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谈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展:为时代立碑
走进中国美术馆一层展厅,黄宾虹、陈半丁、郭沫若、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赵朴初、赖少其、吴冠中、启功、黄永玉、靳尚谊、吴为山等120位名家的经典力作映入眼帘。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全国政协委员——从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都有作品参展。
在这里,由全国政协书画室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同心协力写丹青——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展”正在展出。参展作品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漫画、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展现了历届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群众坚定不移、同心协力建设祖国的家国情怀,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生动景象。就此,《人民政协报》记者对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进行了采访,请他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及思考,讲述办展初衷以及书画界政协委员作品的精神内涵。
吴为山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
用笔和塑刀
书写家国情怀
作为国家最高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珍藏有12万多件艺术品,其中不少出自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之手。此次参展作品有200余件,分为家国之情、人民之爱、河山之美、文化之魂四个篇章,记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
“书画界政协委员为时代立碑,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歌颂党、歌颂人民、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歌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谓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吴为山表示。
在中国美术馆圆厅的正中央,悬挂着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等山水画,尽显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吴为山介绍说,“从这些山水画中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大突破——新中国成立以前山水画多表现诗情画意、自然风光,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更多通过山水画来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广大文艺工作者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艺所进行的创作,正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具体表现。”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 国画
69.5×45.5cm 1963年 中国美术馆藏
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 国画
100 cm×111.5 cm 1961年 中国美术馆藏
“比如,20世纪60年代,傅抱石带领江苏国画院的一批画家重走长征路。在他们的笔下,祖国的山水呈现出一种新气象,即把对人民生活的体验、对时代精神的感受,融入鲜活的艺术创作中。傅抱石的笔墨不囿于古人的笔墨程式,而是时代激荡下,继承优秀传统的一种新创作,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吴为山解析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等作品时说。
吴为山认为,20世纪中国美术有两个重要主题:一是民族救亡,一是中西合璧。前者表现了在祖国危难之际,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独立与解放;后者则是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把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艺术相互融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工作者眼中的客观对象发生变化,主观审美也产生变化,一种无穷的动力在不断推动着他们进行创作。山水画尽管画的是山水,但已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形象。人物画作品中常见的才子佳人逐渐被普通人物所代替……这些变化在政协委员画家的笔下都有体现。”
奔马 徐悲鸿 国画
105×60.8cm 194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 油画
77×143cm 1963年 中国美术馆藏
塔吉克新娘 靳尚谊 油画
60×50cm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徐悲鸿的《奔马》、黄胄的《赶集》、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在吴为山看来,这些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表现了百年来中华儿女在革命时期的理想美与信仰美,在建设时期的意志美与精神美,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创新美与担当美,以及在新时代追梦圆梦的自信美与崇高美;也体现了政协委员艺术家对生活的热情,对人民的温情,对国家的深情和对艺术的激情;更彰显了政协委员艺术家坚定跟党走,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的创作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在这里,有不少委员们到生活中采风写生而创作的作品,还有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的反映脱贫攻坚、反映生态文明、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作品。特别是书画界的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书画室的带领之下,到边疆地区去,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到贫困地区去,用手中的笔,淋漓尽致地表现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人民如何脱贫攻坚,走向小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吴为山感慨道:“用美术作品来描绘新时代新气象,描绘人民幸福生活,表现了政协委员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这些作品不仅功底扎实,还有创新理念,更有浓浓的家国情怀。”
“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奉上书画界政协委员的作品,向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献礼。”吴为山谈到策展初衷时表示。
用艺术精品
传承红色文化
在展厅里,吴为山所创作的雕塑《共商国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吸引了诸多观众驻足观看。作品以参会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代表人物为表现对象,重温了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重大时刻。毛泽东同志站在参会人民代表中间,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肝胆相照、同舟共济、共商国是的光辉新篇。
共商国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吴为山 浮雕
15×301×92cm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请横屏观看)
吴为山已是连续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书画界的委员,不只是画得好,更要履好职,而履职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就是提案。”在近15年的时间中,他年均提交三至五件提案,其中有不少提案都得到了高度重视。
红色题材美术创作,是吴为山长期关注的话题。他认为,“红色题材文艺作品是红色文化的展现,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在增进人民的爱国情怀、培育人民的高尚情操、铸就人民的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去年两会期间他提交的《关于加强红色题材精品创作,并落实到革命纪念地的提案》,获得了全国政协2020年度好提案。“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带领中华儿女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历史见证,有着里程碑的作用。我们用艺术手法来表现革命老区人民、记录革命老区生活、歌颂革命老区文化,实际上就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吴为山调研走访过很多革命纪念地,他深刻认识到,仅仅靠组织文艺工作者用艺术形式来表现革命老区还不够,还要倡导文艺工作者将其中具有高超艺术水准的作品留在革命老区,放在老区的纪念馆、遗址、故居等,让更多人看得见、记得住,才能更好地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多年来,吴为山也是这样做的。红色题材雕塑作品,已然成为他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题材。从安放在盐城的1985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创作的第一件红色题材雕塑作品《新四军东进》,到坐落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到《延安窑洞对》《千帆竞渡》《百年丰碑》《铁军忠魂》《共商国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大型雕塑,再到建党百年之际矗立于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的《旗帜》……
《旗帜》
36年来,吴为山共创作了70余件党史题材作品,很多作品都捐赠给了相关革命纪念地。比如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延安窑洞对》,捐赠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陈望道》,捐赠给河南省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的《焦裕禄》,捐赠给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基地的《南仁东》,捐赠给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的《王继才》等。这些作品中包括了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涌现出的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南仁东、王继才等英雄人物与时代楷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习党史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党发展的历程,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吴为山将党史学习的心得融入自己雕塑创作中,今年最新创作出《旗帜》,“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伟大历程而意气风发的气概,象征着100年后、1000年后以至于更遥远的未来,这面伟大的‘旗帜’依然飘扬。”
原文刊登于2021年8月30日人民政协报
第9版 文化周刊
作者丨人民政协报记者 张丽
编辑丨赵爽
审核丨毛立军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