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主题沙龙上,听听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讲述的动人故事

人民政协报 政协君 2022-01-14

“春风吹来布朗山,满山的茶园开满花,布朗人民跟着党,一片茶叶一片情。”这是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全国政协委员张敏唱出的一首布朗茶歌。

9月15日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文体中心四楼多功能厅,茶香飘逸,气氛热烈。参加全国政协民宗委第二期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培训班的50多位委员围坐在一起,一边饮茶,一边分享各自的故事,畅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抒发各民族兄弟姐妹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儿女情怀。

王红红委员(中左)、贺颖春委员(中右)担任主题沙龙活动主持人

在委员培训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选择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的一个重要主题,组织别开生面的委员主题沙龙活动,是十三届全国政协民宗委一项创新性的做法。此次培训,恰值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刚刚召开,完整准确全面地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正是培训的重点,所以沙龙主题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许多委员结合学习感悟和自身经历,敞开心扉,娓娓道来,讲述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

生生不息的各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张敏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它是中华各族儿女在文化交流、贸易往来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作为开场委员,身着民族服装的张敏委员已经提前给大家沏上云南的普洱茶。她提到了大家熟知的茶马古道,这是一条记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廊。她还提到了自己的家乡,讲述了家乡的直过民族一步跨千年的故事。

“对生活在大山里的布朗人来说,茶是治病的药、是曾经物物交换的媒介。1950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国庆节,毛主席邀请各民族代表进京观礼,布朗族头人苏利亚带着亲手采摘的春茶作为国庆献礼敬献给了毛主席。敬献的茶叶重2斤9两,2斤是双数,代表了对新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祝福,9两则代表了布朗族要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如今,直过民族布朗族已经实现整族脱贫。今天和大家共饮这杯茶,表达各族儿女对党的深深感恩之情和对创造未来更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张敏委员深情地说。

释崇化

沙龙活动中,来自云南大理崇圣寺的释崇化委员,从彝族、白族的族源传说讲起,让大家了解到云南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渊源。“在云南大理,白族多数群众认为自己的故乡在‘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这就是历史上特别是明代以来,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而带来的认同。”

孟青录

加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不仅体现在历史故事当中。天主教呼和浩特教区主教孟青录委员以自家为例,讲了一个蒙汉通婚的故事。“我们家族信仰天主教已经是第四代了,一般来说都是找天主教徒结婚,可是前些日子,我家里有个亲戚的女儿与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蒙古族男青年热恋并准备结婚。她父母过来征求我的意见。作为教职人员,我对他们说,虽然不少天主教徒不愿意让子女与不同信仰的人结婚,但天主教的神学上并没有这样的规定。咱家的孩子看上人家,人家也看上咱们家的孩子,我们就应该祝福他们。”

因为这件事,让孟青录委员感触很多。他对大家说,把这个故事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框架下去思考,我觉得我们宗教界应该向信教群众讲清楚,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公民之间,有互相通婚的自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作为宗教界人士,要引导信教群众放下信仰的差异性,努力增加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人们之间的共同性,共同建设我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杨杰委员的“123456”

杨杰

2019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我是教民,更是公民》的大会发言,让委员们认识了来自新疆呼图壁县城镇陕西寺的阿訇杨杰委员。在沙龙上,杨杰委员的分享更是让大家印象深刻。

“我所在的清真寺叫陕西清真寺,有很多人问我,你是不是陕西的?我不是陕西人。那是170多年前,陕西籍的穆斯林到新疆经商,他们觉得新疆是个好地方,于是就决定在新疆定居下来,并修建了清真寺。我们全新疆不同地方有7座清真寺叫陕西寺,这些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有中华文化、有中国元素,信教群众的思想观念、宗教理念和生活习惯里都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杨杰委员介绍,他所在的陕西寺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团结的窗口。“不分民族,不分教派,只要信教群众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测体温戴口罩,就可以到清真寺做礼拜,信教群众中有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还有七八位汉族穆斯林人士。清真寺里经常组织一些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你到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包子,你到我家吃粉汤,我到你家吃抓饭,各个民族团结和睦、平等相待。”

杨杰还提到,呼图壁县有16万人,有14个民族,今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0年,县上确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思路,可以用123456几个数字来表示。

“1”是中国56个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

“2”是“两个共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是“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尊重——尊重每个人宗教信仰,尊重各地方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

“4”是“四个人人”——人人都要有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和思想,人人都要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要做民族团结的好事,人人都要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

“5”是“五个认同”——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6”是“六个相互”——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最后的落脚点是什么?就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我们不但要看到每一粒石榴籽,我们更要看到一个完整的石榴,这个完整的石榴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杨杰委员铿锵有力的话语赢得在场委员的热烈掌声。

在雪域高原

各民族血液相通相融

格桑罗布

杨杰委员话声刚落,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格桑罗布委员分享的3个故事再次把沙龙活动推向高潮。

格桑罗布委员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藏族医学博士。他首先从自己的名字讲起。“格桑”是生逢盛世的意思,“罗布”是宝贝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生逢盛世的宝贝”。“这就是我的父母对共产党的感恩,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戴,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维护。老一辈用他们的实践,用他们的传承,用他们的希望展示了五个认同。”

格桑罗布委员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自己的感悟和转变。作为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医疗工作者,格桑罗布委员认为,人最复杂的是思想,最难讲的是思想,最难改变的也是思想。他说,这次培训班上,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认真听了国家民委领导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权威解读和辅导,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自己的脑子发生了3个重要转变。第一个转变,从原来被动地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样一个概念,到主动地去吸收、去学习。第二个转变,是从自己能够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主动推动、带动周边的人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个转变,是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政协委员,在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当中,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

格桑罗布委员分享的第三个故事是身边的故事。他所在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1952年9月成立的,当时的第一批专家是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可以说这所医院的建设就是各民族团结的结果。

“这些年,西藏各个医院血液比较短缺,国家卫健委就召集相关兄弟省,研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几个兄弟省都表示全力支持,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兄弟省的血液输送到西藏。还有许多医疗援藏的专家、医生也都主动要求为病人献血。可以说,在西藏各大医院,各民族群众的血液是相通相融的……”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也会经常收治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民族的游客,他们很多人是因为高原反应引起肺水肿、脑水肿,其中不少住院患者并没有亲戚朋友陪伴,有些人身上还没钱,他们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几十年来,格桑罗布看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场景。患者吃不上饭,医院的医生护士就主动轮流给他们送饭,有时一送就是连续一两周时间。“这已成为大家自觉的行为,各个科室都是这样。在这个时候,你就会真正感受到什么叫中华民族大家庭,什么叫中华民族共同体,那不是虚的,不只是理念,而是用鲜血凝成的,更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故事。”

格桑罗布委员最后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从我的专业来看,我觉得,中华民族是一个肌体,我们各民族就是肌体的组织,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细胞,如果说中华民族肌体靠血液循环来运转,靠神经来协调的话,那么,‘五个认同’就是我们的血液,就是我们的神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同唱一首歌

共筑中国梦

云南普洱、武夷岩茶、安吉白茶……一个夜晚,委员们品尝了来自祖国各地的12种茶,聆听了12位委员分享的生动故事。

张诚达

来自泰山碧霞祠的宗教界委员张诚达,分享了道教全真祖师丘处机“一言止杀”,促进中华民族和平融合的历史故事。

潘晓慧

来自贵州的水族委员潘晓慧讲述了在她的家乡,苗族、瑶族、水族几个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居住、和平共处的美好故事。

潘兴旺

来自浙江杭州基督教的潘兴旺委员,分享了他们与少数民族结对子帮扶脱贫的故事。

韦震玲

来自广西柳州的毛南族委员韦震玲,通过讲述一个三省交界的民族村寨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过程中,通过经济、人员交往,联合调解,使几十年的矛盾纠纷最终化解的故事,说明了加强交往、培育各族群众树立共同法治理念的重要性。

梁映华

梁映华委员分享了在她的家乡云南文山,一对北京去的年轻夫妻教大山里的壮族孩子学习舞蹈的故事。

孟宪明

孟宪明委员分享了在他的公司里与台湾同事相处的故事,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每个人做起,事情无大小,只要做精做细,我们就能够感染一个、两个、更多的人,凝聚起更多的中华儿女。

宗性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委员也结合海峡两岸佛教界交往交流的经历,谈了自己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很多感悟。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宗教,大家都是一家人。

在大家的踊跃参与下,主题沙龙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接近尾声时,全国政协民宗委驻会副主任杨小波即兴为大家背诵了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这副堪称“古今天下第一联”的长联为清朝孙髯翁所作,共180字。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

“这副长联,不正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写照吗?”杨小波说。

最后,虞梅、阿拉坦仓、欧彦伶、图登克珠、金花、金群华、资艳萍、潘晓慧等来自民族八省区的8位委员朗诵诗歌——《同唱一首歌,共筑中国梦》。

随着音乐响起,全体委员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沙龙活动在茶香和歌声中结束。


原文刊登于

2021年9月30日《人民政协报》

第8版民族宗教专版

作者丨人民政协报记者 毛立军

摄影丨刘术泉

编辑丨赵爽

审核丨王相伟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