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夹杂网络词语就不正经了?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并“星标★”小牛哦!
身处“5G冲浪”时代,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在浏览某篇文章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熟悉又陌生的词语,似乎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却看不懂了。
从“针不戳”“ylmb”“yyds”到“内卷”“撕伞”“泰裤辣”,网络词语层出不穷,而且已逐渐渗透到新闻报道当中。
新闻报道选用网络词语可以增强互动感和社交感,更符合新媒体用户群体的习惯。但同时,不当使用网络流行词汇会消解新闻严肃性、提升新闻理解门槛、不利于媒体公信力的构建。
面对纷繁复杂的造词景观,新闻媒体该如何运用网络词语?小牛来为你支上几招!
使用导向正确的网络词语
新闻媒体要注意自身的引导示范作用,不一味去迎合新鲜潮流,使用网络用语时应明晰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和引申文化,避免低俗、冗余的表达,有效反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需关注网络词语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情绪,及时对受众进行引导。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对新词新语、字母词、外语词等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主流媒体作为传播主体,有责任对网络词语的使用加以甄别和引导。
浅……一下
意为“稍微……一下”,例如“浅尝一下”就是稍微品尝吃一口的意思。这种表达方式虽在网络上比较流行,但用在新闻报道中却显得冗余。
使用大众化的网络词语
新闻语言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是新闻写作的规范化语言,具有简洁、准确、通俗的基本特征。
新闻媒体在追求年轻化传播的过程中,既要保证题材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也要注重语言文字的易读性、可读性。
对于有一定流行度但理解门槛较高的网络词语,由游戏、二次元引申的小众语言,应减少使用。遇到缩写型词语时,需注意可能产生的歧义,应标明全称,注明含义,避免造成误解。
yyds
“永远的神”的缩写。近年来类似的拼音缩写在网络上特别流行。但是这类缩写若不了解其背景就完全无法理解,有一定的理解门槛,不适用于大众传媒。类似的还有数字缩写:“9494”意为“就是就是”,“999”意为“6翻了”“太6了”,这些都不适于新闻报道。
GG
GG是游戏圈的流行语,原意是Good game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夸赞对面打得好!后来被引申为若己方劣势过大、翻盘无望,可先打出gg,视作主动认输、放弃比赛,是投降的意思。这类词语是小众范围的流行语,“普及”程度较低,虽在圈子里“炙手可热”,但不适用于大众传播。
使用语境适配的网络词语
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词语,能让传播效果事半功倍。
在报道时政新闻、灾难新闻、社会新闻等严肃话题时,不宜使用网络词语,避免损害新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涉及有争议的话题时,应谨慎使用网络词语,避免因其象征的感情色彩、标签化等问题造成误读。
在软新闻中,适当使用流行面广、易识别、被大众接受的网络词语,可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更接地气。
躺平
最早源自“躺平任嘲”一词,表示顺从心理。人民日报曾发表署名文章《“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来强调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流行语和“梗文化”层出不穷,自由化的传播环境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使其成为网民们交流常用的个性语言。现代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正被重新塑造,媒体的新闻语言也应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适当吸收网络词语可使新闻报道更富有趣味和人情味,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例如央视新闻主播朱广权就凭借押韵顺口的“网络段子”让新闻报道出圈、出彩,收获了一批粉丝。
视频来源于b站(up主:L的朋友)
正如朱广权所说,新闻语言的最好表达就是显而不浅:“显”就是通俗易懂,“不浅”就是要让人印象深刻、不能太浅陋肤浅。
对于网络词语的使用,新闻媒体需在利弊中进行择取,确保内容的精度,留住语言温度的同时保持新闻的风度。
▼
推荐阅读
和淄博学学怎么做“网红”五一”出游保姆级拍照攻略请收好!十年,新闻客户端为何难出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