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吐槽大会”上线!谁是年度Talk King?
第一届“牛牛杯记者节吐槽大会”上线啦!
快点击视频一睹为快吧!
还有一些小牛的同事们没来得及拍视频,他们用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中新社德国分社首席记者彭大伟★
新闻业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
图为彭大伟在德国国会大厦采访
我从业已八年零四个月。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还会选择新闻这份职业。“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新闻业在我心中始终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
今天是记者节,我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像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这样的坏消息,多一些像新冠特效药研发取得突破这样的好消息;
我希望记者编辑们工作再繁忙也要多关爱自己,同时也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怀;我希望那些因为疫情而与至亲至爱分隔多时的驻外记者们早日阖家团圆。
★中新网副总编辑宋方灿★
这份工作挺带劲儿!
我从事新闻工作21年了。
记得工作的第一天就是7·13北京申奥成功,晚上留下来加班,等来了好消息。当时就特别振奋,感觉这份工作挺带劲儿,飒!
萨马兰奇的那句缓缓吐出的“北京!”,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畔。
图为宋方灿在非洲大陆采访
我是半路出家,纯纯的理工科大学生。其实在大学毕业前一年我签的三方协议是去华为。
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觉得五五开吧。毕竟,我好几个去华为的同学都换了几次工作了,而我却也算没有错付青春,一直留在现在的新闻单位,没有飘逸地走,而是从一而终。
这份工作吐槽点不少,最主要就是全年无休。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从来没有关过手机。整个人的神经也是绷着的,既怕接值班电话,又怕接不到值班电话。过去只有在单位才用RTX(一种PC上的腾讯办公即时通讯软件),一离开办公室就放飞自我,火锅撸串大盘鸡。
现在是微信24小时绑着,做饭、洗澡都得瞄着屏幕或竖着耳朵听着有没有重要消息提示。这样干了20年了,想想还要再干20年,整个人就“不自在了”。
还有就是这份工作容错率低,必须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估计也只有航天系统能跟我们比了。
今天是记者节吗?都过忘了。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星期一,要开采编会,要梳理一周的选题,要修改总结,复盘上周的稿件。
周一是最忙的,看看北京周一街上的堵车情况就知道了。
如果“希望”能实现,那就期待着疫情能够尽快缓解甚至消失,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尽快恢复正常吧。
★中新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夏春平★
我喜欢新闻工作者的“行走”状态
我是1983年初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到今年已经有38年了。
我的中学是在“文革”年代中度过的,在那个知识饥渴的年代,在高中和下放农村当知青时,懵懵懂懂的我读了不少被当时称为“禁书”的中外文学名著,是一个有点青涩的“文青”,对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2020年1月23日,武汉实施“封城”当天,中国新闻社决定由时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夏春平代表总社赴武汉慰问抗疫前线报道的湖北分社记者并现场指挥协调前方报道。由于武汉“封城”,北京至武汉航班、高铁均被取消,夏春平1月23日从北京乘G533动车(北京至湖南邵阳)南下,列车经停武汉时,他再三向列车长说明情况后,才被允许下车。图为当天下午5时30分,夏春平带着两大包防护口罩抵达空无一人的武汉火车站。(照片为接站的中新社湖北分社社长全安华拍摄)
我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一年后我就主动要求调到新闻单位工作,以圆自己的写作梦(后因工作需要担任了一些行政管理职务而止步)。
从事新闻工作的几十年中,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乐趣,它能够让你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到别的工作不易接触到的人和事,可以脚丈量大地,用文字记录时代……
对几十年前当记者时写的第一篇文章见报时的兴奋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在纸媒时代,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变成铅字铺就在芬芳墨香的报纸上,由此而带来的成就感、自豪感和亢奋心情无以言表。现在网络时代的年轻记者也许对此无法理解。
我喜欢新闻工作者的“行走”状态,在三十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我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仅西藏我就去过八九次。还到过国外约九十个国家和地区……新闻工作者这种职业便利的条件,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陶冶了我的性情。
我是侨务报道记者出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几乎每年都要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到侨乡采访,广东的台山、江门五邑、梅州、潮汕地区,福建的闽南(厦门、漳州、泉州)、福州、莆田,广西的玉林、北海,浙江的温州、青田……
记得八十年代有一个夏天去广东潮汕地区采访,前后二十多天。我从北京坐硬座火车到广州就花了近四十个小时,到广州已是下午了,我找了个长途汽车客运站附近的小旅馆住下。第二天一清早坐了七八个小时的长途公交汽车才到汕头。
在那二十多天里,我几乎走遍了潮汕地区十几个县,白天冒着高温采访,晚上在没有空调的旅店写稿,正处于“激情燃烧”年纪的我丝毫没有感到辛苦。
岁月是把杀猪的刀,今年三月我就退休了。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想也许我还会选择干新闻这一行的,因为我喜欢行走。
如果要向人推荐这份职业,前提是要了解这个人对这份工作有没有兴趣,有无新闻理想和情怀。
一旦进入要做新闻记者的工作的状态和过程,就像跳进河里游泳一样,为了不被淹死,就必须游到对岸。干新闻这一行发不了大财,也当不了大官,但它还是一份非常体面的职业。
对年轻记者编辑有几个建议:
第一是要有理想和情怀,不要仅仅把这份工作当成是谋生的“差事”,最好把职业和事业结合起来;
第二,干这份工作不能混日子,要勤奋努力,肯吃苦同时还要耐得住一时的清贫和寂寞;
第三,还是上面说的那条,想当官发财就不要选择干新闻这一行。
今天是记者节,我每天过得都很开心,在记者节这一天会更加开心。
彩
蛋
前面的视频是不是没有看过瘾?
别急!小牛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视频“彩蛋”!
中新社江西分社社长柳俊武
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记者
中新社湖北分社社长全安华
这份职业让我永葆激情
中新社摄影部主任毛建军
要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
中新社通稿中心外研组组长李妮
做新闻工作使人开阔豁达
中新社江苏分社记者
这份工作帅极了
中新社江西分社记者
不用健身就有“麒麟臂”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记者王琳
在疫情风暴中心过节
注
意
小牛特意采访了最近在社里开设义诊的中医研究院赵勇医生,通过在中新社近一个月的义诊,他发现新闻从业者健康方面的共同问题主要有三个,并给出了调理建议:
第一是普遍存在颈椎曲度变直、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问题,这提示大家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注意锻炼,坐姿、站姿都要正确,不要久坐、久站,看手机、看电脑要让屏幕与视线平行;
第二是普遍存在熬夜导致的肝功能紊乱,继而诱发“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尿酸偏高、脱发等问题,这提示大家要尽可能减少熬夜,注意休息;
第三是普遍存在由于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脾胃虚弱、胃病等问题。赵医生表示,新闻工作强度大,有的同志忙起来不能准点吃饭,有的同志常年不吃早饭,这都会不同程度导致肠胃健康受损,这提示大家要尽量做到规律饮食。
最后,
小牛向大家转达
中新社社委会的问候和祝贺,
祝大家节日快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小牛同事,感谢大家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