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姓》第19集(附文字档)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j31024zepaq


《百家姓》

第19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
2017年3月16日

我们今天的进度,是看到第七十二个姓氏汤姓。汤姓的历史来源,你看到“汤”这个字你就会想到谁?商汤,对不对?果不其然,它的祖先就是从商汤而来的。商汤,因为他是商朝的开国君王,所以我们就在汤的前面,加上了一个朝代的名字。他除了商汤这个名号之外,还有好多个名号,所以各位看到有成汤。这个成汤之外,还有他的名字叫做履,字天乙,所以在文献上也称他叫做武汤,这个武当然就是标举他的功业,也有一说,说这个武其实是谥号。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谥号武,可能应该是后来的文献帮他加上去的。所以在商朝的时候,是不是有意识的会有这个谥号,跟后来我们所讲的这个谥号的概念能不能划上等号,我个人是觉得有点保留。但是如果说我们是用武这个字来称美这位先王,或许是可以的。其实我们所谓的谥号,原本它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比较正向的,就是为已经往生的先人来称美他,来标扬他的功业,一开始的时候当然就是比较正向的。可是我这几天有跟大家报告过,可能到了有负面的谥号产生,应该都已经到了汉朝以后了。所以在早期的时候,其实它有一个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文献里面,称他叫做武汤或武王,大概这个武还是称美。除此之外他又有称为大乙、高祖乙,有这样的称呼。这个乙没问题,因为他的字是天乙。大乙,因为大跟天这两个字,在古文字里面有的时候可以通用,所以这个大乙跟天乙,大概也是从这边来的。高祖乙,这个高祖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他是开国的君王,如果从他开始算的话,他就是第一代,所以我们就称他叫高祖。这跟后来的一些朝代的这种通例,是蛮一致的,我们都称第一代的开国君王,要么称为太祖,要么就称为高祖,大致上是相符合的。

因为夏王朝末年的时候,夏桀昏庸无道,所以商汤要起兵来推翻夏桀,就任用了贤相伊尹,然后先铲除了跟夏同盟的几个小国,经过了一段战争的过程之后,终于消灭了夏朝。后来建立商朝之后,后来商的子孙里面,有一部分为了要纪念商汤,所以就以汤做为自己的姓氏。我们也知道商汤原本的姓氏是姓子,所以汤这个姓氏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从子姓派生出来的姓氏。

我们看到迁徙分布的部分,后来汤的子孙比较聚居在中山,还有范阳这两个地方,所以后来就成为当地的望族,后来汤姓的子孙就以中山堂,还有范阳堂做为堂号。

我们看到历史名人,其实在古代,汤姓的历史名人也没有很多,我们就挑了一位知名度比较高的,跟大家来做一个介绍,就是汤显祖。汤显祖他是一位剧作家,可是他发愤来创作剧本,其实是因为官途上遭到了一些挫败。他本来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文人,他原本想要从政,希望能够改善这个社会,改变国家的体制,没想到他个人的力量,还是没有办法抵抗腐败的集团,所以他在仕途上受到了顿挫之后,他就想说既然如此,那我就用另外一个方式来实现我的理想,所以他赋闲在家之后,就集毕生之力来创作剧本,所以在剧本里面其实他也暗含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的一些批判,也有一些理想他寄托在剧本里面,希望能够在另外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面,可以去实践他的理想。所以他有一些剧作也都是蛮知名的,像《南柯记》,讲“南柯一梦”那个成语,这个典故就来自于《南柯记》,还有像《邯郸记》等等,这些就合称为临川四梦。其实汤显祖最著名的剧本,应该还算是《牡丹亭》。《牡丹亭》影响后世很大,有好多个剧种,像豫剧、评剧,还有一些地方戏曲,也都翻写《牡丹亭》来搬演,所以影响后代中国戏曲的发展非常的深远。

除了自己从事创作之外,汤显祖还是一位剧评家,所以他也留下了目前我们看到最早的一篇,对于戏剧本身的一个评论。所以汤显祖自己能创作,而且也能够去评论别人的创作,所以算是一个蛮多元的剧作家。我们都知道中国戏曲,在早期的时候,大致上它都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如果是搬演才子佳人的故事,一定是男生长得帅,很有才情,女生长得美,温柔婉约,然后两个人,可能是有一个什么样的风云际会之后,就认识了,就相爱了,可是中间一定会有很多的波折,可能男生被错冤,所以投入大牢,然后经过了一番波折之后,终于冤屈得以平反,然后又跟这位女主角团圆,或者是有一些什么样的挫折之后,女生又改嫁,然后后来又经过一番的因缘之后,两个人又重逢。总而言之,中间的过程其实都是在考验这两个人,对于爱情的坚贞、对于他们的理想是不是能够坚定,最后的结局通常都是什么?都是喜剧收场。所以中国比较早期的剧作,大致上都不脱这个刻板的模式,到最后一定是大团圆。所以在中国传统的戏曲里面,很少有所谓的悲剧。

可是你看西方不一样,我们就不要举大家比较不熟悉的,我们就讲英国的那一位著名的剧作家,谁?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剧作当然也很多了,当然也有各种的类型,可是他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什么?是他的四大悲剧。所以在西方他们认为,悲剧才能够创造出这个剧本身的张力,而且能够诱发人心。

在中国传统的话,生活已经非常的困难了,所以在中间的这些过程,它体现了很多的坎坷、崎岖,就是投射我们一般中国人的百姓,在生活里面的困难,可是大家既然生活那么苦了,可不可以给大家一个目标、一个理想、一个美好的愿景?所以中国的剧作家,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所以不管历经多少的磨难,到最后他会给大家一个希望,就是有一个快乐的、美满的结局。所以让大家看了这个戏之后,中间非常的凄苦,然后跟台上的演员产生共鸣,甚至于流泪,甚至于生气,可是最后大家还是可以很圆满的达到他自己心中的理想。虽然说在生活里面,这样的理想,这样的美好世界,未必能够尽如人愿,可是在看戏的过程里面,他心中的悲情,他心中的愤懑,可以得到疏解,然后最后又有一个喜剧收场,给看戏的人一个希望。所以中国的这种国情,好像是比较适合这种大团圆的剧情,它就跟西方的背景,当时它的文化是不太相同的。这个也没有孰对孰错,这可能是导因与不同的文化氛围之下所形成的。

我这几天因为在学校的课程里面,我也指导硕士班、博士班一年级,有一个必修的科目,这个必修的科目我们叫做学术讨论,简单来说,就是教硕士生、博士生一年级的同学怎么样来写学术论文,所以有一些格式的要求之外,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实作写论文,然后我们分组讨论,分组人都不多,三位四位,而且是同质性比较高的,我们纠成一组,这样讨论的话,彼此之间互相可以给一些意见,教学相长。我自己也从里面体会一些,我自己领域之外的一些涵养。像这个星期我们这个组,这个礼拜谈到的就是跟戏剧有关。有位同学就研究了韩国的一个戏剧,这个韩国的戏剧,他发现它跟中国的某一出戏剧的剧情非常雷同,可是他去追溯之后,他发现这两个剧本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谁影响谁的问题,也就是各自发展,在中国的剧情剧作它是自己产生的,在韩国的这个剧情,这个剧本,也是自己产生的,可是为什么会有很高的同质性?两个不同的国家各自写成的剧本,可是剧情很雷同,角色的描述也很近似,当然结局都是大团圆。所以我们在讨论之后,我们都有一个想法,其实在整个东亚文化圈,中国也好,包括我们所谓的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因为都深受了儒家文化的影响,算是整个华人的文化圈,还有泛华人的文化圈,所以好像即便是朝鲜半岛,或日本,或越南,多多少少也受到了这种华人的思想的影响,所以在韩国也有这样传统的戏剧,也是不脱离大团圆的模式,连中间的那些波折、坎坷都很相近。所以再再证明了,其实中华文化无远弗届,尤其在东亚整个地方算是最主流的文化思想,当然连戏曲也都脱离不了这种影响。这是很有趣的一个观察。这是我们看到汤姓的历史名人。

接下来我们看到第七十三个姓氏,这个姓氏应该大家还会念吧?念作ㄊㄥˊ。讲到这个滕,我就分享一下我们华语中心有一位老师的小故事。他自己讲的,他自己跟我分享的一个小笑话。他姓滕,他在我们中心也算是蛮资深的华语老师。我们华语中心学员来自于全世界各地,都是来台湾来成大华语中心学华语的。然后我们的学员,除了要会一些日常的会话之外,我们还要教他写,还要教他读,读跟写必定要认识汉字,所以他们也需要练习汉字,就跟同学一样,要练习汉字。有的时候,这个学员他们如果刚刚初学汉字,他们会觉得很困扰,因为汉字的量太多了,而且有一些长的很像,所以就容易会写混了。他说有一次因为学期结束了,有一位学生是欧美的,他就写了一张卡片,然后就放在办公桌上,他就离开了。我们这位滕老师因为他本来有课,所以他没有见到那位放卡片的同学,等到他下课的时候,他回到办公室,桌上放了一个卡片,上面就写了三个字,写什么?他说上面就写了胜孝帅收。一开始他还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有一个胜孝帅?胜孝帅收,他就丈二金刚摸不着头绪,胜孝帅是谁?所以他就把这个拆开来,拆开来以后,因为那位欧美的学生,他汉字也是初学,所以他里面卡片的内容是用英文写的,当然就是感谢老师这个学期的教导,如何如何,然后他因为在卡片里面,他还有提到他的名字,也是写成胜孝帅,他想说这个卡片摆在他桌上,应该是给我的吧,后来他终于想通了,他写错了,是滕老师,结果他写成了胜孝帅。所以后来就变成一个笑话,后来他跟我分享。所以有的时候我也跟他开玩笑,碰到他的时候我也跟他说,胜孝帅你来一下,我们讨论一下事情,他就哈哈大笑。所以这个汉字真的是多一点少一撇,那都变化很大,更何况有些字形真的长得很像,所以这个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看到这个滕姓,滕姓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也算是蛮稀有的姓氏。它的典故,它的起源,是来自于黄帝的二十五子,先前我们讲过好多次了,黄帝的二十五子,总共有得到十二个姓氏,滕姓就是其中一位,所以滕姓算是黄帝最嫡系的子孙了,也就是从姬姓派生出来最早的姓氏了。也有另外一支是起源于周王族的姬姓,这个就是比较晚的了,就是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的第十四子错叔绣,封到了滕这个地方,所以后来滕国被越国灭亡之后,滕国被越国灭了以后又复国,后来又再度被宋国给倾覆,所以后来滕国的子孙就以国名滕为姓氏。因为滕这个地方,它是在现在的山东半岛滕县一带,所以滕就一直都在北方发展,所以滕这个姓氏,就是蛮典型的北方的姓氏。

好,我们再往下看,再来,滕姓的历史名人有一位滕胤。滕胤大家对他就比较陌生了,他是三国时代吴国的重臣,而且是比较后期的时候才崛起的。滕胤也是在孙权称帝之后,他就被提拔,然后历任各地方的太守。请各位帮我改一个错字,打字的时候打错了,在第三行历任丹杨太守,这个“杨”请帮我改一下,这个杨应该是阳光的阳。在中国的地名里面,有很多什么阳什么阴对不对?所以你看到那个地名,什么阳什么阴的,一定都是阳光的阳,不会是木易杨。为什么在中国的地名里面,有很多什么阳什么阴?因为在中国命名地方的名称,常常都会依照地形地貌来命名。

所以我请大家在旁边注记一下,如果有了解的同学,你也稍微的复习一下,什么叫做阳?阳就是山南水北,以地形地貌来讲,在山的南边在水的北边叫做阳。反过来什么叫做阴?就刚好颠倒了,山北水南称之为阴。大家这样子看好像不太能够理解,我用一个很简单的图示,大家都懂了,假设这个是一座山,这是太阳,这边是南边,这边是北边。我们都知道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尤其在中国的华中华北那一带更明显,因为它距离北纬,北回归线,北纬二十三点五度,是比较远的,是纬度比较高的,所以太阳运行的轨道,事实上它是偏南方,所以一般的日照,大概我们传统的民居,在选座位的坐向的时候,都会比较倾向于坐北朝南,这所谓的朝南,就是大门或者是门庭朝向南方,因为才能够把阳光引进到屋子里面来,因为太阳运行是比较偏南的。那为什么要坐北?因为朝南是为了要撷取阳光,让阳光能够到屋子里面来,坐北就是它屋背,通常屋背的地方都比较不会开窗,所以它朝北方。中国北方,尤其到了冬天的时候非常寒冷,都会刮起非常强的季风,北方带来的寒风,在穿过这个房子的时候,因为它屋背基本上朝北方也不开窗,所以冷风不会吹到房子里面来。这个是我们老祖宗生活的智慧。我们再回来,因为太阳运行是比较偏南方的,所以如果是阳光这么照射下来,当然如果是山脉,它是东西向的山脉,它就会有两个面,一个朝南,一个朝北,所以如果是这样的坐向的山脉,南面它受光是比较多的,北面就比较不受光,所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这个比较好理解,对吧?OK。

那水呢?水是这样的意思,各位想像一下,一样这边也是南方,这边也是北方,水它河道是比较低下的,所以各位可以想像一下,这是剖面图,所以水是这样流的,所以如果是阳光这么照,是水的哪一岸?南岸跟北岸哪一边受光比较多?是北岸,所以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可以想像一下,这个是水道,水是这样流的,我们是中间把它剖开,这样了解了。所以在中国很多地名,叫做什么阳什么阴,其实它前面那个字要么就是山名,要么就是水名。像先前我们曾经讲过韩信,帮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那个韩信,韩信后来被削藩之后,被改封回他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里?淮阴,所谓的淮阴就是淮水之阴,中国四大水系的淮水,淮水之阴。所以淮阴是在淮水的南边,还是在淮水的北边?对,在淮水的南边,就叫淮阴,OK。这个地方的丹阳,那个丹就是山脉,所以前面,就是阴跟阳,地名如果后面是阴跟阳,前面往往是山名或者是河流的名字,这样可以了解了。

我们再往下看,这位滕胤,后来也慢慢的在政坛平步青云,然后孙亮即位之后,这位滕胤出任太常卫将军,然后后来又被提拔,后来滕胤在北伐的时候,大家又推举滕胤为相,希望能够扶植滕胤,来分割当时的孙綝,另外一位执政大臣的权力,可是没有成功,没有成功之后,当然滕胤就被放贬了,后来滕胤又跟吕据密谋要来推翻孙綝,后来就整个被屠灭了。所以到最后,一直到了孙綝被杀之后,东吴的景帝孙休才为滕胤平反。所以在当时东吴的朝廷里面,就有两股势力在纠葛,一边是支持孙綝,另外一边就是支持滕胤,两股势力在恶斗。滕胤被斗倒之后,全族屠灭。孙綝后来也被斗倒了,所以就还滕胤一个公道。

所以在历史上这种权力的欲望,然后导致这个政争的确是非常频繁。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两个或者是三个势力纠葛,并不是只有他两个人三个人的问题,像这个案例,并不是滕胤跟孙綝两个人,他们在斗争而已,是两党人在斗争,牵连的可能是数十人,甚至于上百人,因为大家为了要在权力场上,能够不断的攫取权利,或者是保障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到最后一定要抉择,要押宝,要押哪一边?要跟哪一边?如果判断错误,影响的可能是不仅仅自己的官位不保,财产被抄没,甚至于可能是自己的人头落地,甚至于牵连整个家族。

你说那我们就归隐山林就好了,我们就不要在权力场上有这么大的欲望,不要忘记了,在英国有一位贵族讲过这句话,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你没有接触权力之前,你觉得我可以看得开,我绝对不会恋栈权位的,可是当你手握权力之后,当你尝到那种权力的甜头之后,还有它带来的利益之后,多少人能够抵抗这个诱惑?请告诉我,很难的,十个人里面有一半以上都不容易,所以很多时候是利欲薰心了,让自己无法自拔了。更有些是什么?有些是你想急流勇退,可是你结党结派,跟你同党的人不能让你退,因为你是我们这个党的头,你退不得,你一退,我们这些跟你这么多年的兄弟怎么办?所以有些是被迫,他也蛮无奈的。所以面对权力,面对这些欲望,其实我们应该要有一些制衡的力量。当然如果能够自己控制得了,那当然是最好,如果自己没有办法控制的时候,也应该要有这样的意识。当有人,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同僚同事劝你的时候,你就要有警醒的这个敏感度了,是不是我应该要转变一下自己的态度,要转变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了。但是很多时候旁人劝你,通常你一旦投入进去之后,也没办法听得进去。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在面对权力的时候,要戒慎恐惧的。

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第七十四个姓氏,殷这个姓氏。谈到殷这个姓氏,大家真的对它就蛮少见的,谈到殷你一定会想到,我们有另外一个古代的国家,它叫做商,可是商朝有的时候它也被称之为殷朝,所以殷商殷商,这两个朝代名都可以通用。到底殷跟商哪一个比较正确?有此一说,大家参考看看,早期的时候在盘庚还没有迁都之前,当时殷商的前半段都是屡屡迁都。在盘庚,我把那个人名写一下,盘庚是殷商中晚期的一位商王,在他迁都之前,历代的商王都屡屡迁都,甚至于有一个说法,说在盘庚之前殷商曾经九次迁都。为什么会那么频繁的迁都?当然学者有不同的意见,有一个比较主流的说法,就是殷商在早期的时候,其实他们还是过着游农的生活。不是游牧,游牧大家懂,逐水草而居,游牧。他叫游农,农夫的农,也就是说,他已经开始进入到农业生活了,农业社会了,可是在早期的时候他有个过渡,就是他对于农耕的技术,他没有办法十足的驾驭,他没有办法很完整的去开发这个地力。所以,他在这个地方定居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开垦,农耕,可是他不晓得怎么样去开发这个土地的肥沃效益,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施肥,他们还不知道有效的灌溉,他们还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几年之后这个地力就耗尽了,收成就开始锐减。好,收成锐减之后就会影响到什么?影响到粮食,所以就抛弃这个地方,就另谋其他肥沃的土地,所以他就搬走了。所以他屡屡迁都,是因为当时殷商早期还是属于游农阶段,所以因为他要寻找更好的肥沃的土田可以来开垦,所以才会有这种状况。这个是比较主流的说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到了盘庚,后来他就定下来了。我再补充一下,刚刚我们提到的是主流说法之一,另外一个主流说法之二就是,当时中国北方还有频繁的水患,为了要避水患,所以他要屡屡迁徙,但是这两个主流说法其实不相违背,都还是因为土地利用的问题,他没有彻底解决,所以会屡屡迁都。到了盘庚的时候他就定都了,定都在什么地方?定都在后来我们讲的商这个地方。商这个地方又在哪里?就是在现在的河南安阳,安阳县这个地方。然后如果讲得更精确一点,就是在民国初年的时候,他那个地方还有个行政的一个单位,叫做小屯村,河南安阳小屯村,就是盘庚迁到的商这个都城,然后盘庚之后就不再迁都了。所以往后的商朝的国都都在商。所以商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理解,其实它严格来说应该是国都的名字。后来就可以把这个国都的名字,拿来代称整个朝代的名字,或民族的名字。这样可以理解。所以早期的时候他们说是殷,可是盘庚迁都之后,后来就经常殷跟商两个都可以使用,以国都名来代称这个国家的名字或朝代的名字。同学这样子了解了吗?可以了解了。

这种状况我自己也有一篇文章,发表在中研院文哲所,就是在先秦以前,这种以国都名做为国名的代称的情况很多,经常有这种状况。所以这种状况不是特例,而是在文献里面经常会如此。这样可以稍稍理解这两个名号的不同。

为什么大家会知道后来盘庚迁都在商,那个地点又是河南安阳小屯村?是因为在民国初年的时候,其实是清朝末年的时候,清朝末年的时候那边就被发现有甲骨。这个也蛮有趣的。以前文字学老师有没有提到?有,就是因为北京有个古董商叫王懿荣。有听过这段吗?王懿荣,王懿荣就是身体不适,就有几个说法,身体不适,然后就请大夫来看诊,看诊之后就开了药方,药方里面有一味药叫做龙骨,就是dragon,龙,龙的骨头。可是那个并不是龙的骨头,龙到底是什么我们上次讨论过,不知道是什么,在中医里面,在中药里面那个龙骨事实上就是龟甲,龟甲。所以他就叫家里面的仆人,到药房去抓药,抓了药回来之后,他就把药包打开来,他也算是蛮仔细的人,他就对药,看看对不对,因为煎药之后是要自己喝的,所以他也比较在意一些,他就偶然发现龟甲上面有刻痕,然后他就把那几包药的龟甲都拿出来,很偶然的就拼,拼了几块可以拼起来。他就觉得,这个什么东西?因为他自己做古董,他从来没看过这玩意。所以他就很好奇,他又打发家里的仆人,去他原来买药的那个药铺,把所有的龙骨,把所有的龟甲都买回来。买回来之后,他大老爷就蹲在地上就在那边拼,拼了几块,还蛮完整的。他知道这个不是随便刻的,因为有些字形长得很像小篆,当然不像小篆那么圆滑,所以他就翻了《说文解字》,他就揣摩了几个刻痕,然后大概会对应到的是哪几个字,上下几个字连读起来,是有意义的,是可以贯通的。

所以他就找了他同样做古董的朋友,大家来鉴定鉴定到底这是什么玩意。所以几个古董朋友来讨论之后就说,这东西没见过,大家都没见过。所以后来,他们就扫光了北京城所有药铺的龙骨,几个大老爷就在地上拼拼图,然后就拼了几块比较完整的龟甲片,然后就确定这个东西奇货可居,可以卖钱,古董。所以就打听了,你们这批龙骨从哪里进的?结果一问,河南安阳小屯村。所以他们就集资就直接到河南去了,就找了小屯村的农夫们,就跟他们说,各位乡亲,你们现在帮我挖甲骨,不要耕田,不要种地了,你挖出来我称斤论两跟你买,有字的价格高,没字的他也收,因为没字的他可以转卖给中药铺,所以他不亏本,有字的他当古董留下来,那价格就高了。所以那个时候他就弄了还不少,据说有十万片,可是各位不要想像,十万片是十万只乌龟,不是,那个片就是一小块一小块,有大有小,有些就是指甲这么大片而已,也算一片,有些是有刻字的,有些没刻字,所以号称有十万片,可是带字的不知道有多少。后来他就收了一些,没隔多久,他自己又染病,就往生了。

往生之后他古董的生意,就由他儿子来接古董的生意。他儿子不识货,他就想说,臭骨头,我老爹留这个干什么,所以他就放了消息说要卖这个东西。结果就有人来买,那个人是谁?那个人就是一位很有名的小说家,叫刘鹗,刘铁云。刘鹗写了一本很有名的小说,叫做什么?大家都忘记了,对,要讲清楚,《老残游记》,因为讲不清楚就会变成脑残游记,《老残游记》。这开玩笑的,因为我经常这样跟学生开玩笑。所以他是小说家,也是中国第一位全心全意研究甲骨的学者,他写了一部很有名的,也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甲骨的书,叫做《铁云藏龟》。以前学生说,老师,以前古人出书不容易,怎么取了一个名字叫铁云藏龟,不是应该取一个响亮一点的吗?铁云藏龙,铁云藏虎,铁云藏豹,藏龟干嘛?他不理解,其实他那个藏龟是藏什么?龟甲片,所以他有很多的拓片,是这么来的。所以后来才知道,原来河南安阳小屯村,是有蕴藏甲骨的地方。可是当时不晓得,后来清朝就清灭了,所以就开始有一些动荡。后来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就成立了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最早成立的几个研究所,其中之一就是历史语言研究所,我们简称叫史语所。现在在南港的中研院还是有史语所,而且是最早一批成立的研究所。所以,他们就开始到小屯村去做科学考古,然后他们就认定,这个小屯村,应该就是殷商后期的国都所在地,所以它才藏了很多的甲骨。然后根据文献的资料来做考订,这个商就是盘庚最后定都的那个地方,就因此确定了它的位置。所以很有趣,考古有一些是很偶然的,像这个就是很偶然的,被发现出来的甲骨文。

所以这个殷其实是商朝的意思。所以后来武王灭商之后,殷商的贵族子孙就开始分散掉了,当然有一些就心恋故国,就以旧王朝殷做为自己的姓氏。所以殷姓也是从商朝王室的子姓派生出来的姓氏。

我们看到历史名人的部分,有一位叫做殷浩。这位殷浩,其实早年的时候他不涉入官场,他自己又喜欢读《老子》,所以在乡里之间,都认为他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温文儒雅,很受地方人士的爱戴。他因为隐居在乡里之间,然后又喜欢研读《老子》,所以就比较看淡红尘,所以几次政府来征召他来当官,他也都婉谢了。一直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第四行,会稽王司马昱征召殷浩的时候,后来他才出仕。前面这个不念作ㄏㄨㄟˋ稽,也不念作ㄎㄨㄞˋ稽,要念作ㄍㄨㄟˋ稽。因为会不会的这个会它有三个读音,除了ㄏㄨㄟˋ之外,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读作会计的会,这个地方念作ㄍㄨㄟˋ,富贵的贵这个读音,它是只有用在地名,还有山名的时候才会读作ㄍㄨㄟˋ。因为那个地方有个叫做会稽山的山,所以那个地方就后来被称为会稽。所以这是一个限制读音的,比较少用的一个发音。后来就征召了,他就去当官,结果当官之后发现权力的滋味真好。司马昱为了要跟当时朝廷另外一个重臣叫桓温,他们要对抗,所以司马昱就刻意的栽培殷浩,然后让他参与朝政,所以殷浩就成为司马昱的打手,在朝廷里面的打手。所以桓温跟殷浩两股势力,就在朝廷里面内斗。这个时候,殷浩的几位朋友,像王羲之,先前我们介绍过,书法家,也劝他,写信跟他劝,殷浩一概不理,到最后自己就卷入到政争。然后因为后来北伐失利,被桓温逮到机会上表弹劾他,所以朝廷不得不处理殷浩的问题了,就把他贬为庶人而且流放,最后死在流放地东阳。

所以刚刚前面我们讲到滕胤,现在讲到殷浩。殷浩这个人,早年的时候酷爱《老子》,《老子》大家都知道,《老子》是讲很玄妙的一些奥理,奥妙的真理,所以我们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看,他应该是闲云野鹤,应该是很看淡这些权力,很看淡这些物质的,结果没想到一踏入官场之后,完全变了一个样,而且还执迷不悟,朋友来劝他一概不理。所以这个就要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警惕。当你还没有真正掌握到权力,还没有尝到这种利益的甜头的时候,你不要说你可以放得下,提得起放得下,很难。

所以像这个殷浩的事情,也值得我们省思。当然各位年轻的朋友会想说,老师你讲这个好严肃,我们现在都是很单纯的年轻人,我们用现在的流行话,我们都是nobody,等到我们哪一天变成somebody的时候,我们再来注意就可以了,可是教育的目的事实上是扎根是播种,不是等到哪一天,你真的成为somebody的时候再来注意,恐怕你都已经受到很多的习染,你已经没办法听进去这些金玉良言了。所以我们要从小教育我们的年轻人,就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种下这个种子,等到哪一天它开始茁壮,它开始开花结果的时候,它就会在他的思想里面,留下一个影响力,留下一个空间。这个也就是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所以也希望我们在座的,或者是在电脑前面,收看我们这个课程的年轻的朋友,真的,我们对于权力,对于欲望,我们尽量的要有一个制衡的力量。如果自己不行,透过朋友亲戚,如果有人好言相劝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要有那个敏感度,要提醒自己,是不是应该要做一些调整了。

我们看到下面另外一位,也是殷姓的名人,叫做殷峤。这个殷峤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后来他也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这个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跟东汉光武帝刘秀他建立东汉之后,有一个云台二十八将,它的功能是一样的,就是把这些开国功臣的画像,把它供奉在凌烟阁上面,受后人所称颂,膜拜。所以他也是开国功臣,而且是政府颁定的。殷峤本来是跟李渊一起起兵的,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是一起这么打天下的,算是元老。所以随着李渊的势力扩大,他自己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吃重。当然后来殷峤也随着秦王李世民,去讨伐其他的势力。当然中间他也有一些受挫,也被降等,被除名为一般平民百姓,后来他又再力争上游,又再次的跟随李世民去平叛,最后能够恢复爵位。所以算是跟李家父子,在战场上火里来水里去的,李家父子也对他很感念,所以才给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这种身分跟地位,而且他在往生之后,还配飨唐高祖庙庭。唐高祖就是李渊,刚刚我们提到开国的第一代皇帝,通常我们给他上的庙号,就是太祖或高祖。配飨庙庭什么概念?就是在唐高祖的宗庙里面,当然庙堂的正中间供奉的就是李渊的神主牌,他两边的厢房就会配飨一些,譬如说他的皇后、妃子,当然这位殷峤也在配飨之列。所以他是双重的褒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能够配飨唐高祖庙庭,那是两重的褒扬,是不容易的。

这个配飨如果各位有兴趣,或许各位也走访过,在台南的孔子庙,各位有没有去过?同学有去过吧?孔子庙进去的正中间,就是供奉孔子神主的地方。它前面不是有个平台吗?那就是每年祭孔的时候跳八佾舞,现在好像是改成六佾舞了,有一个地方,然后它左右有厢房。各位有踏进去看吗?左边跟右边都有一个一个的牌位,那个牌位其实就是孔子的弟子,还有后来历代的大儒,大儒家,大儒者,他的名号都被排在左右厢房,所以那个就叫配飨。这样就理解了。这是殷姓的历史人物。

好,接下来我们看到,下面第七十五个姓氏罗姓。这个罗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二十,在台湾排名第二十八,也蛮多的。我的母亲就姓罗。可是我们在客家人里面,罗就没有这么多,闽南人闽南籍就比较比例高一些。罗姓出处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是出自于熊姓,另外一个是出自于芈姓,也有说这个罗姓是祝融的后代。据说罗国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封的异姓诸侯国之一。在春秋初年的时候,罗国就被楚国给灭亡了,所以罗国人的公族就以国名为姓。也有很多罗姓的人,自认为他自己是从熊姓派生出来的,怎么说?因为他们的祖先是古代管理火种的官员,叫做祝融。

大家会觉得为什么会有管理火种?火不就是瓦斯炉,一点就有了,那个打火机一打就有了,各位要想像一下,在距离现在二三千年,甚至于更早以前,火是没有办法很容易取得的,即便到了春秋时代。春秋时代的人们怎么取火,各位知道吗?钻木,没有没有,没有那么辛苦了,他们有所谓的这个叫做鐩,一个金,有这种鐩,鐩就是一种取火的工具。它大致上又分两种,有一种就是有一点像,我们放大镜聚焦点火那个道理,它是用金属做成一个类似像碗一样,它是铜,所以它会反光,所以它透过光然后聚焦,然后就可以点火。这个蛮厉害的,这个蛮科学的。另外一种鐩就有点像打火,它也不是打火石,它做成长条形的,它可以这样用刮的,那就会冒出火花,冒出火花之后就可以引火,所以当时就已经有进入到这样的比较方便的工具来生活了,这是春秋时代。再早,再早到像黄帝时代,距离春秋时代更早一千多年,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取火,就真的可能像师兄讲的要钻木取火了。取火不容易,所以他们就会有人专门去看管这个火种。这个火种,也不要大家想像成是我们中秋节有烤肉,我们在外面买的那种火种,也不是,它就是,它会有生火,譬如说有引火,可是这个火是长年不能断的,必须要有人二十四小时看着,要不断的添柴火。因为这个火断了以后,要再引火就困难。所以就是管理这个火种,是这个意思。所以祝融就是这种职官。

祝融后来被杀之后,由他的弟弟吴回继续担任这个职官。后来吴回就生了陆终,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后来就赐姓为芈姓。季连又有一个孙子叫做穴熊。所以,刚刚我们前面讲到罗姓有两个说法,说是出自于熊姓,当然你说它出自于芈姓也对,所以就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当然在少数民族也有改姓为罗的,这个当然也是有的。

所以下面的迁徙分布,就请各位参看一下,少数民族融入的情况也还蛮多元的。再来我们看到堂号的地方,堂号有一个尊尧堂。尊尧堂的典故是讲宋朝的时候,有一位豫章人叫做罗从彦,他是当时的大儒程颐程颢的再传弟子,就是学生的学生,算是程颐程颢的徒孙。罗从彦遵守师训,隐居不仕,后来也传朱熹的理学,写了一本书叫做《尊尧录》。所以后人就因为他是出生于豫章,也隐居在豫章,所以就称他叫做豫章先生。他的子孙就以此做为典故,而立了堂号尊尧堂。豫章是一般我们传统罗姓,就是在这个地方发展,在这个地方变成是个地区的望族,所以罗姓的堂号一般就是称为豫章堂。像我母亲的娘家我的外公家,他们的堂号到现在也都是挂豫章堂。我们在台湾有些比较传统的三合院,正堂正厅上面,你会看到会挂那个堂号。闽南人的写法跟客家人会不太一样,闽南人的写法,就是一般我们传统的横排的,读法是从右读到左边,对吧?没有错,因为中国传统是,如果是直行的读法,也是从右边一行一行往左边读。现在就横排,会比较习惯是从左边读过来,是因为因应我们现在西洋的文字,还有电脑打字,所以我们习惯现在横排是从左到右。可是中国传统是由右到左。闽南人他这个堂号就是什么什么堂,堂都是在最左边,因为从右边读过来,堂在最左边。客家人,你注意看,他那个堂一定是摆在三个字的中间,所以豫章堂,堂在中间。像我们黄家,我们就是江夏堂,我们是江夏,堂也在中间。所以你去一些地方看,你看到那个堂在中间的,大概这户人家就是客家人。或许他自己不知道,因为可能后来跟闽南人混居,所以他慢慢的也就讲闽南话了,他可能不知道他祖上是客家人,但是从那个堂号的遗迹,还是可以判断他是客家人。我们在客家人的堂号,你进那个正堂的大门,它左右会有一副对联,左右有对联,那上面就会挂什么什么堂,左右的对联通常它都会去引用典故,引用这个姓氏古代的一些名人的典故,所以你可以从这里面就知道,他们在褒扬他们这个姓氏的光荣的历史。像我的外公家,因为豫章堂姓罗,所以我印象很深刻,我还当时因为念了中文系,我对这个很有兴趣,我还特别去查了资料,原来我外公家正堂那个对联,里面有讲到一个尊尧,我后来去查了典故,原来讲的就是罗从彦的书,所以就知道原来是有这样的典故。所以大致上在客家庄,闽南人我不敢说,在客家庄的门联,尤其是厅堂的对联,都会有一些典故在里面。这个很有趣,有兴趣的可以来做一些研究。

好,我们看到下面第十九页,我们看到罗姓的历史名人。谈到罗姓历史名人一定要谈到他的,就是罗贯中。我们称罗贯中,罗贯中,其实贯中是他的字,他的本名叫做本,他叫罗本,然后有个号叫做湖海散人。像这个地方它就要破音念作ㄙㄢˇ,散人就是闲散的意思,就是不当官,是一个平民百姓,所以叫做散人。他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其实他有很多部小说,但是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我们简称叫做《三国演义》。这本书对后世的影响就不用说了,影响太深远了。所以从他开始一直到明朝、清朝,小说的蓬勃发展,如果大家没有太多的意见,大家应该都是公认以罗贯中,还有他的老师施耐庵,他们师徒两个人为起点,开始有这些通俗小说的蓬勃撰写。这个《三国演义》也好,《水浒传》,施耐庵的《水浒传》也罢,其实我们在小说的类型里面,我们都把它叫做章回小说,章回小说就是一章一回。

通常章回小说最后面它都会有两句话,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或说且看下回分解。为什么会这样?其实章回小说它的前身是什么?就是话本,说话人的底本。什么叫做说话人?说话人其实就是说书人。在宋朝的时候,因为市民经济的发达,宋朝虽然国力不强,可是它文化非常的高,尤其是庶民的文化非常的高,很多的庶民因为生活优渥,所以民间的一些娱乐活动,到了宋朝的时候达到高峰,其中有一个娱乐的活动,就是到茶馆里面去听说书人说书,说书人就在那边讲故事。好,讲故事无非就是要招揽生意,所以这个茶馆的老板,他看到这位同学,同学很会讲故事,所以他就邀请同学来,你就长住在我这个茶馆,然后你就讲故事。然后客人给你打赏,我就抽,看看抽多少,其他的就是你的。店老板,茶馆老板赚什么?他赚的是这些客人来听同学说书,他来茶馆,总不会干巴巴的坐在那边听他说书,如果是这样的客人,茶老板也不接受,那你来茶馆听书一定要干嘛?点壶茶,叫一碟什么瓜子、花生,喝完了吃完了,续杯。如果同学讲的故事一天就讲完了,讲完之后?讲完就讲完了,明天还来不来?就讲完了,就听完了,就算了,就不来了。所以说书人他们跟茶馆就有一个默契,为了要招揽客人,而且要让那个客人经常来,而且最好天天来,所以他讲故事的时候,就讲到那个最精彩的地方,就戛然而止,就不说了,然后就说,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是叫你明天再来,茶馆才有生意。懂了?懂了,所以这些说书人,他在铺陈这个剧情的时候,一定要加油添醋,否则你这干巴巴的,在家里面读死书不就得了,所以他一定要有一些剧情的张力,然后说学逗唱、表情、声调、动作带进来,所以他看的是一个综合形式的表演,不是只有声音而已,他还有什么?他还有动作跟形象。有时候还有两位说书人的,也有,就是两个人分饰两个角色,当然这个也是有的。后来我们还有另外现在在台湾,也算是蛮红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叫做相声,其实相声也是从说书人派生出来的一种表演形式。当然他的舞台就不一定在茶馆里面了,他就有更多的地方可以来展现。

所以我们刚刚提到,他这个通俗演义的底本,就是从说书人的所谓的话本来的。它话本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是说书人他自己做注记,他可能会注记说,讲到什么情节的时候,要带入什么动作,要做出什么样的声效,声音效果,他都会做注记。可是这些东西在转变成案头文字的时候,变成书面语言的时候,它必须要转化,转化成什么?转化为文字的描写。譬如说他要做一个音效,它当然变成文字的时候,他就要用文字的方式去表达那个音效。所以从话本变成章回小说,它还是有个转化的过程,但是原则上,它是遵从那个话本情节的铺陈,当然还是要有一些稍微易动一下,这个都是合情合理的。

罗贯中,在他的《三国演义》里面的角色,其实他还是着重在描写曹魏跟蜀汉。我曾经也跟大家讲过,如果从那个分量来讲,其实它应该是二又二分之一国演义,因为东吴的比例真的是不多。在曹魏跟蜀汉里面,他又集中刻画几个人物,你看他很刻意去刻画几个人物。在曹魏他主要是刻画谁?曹操,曹操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人物,但是在曹魏里面大概是他着墨最深的。在蜀汉呢?诸葛亮是一位,当然还有刘备,当然还有像关羽、张飞,他当然也摹画得很深。在他小说的系统里面,他还是倾向于蜀汉的,他有意无意的还是以蜀汉为正统,然后就贬义曹操贬义曹魏为逆贼,叛乱集团。这是他个人的一个政治态度,这我们不管。但是他在描写那个形象的时候,你看,就是师兄刚刚提到那个诸葛亮,诸葛亮在他笔下所呈现出来的,他根本就是神,掐指一算,知道什么,会吹东风。天!你现在请那个任立渝,报气象的那位任将军来报,报气象都不一定那么准。才几时起,哪一天晚上什么时会起东风他都知道,那也真的是太神化他了。所以就是说,他在形象的铺陈的确是有一点,我觉得有一点过了头,如果用一个正史的角度来看,真的是有一点过了头。但是很合乎老百姓的口味,大家读这个就很过瘾。大家都想说,我们也希望有一位刘皇叔,来这么温文儒雅,这么的替老百姓来着想。所以愈苦难的年代,《三国演义》愈红,因为我们总是希望里面这个角色,真的能够在现实的生活里面出现。所以他也是慰借人心的一种手法,虽然说现实我们没有办法达到,但是在理想上面,在你的世界里面,你得到了满足。

好,我们就休息一下,等下再回来。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