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釜山世乒赛:见证逆转之战

刘旭 庖丁解news 2024-06-05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星标★”小牛哦!

2月16日至25日,“2024年国际乒联釜山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在韩国釜山举行。


此次世乒赛团体赛的男、女八强队伍将获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中国乒乓球队亦派出强势阵容参赛,冲击双冠。开赛日当天是大年初七,还在春节期间,我的龙年报道工作,就从这场世乒赛开始了。


逆转晋级:每场胜利来之不易


根据赛程安排,2月16日至20日为小组赛阶段,2月21日至25日为淘汰赛阶段。


22日,团体赛进入四分之一决赛阶段,国乒女队、男队分别迎战韩国队和日本队,均以3:0晋级四强。虽然顺利晋级,但在现场观赛时,看着胶着的比分,更能体会到3:0的背后是一分一分的厮杀。这种紧张的气氛在24日男团半决赛的“中韩大战”达到了高潮。


当天的比赛安排在下午一点,因为是韩国队主场作战,此战备受关注,现场上座率近九成,有大批中国球迷前来助阵,观众席上可见很多五星红旗和应援手幅。


(中国球迷庆祝胜利)


首盘比赛,王楚钦对战世界排名第14位的张禹珍。张禹珍首局主动进攻,掌握比赛节奏,先胜一局。第二局开局后,王楚钦调整状态,扳回一局。第三局,两人比分交替上升,张禹珍局末连得2分以13:11胜出。第四局张禹珍连续两个擦网得分,以11:6再胜一局。


(中国队庆祝胜利)


首盘比赛失利后,现场韩国观众的士气大振。在樊振东3:0击败林钟勋扳回一盘后,由马龙对战韩国队李尚洙,比赛开始前,赛场的大屏幕上特意放出李尚洙的女儿为他录制的加油视频,奶声奶气的童音也让紧张的赛场出现一丝难得轻松时刻,大家说这场是“两位老父亲”的对决。这盘比赛中,两名球员苦战五局,最终李尚洙3:2击败马龙,韩国队总比分以2:1领先。这意味着如果想要挺进决赛,接下来出场的樊振东和王楚钦不容有失。


盘间休息后,迎来关键两盘。场内韩国观众的声浪不断增强,有座位在韩国球迷中间的中国队球迷向工作人员申请坐到了摄影记者席,当然也有球迷坚持坐在韩国球迷中间来一波“对阵”。第四盘,樊振东以11:6、11:7和12:10连赢三局终结,盘分战成2:2平。全场的关注度都集中在了最后的决胜盘。


(第四盘樊振东3:0胜利)


作为记者,我们屏息关注场上的比赛,默默感叹每一分胜利的不易。在第五盘中,由王楚钦和林仲勋对决。王楚钦状态回升,出手坚决,以11:5取胜首局。随后王楚钦越战越勇,以11:7、11:6再胜两局终结比赛,也实现中国队的逆转晋级。赛后混采时,王楚钦和樊振东二人双手交握,相视点头,似“劫后余生”。



(中国女团夺冠)


在当晚的女团决赛中,中国队与日本队再次战至第五盘,并在决胜盘逆转获胜。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场比赛当日正值元宵节。中国女队主教练马琳赛后表示,“在这么一个特殊的节日里,打这么一场跌宕起伏的比赛,我相信我和五名队员可能在很多很多年以后再去回忆这场比赛,大家还是会心潮澎湃。”


(24日女团决赛后,中国队在记者会前吃元宵)



现场采访:多手准备记录关键时刻


要把将近200分钟的比赛凝练到几百字的文字稿件里,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体育记者来说并非易事。在比赛开始前,我就开始“笨鸟学稿”,检索往届世乒赛的报道,学习写稿思路,并求助专业的体育记者同事。


在赛场观赛时,我也随时用电脑或手机备忘录记下比分情况和精彩回合,在写稿时可以通过当时的记录回忆赛程。



(中国女团夺冠)


另外还要提前备好网稿快讯,在比赛结果出来的第一时间配现场图传稿,确保时效。


混采方面,我一边将混采时球员的发言并入文字稿丰富内容,一边也将录音素材回传,供视频部制作稿件。


(刘旭在记者会上)


图片稿方面,赛中其实有充分的时间拍摄球员对战,不过小球比赛运动员移动较快,有时照片里只有球,运动员已经移动出框,因此每场比赛后选图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另外两场决赛后的庆祝和颁奖环节拍照,就要集中注意力抓拍到关键画面,没有机会重来。



外围突破:丰富素材多线发稿


由于我们没视频直播授权,无法拍摄赛场内画面播发,就要考虑视频可以做哪些外围内容。


一方面我在场外拍摄空镜头和采访前来助阵的球迷,他们大部分是从国内专程赶来为中国队员加油,非常配合我们采访和拍摄的需求。


同时我和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保持积极沟通,在得知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和夫人谭育军要到现场观赛的消息后,提前预约了大使的时间录制助威短视频,并在女团决赛后随使馆工作人员全程拍摄大使勉励球员的画面。虽然无法在报道中呈现全部内容,但仍尽可能寻找更多角度的外围拍摄素材,以确保文、图、视频的综合发稿。


(中国驻韩国大使和中国乒乓球队合影)


几天密集报道下来不可谓不辛苦,记得24日女团决赛后记者会结束时已经过了凌晨一点,待传完全部稿件时已经凌晨四点多,但能够在第一现场观赛、采访,见证这些顶级运动员们的汗水与泪水,分享他们的喜悦与遗憾,恰恰是记者这个职业的意义与幸运。


(刘旭和孙颖莎合影)


从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到韩国羽毛球公开赛,再到这次世乒赛,每一次报道都更让我体会到竞技体育的魅力,也是我丰富写作领域、提升体育新闻报道能力的机会,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参与到更多体育比赛报道中,作为观众,也作为记者,记录下运动员们的拼搏时刻。


作者:刘旭(中新社韩国分社首席记者)

编辑:张默言

责编:魏园

推荐阅读

“徐梦桃蒙头扎在我身上!”

Sora对新闻业只有坏处?

中新社校招19人,报考秘籍帮你整理好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