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竞赛被取消后,我给女儿报了这两个同样没用的考试
我自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奥数,直到三年级第一次参加数学竞赛,得了满分后被张贴在校光荣榜上,从此在各种竞赛上的获奖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我特别能体会那种在学习上付出后得到认同的光荣感。
说实话,刚开始我得的也是一些小奖项,例如学校的计算比赛、区级的数学竞赛等等。但不管大小,至少让我感受到学习是光荣的、是有意义的、是会受到老师和家长表扬的。
而珊姐从中班开始学习奥数,到现在已经4年了。她是双减后第一批升入一年级的“双减宝宝”,从入学开始就沐浴在了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到现在二年级了,她既没有经历过期末考,更不知道单元测是何物。
负担减轻了是好事,但她在家里自学的奥数就成了“屠龙之术”,在学校里毫无施展的空间。
所以,从她一年级开始,我开始帮她到处搜罗可以展现她辛苦学习成果的渠道。具体来说,就是找各种“野鸡”数学比赛。
所谓“野鸡”数学比赛,就是指非白名单内的、非教育部门承认的,甚至是官方明确要取缔的那些数学比赛。具体的解释,我在之前的文章都说过了,这里不再啰嗦,有需要的点下面图片查看以往的几篇文章就好:
结果,今年寒假,我给珊姐报的其中一个数学竞赛——“希望数学”就被教育部连续多次点名,最终取消了所有活动,报名费也全部退回来了:
正如我之前在文章里说过,我完全清楚这个“希望数学”是个民间组织的野鸡比赛,它的奖项(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奖)是不会被公立学校承认,也不会带来任何升学上的帮助的。
但是,我还是掏了300多大洋,希望让珊姐去尝试证明自己,找找那种被肯定、被承认的感觉,给她的学习劲头加加油、添添火。结果呢,这路子就这样被堵死了。
不仅是这个野鸡数学竞赛取缔了,其他所有的数学竞赛估计也悬了。
珊姐学奥数并不是单纯为了考试、竞赛或者升学,但失去所有这些自我检验和证明的途径,对于她的学习状态肯定不是件好事。更重要的是,没办法让她形成享受学习的正循环和“闻战则喜”的考试型性格。
于是,我最近又给她安排了另外两项考试。一项是中国电子学会的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1级),另一项是中国软件协会的NCT青少年编程能力考试等级测试(2级)。
先回答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没帮助。
没错,无论是低年级的希望数学也好,机器人等考也好、编程等测也好,对于小升初、初升高都没有任何帮助。
那我为什么要帮珊姐报名这些呢?
大家都知道,我和珊妈在教育方面一文一理,分工清晰。去年我就跟大家提到过,作为珊姐理科学习的负责人,我给她安排了一个理科素养规划,有框架有条理地学习这些知识。
一年过去了,珊姐各方面的学习进度又有了一些提高。不仅如此,我还发现这个理科素养体系优势已经开始体现了,各项内容开始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像滚雪球一样越学越快了。
举几个例子。珊姐在学数学时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帮助她学编程时理解循环、条件这些语句结构;在理科通识里学的杠杆、螺线等知识,又很快在机器人搭建里发挥作用。这些是底层对上层的知识支持效应。
反过来,在编程上用到的角度、函数知识,是对数学和物理知识的具象呈现。机器人搭建和实验操作中,更是将学到的各种理科知识逐一应用了一遍。这就是上层对底层的巩固验证效应。
更不用说,编程学到一定程度后,信息学竞赛和奥数高度混同;机器人比赛里,又少不了用到编程知识;初中的物理化学知识中,不少在理科通识课里早就学过几遍了。作为大理科的框架内的各个分支,各类比赛、考试通常都是综合起来运用,整体学习事半功倍。
我从来不认为小学阶段要仅仅为了某个比赛、某个升学条件去花大力气准备个科目。如果学到的内容不是对珊姐的综合素养有提升、对其他必修科目有支持、对未来中高考有正向作用,我是不会鼓励她去学习的。
换句话说,绝不是为了考级才去学习机器人和编程,而是反过来,因为学完了这些内容,所以找个地方练习一下。同样是为了给珊姐买一个“自我证明”的机会,只不过是从数学比赛转向了其他不受国家打击的方向而已。
可能很多家长朋友都感受到了,现在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之类的课程、比赛和考级,都开始火了起来。根本原因就是我前面说的:
数学不让学,孩子想要学点能参加比赛又有长远意义的项目,慢慢地就盯上了这几项。
百花齐放的课程就不用说了,光是这些方面的比赛、考级就有不少。当然,正如前面所说,这些不同的比赛、考级,实际作用都不大——大部分都不能保证孩子进个好初中、好高中。但具体该选择什么,我还是费了不少心思。
今天篇幅有限,各项比赛就不展开说了,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在留言告诉我,我会根据大家的需求情况按顺序来写。
最后发一个珊姐刚拿到的图形化编程1级证书。虽然没啥用,但不得不说,这PU封面比一般奖状的质量好多了。珊姐拿到后可高兴了,马上答应着手准备后面3、4月两个考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