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调研组赴湖南、广西调研:为文化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强大动能。
5月5日至12日,全国政协“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组赴湖南、广西两省区调研。为期8天的调研,调研组走访长沙市、常德市、岳阳市、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等近20家单位,涉及数字出版、数字视频、数字影视、智慧旅游五大类数字文化行业,以及相关IT、制造业、公共文化服务等诸多领域。为了扩大覆盖面,同时邀请上海、浙江、广东协同调研。
坚定文化自信
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此次调研行前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介绍,我国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传统业态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新型业态活力跃动,数字文化产业已呈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调研组来到湖南,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扑面而来。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时说,“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
此后,一个个重量级科文融合产业项目在马栏山如骐骥腾跃。2022年,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广播电视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超过3400家,园区企业营收633.5亿元。
从“城中村”摇身转变为“中国V谷”,展示着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趋势,文化融入科技和科技赋能文化双向互动的新力量。
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备受关注。这次协同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浙江省5721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410亿元。2022年广东省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728.02亿元,实现增加值1442.4亿元。
“数字文化产业除了显而易见的经济价值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价值和生态价值。”座谈会上,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郑自立的一段话,引起调研组的共鸣。
“推进文化数字化要明确发展目标。文化数字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与其他行业的数字化不同,需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提升全民文化素养作为首要目标。”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强调。
湖南广电芒果TV的芒果城数字化沉浸体验项目利用湖南广电IP资源、文旅资源,以科技造景的形式沉浸式体验芒果TV优质综艺节目。
金鹰卡通打造了《龙的传人》亲子类国学节目,制作一系列以中国本土故事为内容的原创动画片,如《杨家将上》《细说国宝》等,兼顾教育性和趣味性,传播健康向上正能量。
数字影视和视频受众非常广泛,调研组提出要切忌“大众本位论”,以娱乐代替文化,以文化的普遍性来掩盖文化的意识形态性。
谈到数字影视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范宗钗列举近年来高科技虚拟手段与影像艺术有机融合的一些成功案例。《唐宫夜宴》《敦煌:藏经洞之谜》《探秘三星堆》《我在故宫修文物》等,都为电视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紧密结合开创了全新之路。未来,电视领域要持续深度开发数字化应用,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数据宝库。
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一定要坚持正确导向,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选取素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数字文化产业品质内涵,这是调研组的共识。
共识成就“共为”。座谈会上,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介绍,沙洲红色文旅产业园运用3D投影、虚拟影院等科技再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
“半条被子”的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谈到的。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红军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而参加此次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慧琴,正是京剧《半条棉被》中徐解秀老人的扮演者。袁慧琴认为,京剧发展200多年来,为什么始终活跃在艺术舞台上?是因为京剧艺术能够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出与时俱进的优秀作品。相信在数字化时代,中华戏曲也一定能适应发展变化,创作更多的精品力作。
内容为王 科技为翼
无独有偶,调研组在湖南省博物院再次了解到京剧、数字化手段助力文物遗产挖掘阐释的一个例子。
文旅融合剧《一念·辛追》在VR、AI数字技术加持下,以京剧艺术演绎马王堆汉墓女主人辛追教子成才的家国情怀。以国粹承载国宝,相得益彰,以新技术手段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耳目一新。
小说《张居正》的作者,全国政协委员熊召政是著名作家,也是历史学家,在看到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时,引发了他对数据历史衍变的思考。他说,人类文字、文明的载体,从石鼓文、金文、简牍、帛书,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再到今天的数字化,真是了不起的时代进程!人类的文明正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得以快速广泛的传播。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传播方式是手段,是技术。过分依赖技术的进步,会导致原创力的削弱。而技术的死角,却常为文化的高地……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科技是手段,内容是内核。它具有文化和技术的双重属性,在技术属性包裹下,文化属性的传播方式更加隐蔽,潜移默化的审美规训更深更远。
上海市政协协同调研了米哈游公司,该公司曾推出游戏《原神》,成为国产游戏“出海”的一个传奇。公司大半收入来自海外,上线两年时间,在全球多国风靡。2021年米哈游营收超过200亿元、纳税超18亿元。
《原神》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愿意花大量时间去讲好一个故事。当游戏有了文化内核后,吸引的不只是中国用户,海外用户同样被吸引。
在湖南常德桃花源历史文化体验馆,调研组看到虚拟社区、全景数字长卷、AR导览等数字产品展示陶渊明千古名篇《桃花源记》,观众沉浸式感受桃花源文化,领会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之美。
丰富数字文化高质量供给
不断提升数字文化国际影响力
在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刘三姐”家喻户晓。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黄婉秋回信中指出,电影《刘三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座谈会上调研组了解到,“一键游广西”平台,为广西文旅行业提供智慧监管、智慧营销、智慧服务,也包括对境外游客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一年来,平台用户超过1100万,上线产品10万余个,带动消费7000多万元。
“刘三姐数字人”,具备景区导游、形象代言、虚拟直播、会议主持等功能,未来,还将具备翻译对话、同声传译等功能,以助力对外交流。深入挖掘“刘三姐”文化内涵,形成完整的数字藏品开发体系,是广西数字文化产业中的一个着力点。
调研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足迹走进象山区,深入阳朔县鸡窝渡村等地,实地感受广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探索数字科技赋能文旅产业的新模式。
成立于1958年的广西柳工集团,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调研组在有着60余年历史的工业集团看到了数字化后的全新产业链。
“听说你们有11朵‘云’?能否介绍一下?”
11朵“云”包括设备联网云、产业链供需云、营销管理云……柳工形成了全面的数字化产业链。柳工也很注重文化赋能,创建柳工文旅景区,集文化体验、游览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将工业和文化结合起来。
“文化与工业看起来关系不大,但是文化是品牌打造的关键要素,许多世界知名品牌都有着独特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化能够赋能工业美学增值、树立品牌形象、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提升‘长尾效应’”。调研组认为。
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调研组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调研时间多次延长。
“你们的数字文化产品在海外销售情况如何?作为一家高校出版社,你们怎么把握好内容和市场关系?”
“在海外,我们有中华文化东盟多语种全媒体传播平台、面向海上丝路国家的汉字文化综合传播平台,我们的‘敦煌遗书数据库’,整理了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所出4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为世界研究敦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该社还提供知识服务课程、有声剧产品、线上领读等提高读者体验。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让其年收益达到800万元。
调研组认为,文化数字化是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短视频为例,近年来,将壁画、敦煌等历史与科技元素融合的数字虚拟人天妤,海外传播量达到2亿人次的榫卯玩具短视频等,在文化出海、增强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调研组希望广西利用好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为不断提升数字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努力。
凝聚共识助
推文化数字化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正处在深度融合的阶段,数字文化已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赛道。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希望大家提高站位,拿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傅兴国在调研中多次强调。
具体如何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委员们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除了调研中委员们提到的数字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内容与形式、海外传播等方面,调研组还关注到相关政策、行业标准、人才发展等主要问题。
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完备的顶层政策。调研中发现,目前相关顶层政策设计统筹仍显不足。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姚爱兴建议,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文化发展规划和现代产业体系,设立专项资金,对建设所需经费予以补助。省市县财政应设立数字文化产业专项或明确数字文化产业投入比例,确保资金列入预算。
数字文化产业的各类标准是否统一,将影响数据共享、交易等问题,这也是调研组关注较多的一个方面。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作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指定交易场所,已于2022年上线试运行,目标是为文化资源数据的确权、评估、匹配、交易等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发布了一系列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都海江认为仍有很多领域有待开发。没有标准,卖方报价和买方需求无法匹配。他建议,探索形成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实现文化数据的高效流通。
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关注数据和技术的标准问题。“数据技术格式通常6年会升级一代。什么意思呢?比如过去我们熟知的磁带、胶片、VCD等许多数据载体现已逐渐消失。如果反复数字化,将会付出巨大成本。”从调研情况看,张自成发现在数据库的建设上,对数据标注、整理、关联标准关注不够。如不改变,可能会出现“死数据”的现象。因为没有数据处理标准,就没有数据化,也就没有数据关联、知识生成,进而影响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持续推进。
“标准不统一是制约文化数据开放共享的一大难点。”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委员说。他建议,构建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规范文化大数据行业术语、技术和监管等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文化数据的标识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体验技术标准、服务平台标准、治理与服务监管标准等。
张自成与连玉明共同呼吁,要加快公共文化机构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在不断创新应用中推动数据的维护升级。
“面向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产业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如何制定行业标准、突破关键技术、研制自主可控的平台工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孟飞建议,要选择有基础的地区,联合国内优势力量,建立国家实验室或者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数字文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数字文化人才的缺乏,是调研组普遍关心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副院长许宁总结了当前数字化人才紧缺的三种类型:数量型、素质型、结构型。他建议,一是着重要培养擅长文艺创作、经营,同时能够进行数字艺术交互技术、二度创作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可按照数字化专业技能、数字化舞台技术、数字化创作等层面,系统构建数字化培训课程体系;三是充分整合内、外部数字化资源。加强与高校、研究咨询团队、智库、院团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
“建议加快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专业硕士试点工作;加快高精尖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培养,如在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的评定中,向为推动文化数字化作出贡献的人才倾斜。”北京日报副总编辑李学梅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认为,可建立高中低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对于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设立专项资金,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调研组还提到应在社保、税收等多方面为数字人才发展提供保障。
文旅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等参加了调研,并介绍了专业、全面、前沿的科研成果,供政协委员知情明政。
调研组名单
率 队:
邵 鸿 全国政协副主席
组 长:
傅兴国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原局长
成 员:
姚爱兴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原副主席
王 宁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兼职)
刘玉婉(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演员
许 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
李学梅(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
杨孟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某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连玉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
张 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
张自成 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
范宗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袁慧琴(女)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
都海江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熊召政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
马 力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
向 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作者 | 人民政协报记者 杨雪
原文刊登于
2023年6月14日
《人民政协报》第12版
往期精选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