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乐队主唱、乐评人、书法家……“斜杠”记者太可了!

小牛工作室 庖丁解news 2023-03-14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

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

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

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换台就是淡季

央视主播朱广权的段子生动诠释了记者的工作特性。


其实除了工作中的严肃认真,

记者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爱好

在记者节来临之际,

小牛带大家感受一下记者的“斜杠”生活。


正牌记者 VS 野路子主唱


嗨!大家好,我是中新社云南分社文字记者陈静,也是“桂花乐队”主唱陈玫瑰。

▲陈静在《民歌大观》“七月流火 青春放歌”现场演唱

我只在幼儿园到小学期间上过几年声乐兴趣班,其实全靠兴趣和感觉“瞎唱乱唱,我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野路子”主唱。


大学期间,我和主音吉他马桂花,鼓手张嘴三个人组成了“桂花乐队”。我们曾获得百事可乐校园歌手大赛云南赛区第二名,经常参演校庆、迎新晚会、十佳歌手等活动。


本以为唱歌和工作是“平行世界”互不打扰。没想到,在今年分社举办的《民歌大观》系列活动“七月流火 青春放歌”中,我作为喜爱唱歌的“90后”,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云南民歌以及我喜爱的歌曲,平行世界就此产生交集,奇妙无比。


有幸来到中新社大家庭,“中新风格”的奇和妙,让我们在新闻队伍里独树一帜,绽放了不一样的光彩。


又是一年记者节,祝福各位同仁灵感多多、选题多多、头发多多、快乐多多,期待未来与你们见面!


舞蹈和新闻的“内核”同源


大家好,我是中新社香港分社记者戴小橦。


我从4岁开始接触舞蹈,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的时间了。第一次上舞蹈课时,我就喜欢上了这种用原始而真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觉。


▲戴小橦舞蹈演出照片


跳舞从来不是简单的动作拼接组合,而是用无声的语言讲出其背后的故事。这与新闻感性而又充满温度的内核一脉相承,我从新闻现场和舞台表演的经历中感受到,新闻和艺术都需要兼具分析和理解力的大脑。


在工作中,我需要用文字将新闻事实可视化,需要极强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在舞蹈世界中,分析能力引导我探索身体的极限,同时找到新颖的、能和观众共情的表达方式。


在今年记者节来临之际,祝愿记者同仁节日快乐,也希望自己未来能跑得更快站得更高,做一个时刻保持“空杯状态的优秀新闻人。


触摸时代音符的乐评人


大家好,我是中新社政文部记者梁晓辉。


音乐是我的热爱,为自己的热爱写点东西,是我从2007年发表第一篇乐评开始没有停止过的事情,连我自己也没想到,一件事情可以一直做15年,并且没有负累感,仍在持续。


▲2017年12月,梁晓辉(右)受邀参加张惠妹新专辑听歌会并分享点评


做了记者后,新闻工作的严谨给了我更多看待音乐的冷静感和大局观,而喜欢音乐则给了新闻工作更多感性的视角。


迄今,我大概写过百万字的乐评,在全网积累了几十万粉丝,给一些喜欢的音乐人企划过专辑、写过歌词,开过专栏,也成为了几个内地重量级音乐奖项的评委。


但本质上,我只觉得自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我认为文字是时代迸裂的音符,渴望聆听属于每个时代的流行歌。


以书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大家好,我是中新社辽宁分社的编辑孟令卓,同时我也是辽宁省侨联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孟令卓书法展示,李伶俐拍摄


自小我就喜爱书法,有幸得到了书法界德艺双馨的老师们的指点,其中最感谢的是一直给予我书法指导的老师:书法名家胡崇炜先生。


每一次习书读帖时,都在与古人“对话”中感叹,白纸黑墨,刚柔并济,线条间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底蕴。我亦感悟到,研习书法即是在学习中陶冶情操,也是在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022年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向所有奋战在新闻一线的记者们道一声辛苦,也愿我们新一代青年记者们都有天之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如同大地般厚重的品格。


未来,让我们在这条充满荣誉和承载使命的新闻道路上,不负韶华,勇往直前!最后,致我们的节日:记者节快乐!


绘画技能UP 成长中的新闻萌新


大家好,我是中新社评论理论部的徐雪莹,有幸能在去年加入中新社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我的爱好是去二次元星球旅行和写生,工作之余喜欢涂涂画画。我觉得和文字符号系统相比,绘画也是一种语言,用线条、光影、色彩展现人或物的结构动态,传达出或轻灵或热烈的情绪。从一笔一画到美的定格、美的创造,特别神奇且让人满足。


▲徐雪莹素描作品


我之前并不算系统性学过画画,大学毕业后练习了一段时间素描,现阶段正在探索攻略板绘世界。


昔有AI写作,今现AI绘画,在智能化生产加速迭代的时代,凸显文章、画稿的人文光色显得更加重要,利用技术辅助练习也有助于效率提升。绘画和写作实践有不少共同点,记者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对于绘画练习也是非常精当的指引。

未来,希望我们“东西问”栏目越办越好,在“文明互鉴”的探索上再创新高。也希望能多多向各位优秀前辈们学习,实践中新风格,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献出微薄之力。

百“练”成钢的古筝选手


大家好,我是中新社国际传播部的编辑魏园。


从小就爱看古装电视剧的自己对中国民族乐器更感兴趣。刚学古筝的时候,经常被邻居投诉。


▲古筝筝曲《战台风》(节选)


和学文化课不一样,学文化课需要“领悟”,学古筝更多需要枯燥乏味的练习。老师经常说“百分之90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练习解决”“练十遍不行就练一百遍”。


每首曲子一句一句学,每句弹40遍再弹下一句,一首曲子需要学大半年。每周一节古筝课,每天在家练琴1~2小时,从2018718日开始坚持到现在,基本没有中断过。


学古筝增进了我的音乐感受力,我可以用弹琴来进行自我疏导。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狂练几遍《战台风》,心情就会舒畅很多。心情好的时候,弹几遍《茉莉芬芳》心情会更好。


其次,通过学琴真的磨练了我的耐性、韧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管弹得如何,能坚持到现在,对于我来说已是一种胜利。


作者:小牛工作室
编辑:路欣冉责编:魏园推荐阅读

采编公开课:不到10分钟,获金镜头奖


文旅局长“另类出圈”,“反向宣传”如何实现“正效果”?


新闻发布会、招待会、通气会……原来不是一回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