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琴这件事,真的太费妈了

包嫣青 如妈闯美国 2022-11-13

关注“如妈闯美国”,鸡娃路上不孤单!                                               

朗朗掀起了中国的学琴热潮,自己也成为江湖上的传说,以至于他的经典表情,已经成了琴童界竞相模仿的表情包。

有学习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对比,有对比就有伤害。

看到朋友发文,“娃又在省里钢琴比赛获一等奖,和省乐团总监合作演奏一曲。唉,都没受过挫折,哪有什么抗挫力,以后走上社会可怎么办??”

看到这花式秀娃又让我发际线后移了3公分。咱也想当一回凡尔赛文学作者,可惜娃没给我机会啊,我只有“烦而塞”。

奇怪,别人家的娃都是些什么神仙宝贝啊:学自行车,摘了小轮就会骑了,学滑雪扔山坡上就哧溜滑下来了,学游泳,扔水里就会刨了。

这种祖坟冒烟型的天使宝宝永远是存在的,但别鸡冻,那都是别人的,就像钱一样。

   

                ----------别人娃和我家娃分隔线------


家长在孩子小时候都有个“我娃是神童”的美梦。

当妈的看自己的娃,都自带滤镜。那个流淌着你的血液、蕴藏着你的DNA、继承着你的智商、日夜被你荡涤着灵魂的小孩,是个优秀的孩子。

我也不例外,觉得自家娃天赋异禀,骨骼清奇,秀外慧中,必成大器。

开始学钢琴…………

好了,梦醒了。

现在想起来,也不知道谁给的勇气,让我选择了钢琴,然后带着一种愚蠢的天真,被生活追赶地屁滚尿流。

每次钢琴课都是大型灾难现场——

老师先是耐着性子教,后来一字一顿喊着教:

手指:

“不要瘪指,你膝盖不弯能走好路么?”

“小拇指像避雷针一样竖起来干嘛!”

“喂,你是想去参加残奥会吗?”

曲子弹快了:

“您老在赶集么?没学会走就开始学跑,你咋不飞呢!”

曲子弹慢了:

“你一遍弹完我补好几觉了。”

踏板踩太快太用力:

“踩个三分之一踏板就行了,你轰油门儿呢,还是在踩缝纫机吗?”

老师眼中的谱子是这样的:

而娃就厉害啦,她眼中的谱子,是这样的:

临下课的时候老师终于崩溃了,嘴唇哆嗦着,声嘶力竭的吼:“你学的是什么鬼?啊???!!!”

老师的吼声像一记重拳,砸在我脸上。

……哦够了,我是不是生了个傻子?

后来,老师每次远远地见了我们,会跟见了鬼一样立刻把头转开。我猜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

无辜的我也被流弹击中,老师当着娃的面,严厉斥责我:“你上课为什么不记笔记?你是学生家长中,最懒的妈妈之一!”

……老师,我也是要脸的好吗?

为了不拖娃的后腿,我一咬牙一跺脚,准备亲自上阵学。说不准娃弹的稀碎,我能弹出个美丽新世界来。

毕竟,娃上小学后,我才知道自己文能提笔做奥数,武能跳绳一百五;毕竟,我还有一朋友,最后孩子没学成,妈妈自己过了钢琴八级,实现了钢琴梦。

然鹅,我还是图样图森破。

一上琴,我发现十指跟残废一样不听使唤,琴声更是不堪入耳。

算了,当妈的怎么能弹得比娃还好呢?这不是严重打击了孩子学琴的成就感吗,不一地稀碎才怪呢!

在求学路上我觉得不管学啥,陪练妈都得比娃学的差才行。

于是,小孩不要脸,我也跟着一起不要脸,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只是一想起老师就觉得英雄气短。

 

每个练琴的娃


都有180个“拒绝练琴”大招


娃有动物性,训练又渣又懒又会钻空子的娃,必须拥有驯兽师般的对动物的专业化了解,以及不断重复训练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体力。

每次把小孩摁上琴凳之前,我都小心翼翼问她:你饿吗渴吗要上厕所吗?她摇头。然而,开始练琴后,她就一会渴一会饿一会憋不住上厕所。

养孩子让我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小孩的大脑可能是连着屁股的,练琴是可以促进排便的。

否则为什么一练琴就要拉?

练琴就像做买卖,被迫营业的她绝不肯让你多占一次便宜:说好弹半个小时,到时间了,哪怕一首到半途,她也绝对不愿意多弹一分钟。

天哪,学琴不练琴,你家里有矿啊?我女儿是不是对自己家有什么误会?

我内心万马奔腾,要知道半个小时已经差不多等于没练了。隔壁家的钢琴小王子每天都练一个半小时好吗?

普娃牛蛙真是山水迢迢啊!天牛神一样的存在,普牛居然遍地开花,再看看我家的水牛,稳坐如泰山。

于是我要求娃每天增加到四十五分钟。正在满屋乱飞的她,一听要增加练习时间,脸顿时垮了下来,站到离我远一点的地方满脸不高兴地说:我现在已经不那么爱你了。

哼,彼此彼此。

说好永远爱我的呢?弹个琴就不爱啦??这份亲情也太脆弱了吧???

难道要我演戏,眼泪吧嗒吧嗒的掉,嘴角还要挂着微笑。要像印度虎妈那样,让孩子觉得,她不好好练妈妈马上要死掉?

我会精神分裂的。

 


一到练琴时间

- Z   h   e   n    B   a   n   g -

欢迎参观我家核爆现场


钢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能够让挫败感保持得如此的充满新意,如此的复杂多样,而且还能让各种程度的挫败感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高潮迭起!

左右手配合的难度,节奏的复杂等,让学乐器的倒霉孩子,不但会觉得脑子生锈,甚至会经常觉得自己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好使的零件。

一练新曲子,欢迎参观地狱——

刚练半分钟,她就开始痛苦地呻吟,由低到高,然后逐渐变成小兽般的嚎叫。

坐在旁边的我,被高分贝的噪音轰炸,脑袋开始冒黑烟,不到一会就大脑缺氧需要吸氧了。

接着,她进入炸毛状态,越错越崩溃,越崩溃越错,进入死循环。她边嚎叫边开始狂暴的用脚踢琴。

我胆战心惊地走过去,想要亲亲抱抱举高高,给予精神支持和鼓励。

她眼睛鼻子嘴巴拧在一起,满脸泪水对我大吼:走开!!

这时,我觉得自己要爆炸了,烦躁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眼睛里随时能喷出一团火,喉咙里发出一阵痛苦的呻吟。

那边,她已经绝望的开始砸琴,巨大的声响一下一下的砸在我的心上。

喂,人砸坏没事,琴可别砸烂了!

还好她还没施展“铁头功”,用头砸琴。不然学到最后弹琴技术不咋地,花样砸琴技术一流。

同样崩溃的我赶快冲上去拯救琴,无奈她力大如牛,跟钢琴死磕,拽都拽不下来。最后我和我妈不顾她拳打脚踢,一人按手一人按腿,生生的把她从琴凳上扛到隔壁房间。

她大哭着,像牛犊似的横冲直撞,离她远一点已经是我最后的温柔。

等她好不容易平静下来自抱自泣时,我已经绝望到说不出话了,只能慢吞吞挪到沙发旁轰然倒下,身后都是灵魂破碎的声音。

更惨的是,这种恐怖片每天都在上演,每次忍无可忍时,就从头再忍。

被生活扇肿了腮帮的我,不堪这种互相伤害式练琴,常常自暴自弃的吼娃:别练了,咱们明天就去把琴卖了,再别受这份罪了!

她从来都没同意过,每次都抱着琴凳不撒手:不要,不要!我还要弹,还要学!!!

学啥琴啊,我看是学了个寂寞!

听人说,乐器入了门就好了。好个啥?

别人的嘴,骗人的鬼。

学琴真是太费妈了,要扛得过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

我常常安慰自己,熬过黎明前的黑暗,最终会迎来了美丽新世界。

可生活的本质,是千难之后还有万难。

最近,眼瞅着娃朝琴渣的路上绝尘而去,焦虑就像是充满空间的天然气,一点就爆。

家里硝烟弥漫,充满了高分贝的音量,打砸抢般的动静,手撕鬼子般的怒火。

疫情期间,中年妇女可能得脑梗,可能搭支架,可能碎了后槽牙,但是不会得肺炎,我们的肺,是在天天吼叫中锻炼成长起来的。

每天面对满清十大酷刑的折磨,令我怀疑人生,可是放弃又是不甘心的,努力也很难,真是进退两难。

想想,再熬八九年也就差不多了。。。。。我是说我差不多了。

(谁有这种救命秘方,赶快通知我,重酬!)


为了避免陪娃弹琴

- Z   h   e   n    B   a   n   g -

一家人已被逼成戏精


娃爸呢?算了,别指望你的队友了。通常是妈妈生妈妈养,爸爸只是来观赏。

一天,大概是嫌我吼得地动山摇,还没有被娃毒打过的娃爸一脸不屑的说,我来让你看看什么是温柔的力量,说这话时,他内心充满了斗志、自信和对我的鄙视。

我天真地以为,在老公智慧和温柔的光芒下,女儿会对音乐有醍醐灌顶的全新认识,也许从此以后练琴母慈子孝,充满love&peace。



然而不到半小时,房间里传出一声怪叫后,他佝偻着背,铁青着脸,扶着不堪一击的腰缓缓走了出来。他叹着气,皱着眉,口里念念有词:没用,完全没用…

于是,一到练琴时间,你想躲,我想逃,大家抢着做家务。

我来我来,你工作辛苦,我来洗碗。

我来我来,你去陪孩子,我来洗碗。

不不不,让我来。

去去去,让我来。

我们俩抢厕所,抢家务,抢给猫铲屎,能赖则赖,能遛则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内部团结,在那一刻令人心酸。


亚洲父母的“钢琴”执念,

- Z   h   e   n    B   a   n   g -

到底啥时候是个头?


养儿一年,人间十年啊!

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刻,让你想要缴械投降。

在又一次气得快中风后,我闭眼一想,生活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事实也证明,在普通的小脑袋上雕花,变废为宝是不太可能的,变废的也许只能是你自己。

丑小鸭是不可能变成天鹅的。能变成天鹅的,只是小天鹅。

早点认清是鸭还是天鹅,至少能让她做一只快乐健康的丑小鸭。



再说生娃就像抽奖,买一千张彩票也不见得能中一张,你才生一个娃就铁定能中奖吗?

这样也挺好的,肥皂泡破灭了大家都好重新上路。

反正失望这种情绪,失着失着也就习惯了,只要学会破罐破摔就突然海阔天空了……

于是,在接受现实(看破红尘)后,娃开始了佛系练琴,我只需持续保持,“掏钱买课”这一个动作,以及当好后勤司机保姆,闲时吃斋念佛,打坐冥想。

于是风平浪静合家欢乐。

现在几乎人人会弹钢琴的下一代,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考级,考到十级就好像人生圆满了似的。

父母常常因为期望过高,用力过猛,或招数太乱走火入魔,把自己和娃搞得遍体鳞伤,挨了打还非要迎难而上,PUA娃,也PUA自己。

他们就像买彩票的人,虽然知道99.999%都是炮灰,在刮奖的那一刻,总是幻想自己是那个极少数的幸运儿。

可既然是抽奖,啥结果都得受着,你买彩票没中500万还去砸彩票站啊?



更糟糕的是,父母还特别容易把不同孩子的优点集合到一起,然后把自家娃和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比。

今天拿他的成绩和省状元比,明天拿他的钢琴和朗朗比,后天拿他的情绪和“乖”孩子们比。这相当于要让孩子一个人打赢全世界。

就像你在买车时,既要有德国车的安全,又要有日本车的省油,还要有美国车的宽敞,最后还得是国产车的价格。

希望各位摸着自己下垂的肥肚腩,憋说话,好好想想:这可能吗?公平吗?如果是你,做得到吗?

 

作者:如妈(包嫣青),明报驻纽约前记者,定居美国20年,游历36个国家,先生在华尔街工作,有9岁的女儿和一只猫。

关注“如妈闯美国”,鸡娃路上不孤单!

别忘记点赞和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