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拜登就职典礼,两位“首席”的聊天记录被曝光了……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我灵机一动,何不找中新社原驻华盛顿首席记者张蔚然(现任中新社政文部副主任)聊聊呢!蔚然主任特别热情,找来了她的前任、中新社原驻华盛顿首席记者吴庆才(现任中新社通稿中心主任)来帮忙。
悄悄告诉你们
1
苏碧滢:两位都曾是中新社原驻华盛顿首席记者,先请两位主任给我们前瞻一下拜登就职典礼的看点有哪些?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老者上树抗议。(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2
吴庆才:我认为就职典礼最大的看点,无疑是拜登的就职演说,预计他将就内政外交阐述他的理念,这次演说就相当于他向美国人民发表的简版施政报告,从中可以一窥他未来四年的政策走向,特别是国内政策的走向。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国国内政治严重分裂的背景下,大家尤其关注美国的抗疫措施,以及拜登在演讲中如何呼吁民众团结,如何弥补两党恶斗造成的裂痕。
当然作为中国记者,我们最关注的是拜登在就职演说中会不会提中国,怎么提中国,这可以作为我们观察拜登对华政策的风向标。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张蔚然:我同意吴主任看法。拜登的就职演说我们要充分关注和看重,同时也不用过于关注。从我们角度来说,肯定更关注中美关系和美国外交,但其实就职演说更多是面向美国国内的喊话,或者说是精神动员,它的内政色彩远重于外交。
4年前特朗普就职演说时,他的主题是强调以“美国优先”的理念来重建美国,全文没有提到中国一次。但四年过去了,中美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的。
在就职演说中,我们既要关注涉及“中国”的字眼,同时也要跳出具体内容去看美国内政的宏观因素,这些因素是未来可能会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变量。
3
张蔚然:
1.咱先别急着下结论,中美关系没那么快“变天”。
过去4年中美关系受到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这是两国之间的主流共识。但对于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哪些领域需要“拆了重建”?双方有一些不同见解。目前看,虽然拜登内阁之中有不少人都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老人”,但美国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拜登执政不可能是“奥巴马2.0”版,美国社会面对的国内外环境在不断变化,会进行自我调试,中美也会度过一段试探期或者调试期,双方会相互摸底。对于行为习惯、相处模式也会作出一定的调整。
2.要认识自己最好的底牌。
我们中国人讲究战略,也讲究战术,我们不仅要看未来4年,4年在战术上意义更突出,也要看未来15年,15年更有战略意义。未来1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多方面都会由大到强。美国一些人对中国崛起感到警觉,中美关系结构性矛盾如何缓解需要观察。但从中国历史经验来说,外部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的时候,最好的永远是把握当下、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稳住,这才是我们最好的一张底牌。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4
吴庆才:我讲一个自己采访的曲折经历。每届总统就职典礼的时候,都有数十万人涌入华盛顿特区,导致交通瘫痪,很多人只能徒步回家。但我和同事收到的典礼邀请函上明确写着禁止携带笔记本,而如果不带笔记本,万一真要徒步回家,就会影响我们的发稿时效,纠结半天最后我们决定还是带笔记本去现场,大不了现场找一个地方寄存一下。
当天我们大约五点钟就从家出发了,到了现场排了一个多小时才排到安检口,果然安保不允许我们带笔记本,我们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一处愿意寄存我们的电脑,后来终于发现有一家酒店可以寄存电脑。在这里也是一个小经验,记者朋友遇到紧急情况要寄存东西的时候,找酒店是比较靠谱的。
这一番折腾等我们再次排队进到现场时,离奥巴马就职典礼正式开始已经只有不到十分钟左右了。现场文字记者席好位置已经全被其他记者占了,剩下的位置都非常偏,只能看现场大屏幕,我很不甘心,在现场看屏幕跟在家看屏幕区别不大,就开始琢磨我怎么能够往前靠,这时有一个美国官员模样的人带着助手或嘉宾往前走,我就跟在他后面一直往前走。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但是到就职典礼台下面那块区域的时候,入口有个安保模样的人站在那,我也不敢贸然往前走,其实那个地方已经比所有文字记者都靠前了,但是我的相机镜头还不够专业,那么远拍不清奥巴马,我正琢磨怎么能够进到更靠近的地方,这时候我注意到奥巴马的同学白宫内阁秘书长卢沛宁在我不远处站起来与人握手,我当机立断喊了一下他的名字,虽然我俩也不太熟,但他还是很热情地过来跟我握手,于是我就趁着握手的机会边握边把脚挪进去,那个安保模样的人看着我和卢沛宁都是华人面孔,可能以为是兄弟俩,也就让我进去了。
▲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现场。(中新社记者吴庆才摄)
当时华盛顿邮报拍摄的一张就职典礼的全景图,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标注自己所在的位置,包括奥巴马在内的共有1180人标注了位置,大家看看这个图,我在最正中美国直播电视架的下方,实际上我还走到奥巴马就职典礼台正下方拍了乐队演奏的照片。这次采访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这是一次采访的囧途,但我也为经历一番波折最终不辱使命而欣慰。
▲图片源自于华盛顿邮报网页截图
张蔚然:吴老师刚才说的这个故事特别好,他在这次采访中体现出的锲而不舍、又灵活应变的中新社专业精神也在感召着我,我们俩在华盛顿属于前后任的关系,2013年我到美国工作是接替吴老师,当时吴老师是离任回国。他敬业又专业的精神对我是一种引领作用,我发自肺腑这么说。
吴庆才:我们中新社人都很敬业的。
张蔚然:吴老师讲到他遇到卢沛宁,间接帮助他更靠近现场,我在就职典礼现场也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1.偶遇邓文迪
2017年的1月20日,我在国家广场采访报道特朗普总统就职典礼,当时在文字记者区,因为到得比较早,而且等候时间长,我就到处走走,看有没有认识的人,结果意外遇到邓文迪,我们还聊了好一会儿。大家现在都知道她和伊万卡一家私交不错。虽然聊天具体内容我不方便透露,但我可以说说和她聊天的感受,那就是从她的话当中,可以直接体会到中美之间飞越大洋,开展经贸和人文交流的活跃、密切程度,我当然希望未来中美人文交流能够“回温”“升温”。
2.参加观礼的华人面孔不少
首都华盛顿附近的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有不少华人聚集区。他们从服务自己选区的国会议员办公室领取观礼票,来参加就职典礼。我和他们有不少交流,这些华人首先更关心美国内政,比如医保、税收、教育等问题,当然也关心中美关系。他们的一个共识是,中美关系越稳定,在美华人就越能得到好的发展,这是当时很多人的期待。我相信这也是当前美国很多华人的期待。
▲图片源自中新社记者张蔚然
真佩服小牛我的机智,我感觉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有可能会是十万+!
好了,今天的“曝光”就到这里。
什么?你说你没看过瘾?
那你们多支持多点赞,小牛再去和领导吹吹风~
主持人:苏碧滢
剪 辑:魏园
摄 影:魏园 戴梦岚 宋怡霄
编 辑:宋怡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