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公开课|短视频新闻配乐要注意这几点
以前,人们是怎么看新闻的?
一家人团坐在电视机前,国际时事、社会热点、政策动向,配合着早餐的豆浆油条、晚餐的青菜稀粥一起吃下。
如今,人们是怎样看新闻的?
掌中小屏替代电视大屏,抖音等App上的新闻短视频瀑布取代传统新闻节目。高铁站、地铁站、街边小馆,大家浸泡在视频配乐和声效的高强度刺激中,感叹一句“耳朵真要流产了”。
配乐短视频新闻广为流行的当下,有人说“配乐”是对客观性、真实性的挑战和践踏;也有人说配乐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不见得就是坏事。
然而新闻人也有自己的苦衷——报道事实是底线,从流量池当中杀出一条血路是要求,协调二者,好难。
传统新闻转型新闻短视频,到底要不要配乐?又如何配乐?请查收以下三条配乐指南,助力新闻人减少精神内耗、配出精良作品。
配乐要符合情感基调
“节奏快、鼓点噪、抓耳朵……”这类游戏、汽车、美食、颜值等常见门类短视频的配乐法则在新闻短视频里并不适用。
这类音乐强烈地表明了视频制作者的主观态度,有过度煽情、过度包装,从而影响客观事实等种种可能性,不宜应用到传统新闻这一类别的视频当中。
比如下面这条视频,短短5秒钟,警铃大作、令人心慌意乱,但内容并非战争冲突、救灾抢险、防疫抗疫、社会民生、法制危机,不过是2022年8月4日重庆某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流调记录:
这就属于配乐喧宾夺主、扰人心神的情况。
而类似的内容,完全可以有更加和谐的声画表达,如以下两个视频:
▲视频来自鹰眼短视频
同样是信息速报,其配乐与内容高度相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两段短视频,相较于无背景音乐的传统新闻,更加适应社媒时代公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即注重体验——用户看视频不仅为了掌握信息,还希望参与到互动情境中来,享受“我与时代同在”的沉浸式情感体验。
因此,“恰当”是新媒体时代资讯类视频配乐的第一要义,即制作者在“拿捏情绪”与“传达事实”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在“流量”与“质量”之间实现协调。
配乐要符合账号定位
符合定位的配乐能够帮助打造个性化、 差异化的新闻产品,从而塑造账号品牌。
“配乐”是决定整体风格、实现账号区分度的重要因素——就像涮火锅的汤底、拍照片的滤镜、甜品上的香草荚,同样的素材,在不同风格的影响下,有了不同的表达。选择贴合账号定位的配乐,能够突出机构媒体特色、塑造其形象。@中新社国是直通车 去年在全平台同步发布一系列追踪中美就台湾问题争端事态进展的短视频,视频采用统一配乐,体现其连贯性、一致性、整体性,显示与同类内容的区别度:
▲视频来自国是直通车
配乐要符合版权要求
短视频配乐有三种途径:使用公版音乐(超越版权年限的为公版音乐)、使用免费版权的音乐,以及付费并获得配乐许可等相关授权(如在曲多多平台购买商用版权)。
新闻短视频也不例外,制作时也要遵守《中国著作权法》等现行法律法规。被称为国内“MCN商用音乐侵权第一案”中,Papitube旗下账号@Bigger研究所被最终判定为未经授权在视频当中使用《Walking On the Sidewalk》,导致4000元经济损失及社会声誉损失。未获得授权,将QQ音乐、网易云等音乐平台中下载的音乐投入商业使用,对于创作者来说有极大隐患,应予以避免。
“流量称王”的社交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早已超越中长视频平台,成为自媒体、机构媒体吸引公众关注的“流量金矿”。一条视频,集中“节奏快”“叙事强”“画面吸睛”“配乐抓人”等特点,通常才能称得上短小精悍,留得住屏幕前举着手指、随时准备切换下条视频的人。
但是机构媒体账号、资讯类视频自媒体,在制作新闻短视频的过程中,依然要慎用配乐这把双刃剑,坚守新闻真实、客观的底线,让配乐锦上添花而非哗众取宠。
参考文献:
每日经济新闻.MCN商用音乐侵权第一案:短视频红人被判侵权
编辑:阚玉婷
责编:魏园
▼
推荐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这些采编利器,你会用几个?短视频不能“短视”新闻“菜鸟”囧时刻:“我打您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