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部分清华北大的都在这件事上撒谎,包括我

珊爸 珊爸超级爱学习
2024-09-05


昨天看到有朋友在群里发了这么一张图,是知乎上一个北大学生回答的问题:



觉得长也可以不看,反正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


只要做好一件基本的事情——做错的题目别再出错、弄懂的东西别再忘了,就能进步神速。我就这样考上了北大。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段话是什么感觉?反正我看完满脑子就2个字:


撒谎!



我不认识这位答主,当然不是说他自称考上北大是撒谎,也不是指他在介绍学习方法上撒谎。


而是说,他这段话整体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他用短短几百个字讲的这种学习方法,颇有一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玄妙感。做错的题目别再出错,弄懂的东西别再忘了,这种朴实的方法近乎于真理,谁也不能说是错的;这个方法看着简单,但同时又很容易被人遗忘,所以读起来给人一种拨云见日的畅快——原来通往成功的秘籍如此简单,就隐藏在被人忽略的身边啊!


这让我回想起年轻时读《神雕侠侣》,读到杨过在独孤求败的剑冢见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句话时,也是心中一凛。对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最简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太对了!太牛了!


又读到杨过拿玄铁重剑秒杀蒙古三杰,打败大boss金轮法王时,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朴实无华的方法就是威力无穷,我一定要用这种“重剑无锋”的方法去学习!


那时候我16岁,满脑子都是理想主义。没多久以后,我保送清华,被问到上清华有什么秘诀时,我也一直回答同一个朴实的答案:努力、坚持,当你和我一样刷完这几十本竞赛培训题时,你也能成功。


十几年过去了,我觉得当时的自己——


真是个混球。


这就好比别人问“怎么从广州去北京”,我回答一句“只要朝北一直走,坚持每天前进,总有一天会到达的”。听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特别适合写到自传的扉页,实际上狗p也不是。


从广州到北京2000多公里,不说清楚路上要准备多少食宿开销、该走国道还是村道、迷路了怎么办、哪些店不能住、哪些车不能上、要如何保护自己安全不被偷不被抢,光说坚持往北走就行,还自以为归纳得很精辟,不是个混球是什么。


关键是,说这种混话的人特别多。


例如前年冬奥会谷爱凌爆红以后,接受采访时说到她成功的秘诀(之一)是保持专注高效。当然,我相信她回答的东西很多,所以真正混球的是那些断章取义摘抄她的话的人们。在这些人的口中,谷爱凌拿了那么多世界冠军,还是斯坦福的学霸,秘诀就在于——


每天保证睡10小时。


还有每年高考状元、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霸们都常常会接受采访,分享学习心得。我相信下面这些话,你或多或少会在报纸上、媒体上、经验分享会上听到过:


保持上课专心高效听老师讲课。


专注于把课内知识学好。


坚持运动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平常心,把大考当做平时考试。


……


我问一下,这些话,


你信吗?


一个又一个的P。


这些话没有一句是错的,但也没有一句是对的。


说保持上课专心高效听老师讲课的,ta有说自己在全省一流的学校,老师全部都是顶尖名校毕业十年教龄起步的高级教师吗?


说专注于把课内知识学好的,ta有说ta认为的课内知识包括市面上所有教辅里最难的那一套在内,而且是最难的几套全部都有学吗?


说坚持运动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的,ta有说除了合理安排打篮球、踢足球作为放松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学习,不打游戏不刷剧吗?


说把大考当做平时考试的,ta有说平常考试保持全年级前10,每次考试成绩公布都是最享受的高光时刻吗?


没有的,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霸们不会跟你说背后这些的。我太清楚了,因为我曾经就是其中一员。




这些冠冕堂皇的学习谎言,我通通称为“学习成功学”。


成功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


话都对,挑不出任何毛病。而且听完让人恍然大悟:对啊,成功的真理就应该那么简单,只是被我忽略了而已。这些方法我也能做到,只要我足够渴望、足够努力、足够坚持、足够虔诚,就能成功。


曾经有一个企业高管、互联网名人写过《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后来被人发现,除了他的学历是在复印店复制的以外,其他什么都不可能复制。


成功学已经烂大街了。绝大多数成功学讲师被揭穿这辈子最大的成功就是忽悠了大批人听他的成功学。


但学习成功学还在继续,因为这些话年年有人讲,而且讲的人的的确确实实在在是学习中千军万马中成功杀出来的学霸,是真正的“学习成功者”。


没人想过,这些学霸们,要么是自己没意识到,要么是刻意隐瞒不说,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抛出来的所谓学习方法,是彻头彻尾的成功学式的谎言。


谎言的秘密就在于,它说了一部分事实,但没有说全部事实;它说了表面原因,没有说深层原因;它说了次要要素,没有说核心要素。


那什么才是真正和当学霸相关的关键呢?今天我就抛开谎言,说一下赤裸裸的真相。




考清华北大的第一个关键,是智力。


肯定有很多人要反对这种智力决定论,这和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冲突太大了。但是如果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在学习方面,智力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同样年龄的孩子,同一个老师讲解知识,普通的听完能够理解,拔尖的听完能提出新问题,而落后的还没反应过来老师说过了什么。


只要是当过老师的,尤其是当过义务教育阶段(因为这时候孩子未经筛选,不同类型的都出现在同一个班)学校老师的,一定会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这也决定了,同一个年级的孩子,有的课外上培优班、有的课外上补差班。你觉得补差班的孩子是因为他们补晚了吗?是家长不重视吗?是孩子不努力吗?不是的,学习的能力和效率是有客观差异的,而且差异非常大。


智力可以开发吗?可以,但影响不大。著名的双胞胎实验(找一批从小在不同家庭成长的双胞胎,观察他们的智力差异,发现基因能解释70%,后天培养解释30%)说明,智力主要还是娘胎带出来的。


坏消息(也是好消息)是,基因这玩意并不是完全遗传父母,有一定随机因素,所以我们看到父母大字不识也可能养出超级学霸,而父母高知教授也可能养出超级学渣。这没地方说理。


古代(以及现在的富豪家族)解决方法是多生一些,总有好的。普通家庭基本上就是看命。


我见到大部分能被拿出来写新闻级别的学神,从他们的经历上我一眼就能看出是中了基因彩票。但没有人会这样形容自己或形容自己的孩子,都说靠孩子自觉,或者靠家长教育得当。




考清北第二个关键是平台。


啥叫平台?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实力、所在的城市,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平台。父母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你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经济实力决定能有多少精力和能调用多少资源在教育上,所在城市决定成长的环境,能上什么学校、遇到什么老师、什么同学。


这些事情根本不是一个学生自己能够决定或者选择的,也很难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追赶。


一个孩子从小出入的环境就是学者教授们讨论学术的会场,另一个在父母的猪肉档案板下打小电灯写作业。


一个孩子在学费3000和10000的两门课程中只需要根据效果好坏来选择,另一个在下单想学的教辅时因为30元犹犹豫豫。


一个孩子在全省第一的学校拼尽全力也只排到年级前30,但考分其实已经超过清华北大的分数线,另一个孩子被全村称为天才考入县重点,发现其实只足够勉强上个一本。


这样的差别,谁敢说不是对孩子最终考试学习表现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呢?如果这个起点没有拉通对齐,孩子有多努力、用什么学习方法、学哪一本教辅、用不用错题本、笔记用单色还是多色笔,能有多大影响呢?


2017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说过一段话,将平台的重要性讲得透透彻彻清清楚楚。能在17岁时有这种领悟,光这一点就比我强一百倍,必定前途无量。



向上滑动阅览


当然,他没说,可能是因为没发现,也可能是因为不敢说的是,其实智商的意义,还在这之上。他考取如此成绩,即使不是有绝顶智商,至少也是在大多数人之上了。



想要成为清华北大,或者哪怕是985高校这种级别的顶尖学生,智力和平台是缺一不可,除非其中一项异乎寻常地强大,足以弥补另一个要素。


智力和平台,已经决定了学习最终结果的90%。所以我常常说,咱们公众号的读者,光是能读完我的那么些文章,就已经打败95%的人了。不是因为读了才变得优秀,我这点东西不值一提。而是因为优秀才有交集,否则根本不在同一个圈层里。


如果这两点都具备了,是不是就该讨论学习方法了?还没有。天赋、际遇都在这之上。


天赋不仅仅是拥有学习需要的智力,还有在其他多个方面的能力。例如有的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有的抗挫折能力特别强;有的特别争强好胜,非要把别人比下去。你说这些是不是对学习有帮助的天赋?有这些天赋的人,别人根本学不来。


还有的对某些知识就是感兴趣,这就不用说了。我认识好几个数学有天赋的孩子,小时候见到数字就兴奋,捧起数学书就能沉迷。有的家长问,该怎样培养兴趣,想把人家书单复制过来,根本没用。连人家家长自己都没法在二胎上复制,别人复制个啥啊。


还有际遇的问题。有的孩子因为一本书、因为听了某句话、因为遇到了特定的老师或者同学(早恋促进学习),突然就“开窍了”。开窍这事情能复制吗?人家实话实说有用吗?你学得来吗?


这些看着小,也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其实恰好可能是成为学霸的关键。说出来别人也不信,更不喜欢听,干脆不说也罢。



说回杨过。身残志坚的小杨同学最后能和郭靖、黄药师这些叔叔、爷爷辈的人并称新五绝,风头天下一时无两,到底是凭什么?


你想想看,杨过智力高不高?20岁练蛤蟆功的效率,连黄药师看了都自愧不如。平台高不高?上集大反派杨康之子,郭靖、欧阳锋抢着教周伯通跟他成拜把子兄弟。一生奇遇无数,在活死人墓睡练功神器寒玉床,偶遇神雕捡宝剑,还是唯一正逆九阴真经合一的人。各种神级天赋,遗传他爸的神颜且巧舌如簧,全书女角围着他转。


如果杨过携三件大礼给郭襄祝寿,成为天下皆知的大英雄时接受采访:杨同学,你是怎样达到今天的成就的呢?


杨过说:坚持、专注,把朴实而简单的练功重复一千遍。送给大家一个宝贵的方法——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我就是这样成为大侠的。


说的是混球,信的是傻蛋。



当然了,我并不是反对努力,不是宣传宿命论。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实在是扯淡。但至少我命由天也由我,这个还是说得过去。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失败。把事情搞成很难,但一不注意把事情搞砸却很简单。所以我们还是要小心翼翼,要注重方法,别把自己和孩子的人生搞砸了。


我只是看到太多的“学习成功学”,看到太多人(无论是教出优秀孩子的家长还是学霸孩子自己)把一些学习的战术层面,甚至是招式层面的东西拿出来夸夸其谈,吹得神乎其神,实在看不下去。


我觉得人不仅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更要正确看待别人的成功。不是所有成功的人说的话都是有道理的,也不是每个成功经验都有必要去学习一下的。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珊爸超级爱学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