总结一下:数学难题,相当一部分是将多个简单模型糅合在一起的组合题。难点不在于每个简单模型怎么解,而在于识别题目,找出要用到的解题方法。模型之间的组合方式千变万化,不可能单纯靠海量刷题“见识”过所有的组合并记忆下来。所以识破数学模型组合方式的火眼金睛才是解决难题的关键。要锻炼这种解难题的能力,可以尝试“两不两要”。“两不”一是不要生硬记忆公式,二是不要简单重复刷题。“两要”一是要独立总结模型,二是要做混题做精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低级的数学学习之中脱离出来,数学能力能够上一个台阶,真正学懂数学。想看更多关于数学的干货内容,可以点#珊爸聊数学#话题。如果觉得有用,记得帮忙点个赞。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AI 做高考卷接近满分,做题家的未来还会好吗?

前几天最火的事情莫过于ChatGPT-4了。估计大部分人都听说过ChatGPT了。这个聊天机器人在2022年11月才推出,23年1月就达到了1亿用户。上过月,ChatGPT在国内也开始爆火,各种关于这个史上最强聊天AI的分析铺天盖地,感觉当时不聊两句ChatGPT就落后了。而在前几天,ChatGPT的新版本——ChatGPT-4推出了。据说原来已经很强大的老版本ChatGPT-3.5和它相比,就是学渣和学霸的差别。ChatGPT-4不仅将老版本能做的聊天、写文章、生成代码、翻译、做表格等事情继续做得更完美,甚至还增加了根据要求自动改和创作视频的功能,以及根据手画的草图自动生成一个完整的网站。更让人恐惧的是,ChatGPT在做题方面的表现得到了大幅优化。拿它直接解答美国的多项考试,包括SAT数学、SAT阅读等等,分别超过了89%和93%的考生。换句话说,如果做题水平代表智力和能力水平的话,已经有大概90%的人类比不上电脑了。解释:蓝色是GPT3.5,绿色是GPT4,越高代表在该测验里排名越靠前。好消息:还有10%的人比AI做题更厉害。坏消息:ChatGPT每3个月迭代1个新版本,每次能成长10倍的能力,很快就能超过绝大多数人。好消息:人类脑力水平不仅仅是做题水平。坏消息:做题家的水平主要表现在做题水平上。自从ChatGPT面世以来,各种关于“小镇做题家们完蛋了”的说法就铺天盖地地出现了。这次ChatGPT4直接在考试里吊打人类考生,相信又会引发一轮对小镇做题家的抨击。那在未来这个AI技术继续爆发的年代,人类还会好吗?做题家还有将来吗?今天我就以曾经的出色做题家这个身份跟大家聊聊下面四个问题:一、我们的未来会变好还是坏?二、人们会因为AI丢掉工作吗?三、做题家们会被率先淘汰吗?四、还需要让孩子努力学习吗?阳光底下无新事。一方面,AI技术的爆发不是人类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被科技的威力震慑和恐吓。另一方面,喜欢看科幻的我,早就在无数的作品里看到过AI能力不断逼近最终超越人类的故事了。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AI今天真的已经到了代替(部分)人类工作的水平,明天的我们还会好吗?答案是,人类肯定是越过越好。近期的AI技术爆发,很显然会带来新的科技革命。人类已经经历过三次科技革命,前两次的蒸汽和电力意义有多大就不用我说了,光说我们都亲身经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就能体会得到。例如说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爆发,20年前谁能想象在手指上点一点就能在几百个餐厅中下单想吃的午餐,让骑手送到手中?谁能想到出行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打车,看着车开到附近才下楼出门?科技革命总能让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越是重大的技术革新越是如此。AI技术积累了几十年,现在到了爆发的拐点,未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一定是一项不亚于电力革命的新科技革命。但是,很多人会关心第二个问题:会不会有一部分人的生活受到影响,例如失业,甚至职业消亡,落入贫困?很遗憾,一定有一批这样的职业和人。就好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联手砸毁机器的工人一样,每一次新技术的引入都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失去工作。前面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导致线下实体经济的衰落、打车软件兴起导致了的士司机群体收入下滑等,新技术总是用伤害少部分人的方式去给其他人带来更低廉的成本、更优秀的体验。但是至于受影响的人是不是一定就会一蹶不振,陷入贫困,这个因人而异。技术带来生产力的提升,长期来说对该行业反而是好事。例如大型农业机器的引入会使得对务农人员的需求减少,但普遍使用这些高效的技术以后——例如美国的农民——收入反而会增加。需要的人少了,剩下的人收入反而增加了,这是大部分科技革命导致的后果。那谁能成为剩下的幸运儿呢?当然是最早拥抱新技术的那些善于思变的人。无论是最早的机器操作手,还是20年前率先用互联网做外贸业务的店主,那些对新技术有敏锐嗅觉的人不仅能不被技术革命淘汰,反而得到了超额利润——当然,那是从其他被淘汰的老同行中赚取的。接下来是更多家长关心的第三个问题:那这次AI科技的革命,是不是轮到“小镇做题家”们被淘汰了?GPT面世以后,我读过很多唱衰做题家的文章。如果说做题家的主要技能就是“做题”,那在GPT面前肯定是被碾成碎渣了。正如前面所说,chatGPT-4已经在SAT之类的考试里超过了90%的人类——在文科科目里表现更为出众。而从得分率只有50%的chatGPT-3.5进化成新版本,只花了不到半年。可想而知,还不用等下次高考,可能AI就已经能够解决人类各种试卷上99.99%的题目了。而做题家们顺利从985院校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大部分从事的工作也是非常容易被AI取代的——数据分析、财务会计、写文案、写报告、做翻译等等,都是AI目前几乎已经能胜任的工作。那做题家们真的会成为AI技术发展的最大受害者吗?我觉得这个推论有点刻舟求剑,掉进了思维固化的陷阱了。出色的做题家——并成功将身份转换成名校学生——在目前职场受到青睐,难道是因为善于解高考题吗?显然不是。绝大部分做题家在高考结束后就再也没用过那些知识。那凭什么社会和企业会认为高考题做得好,就意味着工作也能做好呢?这个问题我在之前写的《看完这个最牛的二舅,我重新认识了小镇做题家》里已经讨论过。要成为做题家,表面上看的是做题能力,实际背后看的是智力、毅力、行动力、学习能力。从这点上来说,真正的做题家并不需要在面对AI来袭时过度恐慌。连学习这么难的事情都能做好,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正如在机器人普遍替代蓝领工作的时候,杰出的厨师、泥瓦匠、水电工、电器维修工在现在的市场上仍然是炙手可热、薪水不低的一群人。做题家能在千万的做题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家”,也一样能在科技革命中成为留下来的赢家。最后一个问题,是绝大部分了解了chatGPT的家长内心可能会萌生的疑惑:那今天的我们还要沿着现在的道路,让孩子学习那些已经被AI完全“破解”的知识吗?答案也是肯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虽然目前人类学习的、用来考试的知识在AI面前已经没有难度,但这个学习、培养和筛选的体系仍然被证明是有效的。最简单的道理,开发出chatGPT的团队,也是由人类中的技术精英组成的。据之前透露的资料,OPEN
2023年3月26日
其他

这群抗议的人,算不算最惨的家长?

最近广州教育圈发生了一件小小的事情。图片出自网络有一个楼盘在开发的时候宣传配套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很多家长开开心心地买了也住了,结果孩子读完小学准备升初中的时候,才被告知说: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代表学生可以直升初中。官方回应:“九年一贯制”只是“一贯管理”,不是“一贯入学”。这当然让业主家长们非常火大,于是就有了上面图片那一幕,家长们联合起来跑到开发商门口争取直升权利。这事能不能成,目前还没有最终定论。但说实话,我不太看好业主一方。小业主们在地产商面前是弱势群体,如果真的是被开发商“虚假宣传”诱骗买了房又无法兑现,愤怒是必然的。但是,在升学政策这方面,现在的开发商在ZF部门面前也是个弱势群体。曾经的开发商不是这样的。以前这些地产龙头企业是地方财政的大金主,地产公司的小领导去ZF部门办事,常常都跟个大爷似的。但现在环境不同了。原因就一句话:开发商没钱了。地方财政不指望开发商买地贡献收入了,也指望不上了。那为什么指望不上了呢?也是一句话:因为房价不涨了,甚至下跌了。所以,去年很多中小地产商破产暴雷,即使是大地产商也没有余粮了。这种环境下,地产公司在有关部门面前,一下子从座上宾变成烦人精。以前能够跟各个部门谈条件要政策,现在想都别想。所以,业主去地产公司那里示威,恐怕是抱错了大腿。今天这个楼盘为直升初中的事闹得不可开交,明天遇到的也许就是我们。北京就曾经有因为直升调整为“单片制”导致学位房价格剧烈动荡的事。借着这个机会,今天跟大家聊一下这个问题:小学直升初中真的是个利好吗?当然了,这里说的直升,肯定是指直升“名校”初中。就像这次出现纠纷的楼盘,配套建设的就是某名校集团下设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尽管还没建起来,但凭着名校集团这个名头,能进这所学校的初中,应该绝对是件好事。那直升名校初中,就一定是好事吗?曾经的我也是这样坚信不疑的。就拿广州来说。广州各个区的初中入学政策是自主制定,略有不同的。其中两个教育大区,A区和B区的政策就不太一样。A区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全区直升。也就是说,入读某个小学以后,孩子就理所当然地能够进入确定的初中继续读。这里面,能够直接升入名牌初中的小学生当然是皆大欢喜,而其他对口初中比较一般的小学生家长,因为政策长期如此,也没什么可怨言的。B区则不同,采用划片摇号方式进初中。也就是说,根据小学所在的位置不同,会在一组(大概10间)初中里根据摇号决定去哪里。而这些初中一定是肥瘦搭配,有好有坏的。是进名校还是普通学校,完全看摇号的运气。珊姐读书在B区,前几年我一直更垂涎A区的政策。每次听说朋友的孩子就读于某个能够直升A区最好中学的著名小学,我都忍不住实名羡慕。当然了,对口进入这所著名小学的学位房,自然也比其他房子贵上一大截,多出来的就是它的学位价值。但是珊姐读了2年小学,我认识的家长朋友也越来越多,慢慢地一些推心置腹的朋友也向我透露了实话:其实直升初中这件事,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直升也好、摇号也罢,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原本预计能够直升的小学,突然有一天资格被取消,这是挺惨的一件事。但比这更惨的是:将孩子进入初中的希望全系在直升之上,没有任何其他话语权。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我说两件小事。一是我的一位朋友,孩子就读于前面说的A区著名小学五年级。聊起孩子教育问题,我又一次毫无保留地表达了我对她一次性解决孩子9年学习问题,保证进入初中名校,在教育上松一大口气的羡慕之情。可是她却笑着摇头,说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她给我介绍了一下她给孩子安排的学习项目和成绩。作为一个亲自抓孩子学习的爸爸,我一听就知道她们家是同年龄段拔尖的学霸之一。我问道:你们明明能够直升名校初中,干嘛还像其他小学生一样那么拼命的争这些小学的荣誉、学各种课外拓展项目?我的朋友说:你知道的所谓名校初中,一年招生30多个班,一两千人。你觉得这一两千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资源吗?最后都能考上名牌高中吗?我:那要怎么样?朋友:得进ZDB(不知道什么是ZDB的自行百度)。只有进了ZDB才能有比较大的几率考上重点高中。我:是因为ZDB的老师厉害很多吗?朋友: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班级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学霸很多,进去就想学习。非ZDB的环境,只能用一句“呵呵”来形容。普通中学该有的打架、早恋、课堂起哄,那里的非ZDB全有。这个消息给我的震撼很大,打碎了我一直以来对于名校初中的幻想。这已经是广州叫得上号的初中了,如果这都保证不了勤奋好学的校风,那其他中学更不用指望了。第二件事,是最近看了一张据说是广州某区各个中学初一期末考的排名情况。图的真实性无法考究,我就不放出来了。但里面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却是非常有代表性。第一是,全区第一的中学,全校平均分也就384/540,大概70%的得分率。稍微往后数10名,得分率已经不到60%了。这和我理解中的“名校”不一样。毕竟才刚初一,平均得分率就只有70%的话,到中考的时候岂不是更低?其他稍微差一点的次名校,平均分更是不堪入目。第二是,学校分数排名和传统名校排名会有差异。以前排名最靠前的学校,现在反而掉到四五名开外;反而是原本稍弱的学校,占据了前几名。我把这个图发给搞中学教育的朋友看,朋友给我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其实两件事是一回事。因为现在小升初已经进入全面摇号入学的第三年,不管是名校还是普通学校,入学的生源都是从小学随机招进来的。每个学校只剩下极少量的名额可以挑选学生(也就是以前的掐尖),其余的学生则是均匀分布。结果,入学的生源随机化以后,学校的平均分也随机波动了起来。道理很简单,即便是名校,也完全不具备将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统一拉高一大截的能力。甚至于,因为教惯了以前掐尖录取的学霸们,这些名校宽松的、鼓励自主学习的校风反而加速了“学困生”们的堕落。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这些初中的全校平均分惨不忍睹,而且出现重新洗牌。原来的名校排名可能下滑,而现在独占鳌头的也不见得就是教学水平很高:很可能只是因为招生人数少、其中掐尖录取的学生占比高而已。渐渐地,现在很多初中已经在全校平均分上摆烂——本来就是禁止公布的数据,现在学校更不在乎了。那学校之间暗地里较劲什么呢?较劲ZDB的平均成绩排名。这两件事情告诉我了这么两个道理:一、当入学的学生是随机摇号而来的生源时,不同学校在提高学生成绩和整体素质这件事上,根本差距不大,名校也没什么提分秘诀。二、即便进了名校,如果是凭着直升或者运气进入,学生本身没什么过硬的实力,那么就和其他上千同样进来的学生一样,只能得到不怎么样的平均分数。相反,如果进入任何一个学校的ZDB(前提是学校得有),至少保证了班级的学风、纪律比较良好。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比起失去直升的资格,孩子没有“硬实力”才是更惨的一件事。进入名校初中泡了三年,就像大闸蟹在阳澄湖泡了三天一样,除了有个好名声,可能不会有一点儿变化。到了中考,一样可能考不上重点高中,甚至考不上高中——名校初中也不会给成绩普通的在校生任何一丁点儿的升学优惠政策。当然了,如果有明确直升初中的机会,始终是一个值得把握的好事。一方面,学校的硬件设施、距离家的路程等等,这些外在条件不会变,至少是能让家长满意的选择。另一方面,家长追求确定性的心可以落定下来。但无论你看或不看,小初9年的学习竞争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管是不是直升,始终记住“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个道理,而不是依仗着“不愁进名校初中”这个优势放飞小学6年时光。这才是对孩子最有价值的“学位房”。前段时间给大家推荐了珊姐学了一年多的机器人课程,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反馈。正如之前答应大家的那样,我从留言里抽选了10位,给大家送出从小河狸那里薅来的可爱文具。快来看看自己有没有被选上吧~错过了“怎么学机器人项目”的文章介绍吗?可以点击下方图片补课哦:*本文含商业推广内容,请大家感性阅读,理性消费。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奥数才是最让人自卑的特长

8岁多的珊姐逐渐有了青春期前的各种心理迹象,心思细腻敏感、易哭易怒、多愁善感。以前那个霸气外露、波澜不惊的大姐头,现在一天天向着胆小、谨慎、自卑的方向变化。有一次,我带珊姐到某个饭店吃饭,店里有道名菜“火焰叉烧”有个现场点火的仪式十分好看。以前珊姐看过几次,这次自然也十分期待。但因为周末要上课,下课后已经接近1点钟,参加饭局的其他人早就到齐了。走在路上,我看看表,不经意说了一句:“哎,那么晚,可能火焰叉烧已经烧好了呢!”没想到走了几步,我低头一看,珊姐竟然已默默无声地泪流满面。幸好那天先到的亲戚们照顾周到,等她到了才上这道菜,总算化解了一场危机。又有一次,珊姐和珊妈躺在床上进行睡前的夜聊环节。两人聊起一年前学校举办绘画比赛,珊姐用一张4开大画幅的《我的航天梦》参赛。那幅画由珊姐提出思路,她学习绘画的线上机构老师指导,画了整整半天才画好。结果绘画倒是得了奖,但上交的画作再也没有拿回来。珊姐想起这件小事,突然想念起那副画,竟然又呜呜地流下泪来,珊妈只能又一顿哄。为了照顾珊姐这种心态变化,我和珊妈除了鼓励她、信任她、安慰她以外,实在也帮不了太多。前几天,珊姐和妈妈说起班上的事情时,突然提到班上同学们的特长。她说,班上仅有2名女生没学过跳舞,其中之一就是她。我在旁边听到里,心中一阵吐槽:“还不是当年你嫌练功太苦,学到中途放弃了,还连累爸妈几千块学费打了水漂。”当然,这种话绝对不能说出口。珊妈好言相劝:“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你也有自己的特长呀。”尽管这次没有流泪,但看得出来,珊姐这时候也是颇为低落。她喃喃道:“我有什么特长呢?”珊妈引导她自己说出来:“你认为呢?”珊姐想了半天,说出两项:“画画和游泳。”我不禁莞尔:画画也就罢了,她的游泳水平不过是二年级暑假才刚学会蛙泳和自由泳,连姿势都没有专业纠正过,更别谈速度了。画画虽然是前后投入了不少时间的一项兴趣,但也就是停留在儿童画的阶段,如果不是在老师指导下画出来的作品,目前还拿不出手。珊姐真的没有其他特长了吗?当然也不是。她从4岁半开始学奥数,现在已经过去4年。虽然算不上顶尖,但比起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来说,肯定是领先不少。光是她将做过的练习题录制成讲解视频,就能难倒不少成年人。珊妈负责从小培养她的英语能力,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还是有余。她坚持读了几年RAZ分级,之前读的N级文章,连我读起来都要费点劲。据说现在她是班上少数几个能轻松将课本读下来的学生(这个人数竟然不多是让我挺惊讶的),所以应该也算一点小特长。那这些花了大力气的优势项目,为什么她从来不提,反而想到其他水平一般的兴趣上去,甚至仅仅因为自己不会跳舞而闷闷不乐呢?道理很简单:学科特长,尤其是奥数这项特长,一直以来都是最不受待见,最让人自卑的一项特长。我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学习奥数,在当年普遍不卷的环境下,我的数学相比起校内来说,早就一骑绝尘了。按道理来说,有这么一项特长应该挺让人骄傲才对。但实际上,我在小学阶段,甚至直到中学阶段,经常陷入深深的自卑中,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首先,所有学科特长,是一种“看不见”的特长。非学科类的各种特长,都有展示的空间——乐器类在艺术节、体育类在运动会、口才类在班级上。甚至连魔方、悠悠球这些“不正经”的特长,都有大把机会在同学面前大肆展示,赢得满堂喝彩。更不用说,有的特长展示起来或飒或燃、引人注目,练舞的来个连续空翻,练琴的来段疾风骤雨,同龄孩子谁看了不羡慕?但是学科特长不一样。考试做题是一件枯燥无比的事,一点观赏性都没有。从来没见过谁说“给表演个做题看看”。成绩还要经过批改才公布,考试时的兴奋和热情早就消退干净了。还是小学生的我,好不容易考个数学满分,巴不得将卷子贴在脸上让大家看那大大的红色数字。但现在的小学生倒好,一二年级不考试,中高年级考试不出分。很多家长为了知道孩子分数,甚至还要偷偷摸摸地私下打听。这种环境下,“学习好”的小学生,有什么好值得兴奋的?第二,奥数比起一般的学科特长更“没用”。现在小学的校内学习难度一路下滑,数学考试100分虽不能说易如反掌,至少不是什么巨大挑战。但小学奥数还不等同于小学数学,它在难度上、思维上虽然远远超过了小学数学的要求,但应付起考试起来却没有特别的优势。小学数学考试里,那些95-99分段的孩子,绝不是因为知识学不会。今天因为余数除法6个点写成5个,明天因为答句漏了句号,反正错误奇奇怪怪。这时候学习奥数不仅不是特长,甚至还是诅咒——有的老师“嫉贤妒能”,特别喜欢鞭打数学能力强但不细心的孩子,每逢这时候还要额外拿出来批评一番。更可怕的是,在当下环境里,很多学校老师谈“奥”色变。奥数竞赛被教育部门点名取缔,有的孩子考一半被警察叔叔冲进来叫停,剩下的遮遮掩掩,更别说在学校里公开宣传了。我小学三年级参加区里的数学比赛,全校唯一一个一等奖,喜报张贴在学校公告栏上好几个月,我隔天就去趴在玻璃上仔细端详。现在很多学校也会表扬学生在校内校外获得的奖项,但里面绝不包括上了“黑名单”的奥数竞赛。在现在的环境下学习奥数,回到学校就如锦衣夜行。这也难怪珊姐在自己的特长里从来想不到还有数学这一项了。其实,对于孩子的任何一项兴趣爱好,我认为都是平等的。孩子花费了时间去钻研,就应该有公平的、正面的、可供展示的平台,鼓励孩子追逐自己的爱好。只有在学习有收获、付出有肯定的情况下,孩子才能形成正反馈,不断受到激励砥砺前行。但是根据我的亲身经验,奥数这项“特长”的地位十分尴尬——比赛稀少、没有观赏性、缺乏展示机会。再加上当下的环境,对奥数的妖魔化更让喜欢数学的孩子不招人待见。作为家长,看到女儿在学校里失去自信,心里自然是十分着急。除了不断地给她口头加油鼓劲以外,我还给她到处物色展示的机会——各种小比赛、小考试,反正只要预计她能考的不错的,不管花不花钱,全部给她报上。不过,在这个欠所有学奥数的孩子一个公平展示机会的环境下,我也没有将宝都押在这一个地方。跟数学相关的其他项目,预计她能力迁移、爱屋及乌,也能学好。所以,编程、机器人这些好玩的、比赛比较多的项目,也尽力让她去学。至于她“硕果仅存”一直坚持的兴趣爱好——画画,我们更是无条件支持她尽情发挥。珊姐还说,这个假期要给她报名专业的游泳课,争取下学期选入游泳校队。加油吧,二年级的小姑娘!
2023年3月9日
其他

二年级回头看,这个理科塔尖项目应该这样学

今天跟大家聊聊我给珊姐规划的机器人学习路线问题。之前给大家介绍过,我给珊姐规划的理科综合素养的规划,各个项目呈金字塔状的关系。机器人处于其中最上面一层。这倒不是说机器人地位最高、最重要的意思。只是说机器人是其他各个项目最综合的应用——物理工程学、编程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在机器人这个项目上得到了综合体现。顶层和基础之间存在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关系,最好是整体培养。机器人这个项目,相信很多人听过,但是不一定非常了解。它实际上是让孩子利用机械、电子、电路、编程等等知识,设计组装一些能够满足特定功能的机器人,并且互相进行比赛。例如说,进行刺激的格斗:又例如说,避开障碍物进行自动搬运:还有更多好玩的项目,大家可以去网上了解一下。在孩子能够参加的各类比赛中,机器人项目可能是观赏性最高的一项了。也许大部分家长和孩子都还没参加过机器人比赛,但不代表完全没接触过这个项目。在一二线城市开了不少的乐高教育机构(现在普遍改名号了),在中高龄学的主要就是机器人比赛的内容。虽然机器人不是中高考的科目,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不是“必修课”(但与物理、信息技术等科目有关系),但我还是相当重视对珊姐这方面的培养,前后花了不少时间和银子。原因很多:一是如前面所说,机器人是理科培养的塔尖和出口,其他逻辑、编程、工程等知识,通通可以在机器人项目里体现,非常提升综合能力;二是机器人比赛很多,而且“很安全”。教育部竞赛白名单里的自然科学类全国性竞赛里,至少有5个和机器人相关,更别说包括乐高FLL、WRO之类的世界性机器人大赛了。让孩子学这个,不愁没有施展的空间。三是机器人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无论是工业4.0里用到的生产机器人,还是老龄化以后需求极大的服务型机器人,尖端的机器人都是最热门的研发项目。机器人方向的人才,在未来社会里绝对炙手可热。可以说,机器人是一个现在很火,未来会更火的项目——极具挑战、收获巨大、赛事级别高、应用场景巨大,不仅对升学还是工作,甚至创业都有巨大的帮助。作为一个搞投资的,我已经见过好多学生时期搞机器人比赛、毕业后直接拿千万投资创业的年轻人了。但是,从上面这些机器人的复杂程度来看,大家也明白,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学成出师的。我早就垂涎机器人项目能够给孩子带来的诸多好处了。3年前,我就带珊姐去试听乐高中心的课程。尽管乐高中心的课程价格不菲,一年要过万块,但我也已经做好准备,省吃俭用也要送珊姐去学。(图片来自互联网)可是,乐高课程体系中,要超过7岁才开始接触机器人的基础内容——机械系统知识;能够开始拼简单的机器人,还得学上三四年,那时候大几万块就没了,孩子也马上读初中、开始忙课业的事情了。这个节奏让我很不满意,只好作罢。这两年来,我没有停止过给珊姐准备玩机器人的基础工作。我买过乐高的可编程积木套装,也买过好多套其他入门级的机器人积木。珊姐也有一些小收获,爱上了用积木搭建一些机械结构,不再停留在搭简单的楼房、城堡等等场景类的东西。不过,买了那么些积木,有一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缺乏系统性的培训,知识碎片化、在低水平反复徘徊。就像我教珊姐奥数,需要有一套完整教材作为抓手一样,学习机器人也需要很强的体系性,才能有所进步。所以,我一直在给女儿物色好的机器人课程。直到去年,我给珊姐报了小河狸创客的课程,陪着她一年学习下来,总算归纳出一条比较省力省心省钱的学习路子:4岁以前:国产大颗粒积木套装4-5岁:小河狸L2课程+国产小颗粒机械套装6-7岁:小河狸L3-L4课程+国产小颗粒动力套装8岁+:小河狸L5-L6课程+国产小颗粒编程套装这条道路有几大好处:一是省心——小河狸L2到L4课程涵盖了机器人等级考试(等考)1-2级的全部内容,也是我认为这套课程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学完可以同步完成等考,为后面进阶做好全部铺垫;二是省钱——每年1000-2000元的开销,玩出、学会线下乐高课每年1-2万的所有效果,同时积累下来海量积木,不亚于几套乐高千元套装。三是好玩——课程的官方理论为根茎,国产积木套装教的玩法为枝叶,搭配起来能玩出海量花样,而且发挥空间非常大。珊姐上了一年的小河狸创客,不仅她非常喜欢,我也十分认同他们的课程质量。之前我给大家推荐过小河狸的羊毛小课包,最低只要29块钱,就能够上5节超炫的积木搭建课,自己动手拼出5种不同的、能动起来的积木造型。关键是,积木教具还包邮到家。当时抢到的家长全部表示非常划算。别的不说,29元即便是买国产积木套装也买不了多少东西,但这个羊毛套装里足足有300多的积木颗粒(大颗粒套装则是50多)。更不用说附带的5节高质量课程,哪怕不打算学机器人也能玩得很开心。这些羊毛产品非常有限,上次一共才抢到200个名额,有的家长遗憾错过了。这次大家关心机器人学习的内容,于是我又去跟小河狸了解了一下情况,结果给大家带来了2个好消息:第一个好消息:29元的羊毛套装——包括适合3-6岁(我个人推荐4-5岁)的极地探险套装,和适合6岁+(我个人推荐6-7岁)的奇幻马戏团套装,我又抢到名额了。同样是一共200个,先到先得。第二个好消息:小河狸创客推出了新的羊毛套装,这次更过分,价格49元可以买到包括可控电机+传感器的可编程机器人套装,配合5节机器人课程可以搭出自动起重机、跟随机器人等真正的“机器人”造型。这套机器人公司套装适合6岁+,但我推荐8岁以上的孩子才去入手。这次我好不容易从小河狸那里抢到的福利名额,一共只有300套。因为数量非常有限,售完即止,如果没抢到的话,就只能等下次返团了!已经在学习小河狸课程的家长今千万别点退出,拖到文末有我们给老用户的福利:留言说说你学小河狸的感受,可以参加留言抽奖,共有10份超棒的礼品,中奖几率非常高哦!注意:羊毛产品仅限小河狸创客的新用户购买,老用户不能重复薅羊毛哦。而且每个手机号仅限购买其中一套,请想好最适合孩子的那一套来下单哦!如果大家早就想好要给孩子报名机器人课程,或者之前已经薅过小河狸羊毛,希望报正式课的时候获得最多的福利(包括珊爸粉丝独家福利)也可以选择直接扫描下方海报报名对应等级的课程。长按扫码报名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3款羊毛套装。不过我真心建议大家先下单抢购——毕竟没抢上的话,看完介绍不是更后悔吗?对于6-7岁的小朋友,抢《奇幻马戏团》套装——340多件积木+5节动画视频课+5节科普课,经历一场挽救马戏团的有趣故事,搭5个不同的、有趣的玩具造型。3-5岁的小朋友,抢《极地探险》套装——50多块大颗粒积木+5节动画视频课+5节科普课,配套的5节南极科普知识课非常涨知识,搭出来的造型更是非常棒的玩具:8岁以上的小朋友,抢《机器人公司》套装——包含电机+红外传感器+机器人主控+240多个小颗粒积木的智能硬件套装,可以学习5节动画视频课,搭出5款真正的入门级机器人造型,学习实用的工业生产知识。以上这3套只要29-49块钱(注:奇幻马戏团原价49,只限新客户优惠29),绝对是闭眼入的羊毛!(请不要同时抢,把机会留给其他有需要的朋友)====之前珊姐玩的是《奇幻马戏团》,接下来我就重点介绍一下这个套装。其他两个套装同样高质量且划算,适合年龄的可以直接入。陪珊姐上完这套《奇幻马戏团》课程以后,我感觉它和珊姐学的小河狸创客其他课程一样,有以下这些优点。1、项目式教学、启发孩子思考,绝不仅仅是学积木搭建我最看中小河狸课程的地方,其实不在于他教的造型多复杂、多精美。作为一个帮女儿把关各类课程、听过几十家不同网课的爸爸,我帮孩子选课程的时候,最关心的是——孩子有没有在课程中自己动了脑筋。无论是线上课还是线下课、直播还是AI课,很多课程在内容方面仅仅是将想要教的知识各种编排灌输给孩子。这样的课程对于应试也许比较实用,但却不是我最希望女儿学的。尤其是机器人课程——这是一项极其需要创造性、讲究自主思考和综合运用的项目,仅仅学完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发明一个好机器人的。而小河狸的课程,是按照当下最先进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引入斯坦福大学的LAUNCH教学模型设计的。我听完这么多节课的感受就是:太能够让孩子自主思考、解决问题了!《奇幻马戏团》里每一节课分成了5个环节(正式课比这要多一些):第一节任务发布是“项目引入”,让孩子明确——现在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例如第一节小丑不倒翁里,河狸小队要帮忙设计一个能够表演杂技的不倒翁小丑。这就激发孩子思考——什么东西会不倒?为什么能不倒?开始提起孩子的兴趣。第二节科学百宝箱是“知识储备”,帮孩子掌握解决问题需要的核心科学知识。这部分里,课程总是讲得非常细致而透彻:还会理论联系实际,让孩子在生活里举一反三。零基础的珊姐,一下子就把“重心”这个本来初中才学的物理概念给掌握了。这还不够,紧接着第三部分,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刚刚学到的知识:这一节是我认为小河狸课程设计最棒的地方——他从来不是手把手把要搭的造型教完。首先,课程里每一步都带着孩子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搭?那样搭行不行?到了最后,课程也会留一点小缺陷——搭建还不完美,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去改进。看上去,这样的课程编排比较费时间,但却是我认为最能学到东西的。珊姐一开始搭的小丑不倒翁也不成功——但是她利用刚学的知识,自己从盒子里挑选积木去改进,终于把这个造型给完成了——也就是说,同样上完一节课,不同孩子搭出来的造型也许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机器人项目的精华之处——创造性和独特性。到了第四部分创意拓展,河狸小队还继续提出新的问题让珊姐去思考、解决,让作品更完美、更有个性。这时候的搭建已经没有绝对唯一性了,大家完全可以创造出五花八门的造型。最后的提交作品环节,需要小朋友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讲解其中的原理、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这是一个超棒的总结过程!既巩固了知识、反思和总结了过程,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和胆量,绝对让孩子的收获升华一个台阶。2、精美有趣的动画课,紧密结合生活的内容,让孩子爱学又易学。其实我试听过的机器人课程不算少了,但是从制作用心和精良程度来说,小河狸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小河狸每一节课程都由动画故事引入:河狸小队的3只可爱的河狸性格各有特点,总是开动脑筋用积木搭建各种机器造型帮助别人。故事情节有趣之余,还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乐于助人、热爱思考的好品质。我总是听到有家长说,给孩子报名了各种课程以后,孩子(甚至包括家长自己)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搞得最后没有动力学下去。小河狸的动画课程内容,绝对能帮大家消除这样的困扰。就拿这个《奇幻马戏团》来说吧。马戏团团长的节目太老套,导致经营不善快要倒闭了。喜欢马戏的河狸小队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他们先后用积木设计了5个马戏装置,帮助马戏团起死回生。上完课以后,小朋友们一定会和珊姐一样,觉得学到的物理、机械、工程等知识简直太有用啦!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小河狸课程的用心之处——他不是简单将课程知识串联展示,而是充分考虑到低龄孩子的学习心理,让孩子愿意学、喜欢学,这样才能学得有所收获。从动画本身的美术、流畅性、内容严谨性来说,小河狸课程也是在市面上的视频课中属于质量非常高的那种,绝对放心让孩子学习。3、大品牌、口碑好、值得信赖当初我给珊姐选择小河狸创客的课程,其实也是做了一番功夫。小河狸课程来自好奇星品牌,是最早开发兼容乐高的机械组积木套装和课程的公司之一,作为乐高老玩家的我早就听说过了。他们家的积木颗粒,手感好,用料足,全部都取得了质量认证:玩乐高的家长朋友一定都了解,兼容乐高积木,尤其是带有轴承、齿轮的机械积木,对精度要求极高,一般杂牌的积木根本不能碰。那小河狸的积木质量如何呢?非常丝滑——手感也非常好,珊姐这样的小姑娘基本上可以靠自己完成全部拼搭。不仅如此,这套积木的颜色还特别高档,颜值一流:当然,光积木质量好是不够的。小河狸创客背后的研发团队,才是软实力的保证。他的创始人是来自北大的博士爸爸:研发团队里有计算机系、物理系的理科博士,也有儿童心理学专家、国际机器人大赛教练,乐高教育10年任职时间以上的专业老师:上完课以后,我敢说:课程质量对得起这样的豪华研发团队,有深度有厚度、锻炼思维能力,又做到了接地气,符合孩子思维发展规律,孩子容易理解。前面介绍的《奇幻马戏团》套装,适合6+以上、有一定小颗粒基础的孩子;如果是3-6岁、没有玩过小颗粒积木的孩子,更适合另一个《极地探险》套装。虽然为低龄小朋友设计,但是内容同样那么丰富好玩。例如,用大颗粒积木能搭出纸飞机发射器:又或者是大型起重机:而且配套的5节极地科普课也是相当涨知识。关键是科普课和积木课围绕同一主题,让孩子边学、边做、边玩,比单纯的视频课程效果好多了!除此以外,我还要重点介绍一下新推出的《机器人公司》套装,这可是一套可编程的机器人套装,哪怕是国产品牌也是价值三四百的产品,这次羊毛价才49元,实在是感人。抢到这个套装的小朋友,可以用它拼出5个带编程内容的机器人,包括可以自动避障停下的汽车:自动感应打开的车库门:甚至有根据颜色识别进行自动分拣的智能分拣装置:这些在工业上超级时髦的机器人应用场景,竟然可以花一点点钱就在家复刻出来。对于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孩子来说,绝对能玩到过瘾!强烈推荐8岁以上的孩子直接抢这个套装。所以,小到3岁、大到12岁的孩子,这次都不用担心没有合适自己的东西啦,记得马上下手抢羊毛哦!(记得不要同时抢哦)29元抢购《奇幻马戏团》扫下方二维码:29元抢购《极地探险》扫下方二维码:49元抢购《机器人公司》扫下方二维码:如果各位家长仅仅是想花一杯咖啡钱,薅一把互联网教育的羊毛,那只要抢一款适合孩子年龄的套装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各位家长想和我一样,让孩子从机器人课程中收获丰富的物理学、机械工程学、电子电路、编程等知识,还培养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动手创造等等能力,那么你一定会关心我曾经关心的问题:小河狸创客的正式课程体系如何?根据我这一年给珊姐陪读的经验,以及之前在机器人教育领域里的对比,小河狸创客在线上机器人课程的竞争对手中,基本上是最早、最全、最系统的一家。目前他们已经开发了L1-L6一共6个级别、超过400节、可以学6年的课程,而且还在不断更新迭代。L1-L6全系列的课程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L1
2023年3月2日
其他

扒一扒,教育部白名单竞赛是怎么被玩坏的

前两天跟大家聊起我给珊姐的理科素养规划,反响很热烈。留言里的问题集中在我怎么给珊姐安排机器人、编程、奥数学习的路线。其中,奥数学习我写了很多了,大家有需要的可以往回翻翻“珊爸聊数学”专辑以前的文章。机器人和编程方面我实践了3、4年了,近期陆续梳理一下发出来,有兴趣的请继续留意。今天先跟大家聊一个和编程、机器人等密切相关,同时也和每一位家长都有关系的话题:应该怎样看待教育部的竞赛白名单?后面的讨论分析比较长,我把结论先抛在前面:不要迷信某些所谓的“白名单”。你越是心动想参加的“白名单”比赛,越是可能遇到了李鬼。教育部的竞赛白名单,全称是《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是目前素质教育行业人人挂在嘴边的一个招牌。向上滑动阅览这个“白名单”是目前国家教育部门最高级别、最权威的关于中小学生竞赛的范围限定。大家看它写着“2022-2025学年”的标志,就能明白这个名单是定期修改和发布的,以往都是一年一发,去年刚调整为三年一发。但实际上,这个“白名单”的历史并不长。教育部颁布这个白名单的背景是2018年出台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那是国家首次将中小学生竞赛这件事统一管起来。在那之前,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商业机构都是可以随便组织比赛的,导致每个比赛都吹得天花乱坠,市场一片混乱。《管理办法》出台以后,教育部在2019、2020、2021分别公布了当年审核通过的白名单赛事,算上这次2022-2025为期三年的,一共才第4次公布名单。从此以后,哪些比赛是“国家批准”,哪些是“未经批准”,在名单上一目了然。再加上去年教育部发了《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通过地方教育部门一直下发到了各个公立中小学,很多家长才猛然发现,原来同样是竞赛,还有合规和违规之分。于是,“白名单”摇身一变成了“黄马褂”,名气一下子大了起来。向上滑动阅览“白名单”里有不少竞赛的历史是相当久了,主办单位规格也非常高,基本上都是“中字头”的学会、协会。但别看这个名单规格高,其实这里面绝大多数比赛,对于家长来说都很陌生,整个名单看下来,估计能听过10个就了不起了,大部分人一个都没听过。就拿我读书时参加过的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来说吧。这在白名单里应该是影响力最大的之一了,原因全国仅有5个奥林匹克竞赛(数、物、化、生、信息)获奖有资格保送清华北大之类的顶尖大学(我当年就是这样进的清华)。这么重要的比赛,我想问一下咱们家长们当年读书时听说过的有多少?知道怎么参加的又有多少?估计寥寥无几吧。反正在我读书那时候,参赛选手都是通过学校渠道组织报名的。无论是白名单中哪一个比赛,绝大多数学校根本不会组织参赛;即使参赛,也不会大张旗鼓,顶多是在校内的兴趣班、校队里选一批人去参加。所以,在过去很多年里,这些白名单赛事虽然一直存在,但默默无闻,毫不起眼。我估计每年合计起来参加的人数能有几十万就顶天了,跟一届几千万学生比起来根本就是小众爱好。那为什么参与的人那么少呢?这又和白名单赛事的运作模式有关系。我们来看看,举办个白名单赛事都有哪些规定:根据前面提到的《管理办法》,组织白名单赛事的,必须是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机构。换句话说,主办方都是些不愁赚钱的单位,负责人很可能都是有官职的编制内人员。另外,举办比赛彻底“零收费”,也杜绝了办比赛牟利的路子。但是,哪怕不以赚钱为目的,办比赛活动还是要花钱的——哪怕开个会还得准备矿泉水呢,别说办个全国性的比赛了。过去白名单赛事的主办方们用爱发电,都用的经费预算,能把比赛办起来就了不起了。把免费的比赛尽量做大做强,让更多人知道、吸引更多人参赛?图什么?钱从哪里来?当然,我不认为因为不收费,这些比赛就会办得很敷衍,毕竟都是“中字头”有头有脸的单位主办的。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有人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人海战术去拉人头。正如过去很多年一样,通过教育部门文来文往通知一下学校就足够了。另一方面,《管理办法》也明文规定了,白名单赛事不得与升学直接挂钩(高中的五大学科竞赛有另外的规定)。所以,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对这些比赛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刚需。直到最近。最近几年,关于白名单赛事的宣传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很多渠道,例如教育机构、升学信息平台等等,最近纷纷开始帮忙宣传白名单赛事的消息。这些白名单赛事是国家最正规的赛事,有人帮着义务宣传一下,本来是件好事。可是慢慢地,我开始发现不对劲了。前面说了,教育部的《管理办法》三令五申,白名单赛事必须坚持“零收费”,不仅不能收参赛费,连资料费、培训费都不能有。可是最近收到的一些白名单赛事消息,不仅要收费,而且收费还挺贵。这是怎么回事呢?再仔细一研究,我发现原来真正在“白名单”上的赛事虽然不收费,但官方比赛冠以“省赛”“国赛”的名号。想要进入这些比赛,必须得到相关推荐资格,而这些资格掌握在各个教育机构手中。换句话说,收费的不是白名单赛事,而是进入这些比赛的“预选赛”。不交费,恐怕是永远找不到如何参加正式比赛的入口。不仅如此,我还发现有的白名单赛事,官方宣布的比赛项目是编程,但实际开展的项目则是五花八门,有计算思维、有科技素养,甚至还顺便开通个考级。向上滑动阅览这些项目除了冠有同样的名号以外,其他内容其实已经和最初的白名单赛事关系不大了。除了这种赛事本身被异化导致极度商业化的情形,另外一部分赛事则是因为被机构挖掘出来,或者直接拥抱教育机构,将赛事报名、赛事培训交给机构作为收费或引流的手段。例如某个白名单赛事,在官网上竟然分成了机器人、设计、人工智能、编程4个赛道,近40个分项目。关键是,这些分项目之间往往差异不大,并不是真的有40种不同的比赛。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40个分项目,真正分的是“渠道”而非内容——基本上每个机构各抱走了一个分项目的承办、报名、培训甚至评奖。就在最近,我就从3个不同的机构那里获知,可以通过他们分别参加3个不同的分赛道比赛,但打的旗号却是同一个白名单赛事。向上滑动阅览尽管我发现这个比赛的合作方们严格遵守白名单赛事的规定,不收取任何费用(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但凭着这些比赛,各培训机构能够吸纳新学员、扩大知名度,也是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这就是为什么原本默默无闻的白名单赛事,即便是免费参赛,仍有那么多渠道抢着为它们大张旗鼓地宣传。其实,正如我一直所说,参加比赛是我让珊姐学习各种知识的结果,而不是目的。组织比赛、编写题目、开展培训,每一项动作都需要成本。因此,一项好的比赛应该收费,而且我也愿意为之付费。免费固然更好,但免费的事情做不长久,也很难做好。我今天给大家扒了某些白名单赛事背后蓬勃发展的秘密,并不是要高举旗帜呼吁大家打倒这些比赛。比赛和学生,永远都是互相成就,而不是一方裹挟另一方。比赛需要费用运营和发展、需要优秀学员参加,学生何尝不需要比赛去锻炼和证明自己呢。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这样的结论:第一,不是白名单赛事就等同于有价值、有权威。是否有含金量,是否有助于证明实力甚至帮助升学,有很多复杂的因素要考虑。第二,白名单不代表白莲花,一些异化的白名单赛事同样走向了商业、走向了敛财。报名前一定要认真审视,按需报名,而不要听到“白名单”就闷头冲进去。第三,宣传力气越大的赛事,往往说明背后的利益力量更强大。当一个竞赛借着“白名单”这身“黄马褂”大肆扩张的时候,就离白名单的初衷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危险了。最后,如果大家和我一样,愿意花几百块让孩子去挑战和锻炼一下,那各种比赛和考级不妨多试一下。但如果以为参加了“白名单”比赛就是找到了捷径,那就千万别高兴太早了。最近我还会再跟大家聊聊机器人的问题,编程、理科通识等等内容以后再陆续更新,有兴趣的欢迎持续关注。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奥数竞赛被取消后,我给女儿报了这两个同样没用的考试

我自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奥数,直到三年级第一次参加数学竞赛,得了满分后被张贴在校光荣榜上,从此在各种竞赛上的获奖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我特别能体会那种在学习上付出后得到认同的光荣感。说实话,刚开始我得的也是一些小奖项,例如学校的计算比赛、区级的数学竞赛等等。但不管大小,至少让我感受到学习是光荣的、是有意义的、是会受到老师和家长表扬的。而珊姐从中班开始学习奥数,到现在已经4年了。她是双减后第一批升入一年级的“双减宝宝”,从入学开始就沐浴在了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到现在二年级了,她既没有经历过期末考,更不知道单元测是何物。负担减轻了是好事,但她在家里自学的奥数就成了“屠龙之术”,在学校里毫无施展的空间。所以,从她一年级开始,我开始帮她到处搜罗可以展现她辛苦学习成果的渠道。具体来说,就是找各种“野鸡”数学比赛。所谓“野鸡”数学比赛,就是指非白名单内的、非教育部门承认的,甚至是官方明确要取缔的那些数学比赛。具体的解释,我在之前的文章都说过了,这里不再啰嗦,有需要的点下面图片查看以往的几篇文章就好:结果,今年寒假,我给珊姐报的其中一个数学竞赛——“希望数学”就被教育部连续多次点名,最终取消了所有活动,报名费也全部退回来了:正如我之前在文章里说过,我完全清楚这个“希望数学”是个民间组织的野鸡比赛,它的奖项(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奖)是不会被公立学校承认,也不会带来任何升学上的帮助的。但是,我还是掏了300多大洋,希望让珊姐去尝试证明自己,找找那种被肯定、被承认的感觉,给她的学习劲头加加油、添添火。结果呢,这路子就这样被堵死了。不仅是这个野鸡数学竞赛取缔了,其他所有的数学竞赛估计也悬了。珊姐学奥数并不是单纯为了考试、竞赛或者升学,但失去所有这些自我检验和证明的途径,对于她的学习状态肯定不是件好事。更重要的是,没办法让她形成享受学习的正循环和“闻战则喜”的考试型性格。于是,我最近又给她安排了另外两项考试。一项是中国电子学会的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1级),另一项是中国软件协会的NCT青少年编程能力考试等级测试(2级)。先回答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没帮助。没错,无论是低年级的希望数学也好,机器人等考也好、编程等测也好,对于小升初、初升高都没有任何帮助。那我为什么要帮珊姐报名这些呢?大家都知道,我和珊妈在教育方面一文一理,分工清晰。去年我就跟大家提到过,作为珊姐理科学习的负责人,我给她安排了一个理科素养规划,有框架有条理地学习这些知识。一年过去了,珊姐各方面的学习进度又有了一些提高。不仅如此,我还发现这个理科素养体系优势已经开始体现了,各项内容开始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像滚雪球一样越学越快了。举几个例子。珊姐在学数学时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帮助她学编程时理解循环、条件这些语句结构;在理科通识里学的杠杆、螺线等知识,又很快在机器人搭建里发挥作用。这些是底层对上层的知识支持效应。反过来,在编程上用到的角度、函数知识,是对数学和物理知识的具象呈现。机器人搭建和实验操作中,更是将学到的各种理科知识逐一应用了一遍。这就是上层对底层的巩固验证效应。更不用说,编程学到一定程度后,信息学竞赛和奥数高度混同;机器人比赛里,又少不了用到编程知识;初中的物理化学知识中,不少在理科通识课里早就学过几遍了。作为大理科的框架内的各个分支,各类比赛、考试通常都是综合起来运用,整体学习事半功倍。我从来不认为小学阶段要仅仅为了某个比赛、某个升学条件去花大力气准备个科目。如果学到的内容不是对珊姐的综合素养有提升、对其他必修科目有支持、对未来中高考有正向作用,我是不会鼓励她去学习的。换句话说,绝不是为了考级才去学习机器人和编程,而是反过来,因为学完了这些内容,所以找个地方练习一下。同样是为了给珊姐买一个“自我证明”的机会,只不过是从数学比赛转向了其他不受国家打击的方向而已。可能很多家长朋友都感受到了,现在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之类的课程、比赛和考级,都开始火了起来。根本原因就是我前面说的:数学不让学,孩子想要学点能参加比赛又有长远意义的项目,慢慢地就盯上了这几项。百花齐放的课程就不用说了,光是这些方面的比赛、考级就有不少。当然,正如前面所说,这些不同的比赛、考级,实际作用都不大——大部分都不能保证孩子进个好初中、好高中。但具体该选择什么,我还是费了不少心思。今天篇幅有限,各项比赛就不展开说了,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在留言告诉我,我会根据大家的需求情况按顺序来写。最后发一个珊姐刚拿到的图形化编程1级证书。虽然没啥用,但不得不说,这PU封面比一般奖状的质量好多了。珊姐拿到后可高兴了,马上答应着手准备后面3、4月两个考级的内容。
2023年2月26日
其他

听完奥数奶奶的陪读经验,终于知道牛家长牛在哪里了

珊姐在寒假有个线下的课程,为期7天,连续上课。双职工的我和珊妈自然没法送珊姐去,于是接送和陪读的工作就交给了珊珊奶奶。珊珊奶奶作为教出了我和其他一堆985大学生的奥数教师,去给珊姐陪读,回来辅导一下课后作业,简直就是易如反掌。所以交给奶奶后,我就没再操心过问了。周一到周五上完了,珊姐学习一切顺利。到了周六,自然要让奶奶解放一下,所以就由我重新接过陪读的任务。本以为就是接送娃上下课,中间看管一下别跑丢了的事,我也没当回事。结果珊珊奶奶周五晚专门给我打了个电话,千叮嘱万吩咐跟我说:上课一定要提前15分钟到,还有一大堆巴拉巴拉的注意事项。我听得一愣一愣的,挂了电话还琢磨了半天。第二天,我陪读完以后,总算将珊珊奶奶叮嘱的要点一一消化了。这时候我才回过味来:也许珊珊奶奶教育孩子和学生真正最有价值的,远远不是讲的那些奥数内容,而是比这更高级的教育心理学。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12套!学而思数学教辅大家族,一次性给你大起底

新学期又开始了,来问选什么教辅的家长又多了起来。之前我给大家对比过市面上的奥数教材,写成了一篇万字长文,后来这篇文章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纷纷表示让我再对比一下其他数学教辅。点击这里回顾前文说实话,数学教辅的更替速度比奥数教材要快多了,现在市面上的教辅,我小时候可是一本都没用过。所以,这篇文章我一直欠着没有写。趁着新学年开始,我去了一趟书店,打算挑几套有代表性的数学教辅回来做个测评。结果一看我就傻眼了:光是书架上摆着的就有几十种,更别说有些口碑不错但没有进书店销售的其他系列。这几十套,我即便有钱全买了,也没时间全看一遍啊!正好前几天给大家推荐了学而思新出的学习机,其中包含了“拍题搜讲解”的功能。这个讲解可不是之前XX搜题软件的那种讲解,而是100%学而思老师重新录制的视频讲解,可以说是超强了。如果跟着我们买过学而思的“学拍拍”的家长对这个功能肯定不陌生,应该已经享受过半年了,知道有多厉害。顺便提一句,珊爸正在开团学而思学习机,还提供2大独家福利:预售团购价:4599元赠品福利:错题打印机¥199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别冲动!全网在抢的学习机,不是谁都能用

最近有一台火遍全网的学习机,基本上每个学习群都有人提到它、每个教育自媒体都在推荐它,估计有的家长看得心动,也有的看得不耐烦了。它就是教育龙头企业好未来(学而思的母公司)推出的学习机。尽管在它正式面市之前,我就收到了学而思学习机的介绍,但是我一贯的原则是:没体验过绝不发言。所以,一直等它正式上市后,我才马上下单了一台。现在,这台机器我收到5天了,这段时间我把它所有功能都试了一遍,终于有了结论:如果盲目地将学而思学习机推荐给所有孩子,一定是不负责任的。这台学习机和其他学习机相比特色鲜明:优点非常突出,简直一骑绝尘;缺点也很明显。对于能用上、用好学而思学习机优点的家长和孩子,这台学习机不但能帮忙省下几万块的学习成本,更是让学习效率成倍提升;但对于盲目入手、想用在其他方面上却发现不好用的家长,也许会暗暗叫苦。今天我就一次性将这台人人都在推荐的学而思学习机给你讲透了。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相信看完就心里有数了。首先,学而思学习机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内置海量的课程资源,而其中最丰富、最齐全的是小学数、语、英3科资源。可以说,在这个限定范围内,没有一台其他的学习机、其他一款教育APP能跟学而思学习机比。不是比不上,是比的资格都没有。在这之前我用过3台不同的学习机,每一台都有自带的学习资源,基本上也都做到了全年级全科目覆盖。同时,我还试用过X练、X葱之类的APP,也各有特色。但是用过学而思学习机小学阶段的资源——尤其是数学部分——以后,感觉之前试过所有的线上课程资源都变成了鸡肋。那种感觉,就好比遇到一见钟情的对象,才发现之前恋爱都是白瞎乱谈的。没错,学而思学习机在课程资源方面就是那么突出。所以,在年龄段方面,我认为小学1-6年级的孩子最值得推荐购买;大班马上步入小学,提前入手也值得考虑。中班以前、初中以后,选购学而思学习机的意义就小了许多。但是学而思学习机并不是万能的。我之前总结过一个公式:学习机=一台平板电脑+内置课程资源+一块护眼屏幕+众多学习辅助功能+学习习惯培养+家长管控体系之前给大家推荐另一个品牌的学习机,更偏向于做“六边形战士”。而学而思学习机在其中的学习资源和辅助方面做到极致,其他方面并不突出。所以,对于能够利用好学而思学习机的课程资源、辅助学习功能的家长,学而思学习机绝对是一台学习神器——至少能剩下几万块的各种课程费用不说,还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如果对这方面需求不大,仅仅是想要一台上网课用的平板,或者更看重学习机的护眼属性,那学而思学习机就不是最佳选择了。结论就是:对于小学阶段,需要视频课程帮助孩子进行课后、课外辅导、习题解析,看重课程质量和覆盖范围的,强烈推荐入手学而思学习机;对于其他年龄范围,或者对于习惯报满各种线下课程的家长,学而思学习机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学而思学习机在推出的几个星期里一直处于火爆的脱销状态。我和学而思的老师谈了好几天,今天才终于给我一小批预售的库存,让我终于可以开团推荐给大家。虽然一机难求,但是现在参加团购的价格、赠品等福利仍然和之前团购的所有买家一样。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在家里研究怎么教女儿学奥数的前学而思兼职教师,我还会给所有在我们这里团购的家长们提供两大独家福利:1.珊爸超级爱学习数学VIP微信群入群资格。这是之前团购《学而思秘籍》一次性购买3个年级以上才享有的福利,我会在群里不定期解答大家关于数学学习的各种问题,甚至会录制视频解答大家提问的奥数题目。很多读者追问很多次什么时候再开放入群资格福利,这就是难得的机会了。2.一学期的珊爸带学营资格。学而思学习机的学习资源,尤其是数学方面的学习资源特别丰富,但是也有个缺陷:花多眼乱,很多家长会不知道该让孩子学什么、按什么节奏学。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我初步研究了一套怎样用学而思学习机+学而思教辅结合,完成在家自学数学思维拓展的路线。目前我计划针对小学一至四年级,给孩子安排好学习任务,组织每天、每周的打卡,营造奋勇争先的学习氛围。这套学习方案推荐给课内比较扎实,对奥数需求不大,冲击压轴题和掐尖题的孩子,时间持续一个学期。预售团购价:4599元赠品福利:错题打印机¥199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如果你在图中没看到珊爸,以后可能就看不到了

我和珊妈7年前开办这个公众号,2年多之前主要交给我来主笔,很高兴得到了很多读者朋友的支持,坚持办到了今天。但是说实话,最近这一年里,我们文章的阅读量是下滑比较明显的。一年前,每篇文章1万的阅读是条及格线,超出多少看写的内容如何:而到了最近几个月,及格线降到了6000,1万的阅读量成了能让我高兴半天的好成绩。这种变化有很多种原因。文章质量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是这么些年我写作的水平虽然没什么长进,也没理由大幅下滑。除此以外,主要就是两方面因素。第一是文字类公众号式微。在短视频横行、直播带货火爆的快节奏生活里,有阅读纯文字习惯和能力的人群数量是越来越少了。大家也看到,做得好的教育大V,基本上都开通了视频号,视频号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很多朋友都暗示或者明示我,想要跟上时代潮流,最好增加视频内容。这点我之前也跟大家说过了,我一直是业余时间在运营“珊爸超级爱学习”,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更没有团队帮忙去做视频号内容。之前我录制过几个视频,那是我用三脚架支着手机,自己在家里白板上讲解数学题的视频。没有灯光服道化,直男水平的构图和剪辑,小白一键的后期制作,代表了普通人努力做视频号的真实水平。即便有少部分对珊爸或者对数学是真爱的读者朋友前来支持,但那极低的播放量也和其质量相称。除了拍不出短视频以外,我也始终坚持认为,很多想要跟大家表达的内容,并不是视频所能承载的。我和珊妈都不爱看短视频,我是最近发布短视频才安装的抖音。我们都觉得,视频信息量少、耗时长、思考浅,和我们想读的、想说的内容背道而驰。所以,即使有一天文字类公众号像曾经的“校内网”、“博客网”一样成为历史尘埃,我也不太可能用别的形式继续跟大家交流。第二个原因,则是腾讯微信团队一直在“背刺”文字订阅号功能。从最初的将每个人几十个“订阅号”折叠到一个小对话框里,到将按时间推送改为按“算法”推送,到最近将视频号、直播号强行置顶,大家会发现,文字订阅号是越来越不受微信产品团队待见了。前段时间我在翻订阅的公众号消息,发现没看几条就赫然变成了“看一看”的内容。仔细一看,发现更多的订阅号消息被隐藏在“展开更多消息”之中。“看一看”是什么东西呢?是微信基于抓取的个人隐私信息和大数据算法,推荐那些认为你“更喜欢看”的相关内容。这种做法最成功的,莫过于抖音等短视频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能增加用户黏性。任何APP都有同样的目标:你在上面停留的时间越长,它的商业价值就越高。推荐用户喜欢看的东西,一个看完推荐下一个又是喜欢的,时间就留住了。但是,“你喜欢看”和“你需要看”往往不是一回事。微信APP试图压缩大家对自己关注了的公众号的注意力,转而引向更多更“精彩”的内容,但那往往是易于阅读、轻松浅显的文章,只有那样才便于将用户留住。这样的结果是,读者的关注度被重新洗牌,创作者的目标从“写出好内容”变成“写出讨算法开心的内容”。如果你现在翻一翻,也许就会发现很多以前关注的优质小众公众号,好像已经很久没见到更新了。其实不是他们(也许也包括珊爸)没更新,而是因为写长篇、写干货、写有深度内容的公众号,在微信新算法下越来越不受关注。也许是更新了大家看不到,也许是阅读太少关停了。说回标题说的问题。根据微信订阅号最新的功能,如果“珊爸超级爱学习”是你的常读公众号,或者是星标公众号,那么更新的文章就会是“大图片+标题”出现在你面前:如果既不是常读、又不是星标公众号,即便侥幸得到算法的推送给你,看到的也会是“小图片+标题”出现,整个高度也小了一半:我在文章封面和里面经常配一些生活随手记录的照片。虽然直男审美+手抖摄影留下的照片质量一般,并没有什么看的必要,但如果“珊爸超级爱学习”现在是小图片出现在大家眼前,下一次、再下一次,可能就是不会出现在订阅号列表中了。那一天,我就会和《头脑特工队》里被主角遗忘的“冰棒”一样,跟大家说拜拜了。所以,如果大家想和偷走时间的推荐算法对抗,想将珊爸的更新永远留在订阅号的更新列表里,至少现在还有办法(不知道下次更新还会整出什么新幺蛾子)。那就是给我们加上“星标”:在我熬夜写下的一篇篇文章阅读量跌到实在没办法坚持更新下去之前,这个办法可以让我们多牵住对方一小会儿。另外大家读完文章以后,要是觉得还不错,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给我一些支持:一般喜爱:点“赞”,让我知道大家喜欢这个内容,也更有可能让算法推荐给更多人;相当喜欢:点“在看”,让朋友有可能知道你也喜欢这篇文章,代表了你的心声;非常有用:点“收藏”,方便需要的时候在收藏夹里找出来回看;强烈推荐:点“分享”,转给你认为需要的人,每一次分享都是给我坚持下去“续命”。最后跟在视频信息时代仍然坚守在我们身边的朋友说一声:谢谢你们,我还有在努力。
2023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