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胎当猪养,那都是血和泪啊!
有一天我加完班回到家里,小鱼在爷爷的陪伴下正画画呢。
爷爷说:妹妹,快叫爸爸。小鱼手握着笔,头也不回。
爷爷再催,小鱼暴躁地喊着:“不要!不要!”
我叫了一声:“妹妹。”然后自顾自回房间了。
按照育儿理论,孩子专心做某件事时打断她,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同时,如果孩子在三岁前没有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后面可能会变成“缺乏教养”的样子。更重要的是,所有书本都会告诉你,2岁的孩子处于terrible 2的恐怖阶段,极难相处,无法教育。
又有一天,我比较早回家,小鱼还在吃晚饭。但是我看到她是坐在电视前,由大人手捧饭碗,一口一口往她嘴里塞。
我看了一眼,然后说了一句:“妹妹在吃饭哦。”然后又自顾自回房间了。
按照育儿理论,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应该坚持离开饭桌就不让吃饭。同时,我也知道很多孩子因为吃得少,所以个子偏矮身体瘦弱,而天天喂饭的孩子个个膀大腰圆。而小鱼偏偏就是那种可以为了玩忘记吃饭的类型。
如果时间倒流到6年前,珊姐在同样的年龄时,我可不是这么做的。
那时候,“饱读诗书”的我和珊妈,家里买了十几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我们都会在书上、网上寻找答案。
绝大多数情况下,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育儿“流派”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和来自我们父母辈的经验又常常大相径庭。这时候,我和珊妈不得不开个“家庭会议”来讨论怎么做才好。
就这样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字斟句酌地设计教育方针,我和珊妈将珊姐拉扯到现在,已经是个二年级的小姑娘了。
曾经,我们也觉得自己的教育还蛮成功的。
那时候的小珊妹,不到2岁能自己独立吃饭,3岁时就能理解和遵守桌游规则,4岁能够专心地坐半小时上课、看书或做题,直到5岁也从来没有撒泼,不会缠着爸妈买吃的玩的,6岁时更是语文阅读、英语阅读、奥数解题都提前开始学习。
结果呢?
现在的珊姐,一顿饭半小时,最喜欢边吃边看电视;在学校是所有老师投诉的对象,上课要不画画要不玩橡皮;脑海里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全用来反驳我们,不爱听的话一句都不听;优势科目怕失败,劣势科目爱偷懒,成绩中不溜秋。
原以为养成的好习惯,突然有一天就全变样了;
原以为良好的品质,猛然发现硬币还有另一面;
原以为提前几年抢跑学的知识,在学霸面前不值一提。
曾经我也是一个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反复研究、力求完美的人。但是现实反复啪啪打脸,我的双颊早就肿的不成样子了。
这些年养育珊姐的经验告诉我,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完美的教育。
有时候某种教育方法听着很棒,但推崇者不会说背后带来的副作用。
有时候某种教育方法的确有用,但对于自己的家庭环境没有可操作性。
有时候家长很努力执行这种方法,但自己的孩子完全不接受这一套。
有时候看着某种方法用起来也有点效果,但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加倍反弹。
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对待孩子,不应该打骂侮辱,而是要平等沟通。所有教育书籍都会告诉你,批评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削弱孩子的信任,导致孩子叛逆、暴躁或者懦弱。
假设你也认可这一点,于是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就暗暗决定要坚持这种绝不打骂、平等沟通的教育方式。问题是:
你的另一半也充分认可并且能够跟你一起坚持吗?
你的家里人,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充分认可并且能够同样做到吗?
孩子进入一个又一个叛逆期,处处不符合你的期望,你也仍然坚持吗?
孩子在学校闯祸了、被老师批评了、考试成绩不堪入目,你也还淡定从容地坚持吗?
孩子没礼貌、不和人沟通、结交不良朋友,你也能继续坚持平静地与孩子沟通吗?
即使你都能做到,家里其他人也能做到吗?他们如果给你压力你也能继续坚持吗?
一切理想都是美好的,但所有现实都是残酷的;
一切理论都是美好的,但所有实操都是艰难的。
而且,没有人知道这样那样的教育方法,到头来对孩子是好还是坏。
和孩子平等相处,听着很不错,但也许孩子会我行我素地犯错却听不进任何意见。
放手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很好,但要是孩子的自主想法就是放纵和堕落怎么办?
给孩子快乐玩耍的童年是非常必要的,但要是孩子形成了讨厌学习、拒绝用功的学渣习惯,也值得吗?
连这些教育界最主流的观点和做法也潜藏着无限风险,更别说要不要让孩子打招呼、要不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哭了要不要抱之类似是而非、各有利弊的做法了。
所以,每个二胎父母,尤其是年龄差距大的父母,都能够亲身体会到什么叫:一胎照书养,二胎当猪养。
这不是因为厚此薄彼,也不仅是因为精力不够分身乏术。更重要的,是因为已经看透了“照书养”的可笑之处。
身为父母,当发现所有的理论、方法、观点,其实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孩子的成长走向何方,靠先天因素、靠一命二运、靠潜移默化、靠言传身教,唯独不靠那些一套套的理论。
看过这一切以后,你也会像我一样,觉得当猪一样顺其自然地养才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你不同意,我猜你一定是小娃的家长,把文章点个收藏,过几年回来再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