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网红“我是医哥Dr姚”“医路向前巍子”聊医疗手术直播的边界在哪里
作者丨人民政协报记者 奚冬琪
今年1月18日,有网友举报在一家网络直播平台上发现一名男妇科麻醉医生在直播妇科手术。在女患者未知的情况下,男麻醉医生多次拍到女患者隐私部位。经多次举报,直播被切断。经调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卫生健康局对进行直播的日照市中心医院作出警告、罚款人民币5万元的处罚决定。同时,涉事医生厉某被刑事拘留,11名相关人员被严肃追责问责。
是为了介绍医学知识,还是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此次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仅暴露出数字经济发展中流量至上的现象,也反映了直播平台面临的监管困境。
医疗手术直播的尺度与界限在哪里?真正有意义的医学类科普直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来听听医学科普“大V”们怎么说。
1
“我是医哥Dr姚”:
不当直播毁掉的是医患间的信任
1月21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委宣传部发布了对直播妇科手术事件的处理结果。上海市同仁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姚乐第一时间就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了新闻并写道:情节特别恶劣。踏破了行业和民众认知的底线,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毁掉信任容易,建立信任太难!说是行业之耻也不为过。
上海市同仁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姚乐
作为一名肝胆外科医生,年轻的姚乐很喜欢借助新媒体进行医学科普。“我是医哥Dr姚”是他的网名。因为直播自己做肠镜,一边用抖音记录拍摄,一边回答患者家属的提问,姚乐更是成了拥有百万流量的医学科普网红大咖。虽然同样是以直播为手段,但在姚乐看来,医学在教学和科普中的直播与直播手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医生在工作中也会进行手术直播,通常是闭环内同行间学术探讨或教学,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一定会隐去患者信息。”姚乐说,在此次日照的事件中,医疗直播被公然放到了社交平台上且展示患者隐私,这在医疗行业中,是非常恶劣的行为。相当于在取得患者信任的情况下有意泄露其隐私,这种做法严重透支了社会对于医生的职业信任,踏破了行业底线,会让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姚乐说,此次事件所带来的恶果,其实已经体现在了现实生活中。“我有个非医学专业的女性朋友,她看到这个新闻后和我说,自己本来就不理解妇科为什么会有男医生,现在就更讨厌这些男医生了。”
姚乐认为,此类事件会给一些患者造成心理阴影,使得他们在未来就医的过程中因为这些成见而错过一些真正有技术、有水平的好医生。“尤其是手术医生,毕竟男女体力有差距,很多好的妇科、乳腺外科医生都是男性,如果因此排斥他们,这本身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对于不当直播行为一定要予以重罚和严惩,否则对于医生的职业操守都是一种亵渎。”
姚乐还提到,医疗过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直存在着神秘和敬畏的一面。如果行业底线被击穿,很可能因为迎合猎奇心理而出现效仿,从而起到恶劣的示范效果。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自媒体泛滥的时代,如果仅仅用一个摄像头就可以把他人隐私投放到社交媒体,将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有关部门一定要引起重视,万万不可助长贩卖“医疗好奇”的不良风气。
在姚乐平时出诊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患者要求录音或录像的情况,但都被他制止了。在他看来,诊疗的过程其实相当于一个医生接受患者委托的过程。不同医生对于诊断和治疗会有不同的方案和处理方式,如果一些怀有恶意的人以录音录像作为证据放到社交平台进行传播,甚至进行剪辑后传播,都将无法评估它可能造成的舆情后果。
“在没有智能手机,没有新媒体的时代,我们都无法想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了,出现这样的事情,尤其是在医疗行业出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及时制止。”
虽然不赞成在公共平台进行手术直播,但姚乐本身却是一个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医学知识的网络达人。他不仅自编自导科普剧本,还学会了灯光、剪辑等新媒体技能。2020年,他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参加了该委员会组建的“蝴蝶学院”金牌讲师训练营,专门学习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科普传播。
“现在有些打擦边球的医疗直播打着医学科普的幌子,但真正的医学科普直播,最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一般不会出现患者或第三方,这样就避免了隐私泄露。而且在科普的过程中,也绝不会为了满足观看者的猎奇心理,去展示一些血腥的、敏感的内容,而是会采用漫画或者较容易接受的形式代替。”姚乐认为,微博、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和医学科普并不冲突,关键在于怎么去用好它。只要运用得当,不仅可以科普知识,还能更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舆情处理,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
2
“医路向前巍子”:
建立规则,让医学直播科普更好服务大众
医学科普者急诊科医生高巍,一个更为人知的身份,是活跃在各大新媒体平台、拥有千万粉丝的医学科普“大V”——医路向前巍子。
医学科普者急诊科医生高巍
“在手术直播中暴露病人隐私的行为肯定是不负责任的,但对于手术直播,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巍谈到,医疗行业中的直播手术一般是用于内部教学和技术交流,也有一部分造影手术是可以被患者家属观看的,同时不排除一些对自己手术非常自信的医生,想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些医学知识展示给更多人。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通过手机直播等方式被放到公众平台上播放,更不能泄露患者隐私。在高巍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新形式、新方法向民众科普医学知识,从而得到更好效果,已经势在必行。但应该将医疗行为和医学科普明确区分,这样才不会踩踏行业道德的底线,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播。
刚开始做医学科普时,高巍常常利用下班时间,穿着白大褂以自己的休息室为背景拍摄视频,认为这样可以更有权威感。但后来,高巍发现,虽然是在业余时间做科普,但因为环境是在医院,还是会被质疑“工作不认真”。
意识到这一问题后,高巍开始把科普的地点改在家里的书架前,通过自己的讲述来介绍病例。视频中,高巍也不再穿白大褂,而是穿着日常服装,将自己总结和积累的知识向观众娓娓道来。“做了改变后,我发现反而效果更好了。在医院里做科普,就代表医院的形象。即使下班了,只要还穿着医师服,就会有各种质疑。回到家里,我就是一个普通人,科普时反而更容易得到信任。”
医路向前巍子账号部分投稿内容
高巍说,他也发现有些医生会在看病问诊的时候做直播,甚至把问诊过程拍成小视频播放。虽然隐去或处理了患者信息,但仍然不妥。高巍认为,工作就是工作,看病就是看病,且不说患者隐私问题,工作时间之内还是应该专注做好本职。在直播妇科手术事件中,平台监管不力问题让不少人诟病。作为有着多年的新媒体经验的科普人,高巍也对平台监管有着自己的思考。
高巍直言,医学直播几乎可以说是所有直播中内容受限制最多的。高频的敏感词经常会让直播中断,即便是事先制作好的视频,在上传时也至少有3成的审核不通过率。作为科普作者,能做的只有想方设法避开这些敏感词。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如高血压日、急救日,平台邀请科普作者开设讲座,才会开放敏感词白名单,放宽直播内容。
高巍说,在他的经验中,正规平台的监管应该说是偏向于严格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关注度高的作者,更是严上加严。山东日照的这次事件,很有可能是出现了监测漏洞。但就是这一次漏洞,就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平台监管作为一把双刃剑,过于严格会让真正想认真科普的作者处处受限,过松又会让“李鬼”医生和不当直播泛滥。
对此,高巍建议,出台“平台报备”制度,平衡权限与内容。他介绍,对于正规医院进驻直播平台的医生,平台一般会有一个身份认证。同时,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的会员很多在自媒体端进行科普,今年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将与平台方尝试推出“双认证模式”,从专业角度进行入门把关,通过“双认证”的科普作者,有望获得直播的流量扶持。在尝试推出“双认证模式”的同时,还会同步推出网络诚信分级体系,一旦违规或投诉被查实,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联合惩戒,这样既可以减少科普作者的顾虑,贡献更好的内容,也有助于平台监管,保证直播内容是健康、正向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规则,这样才能让借助新媒体传播医学科普有更好的发展,为大众提供更有用的医学知识。”
委员建议
“直播手术秀”泛滥
亟须避免三大风险
作者
沈绍春:浙江省丽水市政协委员、农工党丽水市委会委员;
唐淑珍:农工党金华市综合二支部主委、金华市婺城区罗店卫生院全科医生;
周誉:浙江省云和县政协委员、县政协副秘书长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模式借助线上渠道遍地开花。尤其是直播手术,在后疫情时代的医学交流中成为新模式、新常态。2020年10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外科手术直播周学术活动上,诸多外科名家上阵,在镜头下“亮家底、展绝活”,共同为全国外科同道展示了29台直播手术。直播手术的开展,突破了原来的空间壁垒,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快速传播、实时交流,让更多医生有机会远程参与到专家的手术直播观摩中,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目前,直播手术等“互联网+医疗”模式在后疫情时代已然成为新常态、新趋势。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直播手术所隐含的医疗、法律、管理等方面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第一,潜在医疗风险问题。有专家援引美国外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直播的手术并发症显著增高,术中意外显著增多,医生非理性决策增多。直播手术与日常手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手术被曝光在聚光灯下,手术台被搬到网络上置于万千眼睛的监督之下时,术者的精神和心态会发生微妙的改变,这种心理上的改变有可能就会影响术者的决策和操作。技术娴熟的外科医生,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抗压能力欠缺,一旦临场发挥失当,一个小的失误也可能诱发“蝴蝶效应”。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外科医生都适合开展手术直播。
第二,潜在法律风险问题。外科医生台上所有操作,无论规范或不规范,都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都以直播的方式被固定下来,一旦病人术后出现不利的结局,极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2019年8月,李某在大连某医院做“缩胃手术”,5日后因为手术并发症不幸病逝。家属事后了解到,李某的手术当天进行了全国直播,而家属并不知情,由此质疑:“直播会不会分散了医生的注意力,而导致李某术后出现了胃漏等问题?”另外,网络直播属于互联网广告媒介,直播内容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如术中出血量的承诺、并在术中设置患者与直播受众互动,手术结束时由患者呈现术后情况,均为手术效果宣传目的;最后还利用患者直播形象作证明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手术直播内容,手术直播可能存在违反医疗广告规定的法律风险。
第三,潜在管理风险问题。手术网络直播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群,包括医疗同行、患者和普通大众,虽然取得手术患者本人同意,但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围观拍摄,难以完全防范患者隐私泄露风险,特别是患者隐私部位。同时,如手术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反悔,将增加医疗机构的诉讼风险。此外,手术直播个案术后效果也可能容易误导社会大众,不利于医学的理性认识和发展。另外,根据《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手术部(室)应当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如果允许非手术人员在手术室进行拍摄,则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和手术安全隐患。
在“互联网+医疗”新业态发展中,互联网只是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个载体,其核心仍然是医疗技术。对待新技术的使用,整个行业应当持谨慎态度,并不断规范这种行业行为。为此建议:
一是明确直播准入标准。保证质量、维护形象和口碑,是当前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细化《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准入程序和法律责任,明确直播手术医院和主刀医生的资质要求,如直播主刀医生要经过相应的心理素质考核,保证在其他人围观的状态下,操作和心态无太大波动,从而降低手术演示对外科医生的压力和对手术病人的风险。
二是强化业态引导监管。国家层面要加强联网医疗服务新业态的引导和监管,在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步收紧,即限制而非禁止或过于宽松。如直播手术仅可作为学术交流,而不得完全对外公开。要明确“互联网+医疗”个人信息保护、信息共享等基础标准,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医院与科技企业加强合作,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直播手术等互联网医疗场景科学应用。同时,医疗机构要注意医疗广告宣传的合规边界,依法完善医疗广告审查手续,避免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或其他法律风险。
三是注重医院规范管理。医院要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完善知情同意手续,如避免信息化手段不当传播,造成患者隐私泄露或社会不良影响。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事前签订保密协议,医院要跟涉及手术的相关人员做好相应培训和宣导;事中,不能将摄像头等摄入病人面部;事后,医院要设立相应技术部,如果发现有信息流出,病人能及时与技术部沟通,消除影响。
原文刊登于
2022年2月21日《人民政协报》
第5版民意周刊
版面编辑丨人民政协报记者 奚冬琪
编辑丨赵爽
审核丨毛立军
人民政协报社举办的 “两会,我想说”网友留言征集活动开始啦!
快来关注政协君留言,写出对全国两会的期待和建议。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