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征文 | 北京大学第十七届史学论坛分论坛主题(本科及以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北京大学第十七届史学论坛

分论坛主题


分论坛一

变与常:从先秦到南北朝的历史新探


方向一:出土文献的世界:国家与社会

      陈寅恪说过:“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早在汉晋时代,学者便已利用古文经和汲冢竹书等出土文献进行研究。当今的考古发掘和整理更加科学,学界对出土文献的利用达到新的高峰。出土文献不单可以补充甚至修正传世文献中一些重要政治事件与制度设置等的记载,从而加深对旧问题的认识,同时也纪录了不少传世文献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各类社会活动,从而帮助发掘新的问题。因此本方向期待以出土文献为基本史料,关注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国家与社会的研究。


方向二:传世文献的视阈:制度与观念

      严耕望认为高明的研究者,在于能“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问题的更新并不单在于新材料的发现,研究方法的更新也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近年随着对传世文献更深入的分析,愈来愈多学者关注到文献的生成及流传问题。传世文献的作者大多正在担任或曾经担任朝廷命官,他们一方面对国家制度的设置和运作极为熟悉,另一方面也往往受自身观念的影响而对历史作出某程度的扭曲。在唐以前的写钞本时代,抄写者也同样经常改动原始文本,这些改动虽然带来阅读上的不便,但有时亦能反映时代观念的变化。因此本方向期待以传世文献为基本史料,关注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制度与观念的研究。


分论坛二

僧传与学案:隋唐至明清的宗教文化与学术思想


      隋唐佛教,如汤用彤先生所说,“承汉魏以来数百年发展之结果,五花八门,演为宗派,且理解渐精,能融会印度之学说,自立门户。”从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到禅宗越祖分灯,演为曹溪门下五家七宗,越来越体现出中国化佛教的个性,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深远影响。从唐宋时期的《续高僧传》、《宋高僧传》到宋元明时期各类禅林僧传、灯录、语录乃至山志、碑石,记载着丰富的佛教史料,值得进一步发掘。不同于汉代以来的章句训诂之学,宋代学者大都趋向于义理心性的探索。两宋时期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如邓广铭先生所说,“是儒释道三家的学说经过长时期的互相交流、互相斗争、互相排斥、互相渗透、互相摄取的一个产物。”而到清代,学术风气则又从虚转实,转向考据,至乾嘉时期,皖派、吴派、浙东学派、扬州学派、常州学派更是交相辉映,蔚为大观。从《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儒学案》等学案体史书,到近古以来学者存世的文集,再到各种学人谱传,保存着丰富的学术思想史资料,值得更加充分的利用。本方向期待对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宗教文化史、学术思想史、政教关系、思想史文献、宗教与学术人物生平钩沉、社会交游以及士人在朝与居乡等相关议题的研究。


分论坛三

巨浪与潜流——近现代中国的骤变与渐进


      中国近现代,直观上,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频繁发生的年代,各种思想资源纷呈,各股政治力量涌现,各式生活习惯并存,“你方未罢我登场”。从这个角度上看,历史似乎从来不是“必然如此”的,毕竟历史中的个人做出的不同选择,合乎他们不同的情感、利益与环境。穿透纷繁复杂的抉择迷影,似乎又有一条大致的线索,如草蛇灰线般贯穿始终。诚如钱穆所言,治史者“可从历史进程时期之变动中,来寻求历史之大趋势和大动向……顿挫、曲折、逆转与倒退之中,依然仍有其大趋势与大动向可见。此等长期历史之大趋势与大动向,却正表现出每一民族之‘历史个性’有不同。”


     诚如斯言,不同选择的潮涌潮落可能有一定的必然性,不同的选择间可能也共享着共同的逻辑。近现代中国的风云激变,既离不开突然性的西力东渐,也离不开中国长期以来的“历史个性”。骤变一方面容易使我们看不清渐进的态势,另一方面也蕴含着未来的发展方向。2020年是十分特殊的一年,理解这一年的变化自然离不开近现代以来大势的累积。回望历史,或将有利于我们省思当下的变化,即如钱穆所说,“从此不断之变中,我们又该默察其究竟变向那里去”。


分论坛四

穿越藩篱——跨国史与跨学科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变迁


      伴随着全球化与国家间相互依赖的加深,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历史叙事近年来不断涌现——“在国家之外发现历史”,各国人类共塑的历史样貌,在史家们的妙笔之下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与之相应,伴随着技术的革新与各学科间壁垒的突破,跨学科的视野与方法,正在将当下的史学研究推向无尽的、新的边疆——“在传统史学之外重观历史”,史学研究的对象与手段大为扩充;而世界历史的波澜画卷,也正在这些新视角与新方法的映照之下,日益呈现出更为丰富、更为宏大、更为深刻的面向。


      作为对“跨国史”与“跨学科”史学新趋向的回应,欧美近现代史分论坛期待更多具有学术新意与思想深度的佳作,并因此不限定特定的研究时段、对象、视角与方法。因为我们深信,历史的变迁,本身便是一个连续而非割裂的进程;历史的发展,本身便是一段“共有”而非某国独有的故事;而对于历史的研究,也本身便是一门综合而非偏狭的学术。本分论坛诚邀各位研究者踊跃赐稿,并冀望能为大家搭建起交流的平台,让思想碰撞出火花,让火花汇聚成火炬。


分论坛五

传统与变革——后发型近代化国家的转型期


      从前近代到近代的转型,往往伴随着阵痛。维持着传统状态的国家面临列强们的威胁,如何变革自身谋求独立,对于后发型近代化国家而言是紧要的课题。如何理解并处理原先的传统,以及西方式近代化的理论与经验,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站在当下,回顾这一历史的激变期,如何处理这一历史经验与思想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分论坛期待与各位学友就“传统与变革”这一问题展开一场深入的对话与探讨,期待各位学友从各种视角与方法、主题与对象出发,深入挖掘转型期的历史机理与思想资源,碰撞思想的火花。欢迎各位学友惠赐佳作。


来源 | 燕园史学

声明:“史学研究与服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分享资讯、学术交流之目的。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后台留言告知,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继承百年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4.30前)

● 第四届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论坛(2021.4.30前)

● 2021年“博物馆学与多元学科的关系”学术研讨会(2021.3.15前)

● 第十六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2021.5.15前)

● 第七届高校党史教育论坛(2021.3.20前)

● 纪念东京审判开庭75周年学术研讨会(4.30前)

● 杨浦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4.15前)

● 中国史学会“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研讨会(1月30日前)

● 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第十一届评奖启动(5.31前)

● 北大未名论坛暨马克思及相关学科博士高级研讨班(本硕可投,1.4前)

●“建党百年与陈云”:第十五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3.1前)

● 有稿酬!新四军重建军部80周年理论研讨会(截至1月10日)

●“形象史学视野下的舆图与边疆文化”学术研讨会(4月前)

● 美国公众史学2021年会议(1月初)

● 第33届全国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位点会议(4.15前)

● 首届“穿越时空·汉学高端论坛”(截至2021.2.28)

● “铸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精神”论坛(截至2021.2.15)

● 清代政治史论坛(截至2021年2月25日)

● “学习弘扬林伯渠革命精神”学术研讨会(截至2021.3.20)

戳“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