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运爆款Vlog作者竟是“体育小白”?

迟瀚宇 庖丁解news 2024-06-05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星标★”小牛哦!

金桂飘香,正是杭州最美时。


作为一名中新社视频部的财经记者,我是纯纯的“体育小白”。


如何挖掘到好选题、好故事,并且在这基础上能有所突破,成为亚运会期间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1

来之不易的“爆款” 让我有了底气

当得知有许多外国运动员、裁判都去杭州四季青批发市场“扫货”时,我决定和中新社浙江分社记者肖健一起前往四季青批发市场。但到了之后发现,整整两条街的批发市场都叫“四季青”,这可怎么找?


我们连跑两个商场寻找外国运动员,一个小时下来一无所获,于是我们决定马上转战十公里外的钱江小商品批发市场——这里也有足足四层楼。


正发愁怎么办时,我发现了一位拿着传呼机的保安大哥,向他说明情况后,他便在“保安小分队”的微信群里帮我发布:“看到戴着亚运会证件的外国人,请在群里告知,有记者想要采访”



终于,在下午三点半,我们发现了三位戴着亚运会证件的裁判并完成了拍摄。


视频《伊朗裁判员在杭州小商品市场“扫货”,开口就对半砍价,还假装去别家再看看》发布后播放效果突出,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单条播放超2000万次。

之后我又回采了卖包给外国裁判的老板娘以及商场相关管理人员等,制作了一篇视频通稿,在B站等平台也获得不俗反响。


从早上八点半一直到凌晨一点视频通稿制作完成提交,虽然辛苦,但看到微博和视频号的播放量和点赞量成就感满满,这回我好像有了底气


2

换徽章Vlog结交世界好友


“换‘pin’吗?”


一句话,火了整个杭州亚运会。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多种主题徽章吸引大家关注,交换徽章更是成为潮流,每一个徽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运动员都有哪些有意义的徽章?这回我决定去亚运会的运动员村看看。

Vlog一直给受众有趣、自然的印象。但是想要做好一期Vlog也绝非易事。


在这次的《“交换徽章”风靡杭州亚运会!和运动员换徽章是种什么体验?》中,我在现场发现了一个针对“i人”的点击屏幕就可以换徽章的“徽章交换中心”,我马上采访工作人员、组织语言,将这个内容加入到Vlog中,使Vlog更丰富。



此外,我们要采访很多位运动员,才能挑出最精彩的几位成稿。在成片中虽然我剪辑进来七八位被采访者,但是实际上我们可能采访了将近20位运动员。




虽然工作量大,但这次的Vlog也给我带来了意外之喜


在轻松的话题讨论中,运动员们都很愿意和我交流、讲述徽章背后的故事。我也很幸运地像是“打入”到运动员的内部,有幸认识了亚运会中国年龄最大的参赛运动员组合章瑜和戴建明,通过他们专访到了亚运会参赛年龄最大的运动员——来自巴基斯坦的78岁桥牌老将马兹哈尔。


3

用心创作  收获“最满意的作品”


自从成为一名视频记者,我就把之前用照片记录生活的习惯改成了用视频记录。在亚运会宣传牌子下慵懒躺着的小猫、高楼的亮灯房间恰好组成一个问号的形状、坐接驳车的两位保洁阿姨因为不想多占位置而挤在一个座位上……


在亚运会看到的有趣的镜头画面,我都会记录下来,当时想着的是肯定有用,之后也确实用上了。




亚运会最后三四天时,我提出想做一个有结尾感的片子。我询问了文笔好、采访经验丰富的同事程宇是否愿意合作,她欣然同意。从晚上9点到12点半,经过了三个半小时的头脑风暴。最终,我们将主题定为“一届会,能为一座城留下什么?”。


迟瀚宇和同事程宇在杭州街采


我们决定走上街头,采访在杭州工作、生活的各行各业的人,谈谈在他们心中,杭州亚运会留下了什么?在剪辑形式上我们也有所创新,采访时我特意留下采访对象的笑脸,将笑脸剪辑在视频开头,吸引观众。

回到主媒体中心,我负责剪辑成稿,程宇负责撰写文案和补采孩子们对于亚运会的憧憬,分工明确,合作顺利。


熬夜一宿后,在闭幕式当天,我们最终将《一届亚运会,能为一座城留下什么?》呈现给观众,用一个通宵打磨一个视频,这也是亚运会我最满意的作品。


4

结语

视频时代,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视频中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制作“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是我和同事们一直探索的。


在21天的时间里,中新社视频部发布各类视频产品近600条,总播放量超3亿次,100余条视频播放量破百万。


始于秋分,终于寒露。我的亚运记忆也随着闭幕式上的“数字火炬手”幻化为满天星光其实,杭州亚运会何止影响了一座城,它在我这里,就没结束过。


作者:迟瀚宇(中新社视频部记者)

编辑:尹珮瑶

责编:魏园


推荐阅读


专访方汉奇!“90后”记者这样对话90后

全曝光!看看这家央媒是怎么入职培训的

“让2追3”惹争议,新闻语言应考虑大众传统认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