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年爆款不断!“浙江宣传”靠什么?

尹珮瑶 魏园 庖丁解news 2024-06-04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星标★”小牛哦!

浙江省委宣传部创办的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于2022年5月30日上线,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便实现了文章阅读量10万+常态化,成为政务新媒体号的运营标杆。


时值“浙江宣传”上线两周年之际,中新社“庖丁解news”独家对话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一起探讨“浙江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秘诀。

 



爆款文章有哪些特质?




上线两年,热度不减,频频推出10万+爆款文章,“浙江宣传”靠的是什么?张志安认为,“浙江宣传”立足“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办号理念,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

说什么样的话?





要用读者听得懂且爱听的方式讲故事,落实到实践当中有两点要求:用小切口讲大话题、用通俗话语讲专业观点



张志安指出,这要求文章写作不仅要严谨大气,还要兼具律动感和时代感。同时,编辑组应积极接纳互联网话语体系,并用青年人喜欢的语态进行表达和讲述。


此外,张志安提到,“浙江宣传”的文章可读性非常强。以符合现代移动阅读习惯的形式进行内容呈现,降低了读者的阅读负担感和疲劳感,主要表现为注重写作的模块化、注重观点的凝练化、注重段落的阶梯化




2

切什么样的热点?





首先要紧扣、抓牢实时热点话题。“浙江宣传”紧追浙江及全国各地实时热点事件,选题范围广泛,包括文化、经济、民生等社会话题。如针对近期网络流行语“偷感”,“浙江宣传”就推出了《“偷感”是一种负面心理吗》一文。

其次要设置、引导相关社会议题。“浙江宣传”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具备极强的议题设置和舆论导向能力。通过及时介入“舆论焦虑”“政务号花式整活”等重要社会议题,第一时间把握住舆论主动权和话语权。





3

需要什么样的态度?





张志安认为,“浙江宣传”在直面复杂现实的基础上,运用温和理性的说理方式,从多个维度解读并给出结论,由此形成了“浙江宣传”独特的文章态度。


其一,追求说理性,而非压迫性。有些社会话题较为沉重,若是处理不当,会造成误会、激化矛盾。“浙江宣传”在直面现实的同时巧妙地采用了温和的叙事方式,避免文章给读者带来二次压迫。


其二,采用开放式,而非封闭式。“浙江宣传”为读者建构了开放性的阅读和思考空间,鼓励读者对文章进行自主解读,在有限的文字中感受到无限的意味。

 



如何连续产出10万+文章?




如果说一篇10万+可能靠的是运气,那么想要做到篇篇10万+,需要的就是真本事了。




1

作者要成为“半个专家”





与媒体评论不同,“浙江宣传”并不仅仅是对实时热点进行简单评论,而是注重话题背后的知识,通过提供新鲜知识和观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文章《青年返乡的“留”量密码》节选


“这需要作者至少成为半个专家。”张志安说,以《青年返乡的“留”量密码》一文为例,需要作者思考的问题很多,如“青年为何选择返乡”“青年返乡后做什么”“青年如何让自己融入乡村生活”“城乡之间人口的流动关系是怎样的”等,这意味着作者及背后团队不能仅仅是旁观者,更要成为参与者,亲自调研、亲自对话,储备“青年返乡”相关知识,成为“专家”。




2

建立“供稿+审稿+传稿”闭环





除了有一支强大的撰稿团队,“浙江宣传”广开言路,不断完善稿件激励机制,从各方投稿中优中选优,建立起了容量大、质量高的“内容蓄水池”。


发稿前,编辑团队会严格按照审稿流程对文章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一篇文章在与读者见面前可能被修改了十余次。”张志安认为,目前“浙江宣传”已拥有了稳定的读者群体,文章发出后经由读者的二次分享会达成裂变式传播效果,由此建立起“供稿+审稿+传稿”的闭环,支撑着编辑团队的良性运转。

 



面对流量困境,

“浙江宣传”的变与不变




随着公众号的红利期不再,不少政务新媒体号面临着流量下滑,甚至是关停账号的困境,那么“浙江宣传”是如何面对这场流量困境的?




1

文风之变





好文风是好文章的组成要素,改文风是遵循和把握新闻传播规律的需要。文风好的文章,接地气而不官声官气,平白朴实而不玩弄辞藻,言简意赅而不长篇累牍。


张志安认为,“浙江宣传”注重对于文章主题句的凝练,这是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主题句不可过于宏观或微观,要掌握好“度”。


目前,“浙江宣传”发布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由年轻干部所写。能够大力改进文风,是因为给年轻人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2

内核不变





始终坚信文字的力量和思想的价值。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新兴技术正给媒体内容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乱花迷人眼”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形式纷繁多样。有很多人问,为什么“浙江宣传”选择最朴素的方式,用一行行文字与读者相见?


答案很简单,大道至简。“浙江宣传”以内容为本,在注意力逐渐浅表化的当下,坚持突出信息量与思想性,通过深度的思考和有力的文字达到效果。

 



何时能见第二个“浙江宣传”?




“越来越多的省市级宣传部门政务号正在崭露头角。”张志安表示,作为业界标杆的“浙江宣传”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其建立起的运行机制影响了更多政务号,“借助热点、提供知识、文化创新”的理念在业内产生了长久的正面效应。


如“今豫网言”“重庆瞭望”等地方政务号以扎实的文字功底、精准的舆论导向能力、年轻人喜爱的语态风格,逐渐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对于“浙江宣传”而言,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充足:


首先要锐意创新。张志安认为,“碰”热点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更需要勇气与魄力,否则文章就会流于日常。同时,与其他地市级政务号进行联动也是创新选择之一。


其次要立足浙江、服务中国、面向世界。未来可将选题视角延伸至更多地域,有更广阔的视角,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参考文章:

《解码 “浙江宣传” 的文风之变》新闻战线

《依然并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浙江宣传







  作者:尹珮瑶 魏园

  编辑:郑圆圆

  责编:吴旭


推荐阅读


火了一整年,媒体应向“浙江宣传”学什么别再错用“感谢聆听”了!
别让《歌手》背负太多包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