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年代了,还有人相信香港身份轻松考清北这种鬼话?

珊爸 珊爸超级爱学习
2024-09-05


最近有人给我发了个短视频,里面提到了一件事:



看到这里我就噗呲地忍不住笑了:都4202年了,还有人相信只要办个香港的身份,小孩就能赢在起跑线上,就能轻松考上清华北大?


结果一看,号主是个做留学咨询的,估计也做香港人才引进的代理。这个服务我问过,起步几万,贵的十几万一次。我登时就明白了:有没有人信不管,牛皮先吹出去,万一真的忽悠到几个呢?


这几年,因为香港英才计划的原因,估计很多人都看到过“拿一个香港身份如何好如何妙”的广告。别的我不评论,光说香港身份是不是“轻松上清华北大”这件事,我今天就干件砸人饭碗的事,把这里的坑给还不了解的人解释一下。



第一个问题,弄了香港身份以后,真的轻松上清华北大吗?


“香港人”进清华北大共2条路,一条叫做“港澳台侨联考”,一条叫“HKDSE”,也就是香港高考。不管哪条路都不用再参加大陆高考,所以有人说去香港可以“免试上清华北大”。放P,这么说全世界的大学都是“免试”的了,剑桥牛津哈佛耶鲁都可以靠SAT等成绩“免试”上,你倒是去啊?


先说“港澳台侨联考”。靠这条路上清华是没戏的,清华关掉这个入口了,但是上北大可以。近几年这个考试的分数线是650。有人说什么300分、400分上985也是纯粹扯淡。211院校大部分也要500多分,400分那条叫做最低划线。而且这么比也是扯淡,跟高考都不是一个考试,没法比。



那650高不高、500高不高呢?我们主要看招生人数。2021年北大通过这个计划招3个人,top10大学加起来大概招30人,如果算上武大、中大这些top10边沿的学校,不到100人。换句话说,你在港澳台当年考生前3的话可以上北大,前100可以进国内top10学府。


前3,前100,如果你觉得这也叫“轻松上”的话,行,港澳台3个发达地区所有家长都笨,就你聪明,行了吧?


另外多说一句,要参加“港澳台侨联考”,通过这张似乎有点“弱智”的卷子上国内名校,必须持回乡证。简单来说,香港居民身份满7年才有机会。想走这条路,孩子五年级前你得办好,而且一旦拿了就没有回头路(放弃国内户口和身份)。


第二条路,香港高考HKDSE。直接说结论吧,比联考的招生人数要多点,但是竞争也激烈得多。2019年数据,北大4个专业共收5人,清华8个专业共收10人。


(清华大学DSE招生简章)


DSE按7分制,最终分数线来看,清北分数线基本等同于港大、港中大、港科大这香港前三大学的最好专业了。


关键是,这个考试不仅面向全香港学生,也面向其他有香港居民身份的学生。换句话说,有大量其他“高考移民”会参加这个考试,而且直到高三最后一年申请到身份的人都可以参加。你和这些人一起比同一个香港高考,争15个名额。你品,你细品。



第二个问题,拿了香港身份,竞争就变小了吗?


东亚本来就是全球最喜欢卷的地区,韩国高考有多卷很多人都听说过,同是四小龙,30年前人均GDP就比现在的大陆还要高的香港地区,你觉得教育竞争会小吗?


在现在的移民代理机构烘托的氛围下,很多人似乎都觉得香港简直是个教育洼地,没人读书,大陆学生过去轻松碾压他们。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哪怕不做背景调研,光用逻辑想想都不可能吧。


事实上,香港地区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有一个非常稳定的中产阶级群体。中产阶级都有一个共同点,比上不足,不卷就会阶级滑落。所以现在国内很多学习的内卷,不过是人家几十年前玩烂了剩下的东西。


现在很多人骂“赢在起跑线”这句话,觉得这是内卷焦虑的根源。但在香港,有句话叫“赢在射精前”。



光幼儿园,有的孩子就得上两间。两间幼儿园,目的可都是去上课学习的呀。



香港中产阶级给每个孩子准备的教育经费是多少呢?700万港币。



在国内卷不过要润出去逃避的家庭和孩子,能卷过香港本地人?所以,那些觉得拿一个香港身份就能让孩子轻松上名校的想法,不得不说实在是过于天真的。


不管是花钱享受也好,占升学便宜也好,从来都是从富裕地区跑到相对贫穷地区是最合适的。你看以前的西藏高考移民、海南高考移民,或者北上广深赚钱回十八线县城花,都是这个思路。竟然有人觉得反过来更轻松的,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觉得比自己有钱的人都比自己笨。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社会是持续变化的一个过程。


现在看到的升学数据,是十多年前在香港的这批人的竞争结果。而现在为后代教育考虑的家长,大部分至少还要等好几年后,孩子才会高考。


几年,足够教育政策、竞争状况发生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尤其是像香港这样的弹丸之地,每一届毕业学生也就5万人,而现在优才计划新批准过去的“新香港人”搞不好都不止5万人。


例如今年,香港一众大学在香港永居居民和香港居民之间的招生分配比例就进行了调整,把更多名额给到“新香港”人。原因是“新香港人”增加了,生源质量也提升了,大学主动进行了适应。


这是好事吗?别看表面,要看本质。这件事实际上告诉我们,香港新移民们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激烈到当地大学不调整名额已经说不过去的程度了。据说现在这个比例已经反过来了,未来很可能进一步调整。但总的招生人数是有限的,而新涌入的“高考移民”们则是无穷无尽的。过几年是什么环境,现在是很难预料的。


同时也有坏消息。几所香港的大学调高了2024年在大陆直接招生的比例。未来香港前三的大学会不会也更青睐大陆学生?还是个未知数。身份永远都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理由,能和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下竞争的硬实力才是。




有人说,不管怎么说,在香港考大学、考名校还是比国内要简单。在国内的孩子,首先不是想能不能上清华北大,而是首先要能考上高中再说。而到了香港,至少大概率可以上个不错、叫得上号的大学,例如国内的211以上学校。


的确,通过香港身份的考试,如果是港澳台联考,那么努力一些211学校保底没问题;如果是DSE考试,暨南大学4科总分10分的录取分数,不是傻子应该都能读。至少按照当前的招考录取情况是如此。这对于想要去香港“弯道超车”的家长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这个想法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们要这张大学文凭来做什么。


如果是图高校景色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教书育人效果好,想让孩子去提升个人修养,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那没问题,恭喜你选了一条很好的道路。


不过,如果你拿个985、211文凭是为了求职,为了当敲门砖和门面,那可就要小心了。如果孩子大概率留在大陆工作,那就更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首先,现在国际国内什么环境形势,现在还在职场的,尤其是在体制内的,不可能没有感觉。最新某个会议通风的结果,可能以后核心金融岗位不能有留学经历了,更别说是香港身份。未来公务员、重要央国企怎么变?十多年后的事谁说得清楚。


其次,就算没有红线,其实现在对香港户籍考生在招聘的时候已经有歧视了。就好像现在的一年水硕、QS靠后的假留洋在大公司已经无所遁形了,我自己看简历基本是不要本科在海外的了,硕士在海外的主要看本科学校。所以香港身份只读了个211大学这种背景,在大陆求职一定会被戴有色眼镜看待,除非有本事左右横跳,把“在哪里高考”这件事完美瞒过去,否则有得必有失,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


文凭从来都不是实力的证明,只是在高考当年该学生在同龄人中学习能力排位的一个象征而已。能力强的人终将会脱颖而出,这个我同意。但光看学历时,一定会看ta是用什么方式得到这个学历。任何投机取巧随着信息对称一定会失效。



其实关于“香港身份能帮孩子轻松上清华北大”的真伪性问题,可以通过很朴素的逻辑去判断。


第一,没有任何门槛的“好事”,永远不可能是好事。


拿香港身份这件事有没有门槛?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绝对不高。以“香港优才计划”为例,最初条件是清华北大,后来扩大到9家名校,光这一条全国就过百万人了。加上靠其他项目加分的、靠伪造材料凑分的,加上专才、投资等其他路子,有资格的人够把香港人数翻番了。过百万人都去香港,子女全部读清北名校?在香港开个分校也装不下啊。


第二,打着灯笼找你的“好事”,一定是个坑。


几十年前信息不发达,想要润去其他地方,一没有信息,二没有门路。那个年代成功润了的人,确实是占了不少便宜。但那时候,你我中大部分人没条件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办这件事。今天你在微信聊一下香港身份的事,抖音就巴不得拿几百个移民广告来刷你的屏。如果这时候还相信那是个天大的“信息差”,给中介花点钱就能弯道超车让孩子成为高考“人上人”,是不是太天真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有这样的觉悟:哪怕地上捡到钱,都要先怀疑是不是诈骗,别说是大打广告的“好事”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真正的好事是不会由抖音推送给你的。醒醒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珊爸超级爱学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