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起:读懂与把握中国经济的“形”与“势”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
在国际环境变化不利影响加大、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等内外挑战下,我国的宏观政策有力推动了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面对外界因下行压力产生的过分担忧、对一些阶段性问题的放大炒作,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的重要判断,既正视当前我国经济复苏中的困难挑战,也体现出在复杂严峻形势下实现既定目标的战略定力。
从经济数据观“形”
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显著,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中蕴含着巨大市场空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0.8%,同比提高59.4个百分点,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达77.2%,提高46.4个百分点。旅游、演出、观影等消费场景热度高涨,暑期档电影票房已超200亿元。
中国经济不仅在推进量的合理增长上取得新成效,更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实现新进展。从增长动能看,创新引领发展和新产业增长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9%。“新三样”产品加速出海。上半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从服装、家电、家具等为代表的“老三样”到如今的“新三样”,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折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趋势,也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读懂长期的“势”
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增多,企业生产景气度趋于好转,6至7月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回升,市场需求在政策有效支持下也逐步恢复。1至6月以新能源、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投资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相应领域产销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已投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将继续带动形成实物工作量,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持续稳固发挥;货币信贷保持较快增长,货币金融环境合理适宜。
在观“形”与“势”的同时,最重要的仍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尤为强调针对性、精准性、系统性。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等。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政策数箭齐发,注入信心;相关部门出台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各地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的空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释放积极信号,回应市场关切。
在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政策方面,以增强政策精准性、稳定性、实效性和协调性为重点回应企业关心和诉求,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完善欠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等等,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培育尊重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
在个人所得税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调整方面,兼顾了家庭的差异性负担和支出,使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加科学合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3项专项附加扣除与“一老一小”直接相关,这有利于减轻家庭抚养赡养负担,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爬坡过坎中前进,信心也是在攻坚克难中积聚。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那些照搬硬套西方理论解读中国只会荒腔走板,以偏概全只会造成误读误导,去掉“灰色滤镜”,摒弃陈旧思维,以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中国,才能读懂中国经济的真实图景和发展趋势。
下半年,中国经济循环不断通畅,新能源、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动能成长壮大,叠加政策效应的持续显现。随着经济内生动力逐步增强,逆周期调控力度持续加大,宏观政策协调性稳步提升,经济运行将持续回升向好。只要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务求实效,用好政策空间,加强方案储备,找准发力方向,提升政策组合性、协同性,在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上下更大功夫,让各项政策导向各有侧重、有的放矢、形成合力,中国经济一定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水平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原文刊登于
2023年9月5日
《人民政协报》第3版
往期精选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