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一个爱思考的小朋友背后,都有一个精通“拍马屁”的爸爸

珊爸 珊爸超级爱学习 2023-02-10



最近接连介绍珊妹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幼儿园里遇到学过的知识,她的这个举动吓我一跳》这篇文章里,有家长说:珊妹真是个热爱思考的孩子,我家的一天到晚就知道瞎玩,让ta做题难一点点就放弃,玩桌游复杂一点就不学,积木拿来过家家不好好搭,反正就是不愿意动脑筋!



根据我的观察,不同孩子之间,在开动脑筋的积极性方面确实存在差异。例如,同样面对老师的问题,有的孩子总是第一个说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却好像没有反应过来;讲解知识的时候,有的孩子听完冒出很多联想,有的却只是点点头。长久下去,两种孩子可能就会在课业上拉开了差距。


不过,我绝不认为这里的差别是孩子天生“聪明”与否。就像有的人喜欢运动,有的人喜欢画画一样,思考也可以成为一种兴趣和习惯,被父母培养出来。



今天,我就讲三个我们在珊妹身上使用的小窍门



抓住一切适当的机会

鼓励孩子自主思考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的主动性。但是这种好奇心和主动性,如果不注意培养,或者甚至常常遭遇打压,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


那保护孩子思考的主动性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在生活场景里触发思考行为。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在日常生活里多让孩子想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


例如前几天,我带珊妹坐公交车。她突然问了我一句:“什么是车交公?”


我一愣,没听明白,她就指着地上的公交专用道上的3个白色大字给我看。



这时候,我也可以一笑置之地告诉她,这是公交车反过来写,也可以给她解释一下交通知识,不过我第一反应是先反问她:那你觉得是什么意思呢?


她说:应该是“公交车”吧?


原来她其实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但是这是三个竖排字,从上往下就是“车交公”,这一点她不明白。


我说:那你想想看为什么要倒着写?


她想了一会,摇摇头。


于是我提示她:你想想看,这几个字是写给谁看的呢?


她一开始说是给等车的人,后来又改口说是司机


我说:没错,是给公交车司机。他是从哪里看的呢?你去试试。


一开始我们站在迎着车头的方向,于是我带着她走到车驶来的方向再看这几个字,她对着看了一会儿,说:从司机的方向看过来就变成“公交车”了。



我说:没错,从车开过来的方向,司机先看到下面的字,然后才轮到上面的字,所以要从下往上写。


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先不要轻易地给出答案,而是要让ta先自己思考;当然,也不能什么都扔给孩子自己去琢磨,因为如果问题太难,想不明白,也会有挫败感。


最好的情形就是,孩子通过亲自实践+自己的思考+家长的适当引导,能够解答这个问题,那这个知识,以及知识背后的思考方法就会成为孩子思维网络的一部分,同时也增加了对思考的兴趣和自信。


鼓励孩子介绍自己的发现


很多家长都问过我们关于怎么奖励孩子的问题,例如要不要用金钱做奖励、能不能奖励看动画片、买零食等等。但其实有一个非常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鼓励孩子做你希望ta做的事情,那就是尊重。


一般小朋友在会说话以后,表达欲望就会特别强烈。珊妹1岁开始,就有很多的事情要跟别人讲说,例如她想象的世界(尤其是在过家家的时候),平时微不足道的发现(这个积木刚好可以塞到那个洞里)等等。当然,根据性格不同,也有天生比较沉默的(自己默默思考)。不过,还是要警惕因为家长的“保护”不到位,扼杀或者磨灭了孩子这种表达欲望。


之前有一个比较阴暗的说法,就是如果老师不喜欢某个孩子,要私下惩罚ta,只要每次ta说话都置之不理,看向别处就行了。那家长要保护孩子的表达欲望,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每次孩子说话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聆听。这其实就是前面说的,尊重孩子。


当然,我也知道,听小朋友讲话是非常消耗耐心的事,因为他们说话不连贯、不清晰、而且内容也没什么价值。但是尽管这样,我还是在珊妹每次跟我说话的时候,尽量耐心地听、认真地回应。


有一天我们出门,路过见到马路的分隔带周围被围蔽起来。珊妹见到了,说道:“咦,这里要施工。”我随口问了一句:“那你觉得是要做什么呢?”



珊妹想了一下:“我觉得可能是要种大树。”


我马上回答:不对,因为本来那里就种着小灌木,如果要换大树,用不着围起来。肯定是要把分割带拆掉,拓宽马路。


没想到珊妹不服输,反驳说:不对不对,马路已经这么宽了,而且拆掉也不够一辆车开的。


我当然知道珊妹的分析并没有什么道理,但是我觉得辩倒她远远没有让她天马行空地想来得有用,所以我就继续问: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珊妹歪着小脑袋想了半天,说可能是改建成座椅供路人休息。其实这已经离事实很远了。


于是我说:说不定是要改造成一个旋转木马,大家堵车的时候可以下来玩?



结果珊妹听完笑得人仰马翻,然后开始编各种稀奇古怪的理由,这次讨论就以她想出的一个10层楼高的空中管道作为收尾。


本来可以一句话指明正确答案,否定她的胡思乱想,但是经过尊重重视她每一个观点)、鼓励自己也瞎猜一通)、引导开动脑筋是自由和开心的),最后变成让她更自信地开动脑筋思考的一个机会。


做孩子最忠实的马屁精


大家都听说过,要让孩子形成某样好习惯,分成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两种手段负向激励就是每次做得不好就挨批评,久而久之就怕了,不敢做错。正向激励就是每次做得好都得到奖励,然后孩子就更想表现好。


这两种手段倒不是有谁优谁劣,在我们家就是正向激励为主,负向激励为辅。但是动脑筋这件事情,只适合用正向激励。


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不出作业题,或者粗心大意、犯低级错误之类的事情时,喜欢用批评的方式,老实说只会“越骂越笨”。因为动脑筋进行思考、记忆、专注之类的事情,是一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行为,这和站军姿那种肌肉记忆的行为不一样。站军姿不好,教官踢一脚就记住了;脑筋没法活络起来,再怎么批评也不起效果。



在各种正向激励里面,最简单可行,又低成本的,就是夸奖。


用各种夸张的彩虹屁夸孩子这件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只讲两个小细节。


一个是夸奖要言之有物,例如“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就比“你真聪明”要好得多。


第二个是功过不相抵,例如“你这道题用到了很好的方法,非常棒,说明你理解了前面的内容。但是你的计算出了错误,请你重新再算一遍。”


如果孩子每次动脑筋都能得到父母的肯定,那自然就会形成遇事先思考的习惯了。



我们一直觉得,学习进度并不是什么关键的事情。到底是幼儿园学会加减法,还是小学才学,在漫漫人生长路上是不值一提的事情。我和珊妈更看重的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事情,例如善良的品德思维方法学习习惯


很多家长看到珊妹的学习会说:啊,你们怎么学那么快?其实我们从来没有希望她赶进度,就是学到哪儿算哪儿。珊妹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小娃,记忆力还特别地差。如果说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也许就是喜欢思考这个习惯了。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们的一点小心得,其实并没有什么玄妙的地方。只不过,我和珊妈不仅深爱着珊妹这个小朋友,同时也把她当作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来相处。我们既是她的父母,也是她的朋友。


关于和自己的孩子相处,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大家通过留言跟我们交流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