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伏制造全产业陷亏损:隆基高管直指有厂商为「降本」偷工减料

努力码稿的小浪 新浪科技 2023-11-06


出品 / 新浪科技(ID:techsina)

作者 / 刘丽丽

光伏组件价格持续跳水已直接影响到全行业业绩水平,头部企业也难以幸免。


几天前,光伏龙头企业通威股份披露了2023年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同比降10.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降68.11%。前三季度,通威股份实现营收1114.21亿元,同比增9.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02亿元,同比降24.98%。对利润下滑原因,报告称主要是光伏产业链价格同比下行造成的。


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华电2023年第三批集采。此次集采的开标结果中,n型组件双面招标最低投标价降到了1.08元/瓦,p型组件单/双面价最低投标价0.9933元/瓦。组件价格跌破1元。


这几乎标志着光伏制造全产业链整体性亏损。


“一个集采,报名企业以前可能就一二十家,现在经常有七八十家,企业为了保现金流,会不惜亏本杀出极低价格。”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光伏集采竞争特别激烈,堪称血战。集采之外的价格也在下跌,行业数据显示,上周分布式组件价格还在继续下跌,各类型组件的主流价格徘徊在1.15-1.46元。


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告诉新浪财经,今年组件价格下降超出了企业最早的预期,没想到会下跌得这么剧烈。此外降本的方法有很多种,行业里出现了功率虚标,甚至头部企业都功率虚标,也有硅片不断减薄的,甚至胶膜厚度、边框变薄等等情况,都有出现。

光伏龙头企业通威股份,股价一年多来持续缩水


1.3元/瓦,利润的“生死线”

“很多客户也没想到价格会跌的这么夸张,”刘玉玺说,“特别在今年6月份之后,这种下跌之前可能还属于行业正常的产能过剩、供需失衡导致,到现在可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过剩,成了一种恐慌性的下跌。”


“其实在这个行业里,组件价格、成本是非常透明的,”他认为,组件价格跌破1块钱就意味着真正跌破成本。“组件价格跌破成本之后,所有的企业这时候第一考虑的因素一定是怎么降本来满足基本收益,甚至说保证尽可能少亏现金流。”


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告诉新浪财经,按照现在的硅料价格,组件价格在1.3元/瓦附近,行业才有利润。


但下跌趋势可能还会持续。行业分析人士预测,硅料环节库存增加,未来有进一步降价可能,预计到今年年底,硅料价格将达到新的历史低点。此外,四季度上游、中游产能集中释放,叠加全年出货量目标压力,有更强烈的签单意愿;而下游受库存、建设进度影响,需求可能不及预期,导致供需失衡,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持续下跌,甚至出现踩踏。


在这种下跌行情中,如何最大限度降风险、保收益是个难题。在这样的时候,可能市场格外需要一些模式创新。而刘玉玺谈到隆基去年的一个举措,值得注意。


“去年隆基在行业里做了个创举,就是跟很多央国企签订了长期合同,这些合同本质上是在去年价格高位时,为了保证项目能按时开工投产,”刘玉玺表示,去年很多央企国企项目签订长期合同,按较低价格做了保障,今年在价格下行过程中,通过长期合同,隆基也阶段性地获得了合理收益。


这种用长期合同对冲价格波动风险的模式,在光伏行业是否可以进行普遍复制?还是只适用于特定条件下?


对此,吕锦标认为,“这些长期合同可能数额不大,跨周期也不长,而且执行价格跟现货价格的差距也不太大。”


“多晶硅采购长单是不锁价的长协合同,但在2022年11月到2023年2月期间,出现了买方无理由不提货(不是合同规定的经营重大变化调整合同执行的情况)的违约行为,卖方只能累库跌价降产,直到3月份才开始清库存。”他举了这样的例子。


“上半年倒是有些大额框架采购招标,但是规定没有锁定中标价格,可以根据执行时价格行情调整。”吕锦标表示,包括产业链各端交易在内,长协都是锁量不锁价的。


行业过冬,企业扩产

“价格本身就是供需决定的。出现这种情况本身就说明供需已经失衡,确实是远远地产能大于需求了。”刘玉玺分析了光伏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情况。


他表示,光伏产业链比较长,主产业链从工业硅到硅料到硅片到电池到组件,但还有很多附带的周边的产品,像玻璃、胶膜、边框、银浆等。“以前说产能过剩,主要是指主产业,现在看到的也是主产业过剩,但确实不确定未来在规模爆发式增长时,附带产品,像玻璃、边框、胶膜等,会不会也是过剩的。”


刘玉玺谈到,目前能够明显看到的,在光伏配套产品方面,高纯石英砂是短缺的。“这几年高纯石英砂的价格翻了将近10倍,它还是短缺的,但目前不会成为瓶颈,只会出现带来一些成本上升。”


吊诡的是,光伏企业一边喊过剩,一边忙扩产。


“头部企业是跟排名上下的邻居比,针锋相对。”另一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这样说。


也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光伏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周期,硅片的大硅片、薄片化,以及P型向N型技术的转变,是这两年硅片、电池片扩产的主要原因。“这轮扩产并不是简单的量的增长,这个过程是要实现技术迭代、实现降本增效。”


“降本的方法有很多种,”刘玉玺谈到行业里出现过的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功率虚标,甚至头部企业都功率虚标,也有硅片不断减薄的,甚至胶膜厚度、边框变薄的都有。“这种减薄,其实本质上已经忽视了可靠性要求,而光伏组件是要在室外放20年到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旦出现问题,未来如果光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时,就会带来能源安全问题。”


刘玉玺表示,以前在电池转化效率纪录刷新方面,光伏企业是百花齐放、你追我赶的,但现在却少了很多。“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大家都发现,面对低成本竞争,能保住现金流更重要。这时候可能更愿意去用资金保证生存,而不愿意把钱花在研发方面。”


他直言,“中国光伏的核心优势在于创新基因,现在不去搞创新,不知道中国光伏的优势还能保持几年。”


“现在这种穿透成本的竞争对行业影响非常大,大家不考虑创新了,没有人考虑怎么保证产品可靠,一门心思考虑怎么去降本。”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认为,目前这种价格下跌形势还没有停止的迹象,但不管是供应端还是客户,都希望情况不要再恶化下去。“其实大部分客户更多希望产品一定要保证履约保证可靠,这是最核心的,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安全。”


每日话题

评论留言

你看好光伏企业的发展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在评论区挑选一位网友(点赞超过35,统计周期为一个月,同一账号一月仅限领取一次)将送出神秘礼品一份。

精彩视频

点击观看

往期推荐

点击跳转

更多精彩

点击关注

1

END

1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