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良玉 | 提高史学研究水平的基本途径——关于史学论文的写作

李良玉 人文学术社 2022-01-05
李良玉,男,安徽太和人198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同年分配至阜阳师院政教系从事教学工作,1987年9月转入历史系工作至今,现为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职称(简介有误,作者为南京大学教师,已退休)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研究人员经常从事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改善论文的品质,是每个研究人员都会考虑的问题。本来,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具有个性化色彩的工作。但是,在现在的学术体制下,却要求研究人员进行批量性的论文生产。因此,在开始讨论学术论文的写作之前,有必要对“学术论文”下一个定义。

根据目前阶段的社会形势,学术论文具有下列四种品质:

第一,学术论文是一种解决学术问题的研究论文,或者说,是一种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通常所说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专著以及与专著相对应的单篇论文。就史学论文而言,包括读史札记、学术综述、专题讨论等不同形式的文章。

第二,学术论文是研究者个人的研究心得。包括几个学者一起研究某个问题,或者集体讨论,个人执笔;或者分工写作,集体合作,所形成的共同的研究成果。从这个角度看,它是研究人员工作业绩的一种体现。

第三,学术论文是一定时代的文化成果之一。每个时代都有许多文化成果,其中,学术论文(包括著作)是学术领域留下来的精神产品。它是该时代学术界科学探索的结晶,也是该时代学术进步的表现。只有用这个标准衡量,研究人员才能自觉地认真地从事平常的研究工作。现在学术泡沫太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自己把标准放低了,不关心自己的作品究竟有没有价值,能不能体现这个时代的学术成就。

第四,目前阶段,学术论文还是一种能够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文化商品。所以说学术论文是一种文化商品,是因为学术研究已经充分市场化。现在的学术共同体,是由学术刊物、作者、作者所属的工作单位三方组成的。围绕论文发表所形成的利益链,有些直接用金钱买卖关系建立起来。作者为了发表论文而支付的版面费,使学术市场的有关方面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以上四点,决定了学术论文拥有多重功能,可以满足下列六种社会需求:

第一,满足当代学术发展的需要。所谓学术研究的发展,是靠新的研究成果来体现的。比如说,某个领域里学术研究发展了,怎么证明呢?一个重要的衡量依据就是有过多少学术论文,解决了多少问题。

第二,满足评价作者学术水平的需要。作者水平的高低,最好的证明方法,是检讨他的学术论文或者学术著作,其他好像没有什么更加令人信服办法。当然,像现在许多学校通行的那样,教了一辈子书的老师当不上教授,不上课的行政官员却当教授,是另外一回事,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第三,满足教学的需要。不论哪一个学科,也不论哪一个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的教育,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都要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材料,包括过去的研究论文和当前的研究论文。所以,学术论文在人才培养方面,有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

第四,满足有关刊物通过卖版面创收提高经济待遇的需要。现在,版面费已经成为有关学术刊物颇大的一笔灰色收入。在一些论文发表压力比较大的地方,包括名牌大学和高校、科研院所,还出现了专门从事论文发表业务的经纪人队伍。他们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人员与学术刊物之间居中联系,负责收取费用,落实发表。

第五,满足个人获取社会荣誉和经济利益的需要。论文发表出来,就会有影响。如果研究成果得了奖,作者就很光荣。拿着这些论文和奖项,又可以提职称,加岗位津贴,领特殊津贴,升教授等级,当资深教授,当教学名师,当学术官僚等等。这些东西一方面直接与待遇挂钩,另一方面又是重要资源,可以带来难以估量的各种额外收入。

第六,满足有关当局宣扬政绩的需要。现在,从科研院所到普通高校,都把发表论文作为重要政绩指标之一。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指定的“核心期刊”目录,都按照自己的目录确认哪些论文算成果,哪些论文不算成果;都按照自己的“核心期刊”目录考核教师,评价他们水平的高低。这样荒谬的政策所以坚不可摧,是因为各单位的管理者凭借自己所掌握的本单位的资源,可以很方便地与这些“核心期刊”建立密切关系,使自己的业绩领先于普通教师,从而理所当然地享受各种考核政策给予的好处。

学术论文的以上四大特性与六大功能,使它成了一个很复杂的事物。至少,成了一种集学问性与功利性于一体,甚至功利性远远大于学问性的东西。当然,不需要完全排斥学术研究的功利性,至少,稿费制度并不是现在才有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宗旨,就是保护学术研究人员的合法利益。但是,像目前这样,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发动“论文大跃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评职称要论文,考核业绩要论文,申请岗位津贴要论文,获得更高的荣誉要论文,写一篇文章拿一份钱,学术论文成了敲门砖。于是,怎么才能写好论文,自然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下,做好学术研究的重要前提,除了必须拥有很好的学问基础之外,还必须拥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否则,无法应付环境的压力。2006年,我曾经说过,人文科学的学术研究常常面临七种矛盾:第一,与人们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冲突;第二,与特定政治团体自我形象设计的冲突;第三,与特定历史人物自我美化要求的冲突;第四,与群众盲目崇拜心理的冲突;第五,与编辑出版人员缺少必要的学术素养和基本的学术追求所决定的低下素质的冲突;第六,与相关历史人物的关系人以及关系群体的冲突;第七,与学术界某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和学术套路的冲突。现在看来,除了以上七条之外,还要再加一条,就是与腐败的学术制度和学术环境的冲突。

所以提出要正确处理上述八种矛盾,是为了能够在人与社会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其中,培养健康的心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安下心来,沉下来,才能坐得住,才能有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专心致志。所以,要养心、养神、养气。因为心安理得可以写文章,心急如焚写不出文章;神色自若可以写文章,神色仓皇写不出文章;气势如虹可以写文章,气急败坏写不出文章。

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史学论文的写作,必须遵循史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坚持学术创新的原则,坚持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坚持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不断提高研究水平的基本途径。

学术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本质要求。假如笼统一点,也可以说,一切过去发生的事实都是历史。实际上,再现过去的事实是有困难的。我说过,历史有六种形态。它们是:某种历史事实的原始过程,历史学家书写的历史,历史学家知道但不能公开书写的历史,各种非正式记载 (包括各种民俗、神话、传说等)中的历史,保存在历史资料中有待发现的历史,随着历史资料的湮灭而不可重现的历史。其中,除了历史学家书写的历史著作以外,其余几种历史都是很少见之于公开记载的,也是当代绝大多数人所不理解或者不知道的。通常人们所了解的历史,只是历史学家已经写成书或论文的历史。然而,仅仅这一种,也不一定千真万确。因为任何历史事实,经过长时间的世代变易、时势侵蚀和学术沉淀,总有本色、变色和添加色的分别。本色是历史的本来面貌,变色是由于时代变迁而逐渐破碎的历史面貌,添加色是经过后人出于某种动机分外指责或颂扬而扭曲了的历史面貌。历史学家的工作,就是不断甄别已知的历史,不断书写正在发现的历史,不断揭示未知的历史。

就学术研究而言,所谓创新,就是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学术进步,给出了新的知识内容。创造性是研究人员学术生命力的体现,分析创新水平的依据自然是分析作品。但是,创新性的具体评判标准通常又很难确定。笔者曾经提出过下述四点意见:(一)解决的问题属于过去学术界曾经研究过但是未能解决,或者众说纷纭未能得到一个相对可靠的意见;(二)在某一课题,或某一领域,或某一重大学术问题上,对现有学术成果做出了根本性的订正,纠正了传统结论;(三)通过演绎新的学术观念,或挖掘新资料,或对资料做出具有科学依据的新解释,从而得出新的认识,并且导致该方面学术面貌和价值倾向的改变;(四)开辟了新的研究课题或者新的研究领域。

坚持学术创新的关键环节,是放开眼界,改良学识,瞄准前沿,或者找准疑难问题,提高研究课题或者论文选题的学术含量。这就需要加强对学术史和学术动态的了解,激发求知、求变、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培养旨在解决问题、推动进步为目标的创造意识。

遵守科学规范是确保学术研究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笔者所说的科学规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学术研究必须遵守的规则。比如,禁止抄袭剽窃,援引别人的学术成果必须声明,等等;二是必须遵循符合客观规律的学术思维、学术路径、学术方法研究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钥匙。这里所说的遵守科学规范,是指第二层意思。史学论文有四个要素,即论题、论点、论据、结论。史学研究必须坚持四个“以”:以证据说话,以史料证明论点,以论点的互相链接和支持构成结论的基础,以论点、论据、结论的一致证明对论题所做的全部阐述的自洽性、逻辑性、正确性。其中,史料是论据,也是基础;论点和论据的一致是关键。这是论文的核心结构。一篇文章,基本的论点有坚实可靠的证据能证明,根据这些论点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会错误。所要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整篇文章当然是成立的。

一般说来,研究成果是作者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提高研究水平,必须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史学研究的综合能力,是由下列八种学术能力构成的:

第一,阅读的能力。阅读是研究的前提,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要做出一定成就来,首先要从阅读开始。没有谁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就能成为优秀的历史学家。进一步说,阅读与研究的关系,就是积累和创造的关系。有积累才能有创造。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有道理的。读过很多书,灵感自然丰富,表达自然流畅。当然,古人说的“万卷”,不等于现在的“万本”。古代的著作,常常一册书里就有好几卷,印成现在的书,也许就是那么一本。但是,不管怎么说,读破万卷书,已经是很大的数量了。一个专家阅读的兴趣越广泛,涉及面越大,了解的问题越多,把握能力就越强,创造力也越强。

第二,利用史料的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无论研究什么课题,都要知道去哪里找资料,找什么样的资料,用什么方法鉴别找来的资料,怎样运用要害的史料说明关键的问题。这方面的经验,需要不断实践,逐步积累,才能不断丰富起来。提高史料能力的另一个含义,是舍得花很大的力气去积累史料,收集史料,挖掘史料。积累史料是指日常读书的时候尽可能多读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勤检索,做目录、做笔记、做卡片、做专题文档,不断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加强知识储备;收集资料是指在实施具体研究计划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把有关资料收集齐全;挖掘资料是指面向基层,深入生活实际,寻找新的问题,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第三,选择课题的能力。选择好的课题,是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所谓选课题的能力,首先是善于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专长的领域,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其次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善于发现前瞻性的课题。再其次是善于解读史料信息,做出新的文章来。这是很有讲究的。就像一块玉料,要有好的艺术构思,经过高水平的雕琢,才能成为富含艺术想象力的作品。同样的玉料,可以设计不同题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不一样。这里不是说史学研究可以任意编排史料,去猎奇,编造故事。而是说,历史史料是确定的,但它们所附载的信息往往又是丰富的,复杂的,多样化的。站在不同的角度,能作出不同的阐释。从同样一批历史资料中,可以归纳出不同的选题。

第四,文字表达的能力。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作为文化的语言文字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包括口头语言、日常语言、地方语言、书面语言、传统语言文字、现代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外来语言文字等等。历史学的写作,是总结上述各种语言文字形成的各种史料内容所做的叙述。一般情况下,它有两个限定性,一是必须使用书面语言,二是必须使用现代语言。所以要把文字问题提出来,是因为文字是历史著作的重要载体。优美的文字,是史学作品拥有读者的重要条件之一。“五四”白话文运动快100年了,可是现在,语言文字能力倒有降低的趋势。常常看到学术作品干瘪苍白,语言疙瘩,错字连篇,啰嗦重复。必须明白这样的道理,作品是给人看的,如果读者无法读,不喜欢读,学术影响力就会大大降低。

第五,对历史的理解能力。研究历史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研究人员只能通过解释资料,间接地接触到历史事件。多数情况下,研究者不是亲身经历者,这就带来理解的困难。要充分理解资料包含的信息,特别是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要通过对它们的解释,说明事情的原委,揭示关键的环节,分析其中的奥秘。

第六,历史想象的能力。这是指根据已知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资料,想象未知的发展过程,推断其中可能存在的变数。要突破现存史料的局限性,把事实的空间想象得大一点。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会致力于挖掘资料,寻求新的发现。大胆想象有助于从逻辑上发现问题,通过艰苦的史料证明改变现有结论。所以,历史研究不拒绝想象、假设、推理、判断

第七,史学评论的能力。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术能力,评价他人著作,介绍学术新见,撰写研究综述,选择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学习,研究学术史,开展学术批评,都离不开这种能力。现在,书评普遍不受欢迎,许多刊物干脆规定一律不用。根本的原因,是作者不具备史学评论能力。大量书评旨在炒作,无原则地说好话,学术评价越来越虚假。一些书评内容单调,列举几条优点,不痛不痒,刻板而又枯燥。一些抄袭剽窃来的论著,也有人为之写书评,进行吹嘘推介。所有这些,使书评失去了起码的学术信誉。本来,书评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品类。它的衰微,说明了提高史学评论能力的重要性。

第八,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作为研究人员,好奇心和创造欲,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欲望。但是,能不能做出成就来,并不取决于创造欲的大小,而取决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大小。要提升自主意识,发扬怀疑精神,打破墨守成规,反对坐井观天,杜绝人云亦云。要提倡逆向思维,学会发散性思维,使自己不断走向新的境界。

上述八种能力,是构成研究人员学术禀赋的基本元素。具备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进步、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应该承认,当下的学术环境,很难提供研究人员成长所需要的许多条件,更多地,需要通过自我身心调节来克服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在这里,要树立一种根本的观念:学术研究只是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健康的生活高于一切。假如工作带来的不是健康,而是焦虑、抑郁、痛苦、疾病,那么,要改良的就不是生活而是工作,或者说是生活方式。

这样说,难免有许多消极的意义。然而,我却愿意把它奉献给每一位读者,作为我对他们的一种祝福。


以上信息来源于“史学麒麟”公众号


人文学术社公众号目前有讲座资讯共享群、写作与投稿交流群、人文学书讯群、学术交流群请关注公众号获取进群方式

往期精选

人文社科本硕博可投期刊(含C刊)简介及发文特点

文史类相关学术会议、期刊征稿信息汇总(10月更新)

历史学各领域推荐阅读书目及北大史学名师教学大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