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校招最后3天!旗下《中国新闻周刊》社招开启!
2月23日,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2021年校园招聘正式起航。18个校招名额涉及新闻采编、业务研究、党务纪检等多个岗位。招考公告发布后,引发广泛关注。
小牛从中新社人力资源中心了解到,全国各大高校的毕业生报名十分踊跃,报名人数众多。目前距离正式报名截止只剩三天,有意报考中新社的同学要抓紧时间。在此,提醒应聘者结合自身的情况认真评估报考岗位,在报名截止之前,仍可通过报名系统修改自己的岗位意向。
许多同学还希望进一步了解中新社及其校招的情况,可详细阅读小牛发布的《中新社校招:牛人快来,给京户,限9天!》一文。
另外,对于不能参加校招的前毕业生们,也有好消息!
2月28日,中新社旗下《中国新闻周刊》正式发布招聘启事。
2000 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定位高端政经,风格严肃活泼,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时尚娱乐领域,拥有中、英、日、韩、意等 多种语言版本和主流市场。
中文版面向31个省、直辖市及香港、澳门在内200余大中城市发行。发行量85万册/ 期,传阅率1:5,每期达到读者数约425万。
能确定到达中央高层的市场化运作的期刊;能进入人大、政协两会代表驻地的期刊;大部分国外驻中国及中国驻外国使馆订阅的期刊。
能确定到达中央高层的市场化运作的期刊。
2014年唯一进驻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现场的中文杂志媒体。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指定机上阅读刊物;多家外航(法航、汉莎、美联航等)的指定机上阅读刊物。
媒体融合时代,我们重新理解专业新闻的力量,我们坚持杂志报道的品质。
诚邀有理想的媒体人加入《中国新闻周刊》。
来吧!让我们一起,发掘原创新闻的价值;以“周”为单位,为宏大的历史留一份精细的底稿;在千万级粉丝的平台上,展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以下职位等待着你:
1、社会编辑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新闻、法律、社会学等相关专业;
对原创新闻有执着的追求,有职业抱负;
对社会生活的深层逻辑有深入理解,有丰富的人生经验;
熟悉调查性报道的方法并用以指导记者,有较高的写作水平;
有一线媒体五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有新媒体报道实践者优先考虑。
2、经济编辑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经济、金融、新闻等相关专业;
对原创新闻有执着的追求,有职业抱负;
熟悉经济政策,并在工商、财政、金融、学术等领域有资源积累;
有一线媒体经济领域五年及以上采写、编辑工作经验;
有国际视野并能使用英语工作者优先考虑。
3、记者或资深记者若干
本科及以上学历,新闻、文化、国际、经济、法律等相关专业;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团队协作精神,对新闻工作有激情;
有社会、文化、国际、经济等领域报道经验;
有较好的突破能力、调查研究和写作能力,能使用英语工作;
适应新媒体的报道要求、有视频拍摄与制作技能是加分项。
4、美术编辑
平面设计或其他美术相关专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有平面媒体设计排版印刷经验及插图工作经历者优先;
了解相关操作流程,熟练使用Photshop,Indesign,Ai等设计排版软件;
涉猎广泛,保持好奇心,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愿望;
善于沟通,思路清晰,有责任感,注重细节。
工作地点:北京
被录用者将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
应聘邮件请发至:
izhaopin@chinanews.com.cn
请在邮件主题中写明姓名及应聘岗位,如“张三+应聘经济编辑”,并请在发送应聘简历的同时,附两至三篇(幅)个人作品。
「 关于中新社,小牛补充以下几条“冷知识”——」
“0001”
中新旗下除了《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等刊物之外,还有一份刊号“0001”的刊物。1954年2月13日,中新社把原来印发的广播新闻稿、通讯稿和选稿改编为综合的日刊——《中国新闻》,后改版为《中国新闻》报,到今天已出版19299期。《中国新闻》作为新闻时政类报纸,每个工作日出版。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0001。
“三获荷赛奖”
中新社的新闻图片深受业界好评,曾三获“荷赛奖”,这在中国新闻界可谓凤毛麟角。2000年2月,中新社记者王瑶拍摄的《六十岁的艺术家重返舞台》获43届“荷赛”(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艺术类组照一等奖。
2014年,中新社记者贾国荣以一组报道中国运动员精神风貌的组图《杠上争锋》,获得第57届荷赛奖金奖。此前,贾国荣的《中国小将夺冠赛》还曾获2001年荷赛奖体育类单幅铜奖。
“亚洲上网最早”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之一。1995年,中新社香港分社上网,中新社的稿件从此进入国际互联网。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并办有中国侨网。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已先后在南京、武汉、长沙、成都、上海、重庆、青岛 、贵阳 、福州 、石家庄举办过十届。“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秘书处设在中新社。
“曾拍过诸多大片”
中新社也曾拍过诸多电影大片,许多影片给70后留下了难忘的童年记忆。
1959年1月,中新社电影队成立。中新社电影电视工作由此发端。1960年,中新社摄制的《泰山南北》《北京漫步》《齐鲁英豪》等影片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上映。
1983年1月30日,由中新社与英国阿什影业公司合拍的电视纪录片《龙的精神》在英国第四频道开播,引起轰动。这是中国内地电视片(合拍片)首获“艾美”大奖。
1981年,中新社第一部电影故事片《原野》投入拍摄,并以南海影业公司名义亮相,这部刘晓庆主演的电影在社会上引起了普遍的关注。1984年6月,《原野》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获评“最值得推荐影片”,并获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从电影《原野》诞生时起,中新社电影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年代,此后拍摄了一批优秀的电影故事片和电影纪录片。
这其中有故事片《南拳王》《八百罗汉》《精变》《春桃》《老店》《北京故事》,纪录片《中华剑术》《末代皇帝——溥仪》《神秘的西藏》《婚俗奇观》等。这一大批影片的成功,在当时中国电影界和海内外观众中广为传颂,受到好评。
编辑:魏园
实习编辑: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