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来抽个冲煮盲盒吧 | 4大器具48种参数随机掉落

CTI 大咖编辑室 2022-04-21

2020年4月8日,Kickstarter 众筹平台公开了一个名为「Brewing Guide」的专案——咖啡行业内首套适用于多种咖啡器具的冲煮指南,以手持卡牌的形式记录了48种参数,供人们在家也能享受一杯与众不同的咖啡。
 
这些独家配方的所有者遍布世界各地,囊括了世界冠军、咖啡博主、行业人员与爱好者等不同群体,而彼时的他们则共同使用了一个名字——「I’M NOT A BARISTA」。


以专业余热重燃


「I’M NOT A BARISTA」创始人

Micky Wang

现居莫斯科

曾任Bubble Lab 创客实验室市场部总监

参与过多家 NPO(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工作

 
这套「Brewing Guide」卡牌是「I’M NOT A BARISTA」创立以来第二个具有阶段性意义的项目。在此之前,他们大多活跃在线上。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3月,Micky 与一众圈内好友于 Instagram 上发起了名为#brewathome 的话题标签。
 
我们希望咖啡师们不会孤独地在家消磨时间,他们可以通过这个话题页来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许多人因为居家隔离而没办法喝到咖啡,被迫地又’自发’地在家练习如何制作咖啡。”Micky 说道,“但咖啡是一件麻烦事。除非你想喝速溶咖啡或者不在意风味,否则你就需要大量的投入。”


大多数咖啡新手在采购冲煮器具后都是通过网络教程学习如何操作,但当将各式各样的信息一并堆到这些初学者面前,不加筛选、不经考验。“人们会感到非常困惑,而且无法评判对错,”究竟是方法错误,还是操作不当导致咖啡液难以下咽,没有专业人士为其答疑解惑。
 
“所以我们联系了一些海内外的博主,例如意大利的 Valentina Palange、瑞典的 Sebastian Franzén,还有 Aeropress 的 Lisa Ligon,来自香港的 Alvin Cheng。他们都是 Instagram 上非常活跃的账户博主,同时也是维系咖啡社区的重要纽带。”

就这样,他们每周都透过网络沟通交流,各自分享着在家冲煮咖啡的图文,并带上话题标签递进式传播。
 
当原来仅有2000篇帖子的#brewathome 被打造成如今突破十万条内容的热门话题时,I’M NOT A BARISTA 开始广为人知,「Brewing Guide」的计划被提上日程。


基本标准:保持多元化


在那时的 Micky 看来,“收集特殊的咖啡冲煮配方再分享到社交平台”这件事已不再新奇,甚至失去了由#brewathome 延续而来的独特性意义。

于是,他又一次召集了「I’M NOT A BARISTA」的成员们,利用咖啡社区的人际脉络收获了两百余份咖啡冲煮配方的免费供稿。

非英语母语的海外实习生将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27种语种翻译成英语,另有数10位实习生在家根据投稿而来的参数和步骤一一实验,挑选出足够优质的配方


到了编辑与设计阶段,「I’M NOT A BARISTA」召集了众多志愿者,以冲煮方法、使用器具、咖啡豆重量、研磨度、水量水温、水粉比、冲煮时间为标准,对每一份配方进行了规范化整理,并在参数下方列出冲泡时的每一个步骤,以供稿人的一句感想、个人简介和亲笔签名结束卡片的阅读。
 
若你跟随着这些信息,从上至下顺利地完成一杯咖啡,落款前的发言就好似供稿人与你隔空举杯,诚挚地邀人同饮。
 
除了上述内容,「Brewing Guide」还拥有一套专属歌单,与连锁咖啡馆里的背景音乐完全不同,这份歌单既承载着配方供稿人或冲煮、或享用咖啡时的心境,也表现着他所来自的文化。


「Brewing Guide」在众筹平台上发起仅48小时便达成认缴目标,全套共有57张卡片,除48张配方卡外,另有6张科普类特殊卡牌,分别介绍手冲、摩卡壶、法压壶和顺序、逆序使用爱乐压的操作流程与研磨度影响萃取咖啡液的基础知识,以及1张双面的空白配方卡1张项目介绍卡1张印有配套歌单二维码、优惠码的方卡


无门槛,零隔阂


“冲煮器具的原理很简单,咖啡也理应很简单。”
 
卡片上标明的冲煮器具各式各样,如果你没有 V60 和 Origami,也可以入手一个物美价廉的聪明杯(Clever Drip)或是小众器具 Lily Drip;当然,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不少专业器具,额外追加一点钱就能用一个新配件创造出不同口感的咖啡,激发更多的冲泡灵感也未尝不可。


Micky 表示,他常用2020年爱尔兰咖啡师大赛冠军 Sarah J Hannaway 提供的手冲配方进行实验,16克咖啡粉、45秒的焖蒸时间和250毫升的水量,与格式化冲煮略有不同的方法就能做出完全不一样的风味。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实体性的纸牌卡片,很多人都会根据惯用的方法来冲咖啡,也许每次会不一样,但无法在品尝到惊喜时整理出系统性的信息以实现如法炮制的可能。我也一样,但如果跟着这个卡牌走,那我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仪式感,也可以结识咖啡世界里的新朋友。(完整文章刊载于《咖啡茶与冰淇淋》杂志第83期)


开始冲煮吧!


Micky特别精选了卡牌中的四种冲煮参数公开推荐给大咖编辑室的粉丝,四位女性分享者也分别写下了她们想对中国咖啡爱好者说的话。
 

#关于研磨度

研磨过细容易过萃,过粗又可能萃取不足。为了确保研磨粗细的准确性,南中特地以1-10与咖啡粉粒径(单位:微米)相对应,对不同冲煮方式的适用区间提出建议。 其中,细研磨、中等研磨、粗研磨分别以面粉、食盐与硅砂(类似粗砂糖)作为参照物,大致为摩卡壶、手冲与法压壶的合适范围。在应用配方参数时,研磨度可参照此卡。



🎵

🔛


1/先用热水打湿滤纸;放入粉后,轻拍滤杯,让粉均匀平实;

2/00:00-00:45 焖蒸(加入50ml热水打湿粉层);

3/00:45-02:30 冲煮(均匀持续注水,绕着中心点画紧密的圆,注入至250ml,落下中途轻转滤杯以捕捉移动了的咖啡粉);

4/冲煮完成后,充分摇晃壶身使咖啡液混合均匀,吸一口迷人香气,便可将美好风味倒入杯中。



*手冲过程中,确保水流缓慢、稳定与持续,重复地画同心圆的同时,观察咖啡色泽的匀速变化。

 

这是我多年尝试下来,确实适合日晒/发酵处理咖啡的冲煮配方。我发现,缓慢稳定的注水方式对于均衡萃取、干净度、丰富度有所帮助。这个粉水接触时间能够获得最多汁的口感,将存在的所有水果风味带出,却又能维持极佳的平衡感。”




 

🎵


🔛

1/将咖啡粉放入法压壶并打开计时器;

2/00:00-00:50 缓慢注入热水,等待浸泡;

3/05:00 缓慢按压压杆至底端,静置一小会儿,让残留在溶液里的咖啡粉末沉淀;

4/倒出咖啡,即可享用。

 

*加入少许墨西哥pilocillo粗糖或红糖中和香料的味道,你也可以喷上一些梅斯卡尔酒或龙舌兰酒!



“这款咖啡来自传统墨西哥咖啡馆Olla的新诠释。在墨西哥南部,梅斯卡尔酒为人们带来温暖与片刻享受,它几乎像是一种仪式,所以这个配方将梅斯卡尔酒的烟熏风味注入咖啡中。你将感受到欢乐与爱!”

 

*若能获得同款咖啡豆自然最佳,该配方也同样适用于风味复杂、有香料等特殊风味的咖啡。




 

🎵


🔛


1/在壶的下座倒入温水,水位不要超过安全阀高度;

2/在粉槽中加满细研磨的意式咖啡粉,不超过边缘,并组装粉槽和上下座;

3/将摩卡壶放上热源,整个萃取过程中保持开盖;

4/在发出吐泡泡的声音前移开摩卡壶

5/完成萃取后用小勺子搅拌咖啡,使风味融合均匀;

6/将咖啡倒入杯中,即可饮用。

 

“这个配方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展现了摩卡壶经典意大利风格的转变:粉碗中的粉不呈小山状,也不需压实。”






🎵


🔛


1/润湿1张Aesir加厚滤纸或2张传统爱乐压滤纸,组装好压杆和滤筒,将爱乐压倒置;
2/0:00-0:20 将咖啡粉倒入爱乐压中,倒入100ml水,充分搅拌20下, 将滤纸盖安于滤筒上;
3/00:20-00:50 将爱乐压倒置于杯子上,等待浸泡;
4/00:50-01:00 完全下压,获得约60g的高浓度咖啡液;
5/在杯中加入120g热水稀释,稍凉后即可饮用。


“这个配方通过只萃第一段的方法,能帮你带出更多酸感。经过强烈而快速的冲煮,能萃取出许多酸质与醇厚感,而借助稀释能达到任何喜欢的浓度。尤其适合烘焙度较深的或是天生酸度较低的咖啡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