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拜登就职典礼,两位“首席”的聊天记录被曝光了……

小牛工作室 庖丁解news 2022-03-17


昨天,领导布置了关于拜登就职典礼的选题,这可把小牛愁坏了,我刚出校门就进了百万庄,连百万庄都没出去过,怎么能知道美国政治的大事呢?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我灵机一动,何不找中新社原驻华盛顿首席记者张蔚然(现任中新社政文部副主任)聊聊呢!蔚然主任特别热情,找来了她的前任、中新社原驻华盛顿首席记者吴庆才(现任中新社通稿中心主任)来帮忙。
悄悄告诉你们,其实给我布置这个任务的就是这个领导……转了一圈,原来,“解铃还须系铃人”啊!今天,我就要曝光这个聊天记录!

1

苏碧滢:两位都曾是中新社原驻华盛顿首席记者,先请两位主任给我们前瞻一下拜登就职典礼的看点有哪些?



张蔚然:这次就职典礼确实不同
与2017年特朗普宣誓就职、2013年奥巴马第二任期宣誓就职相比,突出体现在新冠疫情和暴力抗议威胁的双重背景。我感觉具体来说有以下看点:

看点1:特朗普不会出席
特朗普的这个举动将打破美国历史传统,成为1869年以来首个不出席继任总统就职典礼的现任总统。

根据现有报道,特朗普计划当地时间1月20日上午离开白宫,飞往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途中,他还计划在马里兰州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停留,参加属于他的“告别仪式”,并在仪式上发表讲话,这一讲话预计在拜登就职演讲之前举行。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看点2:一届被暴力阴影笼罩的就职典礼
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闯入国会大厦制造了一场暴乱。为防止就职典礼当天出现更严重暴力活动,华盛顿连日来不断升级安保措施,自1月11日起进入紧急状态。

华盛顿多个街道已被“封锁”,街上肉眼可见的路障、负责安全保障的车辆和人员增多,让人感到华盛顿“如临大敌”的气氛,这种氛围在此前的总统就职典礼中是很少见的。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看点3:疫情严重影响就职典礼规模
鉴于疫情,预计今年就职典礼仪式规模与往届相比将大幅缩小。往年,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委员会通过国会议员向选民发放20万张就职典礼观礼票,今年国会参众两院议员除了确保自己出席的那张票之外,只能额外得到一张“嘉宾票”,带着一位朋友或家属前往观礼。

据最新数据显示,就职典礼现场观礼人员规模大概在千人左右,规模在不断变化,但总趋势出席人数不会太多。此外,由于疫情严峻,拜登就职演说结束后将不举办传统上“人山人海”的庆祝巡游,而将举行“线上巡游”。

仅从规模看,有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拜登的总统就职典礼规模可能是自1945年以来最小的。1945年,罗斯福第四次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当时现场嘉宾1000人左右。当时美国处在二战期间,罗斯福选择在白宫宣誓就职,不仅致辞从简,连游行和其他庆典活动也都一并取消。

吴庆才关于就职典礼的程序和背景,蔚然已经介绍得很全面了,我补充两个看点,一是历任第一夫人的着装气度也是典礼上媒体关注的焦点实际上媒体无形中就会把准第一夫人和历任夫人进行对比

早在拜登就职前,美国媒体就开始对比拜登夫人吉尔与特朗普夫人梅拉尼娅的着装,最后网友的意见好像是各有千秋。而特朗普就职总统时,有意思的是,媒体聚焦的是特朗普女儿伊万卡和夫人梅拉尼娅之间的PK。


图片源自网络

当时有一种说法是梅拉尼娅为避免伊万卡抢风头,特意将小儿子巴伦安排在梅拉尼娅身边,这样正好可以将伊万卡挤出镜头。这只是一种传说,但我看照片,确实伊万卡很多时候都被挡住了,不是梅拉尼娅挡住了就是被小巴伦挡住了。


图片源自网络

另外一个看点就是就职典礼会不会有什么意外插曲。刚才蔚然介绍了今年国家广场上的观礼人数大量缩水,可能只有1000人,但同样也不能保证他们每个人都是前来向总统“贺喜”的,因为观礼的门票通常是国会议员邀请的,议员有民主党共和党,就会邀请不同政治倾向的选民参加。

特别是在国会大厦骚乱事件发生后,也有可能有抗议份子混入,但是几乎不太可能发生恶性暴力事件,因为总统就职典礼的安保非常严格,不过抗议者现场搞事情还是有可能的。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2013年奥巴马就职典礼时,现场有一个反堕胎的白发老者爬上距离就职典礼主席台约两三百米的一棵高约30到40英尺的树上,他一直高声呼喊抗议口号,特别是奥巴马宣誓的时候,现场安静下来了,声音变得非常响亮。警方搬来长梯试图将其赶下,但老者越爬越高,最终因梯子高度不够,警方无奈放弃,任由其为所欲为。

在数小时内,这名老者一直高喊着抗议口号,抗议声一直贯穿整个就职典礼的全过程,由于老者距离主席台并不太远,故而抗议声音格外刺耳。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老者上树抗议。(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2


苏碧滢:除就职典礼程序外,你们认为就职典礼最大的看点是什么?



吴庆才我认为就职典礼最大的看点,无疑是拜登的就职演说,预计他将就内政外交阐述他的理念,这次演说就相当于他向美国人民发表的简版施政报告,从中可以一窥他未来四年的政策走向,特别是国内政策的走向。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国国内政治严重分裂的背景下,大家尤其关注美国的抗疫措施,以及拜登在演讲中如何呼吁民众团结,如何弥补两党恶斗造成的裂痕。


当然作为中国记者,我们最关注的是拜登在就职演说中会不会提中国,怎么提中国,这可以作为我们观察拜登对华政策的风向标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张蔚然我同意吴主任看法。拜登的就职演说我们要充分关注和看重,同时也不用过于关注。从我们角度来说,肯定更关注中美关系和美国外交,但其实就职演说更多是面向美国国内的喊话,或者说是精神动员,它的内政色彩远重于外交


4年前特朗普就职演说时,他的主题是强调以“美国优先”的理念来重建美国,全文没有提到中国一次。但四年过去了,中美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的。


在就职演说中,我们既要关注涉及“中国”的字眼,同时也要跳出具体内容去看美国内政的宏观因素这些因素是未来可能会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变量。


3


苏碧滢:对拜登时代的中美关系,你们两位作何预期?



张蔚然

1.咱先别急着下结论,中美关系没那么快“变天”

过去4年中美关系受到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这是两国之间的主流共识。但对于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哪些领域需要“拆了重建”?双方有一些不同见解。目前看,虽然拜登内阁之中有不少人都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老人”,但美国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拜登执政不可能是“奥巴马2.0”版,美国社会面对的国内外环境在不断变化,会进行自我调试,中美也会度过一段试探期或者调试期,双方会相互摸底。对于行为习惯、相处模式也会作出一定的调整。


2.要认识自己最好的底牌。

我们中国人讲究战略,也讲究战术,我们不仅要看未来4年,4年在战术上意义更突出,也要看未来15年,15年更有战略意义。未来1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多方面都会由大到强。美国一些人对中国崛起感到警觉,中美关系结构性矛盾如何缓解需要观察。但从中国历史经验来说,外部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的时候,最好的永远是把握当下、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稳住,这才是我们最好的一张底牌。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吴庆才我赞同蔚然的观点,中美关系的确回不到从前了。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保持战略定力,先把国内的事办好,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强大才是”最硬的牌”刚才蔚然提到要着眼长远,未来十五年是我们国家提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也是我们的战略机遇期,要把握当下,赢在未来

鉴于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一位总统一上台就能一键重启中美关系,也不必对拜登寄托过高的期望,关键是要做好咱们自己的事。

但是,我们也不要对中美关系过于悲观,理由是特朗普时代中美关系跌入历史冰点,美国贸易领域甚至是美国老百姓生活中,都已经真切体会到两国关系恶化带来的痛感。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从我们的角度讲,希望拜登政府能够把特朗普政府的一些过激的做法尽快地纠偏,对两国关系来说,要尽快地回到正轨,这就很考验两国的智慧。我相信两国领导人都有意愿、有智慧改善两国关系。

我认为,两国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和而不同”或“不同而和”。当然,更理想的状态是能够走上“和而渐同”的轨道,也就是两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得共识,利益逐渐趋同。但在目前这个氛围下,难度有点大,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4


苏碧滢:两位主任给我们分享一下参加总统就职典礼的一些小花絮吧



吴庆才我讲一个自己采访的曲折经历。每届总统就职典礼的时候,都有数十万人涌入华盛顿特区,导致交通瘫痪,很多人只能徒步回家。但我和同事收到的典礼邀请函上明确写着禁止携带笔记本,而如果不带笔记本,万一真要徒步回家,就会影响我们的发稿时效,纠结半天最后我们决定还是带笔记本去现场,大不了现场找一个地方寄存一下。


当天我们大约五点钟就从家出发了,到了现场排了一个多小时才排到安检口,果然安保不允许我们带笔记本,我们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一处愿意寄存我们的电脑,后来终于发现有一家酒店可以寄存电脑。在这里也是一个小经验,记者朋友遇到紧急情况要寄存东西的时候,找酒店是比较靠谱的。


这一番折腾等我们再次排队进到现场时,离奥巴马就职典礼正式开始已经只有不到十分钟左右了。现场文字记者席好位置已经全被其他记者占了,剩下的位置都非常偏,只能看现场大屏幕,我很不甘心,在现场看屏幕跟在家看屏幕区别不大,就开始琢磨我怎么能够往前靠,这时有一个美国官员模样的人带着助手或嘉宾往前走,我就跟在他后面一直往前走。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但是到就职典礼台下面那块区域的时候,入口有个安保模样的人站在那,我也不敢贸然往前走,其实那个地方已经比所有文字记者都靠前了,但是我的相机镜头还不够专业,那么远拍不清奥巴马,我正琢磨怎么能够进到更靠近的地方,这时候我注意到奥巴马的同学白宫内阁秘书长卢沛宁在我不远处站起来与人握手,我当机立断喊了一下他的名字,虽然我俩也不太熟,但他还是很热情地过来跟我握手,于是我就趁着握手的机会边握边把脚挪进去,那个安保模样的人看着我和卢沛宁都是华人面孔,可能以为是兄弟俩,也就让我进去了。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当时华盛顿邮报拍摄的一张就职典礼的全景图,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标注自己所在的位置,包括奥巴马在内的共有1180人标注了位置,大家看看这个图,我在最正中美国直播电视架的下方,实际上我还走到奥巴马就职典礼台正下方拍了乐队演奏的照片。这次采访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这是一次采访的囧途,但我也为经历一番波折最终不辱使命而欣慰。


图片源自于华盛顿邮报网页截图


张蔚然吴老师刚才说的这个故事特别好,他在这次采访中体现出的锲而不舍、又灵活应变的中新社专业精神也在感召着我,我们俩在华盛顿属于前后任的关系,2013年我到美国工作是接替吴老师,当时吴老师是离任回国。他敬业又专业的精神对我是一种引领作用,我发自肺腑这么说。


吴庆才:我们中新社人都很敬业的。


张蔚然:吴老师讲到他遇到卢沛宁,间接帮助他更靠近现场,我在就职典礼现场也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1.偶遇邓文迪

2017年的1月20日,我在国家广场采访报道特朗普总统就职典礼,当时在文字记者区,因为到得比较早,而且等候时间长,我就到处走走,看有没有认识的人,结果意外遇到邓文迪,我们还聊了好一会儿。大家现在都知道她和伊万卡一家私交不错。虽然聊天具体内容我不方便透露,但我可以说说和她聊天的感受,那就是从她的话当中,可以直接体会到中美之间飞越大洋,开展经贸和人文交流的活跃、密切程度,我当然希望未来中美人文交流能够“回温”“升温”。


2.参加观礼的华人面孔不少

首都华盛顿附近的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有不少华人聚集区。他们从服务自己选区的国会议员办公室领取观礼票,来参加就职典礼。我和他们有不少交流,这些华人首先更关心美国内政,比如医保、税收、教育等问题,当然也关心中美关系。他们的一个共识是,中美关系越稳定,在美华人就越能得到好的发展,这是当时很多人的期待。我相信这也是当前美国很多华人的期待。


▲图片源自中新社记者张蔚然


真佩服小牛我的机智,我感觉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有可能会是十万+!

好了,今天的“曝光”就到这里。


什么?你说你没看过瘾?

那你们多支持多点赞,小牛再去和领导吹吹风~


   

   

主持人:苏碧滢

剪   辑:魏园

摄   影:魏园 戴梦岚 宋怡霄

编   辑:宋怡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