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字记者拍“大片”|无人机帮我抓取新闻事件的“决定性瞬间”

江飞波 庖丁解news 2022-03-17

全媒体时代对文字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稿写作、视频摄制、“无人机”航拍……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为促进业务交流,小牛特意邀请了四位在航拍领域学习卓有成效的记者为大家“传经送宝”。本期中新社西藏分社记者江飞波,将为我们分享”上帝之眼“能够帮助文字记者抓取新闻事件的“决定性瞬间”。


▲视频为2021年4月,作者航拍西藏高等级公路。

2019年12月23日,我和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前往海拔约5000米的西藏双湖县,采访当地并入大电网一事,同行的还有其它几家中央媒体的记者。

▲图为作者2019年12月24日在西藏双湖县采访。

第二天举行并网仪式,文字方面还好,我当天分别发了通稿消息和带有现场图片的中新网网稿。因为双湖县是中国海拔最高的行政县,并入大电网具有代表性,我意识到,如果能有一张图,既能体现双湖恶劣的自然环境,又带有现代电网或变电站的元素,那画面就比较完美了。

▲图为2019年12月23日,作者拍摄的双湖县城街头。

当天现场气温约零下20摄氏度,刮着大风,我一边采访一边匆匆在变电站内拍了些检修、合闸的图片,还爬到楼顶,想俯拍几张双湖县的图片,但发现效果很不理想。而同行的一友媒摄影记者带了一台无人机,顶着大风起飞,航拍了几张变电站和双湖县的图片,画面视觉效果和传播效果都特别好,让我很是“嫉妒”了一番。

▲图为双湖县变电站。2019年12月24日,西藏双湖县并入大电网。

此次采访,我意识到我非常需要一台航拍无人机。因为我平时喜欢拍照,除了单位配发的单反相机外,我自己也买了更轻便的无反相机,用于日常街拍。男生买摄影器材和女士逛街买买买一样,只要萌发了“我需要”的念头,后面就收不住了,从双湖县回拉萨后,我就一直想物色一台无人机。

▲图为作者参与中新网直播报道。

2020年5月,我终于下手了一台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因为是背着媳妇买的,第一天收到货后,我带着儿子到拉萨河边(拉萨老城区禁飞,郊外、河边等地可以飞)试飞。

图为2021年2月,航拍西藏拉萨河中上游河畔的蔬菜大棚。

之前一直都是玩单反,第一次飞无人机,加上又是背着媳妇,当时觉得又紧张又刺激。一番捣鼓后,无人机腾空而起,当从画面中第一次看到俯瞰下的拉萨景色时,特别开心。

(下方图片建议旋转手机观看)

▲图为航拍西藏第一大湖色林错。

“纸包不住火”,加上我是和儿子一起去飞的无人机,觉得这样带头隐瞒不好,于是回家后便主动向媳妇“坦白”,争取从宽处理,(我当时说,有了无人机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媳妇白了我一眼,也就默认了。从此,凡是下乡出差或者适合航拍的采访,我都会带上无人机。

▲图为2020年7月25日,航拍西藏昌都市全景。

技术的发展,让无人机拥有“高度优势”“速度优势”,甚至在数公里外提前了解现场环境、获取内容等。可以说,航拍无人机更容易抓取新闻事件的“决定性瞬间”。

(下方图片建议旋转手机观看)

图为航拍拉萨夜幕降临时的城市风光。

如今早已是碎片化的阅读时代,长篇大论以及冗长的文字是极难吸引读者的。能用一张图说明白的事,千万不能用几百字来描写。我觉得,同一条新闻如果能适当插入观感较好的图片进行补充排版,既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多元化地了解新闻事件信息,也可以很好地提升阅读感。

▲视频为3月14日,航拍降雪后的拉萨。

图片及视频来源于中新社西藏分社记者江飞波

作者:江飞波

编辑:宋怡霄


推荐阅读:

文字记者拍“大片”|“上帝之眼”让我看到令人窒息之美

文字记者拍“大片”|无人机为新闻报道插上“翅膀”

把气象新闻写成段子!美女记者手把手教你做“追风达人”

在地方如何写就好稿?这份大数据分析道出“中奖”秘笈

中国新闻奖初评作品公示,小心好作品因它“一票否决”!
数据里面有黄金!手把手教你挖“新闻富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