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论道丨对2022年中国经济五个重大问题的分析

人民政协报 政协君 2022-06-22

作者丨刘志彪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


2021年,我国经济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下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突出的表现是全年经济增长仍然取得了8%左右的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万美元;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00万人;消费物价涨幅低于1%;出口逆势快速增长,占全球贸易份额创历史新高。

2021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增多、挑战上升等问题。主要是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消费和投资增长势头减弱,供应链受阻,企业生产面临生产要素短缺,包括缺芯、缺电、缺柜、缺工等问题。

虽然2022年世界经济有望保持恢复性增长,但仍然具有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的特点,同时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上升,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在国内外这种发展态势下,2022年我国以“稳”为关键词,把稳定宏观经济的“六稳六保”责任,上升到政治高度,提出了“七大政策组合”的框架和举措。为确保经济稳健前行、稳中求进,2022年我们应做好哪些工作,重点处理好哪些关系?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疫情防控与稳增长的关系

随着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传播和影响,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处在打六星的急性期,但在英美等国,社会性恐慌正在逐步消退。我国现在所采取的疫情防控模式,是多重方式共用的动态清零方式。如果西方一旦完全开放了国家边界,它们与世界的密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交流,将在某种程度对中国出口产生替代效应,而我们因为担心疫情大规模传播,就难以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地加入全球经济竞争。这将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可能会加剧中国经济与全球价值链的脱钩,从而极大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此,如何在确保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开放国门并保持与外部世界的密切联系、链接和交流,是我们今年面临的首要的现实问题。

经济全球化转型与中国制造业增长

现在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浪潮高涨,过去那种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力量正在衰减甚至消失。疫情加剧了世界各国在面临产业安全与经济效率的两难抉择时,更加偏向于国家和产业安全。表现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强调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地化可控性,纷纷制定各种政策鼓励本国的制造业回归,这对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地位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加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方式进行国际代工,是中国制造业过去增长的主要模式,由此获得了巨大的全球化红利。未来中国制造强国的建设和地位的确立,需要在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即需要在以内需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全球化中实现,为此我们必须把强大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放到极其重要的高度来认识,放到战略优先地位来执行。

新发展格局与动态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很快,随着收入上升和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也不再便宜,东南亚、印度、中南美等低成本国家现在都在崛起。中国产业在高处有西方打压,中下层有这些国家的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对手虽然不可能在产业链上完全替代中国的产业体系,但是应该承认,它们的崛起对中国制造业的世界竞争力是会有一定的负效应的。为了坚决地抑制这种替代作用,需要我们寻找并强化我国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动态比较优势,这就是强大国内市场以及由此培育出来的技术创新能力。

货币政策错位与防范重大经济风险

受疫情特别是变异毒株影响,全球生产和物流接连遭受冲击,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涨价压力剧增;同时,为应对疫情各国货币政策放了不少水,现在经济逐步恢复强劲增长,但是通胀特征明显,不出意外今年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将要退出,美联储缩表,这可能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较强的外部冲击,美元回流对中国出口、实体经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怎么预防?

当前我国因为疫情防控及时得法,出口以及吸收外资强劲等原因,人民币汇率处于强势趋势。今年为防止国内市场萎缩、提振市场主体预期和进一步鼓励出口,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因此趋紧的美元遇到趋松的人民币,宏观经济政策既要稳增长,又要设法对冲美联储趋紧的货币政策,防止出现金融市场震荡和实体经济风险,就显得十分复杂和困难。

发展格局转换与经济动力变量替换

在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两大动力变量是出口吸收外资土地房地产市场。出口吸收外资取得的外汇占款,成为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的主要来源。这种国内信用的扩张方式是与土地房地产市场的扩张结合在一起的。政府由此得到巨大的财政收入,并支持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扩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以及基建投资,带来长期的经济繁荣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当前,土地房地产市场风光的好日子已经成为过去,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停滞甚至降价潮可能已经来临,如果出口再因为西方国家疫情缓解或控制住而降低,我们的两大经济增长的动力变量衰退后,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哪里?

显然,以五大新发展理念指导的扩大内需战略,是形成新发展动力的主要选择性方向。例如,国内消费增长可以适当地替代出口依赖,形成以个人消费主导的现代化经济增长机制;再如,以房地产土地为核心的信用扩张方式,可以部分地改造为以绿色低碳投资为核心的信用扩张方式;资本市场强国的建设,也可以部分地替代土地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池”功能,并把过剩的流动性化为激励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力量。


原文刊登于

2022年1月27日《人民政协报》

第3版

版面编辑丨人民政协报记者 杜军玲

编辑丨赵爽

审核丨毛立军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