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服贸会,看看企业为了低碳有多努力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各行各业纷纷按下节能减排“加速键”。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正在北京如火如荼进行。较之以往,“数字”是本届服贸会的核心内容,“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本届大会的关键词之一。今年的服贸会上,不仅企业展示呈现绿色低碳趋势,而且场馆搭建也处处显“绿”,各种引人瞩目的低碳新科技让观展者大开眼界。
推进产业“零碳”
企业都是认真的
面对“双碳”课题,不少参展商提出各种绿色解决方案,展示自己的科技成果,带观众遨游“绿海”。
在美团的骑行碳减排互动区,记者蹬上单车、戴上VR眼镜,在选定的场景中完成骑行减碳任务,还获得了美团颁发的“节能减碳小使者认证书”。
在减排互动区旁边,正在播放美团单车的“单车变球场”公益项目。该项目把单车轮胎回收再生建成公益环保的塑胶篮球场。项目发起至今,已完成湖北、四川、贵州、青海、山西等地15个球场的捐赠,回收使用了3.8万余副轮胎,累计铺设面积达8500平方米。
记者看到,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展台边围满了观众。大家都目不转睛地观看正在展出的雨滴摩擦纳米发电机,从雨中获取动能,再转化为电能。“你看,一块A4纸大小的出水板落下如注的雨滴,可以持续点亮40个LED灯珠。”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同样瞄准清洁能源的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展台,带来了国内首台再热垃圾发电汽轮机仿真模型。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发电汽轮机“吃”的是生活垃圾,“吐”的是电,比普通的垃圾发电汽轮机效能提升5%左右,可以满足一座普通县城的用电量。
爱普生变废为宝“造纸术”也让观展者大呼神奇。很难想象,一张用过的A4纸被送进机器后,依次经历碎纸处理—纤维分离—强化黏合—多彩再生等步骤,只要短短一分钟,就变成了一张崭新的再生纸。“这种‘无水再生纸系统’仅需纤维分离、强化黏合和按压成型,无需一滴水,办公用纸即可再生,不仅节约了传统纸张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大量水资源,也可以让纸张循环利用。”展馆工作人员介绍说。
颠覆性技术让人大呼
“想不到”
吸引记者来到北京叠加态技术有限公司展区的是“降低·碳排放”标语。这是什么技术?带着好奇,记者走近了“叠加态”。
“这是我们展出的颠覆性纳米闭孔绝热新材料。”北京叠加态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钟飞鹏告诉记者,叠加态作为隔热新材料用在服装保暖,让冬季服装厚度下降80%,保暖效果提高5倍;用在汽车、建筑上,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赋能超过20个行业的产品升级。
说得蛮“高大上”,那真实的颠覆性纳米闭孔绝热新材料是怎么样的呢?边听着介绍,记者边用手摸了摸,很薄、很软。在技术员指导下,记者在滴水实验台感受沸腾的炙热,垫上薄薄叠加态材料,触摸工作台可以感受缓慢的热传导。
叠加态与传统材料比较,有哪些不同?钟飞鹏表示,它是一组纳米闭孔“柔性”新材料,具备隔热、保暖、抗菌、透气、吸湿、速干、轻薄和环保性能。其中,极寒保温,更是它的强项。
这跟降低碳排放有什么关系呢?面对记者的问题,钟飞鹏解释说,降低碳排放关乎每一个人,而隔热和保温是日常生活所需,也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叠加态在冬季服装中应用,保暖方式从厚度堆积,转为物理性能的升级;在建筑上使用,夏季可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冬季能提升暖气的热效性能;在汽车行业,应用到车身和顶棚隔热,能降低热量的传导,减少制冷产生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通过进一步减缓资源消耗,从而降低碳排放。
“上一届服贸会我们的展台面积是38平方米,今年我们的展台面积是180平方米。去年我们通过成果发布,利用服贸会平台与全球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达成多项重大合作,获得组委会授予的科技创新示范案例和线上优秀展台的荣誉,经济效益和知名度大幅提高。”钟飞鹏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我要把我们最新研发成功的颠覆性材料,以最快速度把最新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下一步的产品推广,打开对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零碳”转型正在大步走来
9月3日,在服贸会重要论坛之一、以“智能时代 引领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智能产业论坛上,软通智慧副总裁刘超认为,减碳任务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将这个视角放大到国家层面也成立,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不仅不会成为发展经济的障碍,而且会成为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掌握国际主导权的重要契机。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智能+”时代前进。
那么,“智能+减碳”会如何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呢?
刘超表示,在数字化制造浪潮的推动下,数据不仅是新型生产要素,也是新型资产,具有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改变国际竞争格局变量的潜力。有效盘活数据资产,能够推动形成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交融,不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驱动力。如,软通智慧在减碳方面,提出“碳数智城”这一绿色发展理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工业生产中的数据管理,助力传统企业、工业园区等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节能降碳,提质增效。
在博世互联工业北方大区总经理林丽华看来,智能制造不仅仅是技术。表面上讲,很多企业看似只缺少智能制造技术,其实这个看法应该打一个问号。他们缺少的实际是生产制造的体系,当生产制造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很多智能制造技术就是空中楼阁。
这与刘超的观点不谋而言。在刘超看来,绿色低碳之路任重道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技术永远是一个工具,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乃至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搭载到城市大脑也好、领域小脑也罢,如果没有将架构搭清楚,没有把场景把握好,没有把业务和城市治理中的问题及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融合,这些技术可能会出现冗余问题。“未来,我们将以‘一城一策’之道,从顶层设计之初便立足城市真正发展需求,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城市发展的血液中,以业务驱动助力城市绿色健康发展,推进各地城市在数字化转型这条道路上坚定走下去。”刘超最后说。
原文刊登于
2021年9月7日《人民政协报》
第7版财经周刊
摄影/作者丨人民政协报记者 李元丽
编辑丨赵爽
审核丨毛立军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