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最牛的初中班级公开了录取标准,有什么值得参考?
昨天的广州小学生圈子里发生了一件小小的大事。
说是大事,因为那是广东省最好的初中班级——华南师范附中的奥林匹克班和丘成桐少年班的第二轮选拔时间。说是小事,因为与之有关系的学生一共只有500人,也就是千挑万选后通过第一轮选拔的500名学生。
对于广东以外的家长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对于广东的家长和孩子来说,华附奥班这个名字,连同今年首次在广东招生的丘班,绝对是升学过程中不可能忽略的两个名字。
我当年就读的广东省奥班到现在已经有30年历史了,从成立至今,一直是广东省奥赛(主要是数学,也涵盖物理、化学等)的龙头。就拿去年全国数学奥赛的广东省省队来说,35人中华附奥班占了12席,和深圳奥赛龙头深圳中学合计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名额,可见实力在广州没有对手,在广东稳居前二。
今年首年招生的丘成桐少年班,光从“丘成桐”和“少年班”两个名字就已经知道有多高端。目前全国仅有18所学校开设了丘班,平均不到一个省一家。丘成桐老先生是菲尔兹奖的首位华人获得者,被认为是目前华人数学界最牛的数学家。丘班是按照丘老先生的教育思路打造的,主要面向清华大学的求真书院培养。所以虽然是首年招生,早就已经吸引了全国尖子生的目光。
奥班今年招生100人,丘班招80人,这两个班目前都由华南师大附中负责招生和教学。华附本来就已经是广东省高考分数数一数二(经常数一,偶尔数二)的中学了,但优势还不够明显。说起奥班(也许未来加上丘班),那才是真正一只脚提前踏入清华等一流大学了。
从去年开始,华附奥班(及今年丘班)采用的就是两轮筛选的方式:第一轮简历关,第二轮提交视频。
第一轮公开接收全省学生提交个人简历,从中筛选。今年合计选了500名学生。这个筛选的标准从来没有公开过,但是根据去年的情况透露,毫无意外——主要是看孩子的数学竞赛成绩。除此以外,也参考一些英语考级、市三好学生等成绩。据说,女生的门槛比男生又要低一点。
第二轮由学生自己录制视频进行提交。这是最后一轮,老师们凭借对视频进行评分,确定最终录取名单。去年的视频录制任务是这样的:
今年因为分2个班录取,所以任务分成两个,申请奥班的选这个:
申请丘班的选这个:
对于大部分关心XSC的家长来说,交简历这个环节应该早已有所了解甚至轻车熟路了。但是第二个视频关,则是很少有学校会选用的方式。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筛选成本巨大,500名学生每人交7分钟视频,不算打分和研究就已经要近60小时的时间,派10名老师都要同时看一整天,别说复核打分、综合审议等等了。另一方面,要想通过一个视频就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身对老师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般学校不一定能挑出一批这样的老师。
但是,尽管用这种方式参加XSC招生的机会还不多,但作为头部学校选用的方式,这个标准对于想要进入一流学校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那么,从华附奥班、丘班的选拔方式和题目里,我们能看出什么端倪,又应该怎么帮孩子做准备呢?
首先,视频申请这种方式,比起传统的考试来说,绝对是非常考验孩子的综合能力。
通过视频,老师可以看到孩子的表达能力、逻辑条理性、自信程度、仪表仪态。这些超越了传统的“刷题能力”,更立体丰富地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都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学习成长的道路走得宽不宽、远不远的重要能力。
尽管录视频不像现场面试,可以反复练习改进,选最好的一次;还可以由家长、老师给出大量的“场外援助”,精雕细琢讲稿内容。但毫无疑问,一个孩子是真的“有料”,还是靠临阵磨枪才能出场,还是能够仔细分辨出来。就好比在演讲比赛赛场上,每个选手的讲稿都是提前准备的,但各人表现不一样有着千差万别?
其次,视频题目看似范围大,但实则对孩子的内容安排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不超过7分钟的时间,既要讲完自我介绍,又要讲清楚一个数学问题,如何详略安排非常重要。
现在的小学尖子生都是全面发展,简历的奖项如果全部念出来也许就不止7分钟了。要在2-3分钟将自己学习经历、取得成绩、未来规划都讲完,还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让自己脱颖而出——这不就像极了投资界的“电梯演讲”吗?
数学部分更是只有4分钟时间,要讲清楚一个数学问题或者一段数学史,谈何容易!哪些必须讲、哪些不用讲,怎么串联才有逻辑又不啰嗦,全部都是功夫啊。尤其是对于数学,有的人3句话讲透一道题目,有的人3分钟还让人云里雾里。所以这种考题,对于选拔数学能力的确有效。
第三,视频方式让学生有“加料”的机会。比起考试,自编视频有很大的扬长避短的空间。
例如今年的题目明确:学生可以用普通话或者英语录制视频。即便没法用英语讲清楚数学,那能够做英语的自我介绍相信也有加分。除此以外,唱歌、乐器之类的特长,也有了展示空间。虽然不建议喧宾夺主,但花30秒展示一项特长,绝对能让老师眼前一亮。
第四,开放式的题目选取,让学生无上限地展示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涉猎、积累和爱好。
看到题目后,好些人问我:什么叫数学之美,怎么才能展示数学之美?其实就好比有美术修养一样,数学也有修养、有审美。培养数学审美,才能看到数学之美。
培养数学审美的方法,一方面靠天赋,另一方面靠广泛了解。这些都是靠长期学习、长期积累,才能够形成的思想内涵,很难靠三两句解释、一两次培训灌输给孩子。有人说,反正准备视频可以找老师协助,找位名师帮忙写好材料不就好了?我个人认为这很难。如果学生本身不理解自己讲解的数学“美”在哪里,那即便背了逐字稿,也很难出效果。
另外,选题的广度也很能体现学生的数学功底。现在很流行“6岁学微积分”,也许有的人会以为讲点微积分之类“高级数学”就能展示学生的数学水平,其实这是非常幼稚的。微积分只是一种很基础的数学工具,浅尝辄止地讲只会贻笑大方。真正要选出数学的美、讲出和孩子水平契合的深度来,才是一个好的选题。
华附奥班、丘班的这次视频选拔给了我什么样的启发呢?
一、“做题”以外的能力也许会越来越重要。今天是名校的小升初用到视频,明天会不会初升高也要面试呢?更重要的是,语言逻辑、仪表仪态、自信矜持之类能力培养,和孩子的长远发展需要完全是契合的,绝对不存在浪费。
二、要有一项特长和爱好,不仅在关键时候可以展示,而且也能培养孩子的气质。
三、多练演讲、多当众表演、多尝试用讲题的方式来学习,一举多得。
四、对于知识要多注重课外积累。例如学数学,不要单纯满足于会解题、会考试,还要广泛涉猎各种数学知识,读科普书、看纪录片等,提升数学审美修养。学语文就更不用说了,即便是学英语、学物理,都不要闭门造车、刻舟求剑地靠上课和做题去学。
关于这种视频择优的方式,你又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